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情分析樣題七年級歷史友情提示: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卷面共60分。答案請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寫在其它位置不得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1.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實現全國統一的朝代是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2.唐太宗以儒家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他開創的歷史局面歷史上稱為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3.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統治措施上的相同之處是A. 任用魏征,虛心納諫 B. 創立殿試,親自面試考生C. 任用姚崇,整頓吏治 D. 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4.“它設計精妙,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薄八笔?br/>A.鐵農具 B.耬車 C.曲轅犁 D.筒車5.唐都長安約有百萬人口,其中有來自中亞、波斯、大食、新羅等地的商人、使節、留學生數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開設貨棧,買賣貨物。這主要體現了A.長安坊市制度松弛 B.長安城布局嚴整對稱C.唐朝民族關系和睦 D.長安是國際性大都市6.杜甫在《無家別》中寫道:“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這反映了A. 安史之亂的影響 B.五代十國的更迭C. 君主暴政的危害 D.黃巢起義的沖擊7.“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下列最能體現唐太宗這一觀點的舉措是A.將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B.施行與民休息的政策C.派高僧鑒真東渡日本 D.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8.渤海國多次派遣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同時也向唐朝介紹渤海的風土人情。這一現象體現唐朝民族交融的方式是A. 冊封 B. 和親 C.設置機構 D. 文化交流9.“9世紀▲部眾離散,大多數西遷到今新疆地區,逐漸與當地民眾融合,成為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薄啊碧帒?br/>A.突厥 B.南詔 C.靺鞨 D.回鶻10.下列成就屬于隋唐時期在天文學領域取得的是A.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B.《大衍歷》的制定C.莫高窟的開鑿 D.《唐本草》的編修11.他總結唐以前歷代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還非常重視藥物的采集、配置和使用,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貢獻很大,被后世尊稱為A.醫圣 B.茶圣 C.藥王 D.詩圣12.韓愈批評一些佛教信徒 “竭財以事佛”,甚至使得 “農夫桑婦,輟耕織以奉佛”。他意在強調A.佛教阻礙經濟發展 B.鼓勵百姓信仰佛教C.佛教教義引人向善 D.推崇佛教傳播方式13.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①分割宰相的權力 ②派文臣擔任知州③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 ④設通判分知州的權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材料反映了宋朝A.軍隊戰斗力強 B.實行崇文抑武方針C.邊患問題嚴重 D.鼓勵武將建功立業15.下列改革中,旨在解決當時政權面臨的嚴重財政危機與積貧積弱問題的是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周世宗改革 D.王安石變法16.澶淵之盟后,宋遼邊境 “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這說明澶淵之盟A.使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 B.極大地促進了北方畜牧業的發展C.使北宋的軍事力量遭到極大地削弱 D.使宋遼雙方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17.“高宗(趙構)南渡,雖失舊物之半,猶席東南地產之饒,足以裕國”?!笆f物之半”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區豐饒 B.靖康之變 C.南宋建立 D.宋金和議18.“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薄熬缚祼u,猶未雪?!龔念^、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边@些兩宋時期文學作品發出的時代最強音是A.南下滅陳,結束分裂局面 B.先南后北,消滅割據政權C.收復河山,渴望國家統一 D.消滅南宋,結束對峙局面19.12世紀蒙古草原上,“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材料描述的社會局面結束于A. 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 B. 蒙古軍隊滅金C. 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 D. 元朝定都大都20.元朝疆域遼闊,為有效管理地方創立的制度是A.郡縣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21.“元代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民族遷徙、大融合時期。此時,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毕铝惺穼嵞軌蛴∽C這一觀點的是A.唐蕃會盟碑的設立 B.形成新的民族—回回C.驛傳制度普遍實行 D.與遼、西夏訂立和約22.在宋代,復種技術得到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旱禾”和“晚禾”兩種,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這表明推動農業發展的因素是A.新品種的引入 B.生產技術的革新C.政府的高度重視 D.生產工具的改良23.南宋時,我國制瓷中心是A.臨安 B.海南島 C.江南地區 D.廣州24.宋代商業發展的突出表現是A. 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B. 太湖流域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C. 棉布逐漸成為人們主要的衣被衣料D. 造船業居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25.右圖為北宋中期以后,南北方上繳賦稅情況,據此可知A.北方南方實現統一 B.南方農業生產落后C.經濟重心正在南移 D.北方賦稅壓力沉重二、非選擇題(共35分,其中,第26題10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26.觀察示意圖,完成下列探究問題。(10分)27.(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出自《義務教育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冊》請回答:(1)結合所學,寫出材料一圖中A、B地點的名稱。該圖主要反映了隋朝的哪一重大成果?該成果取得的因素有哪些?(6分)(2)補全材料二中“▲”的內容,據材料指出隋朝時期選官制度的變化,并歸納唐朝在制度建設上的舉措。(5分)(3)綜上所述,概括隋唐時期國家治理的共同作用。(1分)28.(13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遼宋夏金之間的經濟聯系,雖因政權對峙而時有阻隔,但通過榷場、走私和使節貿易,南北物資得以互補。宋以茶葉、絲綢、瓷器換取遼的馬羊、西夏的青鹽、金的毛皮,形成“茶馬互市”“絹鹽交易”等固定模式?!c此同時,佛教經典、醫藥典籍隨商隊傳播,西夏效仿宋制鑄幣,金人吸收中原農耕技術,皆可見經濟交流對文化的深遠影響。——《宋代經濟史》材料二 元朝時期,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纳屏私煌l件,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元朝時期,邊疆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聯系,使得各民族在經濟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這種經濟上的聯系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紐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元代民族經濟史》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繪制南宋、金、西夏政權并立局面的簡要示意圖。這一局面最終結束的標志是什么?據材料歸納遼宋夏金時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領域。(5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舉一例元朝政府為“改善交通條件”采取的措施。元朝在東南地區設置了什么管理機構?據材料指出元朝時期各民族經濟交往的特點,并概括“各民族之間經濟聯系”帶來的影響。(7分)綜上所述,概括宋元時期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1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情分析樣題七年級歷史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B C D C D A A D D B C A B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D A B C A D B B C A C二、非選擇題(共35分,其中,第26題10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26.(10分)(1)①遣唐使(留學生、使團)(1分);②阿倍仲麻呂(1分);(2)③玄奘(1分); ④大唐西域記(1分);(3)⑤朝鮮(1分); ⑥科舉制(1分);(4)⑦大食(1分); ⑧造紙術(1分);(5)范圍廣,領域全,方式多,影響大(2分,答到一點給1分);27.(12分)A:洛陽(1分);B:余杭(1分);大運河的開通(1分);前代運河的基礎,隋朝統一,隋朝國力強盛(經濟發展),鞏固統治的需要等。(3分,答出三點給3分)進士科(1分);廢除九品中正制,確立科舉制;(2分)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3)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1分)28.(13分)(1)(2分);元朝統一(1分);經濟、文化(2分);(2)開鑿會通河和通惠河,與原有運河連通;開辟規??涨暗暮_\航線;全國設有驛站(2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澎湖巡檢司(1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2分);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紐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2分);(3)民族交融不斷加強(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