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北卷——2025屆高考歷史仿真猜題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北卷——2025屆高考歷史仿真猜題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湖北卷——2025屆高考歷史仿真猜題卷
分值:100分 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黃河和長江流域已出現了若干社會復雜化程度較高的、可以被稱為“邦國”的政治實體。這種“萬邦”林立的狀況持續了1000多年。下列遺址可以佐證“萬邦”林立時代的是( )
A.河姆渡遺址 B.陶寺遺址 C.二里頭遺址 D.殷墟遺址
2.漢代形成了“四科”選才的標準,分別從德行、經術、通曉法令的水平和處理政務的能力四個方面考查。漢代還強調“以德取人”,但“以能取人”仍是常規做法。漢代的這種選官制度( )
A.體現出儒法兼備的特征 B.促進了中央集權的加強
C.反映了選官制度的成熟 D.保證了優秀人才的選拔
3.唐中期以后,朝廷往往會給地方節度使加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稱其為“使相”。“使相”多以“軍功入相”,皆是朝廷“不得已與之”。據統計,755~805年,朝廷共任用“使相”六十三人次,其中未入朝執政者竟有四十多人。“使相”的設立( )
A.延續了唐朝盛世局面 B.完善了三省分權體制
C.削弱了中央集權統治 D.遏制了宦官專權局勢
4.元雜劇的道白中常見用蒙古語插科打諢者,如“虎刺孩”是蒙古語qulaghai的音譯,意為“賊盜”,這里是權貴子弟欺辱老百姓的罵人話;“哈喇”就是蒙古語ala—(意為“殺”)的音訛。諸如此類習用蒙古語在漢人中很流行。據此推知,元雜劇( )
A.是漢語拼音化的嘗試 B.推動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C.標志著戲曲藝術成熟 D.刺激了市民文化的興起
5.晚明南京著名書坊“車書樓”以出版應用范文集為主。坊主結交了一批士人參與車書樓的出版活動,其中功名官職最高者為曾經供職于南京禮部的萬歷年間狀元。車書樓全盛時,曾與多家書坊聯合出版書籍。這說明當時( )
A.民間書坊依賴官商聯合 B.出版業有資本集中現象
C.商業性出版日趨專業化 D.科舉考試使用統一教材
6.中國近代報刊發端于19世紀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西方傳教士的努力,報刊成為傳播知識的重要渠道。到清末民初,伴隨著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出現了三次國人辦報高潮。據此可知,近代報刊( )
A.見證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 B.是西方殖民中國的思想工具
C.以宣傳政治觀點為主要內容 D.成為國民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
7.王韜曾言:“時在咸豐初元,國家方諱言洋務,若于官場言及之,必以為其人非喪心病狂必不至是……不及十年,而其局大變也。今則幾于人人皆知洋務矣。”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洋務運動的成效顯著 B.列強侵略加深的刺激
C.傳統華夷觀念的瓦解 D.近代民族工業的推動
8.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除了號召人們以英勇的斗爭“將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外,還提出了“反對進攻蘇聯”的口號。1932年,中共滿洲省委指出“世界帝國主義進攻蘇聯,滿洲是處在直接的最前線上”。這體現出中國共產黨( )
A.將愛國主義與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結合
B.認為東北地區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C.致力于構建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9.下圖為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的“中國人民銀行”舊址。同日上午9時,該行所發行的貨幣,成為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本位幣,統一流通。這一貨幣的發行( )
A.導致了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B.適應了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C.實現各解放區的貨幣統一 D.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10.1954年,湖北省麻城縣宋埠鄉召開老婆婆會,老婆婆們認識到選舉與自己切身的利益關系。彭學寶老婆婆說:“這次選舉,一定要選熱心辦事的人當我們的代表。”麻城縣這一舉措( )
A.推動人民政協的發展與完善 B.動員婦女踐行人民民主原則
C.較好貫徹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D.鞏固和擴大了革命統一戰線
11.下面為波斯帝國埃及行省使用的貨幣表。
鑄造者 材質 流通范圍 用途 備注
中央 金幣、銀幣 帝國統治階層 大宗國際貿易
行省自行鑄造 銀幣 面向外族 日常生活 幣面銘文為帝國通用的阿拉米文
面向埃及本地人 幣面銘文為世俗體埃及語
這折射出波斯帝國( )
A.經濟社會文化的多樣性 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C.形成了統一的貨幣體系 D.各行省擁有財政自主權
12.封臣為領主盡忠而死會得到極高的贊揚,中世紀的傳奇中充滿了對忠臣死節的大力頌贊。但是,這些勇士乃是為了領主犧牲,而不是為了祖國。13世紀早期的法學家指出“保衛祖國的義務高于封臣向領主所負的封建義務”。材料反映了( )
A.領主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B.中世紀政治主體發生變化
C.法國已成為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 D.“忠君愛國”思想逐漸形成
13.從攝政時代(1715—1723年)到1789年,法國獲得“默許”出版的圖書共12610部。按照書籍文類來分,神學和法律書籍大量減少,純文學、科學和藝術方面的題材占據絕對優勢,其中科學和藝術類書籍增長尤為顯著。這一趨勢( )
A.受啟蒙思想傳播的影響 B.滿足了資產階級的文化需求
C.瓦解了天主教神學思想 D.彰顯了崇尚情感的社會氛圍
14.1921年,蘇俄以租讓制等形式吸引外國資本。美國的一些大公司如國際收割機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杜邦公司等通過蘇俄駐美國的商務機構,都與蘇俄簽訂了貿易或技術協定。1925年,福特公司生產的拖拉機有1/3出口到蘇聯。到1927年,蘇聯農民使用的拖拉機,有85%是福特公司生產的。這表明( )
A.靈活務實的政策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B.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使兩國矛盾緩和
C.國際合作的加強淡化了意識形態色彩 D.大國協作為此后國際合作樹立范式
15.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后不久,巴西政府制定“第二個全國發展計劃”。為了實施該計劃,巴西向外國私人銀行舉借長期債務,使外國貸款在外資,總額中的比重上升到66.7%,外國直接投資比重跌落到不足26%。該舉措( )
A.充分借鑒蘇聯的發展模式 B.使巴西躋身高收入經濟體
C.有利于保護本國民族企業 D.增加了本國經濟運行風險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5分。
16.【地圖繪制與時代變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太祖實錄》載:上覽奧地圖。侍臣有言:“今天下一統,海外蠻夷無不向化,與圖之廣,誠古所未有。”上曰:“地廣則教化難周。”地圖在明朝被賦予了重要的作用,其門類十分廣泛:軍事防衛圖、魚鱗圖冊、江河圖、航海圖、皇城建設圖等。有明一代,方志數量的激增也表明地圖的繪制、印制數量超過前朝,并且明朝方志的名目、制式有十分細致的區分。永樂十六年(1418年),詔纂修天下郡縣志書,文頒降《修志凡例》,分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山川、坊郭、鎮市、土產、貢賦、風俗、戶口、學校、軍衛郡縣廨舍、寺觀、祠廟、橋梁、古跡、宦跡、人物、仙釋雜志、詩文二十五類。自晚明以來,來華傳教士在中國測繪地圖不僅依靠來自歐洲的測繪儀器與方法,也十分重視學習中國與圖地志資料,所以在他們所描繪的地圖中也會將這樣的歷史線索描繪進去,并傳播到歐洲,成為西方研究中國的重要圖像與文獻來源。
——摘編自郭亮《圖像中的國家——歐洲地圖傳統與明清之際的歐繪亞洲海圖》
材料二 明朝有關海圖繪制的著作(部分)
名稱 作者和成書年代 概況
《鄭和航海圖》 浙江吳興人茅元儀編,約成書于1425—1430年 全圖以南京為起點,經中國沿海,東南至爪哇,西北至波斯灣,西南至東非麻林地,航線遍及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沿海各國,標記了往返針路(用指南針指示的航路)100多處
《渡海方程》 福建漳州府人吳樸編,1537年刊刻 該書附圖除有越東海、南海、印度洋至忽魯漠斯(在波斯灣口)的航線外,另有越東海、黃海、渤海至鴨綠江盡頭的北洋航線,與唐朝賈耽所繪的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的海上交通以及元、明時期的漕運路線基本相似
《籌海圖編》 依據在抗倭、防倭總督胡宗憲主持下收集的海防有關資料編輯而成,初刻于1562年 書中明確將釣魚島等標入中國版圖,列入中國海上防衛范圍
《東西洋考》 福建漳州人張燮編,1617年刊刻 比較全面記載了東、西洋針路
——摘編自喻滄、廖克《中國地圖學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朝地圖繪制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明朝海圖著作的史料價值。(8分)
17.【社會調查與道路探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從《新青年》1915年發行的第1卷第1號至1921年的第9卷第6號,其標題直接以“社會調查”命名的文章有10余篇,且內容包羅萬象,涵蓋社會風俗、人民生活等方面。長沙的《大公報》聘請楊樹達、毛澤東等人對一系列社會事件進行跟蹤調查報道。李大釗與人力車夫親身交往以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狀況,并在《甲寅》上發表了《可憐之人力車夫》一文。瞿秋白、李仲武、俞頌華等青年知識分子在進行社會調查和深入工人群眾過程中也發表了包括《赤俄見聞記》《餓鄉紀程》《赤都心史》等一系列調查文章和書籍著作。
——摘編自趙祝濤、高正禮《論五四時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社會調查》
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時期,就曾圍繞中國社會性質、工人和農民的經濟社會狀況進行過大量調查研究。例如,1920年,陳獨秀就曾組織對漢口工人的狀況進行調查,蔡和森、毛澤東等人曾對湖南湘陰等地的農民、長辛店鐵路工人、安源煤礦工人的情況進行過許多調查。建黨后到上井岡山前,毛澤東撰寫了一批調查報告,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兩篇調查報告,說明了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上井岡山后到長征前,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等調查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他在1930年5月寫了《調查工作》一文,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并深刻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摘編自江立華、水延凱主編《社會調查教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展社會調查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基于社會調查探索革命道路的歷程,并說明社會調查與革命道路探索之間的關系。(8分)
18.【墨西哥民族民主革命】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卡德納斯,曾任墨西哥總統(1934~1940),1895年5月21日生于米卻肯州鄉村。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嚴重影響了墨西哥社會經濟,導致社會矛盾尖銳。墨西哥革命爆發后,由于地方考迪羅勢力的重新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軍閥混戰的政治危機之中。……方面,封建大地產制依然盛行,嚴重阻礙了墨西哥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進步;另一方面,外國壟斷資本繼續控制墨西哥的經濟命脈。這兩大弊端是墨西哥發展現代化的障礙。卡德納斯依靠工農革命力量,在墨西哥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加速土地改革,發展農業經濟;第二,實行工業國有化,擴大工人的民主權利;第三,改革政治體制,鞏固資產階級民主制;第四,積極推行文教改革;第五,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反對法西斯的侵略政策。其改革引領墨西哥走向現代化之路。
——摘編自《世界歷史百科全書(銀卷)》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評述卡德納斯在墨西哥民族民主革命中的歷史貢獻。(8分)
19.【歷史建筑與世界發展】(12分)
材料 不同時代的代表性建筑不僅有典型的形制風格,還蘊含著豐富的時代信息。
漢口自1861年開埠后設置海關,名為江漢關,1908年,機構遷至漢口英租界工部局,其管理權也一直由英國人控制。上圖為1924年落成的新江漢關大樓,一度為漢口標志。
2010年上海舉辦了第41屆世界博覽會。上圖為中國國家館,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為設計理念,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上圖是1851年英國建成的水晶宮,以鋼鐵為骨架、以玻璃為主要建材,是當年萬國工業博覽會場地。
上圖建筑為華爾街的美國聯邦大廳國家紀念館,正對著紐約證券交易所。圖中反映的是1929年“黑色星期四”聚集在這里的人們陷入不知所措的恐慌情形。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圍繞“歷史建筑與世界發展”,提取兩幅或兩幅以上相關聯的圖片信息,自擬論題,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考古學證明大約相當于五帝后期的龍山文化時代,中國大地上邦國林立,史稱“萬邦”時代,有些邦國都城規模較大,如陶寺遺址,故選B項。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排除A項;二里頭遺址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排除C項;殷墟遺址是商代的遺址,排除D項。
2.答案:A
解析:
排除B:材料中的信息體現了漢代選官的標準,但并沒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排除C:漢代選官制度具有一定局限性,選官制度尚未成熟。排除D:“保證了”說法過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
3.答案:C
解析:選擇C: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唐中期以后,藩鎮獨立性增強,為了維護統治,朝廷不得不對部分節度使加銜,稱其為“使相”,755一805年,大部分“使相”并未入朝任職,“使相”的設立增強了節度使的名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唐代的中央集權統治。排除A: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排除B:材料未涉及三省分權體制的完善。排除D:結合所學可知,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加劇,D項不符合史實。
4.答案:B
解析:選擇B:元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材料說明了元雜劇中的部分蒙古語在漢人中很流行,體現了元雜劇對民族文化交融的推動作用。排除A: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既可用以拼寫蒙古語,也可用來廣泛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這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材料主旨與此無關。排除C:元雜劇把音樂、舞蹈、道白等融合在一起,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但材料主旨是元雜劇道白中部分蒙古語在漢人中的流行。排除D:宋代商品經濟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也隨之豐富,“興起”說法錯誤。
5.答案:C
解析:選擇C:材料顯示“車書樓”以出版應用范文集為主,這反映了其出版活動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坊主結交士人,說明了其在出版領域的專業人際關系網絡;與多家書坊的聯合出版也進一步體現了商業性出版的專業化和合作趨勢。排除A:材料中雖然提到了坊主與士人的交往,但并不能據此得出民間書坊依賴官商聯合。排除B:材料中并未提及出版行業出現資本集中的情況,聯合出版可能出于資源共享、市場拓展等目的,而非資本集中的表現。排除D:材料中并未提到科舉考試使用何種教材,只是提到了書坊出版應用范文集,僅據材料不能推斷出科舉考試使用統一教材。
6.答案:A
解析:
A項正確 中國近代報刊發端于19世紀初,與西方傳教士的活動有關。清末民初,在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事件推動下出現了國人辦報的三次高潮。近代報刊見證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
B項史實錯誤 三次國人辦報高潮是中國人自主辦報、表達政治和社會觀點的體現,根據材料不能得出近代報刊是西方殖民中國的思想工具
C項不合主旨 據材料“報刊成為傳播知識的重要渠道”可知,近代報刊不只以宣傳政治觀點為主要內容
D項表述夸張 報刊在近代中國社會中很重要,但并未成為國民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
7.答案:B
解析:
B項正確 鴉片戰爭后,列強侵略使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了解西方、學習西方以應對列強的侵略,從而促使人們對洋務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
A項史實不符 咸豐初元后不到十年的這段時間內,洋務運動剛剛興起,還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難以成為人們觀念迅速轉變的主要原因
C項表述絕對 傳統華夷觀念在當時并沒有完全瓦解
D項時空錯位 近代民族工業在咸豐初元后的不到十年內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較小,對人們觀念轉變的推動作用非常有限。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較大發展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這之前難以成為促使人們對洋務觀念轉變的主要因素
8.答案:A
解析:選擇A:據材料可知,中共滿洲省委在號召人們驅逐帝國主義的同時,還反對進攻蘇聯,這既是中國共產黨愛國主義的表現,也體現了對國際無產階級的支持(技巧:關注材料中關聯詞,“還”表示并列關系,選擇選項時避免以偏概全)。排除B:東北地區雖然是抗戰的重要區域,但據材料不能得出中國共產黨認為東北地區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排除C:材料強調國際合作,并非國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D: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且材料并未明確提及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具體作用。
9.答案:B
解析:
B項正確 結合所學可知,隨著解放戰爭推進,解放區擴大,經濟發展需要統一貨幣,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貨幣正是為了適應這一形勢
A項推導錯誤 發行人民幣這一事件更多是解放區內部的經濟整合,而非直接針對國民黨政權的行動,不能直接導致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C項以偏概全 材料僅表明華北、華東、西北三區本位幣統一流通,對于其他區的貨幣并未涉及,不能得出實現各解放區的貨幣統一的結論
D項主旨不符 題干強調的是人民幣統合部分解放區的經濟,并未提及廣大人民群眾對該事件的反應或態度
10.答案:B
解析:選擇B:根據材料麻城縣動員婦女選舉人民代表并結合所學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可知是踐行人民民主原則。排除A:材料是選舉人民代表而不是政協(易混: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機構;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排除C:材料是選舉人民代表而不是基層群眾自治。排除D: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是在國民革命時期。
11.答案:A
解析:從材料可知,波斯帝國實行雙軌制的貨幣制度,中央有一套貨幣制度,各行省也有一套貨幣制度,兩套貨幣制度用于不同的場景中,而且各行省貨幣的流通范圍還區分外族與本地人,這照顧了各地族群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故選A項。地方自行鑄幣不等于自治,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貨幣制度的雙軌制,而非統一性,排除C項。由材料無法判斷行省擁有財政的自主權,排除D項。
12.答案:B
解析:第一步,解讀材料主旨,鎖定正確項。從為領主而非為祖國犧牲到“保衛祖國的義務高于封臣向領主所負的封建義務”的變化,展現了政治生活中心從地方領主到國家的演變趨勢,故選B項。第二步,余項排除。材料并非強調基層治理的問題,排除A項。16—19世紀,法國民族國家逐漸形成,排除C項。“忠君愛國”說法不符合當時情況,排除D項。
13.答案:A
解析:
A項 根據材料神學和法律書籍大量減少,純文學、科學和藝術方面的題材占據絕對優勢,結合所學啟蒙運動的時間及其要求打破封建君主專制和天主教會的精神枷鎖可知,書籍題材的變化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 √
B項 新出版的書籍,為資產階級提供了更豐富的精神價值理論,但是“滿足了”表述太絕對 ×
C項 “瓦解了天主教神學思想”不符合史實,當時天主教神學思想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
D項 神學書籍減少,科學和藝術方面的書籍增長顯著,是啟蒙思想理性成長的表現,而非彰顯“崇尚情感”的社會氛圍 ×
14.答案:A
解析:選擇A: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美俄兩國出于各自國家利益的需要,調整彼此的經濟政策,開展合作,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排除B:材料所涉及時間段未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排除C:根據材料,當時美俄兩國通過商務機構簽訂貿易或技術協定,這種合作更多是在經濟層面的務實舉措,并非意味著意識形態色彩被淡化。排除D:“為此后國際合作樹立范式”不符合材料主旨。
15.答案:D
解析:選擇D:據材料信息,巴西為實施“第二個全國發展計劃”,通過舉借外債來獲得發展資金,該舉措使巴西對外債依賴性增強,承受風險能力下降,增加了本國經濟運行風險。排除A:蘇聯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模式,材料無法體現巴西借鑒蘇聯的發展模式。排除B:二戰后,巴西屬于中等收入國家。排除C:大量舉借外債不能有效保護本國的民族企業。
16.答案:(1)特點:政府重視地圖繪制;地圖門類廣泛;地圖內容豐富;中西制圖技術融合。
(2)史料價值:《籌海圖編》將釣魚島等標入中國版圖;明朝對東南海域實行有效管轄;《渡海方程》對“北洋航線”的繪制;南方地區是全國經濟重心;《鄭和航海圖》所標記的路線;明前期對外交往的情況;《東西洋考》記載東、西洋針路;航海技術的進步。
解析:地圖繪制與時代變遷。第(1)問,解題思路如下表所示。
材料關鍵信息 特點
地圖在明朝被賦予了重要的作用;永樂十六年,詔篆修天下郡縣志書 政府重視地圖繪制
地圖門類十分廣泛,包括軍事防衛圖、魚鱗圖冊、江河圖、航海圖、皇城建設圖等 地圖門類廣泛;地圖內容豐富
不僅依靠來自歐洲的測繪儀器與方法,也十分重視學習中國輿圖地志資料 中西制圖技術融合
第(2)問,根據材料《籌海圖編》明確將釣魚島等標入中國版圖,列入中國海上防衛范圍,說明釣魚島在明朝時已被納入中國的領土范圍→明朝對東南海域實行有效管轄;《渡海方程》所記載的北洋航線自東海出發,其部分路線與元、明時期的漕運路線基本相似并結合所學→南方地區是全國經濟重心;《鄭和航海圖》記載了從南京到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沿海諸國的航線并結合所學→明前期對外交往的情況;《東西洋考》比較全面記載了東、西洋針路并結合所學→航海技術的進步。
17.答案:(1)背景: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
(2)歷程:建黨時期,明確了中國社會性質和民主革命任務;建黨后到上井岡山前,進一步認清了中國國情,明確了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上井岡山后到長征前,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關系:社會調查推動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革命道路探索又促進了社會調查的不斷深入。
解析:社會調查與道路探索。第(1)問,解題思路如下圖所示。
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時期,就曾圍繞中國社會性質、工人和農民的經濟社會狀況進行過大量調查研究并結合所學→建黨時期,明確了中國社會性質和民主革命任務;毛澤東撰寫調查報告,說明了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建黨后到上井岡山前,進一步認清了中國國情,明確了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毛澤東撰寫一系列調查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上井岡山后到長征前,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第二小問可從社會調查與革命道路探索相互促進的角度分析兩者的關系。
18.答案:(1)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激化社會矛盾;封建勢力軍事獨裁統治和大地產制盛行;外國壟斷資本的侵略。
(2)對內領導資產階級民主改革,推動墨西哥走上現代化道路;對外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反對法西斯的侵略,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為亞非拉各國的改革樹立了榜樣。
解析:(1)背景:依據材料“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嚴重影響了墨西哥社會經濟,導致社會矛盾尖銳。”,得出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激化社會矛盾;依據材料“由于地方考迪羅勢力的重新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軍閥混戰的政治危機之中。……方面,封建大地產制依然盛行,嚴重阻礙了墨西哥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進步”,得出封建勢力軍事獨裁統治和大地產制盛行;依據材料“外國壟斷資本繼續控制墨西哥的經濟命脈。”,得出外國壟斷資本的侵略。
(2)歷史貢獻:依據材料“其改革引領墨西哥走向現代化之路。”,得出對內領導資產階級民主改革,推動墨西哥走上現代化道路;從對內和對外分析,得出對外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反對法西斯的侵略,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從對亞非拉各國的影響分析,得出為亞非拉各國的改革樹立了榜樣。
19.答案:示例
論題:歷史建筑“水晶宮”和“江漢關”反映了世界聯系的加強。
論述:歷史建筑作為時代產物,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19世紀中期,水晶宮的建造和江漢關的設立,反映出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出現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的一系列發明創造。萬國工業博覽會的舉辦,不僅展示了英國的工業成就,也促進了國際交流和合作。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漢口被迫開放,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作為口岸關稅管理機關——江漢關的設立,是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歷史見證。
總之,19世紀中期,水晶宮的建造和江漢關的設立,是世界各地聯系日益緊密的歷史見證,展現了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
解析:歷史建筑與世界發展。本題為開放性試題。首先,需要提取圖片有效信息并找出圖片之間的關聯,擬訂合適的論題,如提取“水晶宮”和“江漢關”兩幅圖片的相關信息,可擬訂論題:歷史建筑“水晶宮”和“江漢關”反映了世界聯系的加強。其次,尋找關聯,展開論述,可以從歷史發展的脈絡看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和中國從被動開放到主動開放的轉變,結合史實進行論述。最后,總結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仁寿县| 河间市| 施秉县| 宝丰县| 团风县| 清徐县| 井陉县| 临西县| 富裕县| 桐城市| 桓台县| 青冈县| 湖南省| 上思县| 林周县| 太湖县| 黎平县| 乌拉特前旗| 叶城县| 西青区| 富裕县| 苏州市| 进贤县| 鹤壁市| 滕州市| 阜宁县| 洪洞县| 尼勒克县| 阿坝| 元谋县| 弋阳县| 霍邱县| 建昌县| 乐山市| 东丽区| 双鸭山市| 邹平县| 昌都县| 邯郸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