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仿真猜題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仿真猜題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四川卷——2025屆高考歷史仿真猜題卷
分值:100分 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南京新石器時代的北陰陽營文化中,鼎、豆、罐的形制極其多樣,鼎有罐形、盆形、折腹,上下部呈反、正弧線;豆有各種異型,折緣、勾緣,豆盤呈缽形、罐形等,高柄束腰形等。由此可見,器型的多樣設計( )
A.表現了古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B.反映了玉器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
C.說明了手工業已與農業產生分離 D.彰顯了當地文明領先于其他地區
2.六朝名士大都善于欣賞自然,喜歡游山玩水,在自然山水中體驗人生的樂趣和生命的歡欣。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顧愷之、宗炳的山水畫,開辟了中國藝術史上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靈意境。以上材料主要體現出六朝名士( )
A.注重禮儀的家族文化 B.心靈自由的人生寫照
C.博學善政的治國思想 D.積極進取的入世之心
3.《唐律疏議》卷九《職制》載:“‘官有員數’,謂內外百司,雜任以上,在令各有員數?!鹬眠^限及不應置而置’,謂格、令無員,妄相署置。注云‘謂非奏授者’,即是視六品以下及流外雜任等。所司判補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睋丝芍瞥? )
A.擴大了政府的統治基礎 B.官僚政治有所發展
C.官員考核標準更加規范 D.法律體系的嚴密化
4.學者對留存于泉州的元代印度教龕狀石刻的獨特圖像進行了分析,發現圖案中除主題神像外,還有豐富的裝飾符號,涉及動物、植物、宗教符號、民族紋飾,這些藝術元素分別歸屬于印度和國內的漢、蒙古、藏族。該學者的研究可以說明( )
A.外來宗教對中國本土文化的迎合 B.印度教信仰在泉州地區影響廣泛
C.傳統信仰受到外來宗教嚴重沖擊 D.航海生活的不穩定利于宗教傳播
5.黃宗羲猛烈抨擊清談空疏之學風,以為宋明儒者“一旦有大夫之憂,當報國之日,則蒙然張口,如坐云霧,世道以是潦倒泥腐”。他還積極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撰寫了《授時歷故》《大統歷推法》《測圖要義》等著作。這體現了明末清初( )
A.時代巨變下儒學家的擔當 B.挽救王朝統治危機的努力
C.倡導個性解放思想的盛行 D.國人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
6.19世紀50年代曾國藩創建湘軍,將領多屬曾國藩的學生和親戚,大多數是堅持封建義理的儒生,士兵則由營官自招,基本上是湘鄉“深山寒谷貧苦之民”,每營官兵都是同縣同鄉,上下層層隸屬,全軍唯曾國藩之命是從。湘軍的這種組織方式( )
A.根植于濃厚宗法制度基礎 B.推動了晚清軍事的近代化
C.加速了清政府政權的垮臺 D.影響了晚清政治權力結構
7.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新軍值班排長陶啟勝正在查哨,見班長金兆龍荷槍實彈,懷疑他造反,要求交出配槍,為此兩人廝打起來,士兵程正瀛見狀,開槍射擊陶啟勝。程正瀛不知道,他這一槍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真正意義上打響了亞洲民主的第一槍”。這反映了( )
A.偶然性事件決定了歷史發展走向 B.辛亥革命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C.新軍士兵主動精神影響歷史進程 D.杰出歷史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8.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軍費超過2.96億元,以此數據作為基數100得出下表數據。下列內容與此數據變化有關的是( )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00 102.3 122.24 124.23 123.65 152.25
A.北伐戰爭逐漸取得勝利 B.“鑲外必先安內”方針
C.民國時期經濟日益蕭條 D.正面戰場的消耗巨大
9.下圖為民盟領導人黃炎培1946—1949年剪貼的部分報紙新聞摘要。這些新聞內容反映了( )
“川沙夜半抓人壯丁逃避一空” (《文匯報》1946年11月7日) “民盟首腦張瀾、黃炎培……五日上午舉行會議……決定總部于即日起解散” (《大公報》1947年11月6日) “第一屆國大代表廿三日開始選舉副總統” (《大公報》1948年4月24日) “中共對國際的態度” (《新民晚報》1948年11月22日) “東北斷送的原因”“哭銀元” 《新民晚報》1948年11月23日) “中共八項和平條件”“共軍攻入天津市” (《大公報》1949年1月15日)
A.言論自由成為社會各界的心聲 B.國民政府統治危機的加劇
C.政局變化引發民主黨派的疑懼 D.大眾傳播媒介立場的變化
1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組建或參與了東盟地區論壇、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等,并在已有框架下同相關國家開展對話。據此可知,中國政府致力于( )
A.推動經濟區域集團化進程 B.構建和平周邊環境以促進發展
C.展現責任擔當的大國風采 D.開展多邊外交來維護世界穩定
11.羅馬共和國設計了一種制度:當元老院認為共和國的安全面臨來自內部公民的暴力威脅時,它可以督促執政官或其他在職官員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以反擊這一威脅。據此可知,這一制度( )
A.影響權力制衡機制的發展 B.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C.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 D.體現了司法的正義與公平
12.在12世紀晚期和13世紀,英格蘭領主的自營地中多是以工資支付的季節性勞工,莊園的保留地則出租給農民佃戶;在法蘭西北部地區,一些農民和村莊的公社從領主那里購買了自治權。這些變化( )
A.表明西歐莊園制度走向瓦解 B.有利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C.反映封建領主經濟實力衰退 D.是城市自治運動推動的結果
13.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委員會頒布“關于處理被廠主拋棄的工廠的法令”,要求統計工廠的情況和財產,使工廠重新運作起來。這些舉措( )
A.廢除了資本主義制度 B.保障了公有制的建立
C.強化了無產階級專政 D.有利于社會秩序穩定
14.從1958年到1962年,蘇聯農民們個人擁有的家畜數量從2000萬頭下降到1000萬頭,城市中黃油的價格增長了50%,肉類價格增長了25%。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
A.赫魯曉夫改革的重心在軍事工業 B.美蘇對抗中蘇聯存在明顯隱患
C.蘇聯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 D.領導的個人專斷阻礙改革進程
15.隨著殖民侵略加劇,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們自視為特殊族群并持有“白人至上”的種族觀念。1961年南非獨立后,當局長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廣大南非人民并未獲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據此可知( )
A.種族問題成為南非獨立的障礙 B.新興國家發展受殖民歷史影響
C.落后的觀念長期制約經濟發展 D.殖民主義導致南非的持續動蕩
16.2023年7月,歐盟27國與33個拉美地區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峰會,宣布恢復歐盟與拉美地區的伙伴關系。與此同時,美國通過舉辦全球事務高層峰會,將大批“全球南方”領導人召集到一起開展對話。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歷史背景是( )
A.世界多極化格局日益發展 B.西方國家奉行結盟外交政策
C.國際關系開始出現民主化趨勢 D.第三世界成為重要國際力量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边@是希羅多德(約前484~約前420)所撰《歷史》一書的開篇之語。在此之前,對于希臘人而言,神話就是他們的歷史?!稓v史》前半部分以追問希臘與波斯之間戰爭的原因為起點,記載了希臘、西亞、北非等地的地理環境、民族分布、歷史往事等內容,后半部分敘述希臘城邦與波斯之間戰爭的全過程,故該書又被稱為《希波戰爭史》。它繼承了《荷馬史詩》的敘事方式,又本著“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傳說的真假與異同。作者贊揚雅典人,卻并不肆意詆毀“異邦人”,承認東方民族具有比希臘更古老的文明。書中的不少記述是作者親自調查得來的史實,如在埃及通過詢問當時作為知識分子的僧侶,掌握了大量歷史和文化知識。書中許多記載為后世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所證實。
——摘編自張廣智《西方史學史》等
材料二:《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約前145~)所著,記載了自黃帝到漢武帝二三千年間的歷史,也敘述了漢朝周邊各民族如朝鮮、匈奴和中亞、南亞各地的史實。全書以編年敘事的帝王“本紀”為綱,以人物“列傳”為體,被稱為“紀傳體”,成為后來歷代官修史書的正宗。司馬遷以儒家的歷史觀為宗旨,前代深厚的歷史學積淀基礎上,堅持“原始察終、見盛觀衰”的著史原則,常常表自己對于歷史現象的認識甚至疑惑?!妒酚洝烦浞掷酶黝愊惹匚墨I、漢朝政事檔案等,客觀、如實地敘述史實,并佐以司馬遷的游歷見聞及民間傳說,力求“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摘編自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希羅多德與司馬遷作為偉大歷史學家的共同之處。(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歷史》與《史記》產生的歷史背景。(13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撰寫史書應該包括的要素。(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學者指出:歷時1萬年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若截止于1949年,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一、肇始期(遠古至戰國),二、發展期(秦漢至南北朝),三、高峰期(隋唐),四、繁榮期(宋元),五、調適與會通期(明清),六、復興期(民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時跨晚清和民國兩個時段,屬于整個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調適會通期和復興期。具體來說,從鴉片戰爭開始到辛亥革命,是中西文化的沖突、調和期;從五四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前葉,是中西文化互相批判的時期;從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期。
——摘編自王介南編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其中一個時期或整體,圍繞“中外文化交流史”自行擬定一個具體論題,并對此論題進行簡要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實充分,邏輯清晰)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建立起一些原來沒有的工業制造部門,如汽車、重型機器、新式車床等。此后機械制造業獲得長足發展,形成東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裝備制造業作為中國最大的制造業部門,在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裝備研制開發能力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力快速提升。
——摘編自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等
材料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機械工業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十年間創新成果豐碩,機械產品自給率超過85%,國產“華龍一號”“國和一號”三代核電機組等成套裝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機械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中國裝備制造業穩居世界第一。
——摘編自徐念沙《十年輝煌挺起裝備制造的脊梁》等
(1)根據材料,概述新中國成立以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9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時代推動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選擇A: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該文化遺址中相關的生活器具造型多樣,形態各異,是人們將實用功能與審美追求相統一的例證,反映了古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排除B:材料中的這些生活器具明顯不是玉器。排除C:材料只提到器物的形制多樣,手工業與農業分離從材料中看不出。排除D:材料僅反映了南京一處文化遺址中器型的多樣設計,并未與其他地區文明進行對比,得不出領先其他文明的結論。
2.答案:B
解析:
B項正確 材料內容體現了六朝名士追求心靈的自由,擺脫世俗的束縛,在自然與藝術中尋找心靈的寄托和歸宿,是心靈自由的人生寫照
A項概念混淆 材料體現的是道家的出世哲學,與儒家注重禮儀和家族文化的入世哲學不相符
C項曲解材料 材料體現的是個人追求自由的人生態度,與治國理政無關
D項曲解材料 材料體現的是消極避世的出世哲學,而非積極進取的入世之心
3.答案:B
解析:選擇B:據材料可知唐朝對官員人數設置有嚴格的規定,違反規定則會按照情節的嚴重程度實行相應的處罰,這一舉措有利于防止冗官可能帶來的財政及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有利于官僚政治的發展。排除A:材料體現的是嚴格限制官員的人數,不會擴大統治基礎。排除C:材料強調的是官員人數的設置而不是官員的考核。排除D:材料僅涉及官員設置的相關法律,無法代表法律體系。
4.答案:A
解析:選擇A:泉州地區元代的印度教龕狀石刻圖像除了印度神像外,還涉及了很多印度和中國其他民族的藝術元素,這充分表明外來的印度教對中華本土文化的迎合。排除B:材料體現的是印度文化受中國本土文化影響,不是強調印度教對中國的影響。排除C:材料主要強調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流融合,而非中國傳統信仰受到沖擊。排除D: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的交流,不是宗教的傳播。
5.答案:A
解析:選擇A:材料體現了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當時社會劇烈動蕩的背景下,抨擊理學空談之風,倡導經世致用,勇擔時代大任。排除B:材料中黃宗羲更多是從學風改良、應對時代變革的角度出發,而非專門針對挽救某個王朝的統治危機。排除C:材料主旨是倡導經世致用學風,個性解放思想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1840年鴉片戰爭后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
C項正確 根據材料情境,士兵程正瀛開槍射擊陶啟勝,這成為“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亞洲民主的第一槍”,說明這些行為影響歷史進程
A項過于絕對 偶然性事件可能會影響歷史發展進程,但無法決定歷史發展走向
B項史實不符 辛亥革命反封建并不徹底,沒有能夠調動廣大工人農民的積極性,因此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項主體不符 班長金兆龍、士兵程正瀛在當時都是一些小人物,并非杰出人物
8.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南京國民政府軍費總體呈上漲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國民黨主要在進行對共產黨的“圍剿”行動,材料數據變化與國民黨“鑲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有關,B項正確。北伐戰爭在1928年結束,與題干時間不符,A項錯誤;軍費增加不代表經濟蕭條,C項錯誤;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國民黨主要在“圍剿”共產黨,正面戰場是在全面抗戰時期,D項錯誤。
9.答案:B
解析:國民政府統治危機。知識背景:1946—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面臨著統治危機?!段膮R報》的內容反映了國民黨統治區基層社會的混亂和民眾的反抗情緒;民盟首腦張瀾、黃炎培等決定解散民盟,說明民盟等民主黨派在國民黨的壓迫下生存艱難;“東北斷送”“共軍攻入天津市”表明許多地區獲得解放,國民黨統治搖搖欲墜;“哭銀元”則體現了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綜上所述,這些新聞內容反映了國民政府統治危機的加劇,B項正確。材料主要是關于當時政治局勢的新聞,反映的是國民政府統治危機加劇,無法說明言論自由成為社會各界的心聲,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的內容與政治局勢變遷相關,無法反映民主黨派的疑懼,C項不選。材料僅羅列了不同報紙的新聞,不能體現大眾傳播媒介立場的變化,D項不選。
10.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的合作平臺涉及的國家均位于亞洲,屬于中國周邊國家,中國通過合作平臺與這些國家加強聯系有利于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發展,構建和平的周邊環境以促進國內發展建設,B項正確。外交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國家利益、促進國家發展,排除A、C、D項。
11.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這一制度為元老院緊急狀態法。在正常情況下,羅馬共和國存在權力制衡機制,如元老院、執政官和公民大會等機構相互制約,然而,緊急狀態法賦予元老院極大的權力,從而改變了原有的權力運作機制。這一制度對權力制衡機制產生了重要影響,A項正確。從“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可以看出,這一制度可能會侵犯公民的權利,B項錯誤;緊急狀態法針對的是來自內部公民的暴力威脅,并非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產物,C項錯誤;緊急狀態法授予元老院極大的權力,忽視了公民大會的作用,可能導致權力濫用,D項錯誤。
1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格蘭的領主使用工資支付的方式雇用勞工、出租土地給佃戶,法蘭西北部的農民購買了自治權,這些使農民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英格蘭和法國西北部地區,以及莊園制經營方式的局部變化,僅憑這些還不能表明西歐莊園制度走向瓦解,A項錯誤;領主減少對自營地的直接經營并不意味著他們經濟實力的衰退,領主通過出租土地仍能獲得穩定的收入,心項錯誤;題干描述的變化主要是莊園經濟內部的調整,與城市自治運動并沒有直接關聯,D項錯誤。
13.答案:D
解析:材料無法說明所有制的變化,不能說明廢除了資本主義制度,排除A項?!氨U狭恕闭f法太絕對,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中的舉措是經濟政策,與強化無產階級專政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材料中的規定,有利于工廠重新運行起來,這就有助于減少工人失業,從而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D項正確。
14.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時間可知,當時蘇聯處于赫魯曉夫改革時期。赫魯曉夫改革的重心在農業領域,但改革未見明顯成效,蘇聯經濟發展水平與美國無法匹敵,在美蘇對抗中有明顯隱患,B項正確,A項錯誤。蘇聯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以工業優先,“難以為繼”說法絕對,C項錯誤。材料并未突出赫魯曉夫個人原因對改革的負面影響,D項錯誤。
15.答案:B
解析: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隨著殖民侵略的加劇,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種族觀念在南非影響較深。1961年南非獨立后,當局仍長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廣大南非人民并未獲得真正的民族解放,這反映了殖民歷史對新興國家發展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提到的是南非獨立后的情況,而非獨立過程中的障礙,A項背離材料。雖然“白人至上”這一落后的種族觀念確實對社會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但材料沒有提到南非的經濟發展問題,C項材料依據不足。材料描述的是種族隔離政策對南非民族解放的影響,沒有提到南非持續動蕩,D項不選。
16.答案:D
解析: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歐盟與拉美地區國家的合作以及美國召集“全球南方”領導人進行對話,這表明第三世界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力量,D項正確。世界多極化是一種發展趨勢,并未形成格局,A項說法錯誤。雖然歐盟和美國都在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系,但這并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結盟外交政策。結盟通常指的是軍事或政治上的緊密聯盟,而這里更多是經濟和政治的合作,B項背離材料。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本質是追求公平正義,要求各國主權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雖然這一趨勢確實存在,但C項“開始”表述不妥。
17.答案:(1)歷史學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觀真實,理性敘述歷史;創新精神;開闊的視野;自主的實地查訪與史料調查精神。
(2)歷史:古希臘城邦的發展與人文精神;希臘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廣泛接觸;豐富的歷史與神話傳說;海外貿易與工商業比較發達。史記: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儒家思想的影響;史學傳統;豐富的歷史文化積累。
(3)敘述一定時空框架內的歷史事物;有指導思想;客觀、準確的記載;豐富的史實;有作者的認知。
解析:(1)希羅多德與司馬遷作為偉大歷史學家的共同之處,根據“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和“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等信息,可以看出歷史學家的使命感;根據“常常分辨傳說的真假與異同”和“常常表自己對于歷史現象的認識甚至疑惑”“客觀、如實地敘述史實”等信息可以看出追求客觀真實,理性敘述歷史;根據“作者贊揚雅典人,卻并不肆意詆毀“異邦人”,承認東方民族具有比希臘更古老的文明”和“也敘述了漢朝周邊各民族如朝鮮、匈奴和中亞、南亞各地的史實”等信息,可以看出創新精神和開闊的視野;根據“書中的不少記述是作者親自調查得來的史實”和“并佐以司馬遷的游歷見聞及民間傳說”等信息,可以看出自主的實地查訪與史料調查精神。
(2)《歷史》產生的歷史背景,根據材料“希羅多德(幼前484~約前420)”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包括古希臘城邦的發展與人文精神;根據“記載了希臘、西亞、北非等地的地理環境、民族分布、歷史往事等內容”可知,希臘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廣泛接觸;根據“它繼承了《荷馬史詩》的敘事方式”等信息可以看出,包括豐富的歷史與神話傳說;聯系所學可知,當時雅典的海外貿易與工商業比較發達?!妒酚洝樊a生的歷史背景,根據“《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約前145~)所著”可知,司馬遷生活于漢武帝時期,當時多民族統一國家穩定和繁榮;根據“司馬遷以儒家的歷史觀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歷史學積淀基礎上”可知,包括儒家思想的影響和史學傳統;根據“《史記》充分利用各類先秦文獻、漢朝政事檔案等”可以看出,豐富的歷史文化積累。
(3)撰寫史書應該包括的要素,可以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從敘述一定時空框架內的歷史事物、有指導思想、客觀準確的記載、豐富的史實和有作者的認知等方面來回答。
18.答案:示例:
論題:中外文化在交流中推動世界不斷發展。闡釋:中外文化豐富多樣,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搭建了世界和平交往的橋梁。伴隨亞歷山大東征,希臘文化逐漸傳播到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深入到希臘文化之中,同時,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傊型馕幕诮涣髦邢嗷W習,在學習中不斷博采眾長。
解析:在論述時首先要仔細閱讀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從材料中任選一個時期或從整體上概括;然后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釋,注意論述過程中要做到邏輯清晰,史論結合;最后得出總結和評價。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一五”計劃期間,建立起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機械制造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研發能力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力得以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國產化程度提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力發展尖端產業,穩居世界第一。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追趕世界科技發展步伐的需要。
解析:(1)根據材料可將新中國成立以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分為“一五”計劃期間、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個時間段,再分別對不同時間段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進行分析。注意材料信息提取的完整性,并能夠對材料的有效信息進行整合歸納提升,不能簡單照抄材料。
(2)注意時空信息,本問考查的是新時代即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既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歷史的特征進行分析,又要結合世界科技發展的現實進行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康定县| 武强县| 弥勒县| 伊吾县| 澄迈县| 龙里县| 清徐县| 桂林市| 江油市| 色达县| 铁岭市| 泾源县| 涟源市| 建昌县| 天全县| 阿巴嘎旗| 久治县| 滁州市| 衡阳市| 汉源县| 正镶白旗| 迁西县| 伽师县| 千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教育| 库尔勒市| 渭源县| 隆子县| 桑植县| 泗水县| 西吉县| 苍梧县| 景宁| 克山县| 西畴县| 玛沁县| 江西省| 将乐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