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三診模擬生物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三診模擬生物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成都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期高2025屆三診模擬
生物試題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在動畫電影《哪吒2》里,太乙真人用蓮藕重塑哪吒肉身的情節扣人心弦?,F在,拋開奇幻設定,從生物學視角剖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從元素組成的角度看這是可行的,因為蓮藕和人體具有相似的元素組成
B.從DNA的序列角度看難度較大,需要進行大量基因編輯
C.從細胞結構與功能的角度分析這是可行的,將蓮藕細胞中細胞壁、葉綠體、液泡等結構去掉即可
D.從遺傳與進化的角度分析,哪吒和蓮藕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2.在人體細胞中,物質運輸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涉及多種細胞結構和分子機制。以下關于物質運輸的描述錯誤的是( )
A.載體蛋白運輸物質時自身構象會發生可逆性改變,載體蛋白可重復利用
B.生長激素通過主動運輸進入靶細胞起作用
C.神經遞質從突觸前膜經胞吐釋放到突觸間隙的過程主要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D.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細胞膜上的某種載體蛋白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影響特定物質的跨膜運輸速率
3.記載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先進經驗的書籍中有很多種子保存的方法,如《汜勝之書》記述“種傷濕郁熱則生蟲也。取麥種……曝使極燥……取干艾雜藏之”;《齊民要術》記載“蒿、艾簞盛之,良。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麥法,必須日曝令干,及熱埋之”。關于這些方法蘊含的科學道理和實際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麥種“曝使極燥”的過程中,種子細胞中的自由水含量大幅度降低
B.“蒿、艾”中可提取出揮發性物質,用于大型封閉式糧庫中的防蟲、抗菌
C.高溫暴曬可消滅種子表面的大部分蟲卵和微生物
D.由“種傷濕郁熱則生蟲也”知種子應在高溫、干燥的環境中儲存
4.浙江大學研究組發現,高等動物的體細胞在分裂時存在“分配不均”現象:DNA無損傷的染色體移向一個子代細胞甲,而DNA損傷的染色體都被“隔離”到另一個子代細胞乙中,并傾向于發生細胞周期阻滯或細胞凋亡。根據該發現,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分配不均”現象可以發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B.年齡較大的動物體細胞中更容易發生“分配不均”現象
C.“分配不均”產生的健康細胞甲貝能進入下一個分裂周期
D.“分配不均”現象可以保證親子代之間遺傳物質的穩定性,有利于個體正常的生長發育
5.某種群雌雄比例接近1:1,B、b為一對等位基因,基因型為的個體在該種群全部個體中占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全部和構成了該種群的基因庫
B.該種群中的基因頻率為2%
C.可通過比較同一種群不同時期的基因型頻率來判斷生物是否發生進化
D.達爾文創立的進化論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做出了科學的解釋
6.某種牛(XY型生物)的有角和無角是一對相對性狀,A基因控制有角性狀,a基因控制無角性狀,A/a位于常染色體上。雄牛Aa表現為有角,雌牛Aa表現為無角。現有一群有角睢牛與無角雌牛隨機交配,后代雄牛3/8無角,雌牛1/8有角。不考慮致死和突變,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親代雄牛的基因型為Aa或AA
B.像有角與無角這種與性別相關聯的現象屬于伴性遺傳
C.中的雜合子所占比例為1/4
D.隨機交配,中有角牛的比例為3/8
7.細胞中存在相對稀少的環狀RNA,其不易被核酸外切酶“切割”降解,可以充當miRNA的“海綿”從而抑制miRNA對靶基因的調控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tRNA是RNA單鏈形成的三葉草結構,有游離的5'末端和3'末端
B.環狀RNA比相應的線性RNA分子更加穩定,具有更強的臨床潛力
C.環狀RNA可與miRNA互補配對,從而抑制miRNA與靶RNA的結合
D.環狀RNA被翻譯為具有生物學功能的小肽時,核糖體讀取方向是3'到5'
8.我國科學家在小麥育種方面取得杰出成果,他們依據染色體變異原理,克服遠緣雜變不親和、子代性狀分離等多種困難,成功地將長穗偃麥草的抗病、高產等基因轉移到普通小麥中。普通小麥為六倍體(6n=42),記為42W;長穗偃麥草為二倍體(2n=14),記為14E。下圖為培育小麥二體附加系的一種途徑,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止確的是( )
A.普通小麥與長穗偃麥草為同一個物種,雜交產生的F1為四倍體
B.過程①使用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促進染色單體分開導致染色體加倍
C.F1體細胞有四個染色體組,減數分裂時形成14個四分體
D.丁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符合要求的個體占1/4
9.人體中的血紅蛋白(Hb)有R型和T型,其中R型與氧結合的親和力是T型的500倍,血液pH升高、溫度下降等因素都可使Hb由T型轉化為R型。血紅蛋白對的親和力通常用來表示,是使血紅蛋白氧飽和度達到50%時的氧分壓()。正常情況下,血氧飽和度與氧分壓的關系如圖所示,a、b代表曲線移動方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援藏工作者進入高原地區后,體內血紅蛋白可能由T型向R型轉化
B.機體運動或炎癥等能使組織溫度增高,曲線向b方向偏移
C.胎兒的血紅蛋白與親和力大,有助于胎兒在血液流經胎盤時從母體攝取
D.煤氣中毒后由于CO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極高,可能導致肺部下降,造成機體供氧不足
10.國家衛健委提出全民健康體重管理,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在能量過剩的情況下,為維持能量平衡,機體會產生三個不同階段的代償性反應:第一階段,能量過剩驅動脂肪合成和脂肪組織能量儲存,增加體重:第二階段,胰島素抵抗,機體為控制體重過快增長,產生胰島素抵抗:第三階段,胰島B細胞衰竭后,引發Ⅱ型糖尿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胰島素信號通路可促進第一階段中脂肪的合成
B.胰島素抵抗的可能原因是胰島素受體含量減少
C.正常人進食后胰島素分泌增加與交感神經興奮有關
D.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有助于預防Ⅱ型糖尿病
11.為探究暗前遠紅光(簡記為EOD-FR)處理下赤霉素(GA)和油菜素內酯(BR)對南瓜下胚軸伸長生長的調控機制,研究人員對南瓜幼苗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注:BRZ為油菜素內酯合成抑制劑、PAC為赤霉素合成抑制劑)。
A.南瓜苗的光敏色素感受暗前遠紅光后其空間結構會發生改變
B.暗前遠紅光和外源BR、GA單獨處理都可以促進正常南瓜苗下胚軸的伸長生長
C.暗前遠紅光處理對南瓜苗下胚軸伸長生長的影響與BR和GA無關
D.外源GA能減弱PAC對下胚軸伸長生長的抑制
12.“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彰顯大國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減小生態足跡已被列為重要目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態公園的建立有助于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
B.多渠道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儲存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舉措
C.?;~塘的農業生產模式能夠實現物質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減小生態足跡
D.太陽能板充電、圍湖造田等措施都能有效縮小人類的生態足跡
13.在山西省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不僅要考慮生態學和系統學的原理與方法,還要考慮極端氣候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前一階段的優勢種在后一階段被替代而消失
B.加速礦區生態恢復,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層覆蓋、特殊隔離等措施
C.生態修復過程中,各種群的生態位不會發生改變
D.移除廢棄礦山湖泊中的有毒物質,可改善水生生物的物質循環,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14.綠藻A是某種單細胞綠藻,能夠合成物質W。某小組為探究氮營養缺乏對綠藻A增殖及物質W累積的影響,將等量的綠藻A分別接種在氮營養缺乏(實驗組)和氮營養正常(對照組)的兩瓶培養液中,并在相同且適宜的溫度和一定光強下培養。定時取樣并檢測細胞濃度和物質W的含量,結果如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從圖甲可知,在氮營養正常培養液的瓶中,綠藻A的種群增長曲線呈“J”形
B.先將少量綠藻放在氮營養正常的培養液培養,等到細胞濃度最高時集中收集,再放在氮雷養缺乏的培養液繼續培養以獲得更多的W
C.設計實驗進一步研究氮營養缺乏程度對物質W積累的影響,則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培養基中的氮營養濃度
D.與在光照條件下相比,若要使綠藻A在黑暗條件下增殖,可以為其提供葡萄糖作為營養物質
15.某野生型細菌能通過圖1途徑合成色氨酸,從而在不含色氨酸的培養基上正常生長繁殖而其突變株則不能。將突變株、、(僅圖1中的某一步受阻)分別劃線接種在圖2培養基的Ⅰ、Ⅱ、Ⅲ區域,培養短時間內三個區域均有少量細菌生長增殖,繼續增養后發現Ⅰ區域的兩端和Ⅱ區域的一端的菌株繼續生長增殖,而Ⅲ區域菌株不再生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配制圖2培養基時加入了瓊脂和少量色氨酸,pH通常呈酸性
B.使用涂布器接種3種突變菌株,涂布前需對涂布器進行灼燒滅菌
C.菌株繼續生長增殖的一端為靠近Ⅰ區域的一端
D.、、三種突變菌株分別對應圖1中的①②③過程受阻
16.研究顯示,為患有糖尿病的猴子移植由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島,成功地降低了猴子的血糖水平。iPS細胞是利用皮膚細胞等體細胞經誘導因子(導入胚胎發育相關的特異性基因)處理后轉化而成的,其功能和胚胎干細胞類似,能分化成多組織和器官。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制備iPS細胞也可以直接將特定蛋白導入細胞中或用小分子化合物等來誘導
B.皮膚細胞等體細胞經誘導轉化為iPS細胞的過程中遺傳信息發生了改變
C.皮膚細胞經誘導因子處理后形成iPS細胞的過程體現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D.由于iPS細胞可由病人體細胞誘導轉化而來,因此該方法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應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
17.(8分)在光照條件下,植物通過非光化學猝滅(NPQ)的機制耗散潛在有害的過剩光能,從而避免了活性氧對光合器官的損害。然而,NPQ在作物冠層中頻繁出現光照—遮陰轉變的情況下弛豫(恢復)很慢,導致光化學能損失嚴重。在大豆冠層中,這種緩慢的NPC弛豫每天浪費了超過11%的碳同化?;卮鹣铝袉栴}:
(1)非光化學猝滅(NPQ)機制與類囊體膜蛋白PsbS含量、葉黃素循環密切相關,其機理如圖1所示。催化葉黃素循環的關鍵酶VDF和ZEP活性受pH影響,VDE在pH<6.5時被活化,在pH>7.0時失活,ZEP最適pH為7.5,強光下,______導致類囊體pH降低,因此,自然條件下植物葉片中玉米黃質的含量在中午達到最高,隨pH降低,玉米黃質與PsbS激發并促進NPQ。
(2)當外界環境從光照突然轉變為遮陰后,短時間內植物體內、的含量變化分別是______;其中含量變化的原因是______。
(3)為探究大豆VPZ基因過表達能否使NPQ更快地弛豫,研究者培育了YZ-26-1C、YZ-19-21和ND-18-34A三種VPZ基因過表達的轉基因大豆進行相關實驗(WT表示野生型大豆),研究人員測定了四種大豆的光系統的電子傳遞量子效率(ΦPSⅡ)、NPQ弛豫時間,結果如圖2所示??赏茰y,VPZ基因過表達能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豆的光合效率,原因是______。
18.(13分)某昆蟲(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的翅形(長翅、殘翅)受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紅眼、紫眼)受等位基因B/b控制。為探究兩對等位基因的位置關系,某研究小組選擇該昆蟲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不考慮變異和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親本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
雜交組合一 長翅、紫眼♂ 殘翅、紅眼♀ 1長翅、紅眼:1長翅、紫眼:1殘翅、紅眼:1殘翅、紫眼
雜交組合二 組合一中長翅、紅眼♀ 組合一中長翅、紅眼♂ 9長翅、紅眼:3長翅、紫眼:3殘翅、紅眼:1殘翅、紫眼
(1)該昆蟲翅形和眼色中的顯性性狀分別為______。
(2)根據雜交實驗結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確定B/b在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理由是______。雜交組合二子代長翅紅眼個體中,純合子比例為______。
(3)為進一步探究B/b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可以從上面表格中選擇表型為______(只需寫出眼色)的個體進行雜交,預期結果及相應結論①______②______。
(4)另一研究小組對雜交組合一、二中的部分個體的眼色基因進行PCR擴增,并對產物用某種限制酶酶切后進行電泳,結果如圖所示:
據圖推測,B/b基因位于______(填“?!被颉癤”)染色體上。請在圖中畫出組合一中紅眼♀的眼色基因電泳圖。
19.(8分)研究發現,2型先天性淋巴細胞(ILC2)及其產生的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3(IL-13)影響神經發育??蒲腥藛T用小鼠進行相關研究,具體見以下材料。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材料1:研究人員構建ILC2缺失小鼠模型,檢測并分析出生15天后的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大腦皮層某區域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的數量,結果如圖。
材料2:向幼年小鼠腦室注射IL-13,可在20小時內增加大腦皮層抑制繼突觸的數量。IL-4Rα是IL-13受體必需的組成成分,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缺失IL-4Ra導致抑制性突觸減少。
材料3:社交實驗中,ILC2缺失小鼠與社交目標互動的時間顯著減少,中間神經元IL-4Ra缺失的小鼠表現出相似的社交缺陷。
(1)抑制性突觸中,突觸前神經元興奮后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后,可能是通過導致______(填“陽離子”或“陰離子”)內流,使突觸后膜的電位差______,從而產生抑制性效應。
(2)不同麻醉劑的作用機理不同,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能與受體結合,并且結合后產生與遞質作用時類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劑屬于受體阻斷劑(阻礙遞質與相應受體的結合),那么,遞質擬似劑類的麻醉劑主要作用于______(填“興奮性突觸”或“抑制性突觸”)。神經遞質除了作用于神經元外,在特定情況下還可以作用于______,產生相應的效應。
(3)從材料1得出的實驗結論為______。
(4)綜合材料分析,ILC2對小鼠社交行為影響的機理是______。
20.(11分)大青山曾因長期過度放牧導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銳減。近年來,當地啟動生態修復工程,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補植鄉土樹種(如油松、山杏)、投放土壤動物等措施,逐步恢復生態系統功能,植被覆蓋度從15%提升至65%,昆蟲種類增加至原生的80%,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提高。請分析回答:
(1)在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的過程中,群落發生了______演替??蒲袌F隊優先補植油松和山杏等鄉土樹種,從生態工程原理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2)修復后油松林中的昆蟲種類顯著增加,從種間關系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答出2點)。為探究油松林中某兩種昆蟲生態位是否有重疊,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和實驗進行研究,分析它們的______等,從而作出推斷。除了樣方法,研究者還可以利用一些昆蟲有趨光性、采用______法進行取樣,從而估算種群密度。
(3)生態修復后,大青山形成了“喬木—灌木—草本”的垂直結構。某同學提出“增加喬木層密度可進一步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該觀點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當地政府組織研究大青山周邊草場的能量流動,采用人工方法滅蟲害的意義是______。
(5)人類活動、地震、滑坡往往會使野生動物棲息地碎片化。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保護,工作人員建立了多處“生態走廊”、連接面積較小的棲息地。從遺傳的角度看;建立“生態走廊”的意義是______。
21.(12分)“生物鋼”是一種蛛絲蛋白,其強度是鋼的45倍,且有蠶絲般的柔軟和光澤,在紡織、醫療等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茖W家從蜘蛛中獲取蛛絲蛋白基因并將其植入山羊體內,使得羊奶中含有蛛絲蛋白,再利用特殊的紡絲技術,將羊奶中的蛛絲蛋白紡成絲?;卮鹨韵聠栴}:
注:①圖1為蛛絲蛋白基因DNA片段結構示意圖;②圖2是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載體示意圖,圖中KpnⅠ、XbaⅠ、EcoRⅠ均表示相應限制酶識別位點;③蛛絲蛋白基因轉錄的模板鏈位于b鏈(圖3中標識b鏈堿基序列)。
(1)為使目的基因與載體正確連接,利用PCR技術獲取和擴增蛛絲蛋白基因時所需要的兩種引物的序列分別為______、______(注意標明端和端)。
(2)若要構建A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則受體細胞常選擇______,同時結合基因表達載體結構組成分析,載體中P應為______,其功能是______。
(3)研究人員發現,若將蛛絲蛋白31號位的色氨酸替換為酪氨酸(注:色氨酸的密碼子為UGG:酪氨酸的密碼子為UAC和UAU);蛛絲韌性可提高50%。研究人員欲利用大引物PCR技術對蛛絲蛋白基因進行定點誘變(過程見圖3),則擬突變位點對應的基因結構為______(標明端和端)。第一次PCR的產物DNA中堿基序列與b鏈______(填“相同”或“互補”)的鏈作為第二次PCR所用的引物。與X射線誘變相比,該突變技術的優點是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4)培育轉基因山羊涉及的生物工程技術包括(答出兩種),為檢測轉基因山羊是否成功表達蛛絲蛋白基因,請寫出檢測思路:______。
成都石室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期高2025屆三診模擬
生物答案
客觀題:
題號 1 2 3 4 5 6
答案 C B D C B D
題號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D C C D
題號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C
1.C
【解析】A、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元素組成相似,但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有一定差異,A正確。
B、人體與蓮藕細胞的DNA信息差別大,要讓蓮藕的DNA轉變為編碼人體結構的形式,需借助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大量基因編輯,B正確。
C、動物細胞的功能依賴完整且特化的結構(如流動性強的細胞膜、中心體等),僅去除植物細胞的部分結構無法實現功能與動物細胞完全匹配,C錯誤。
D、從生物進化歷程看,地球上生物起源于共同祖先,之后沿著不同分支演化,動物和植物逐漸呈現出極大差異,但根源上保留了一些共性特征,從遺傳與進化的角度看哪吒和蓮藕可能有共同祖先,D正確。
2.B
【解析】A、載體蛋白運輸物質時自身構象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是可逆的,故可持續發揮運輸物質的功能,A正確。
B、生長激素是蛋白質類激素,通過胞吐分泌到細胞外,隨體液運輸,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傳遞信息,不進入細胞內,B錯誤。
C、神經遞質經胞吐從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的過程中,涉及突觸小泡與細胞膜的融合,該過程主要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C正確。
D、基因突變如果發生在編碼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基因上,那么載體蛋白的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其運輸物質的能力和效率,D正確。
3.D
【解析】A、麥種晾曬干燥過程中,種子細胞中的自由水含量大幅度降低,A正確。
B、“蒿、艾”中的揮發性物質能用于大型封閉式糧庫中的防蟲、抗菌,B正確。
C、高溫暴曬可消滅種子表面的大部分蟲卵和微生物,C正確。
D、由“種傷濕郁熱則生蟲也”意為若種子受濕氣,又郁積熱氣就會生蟲,故可知種子應在低溫、干燥的環境中儲存,D錯誤。
4.C
【解析】A、題意顯示,DNA損傷的染色體都被“隔離”到了另一個子代細胞中,說明“分配不均”現象可以發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A正確。
B、年齡較大的動物體細胞中更容易發生“分配不均”現象,因為年齡較大的細胞相較于年齡較小的細胞存在更多的DNA損傷,B正確。
C、健康細胞既可以繼續分裂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也可暫不分裂或不再分裂,C錯誤。
D、DNA無損傷的染色體移向一個子代細胞甲,DNA損傷的染色體都被“隔離”到另一個子代細胞乙并傾向于死亡,據此可推測,染色體“分配不均”可以保證親子代之間遺傳物質的穩定性,有利于個體正常的生長發育,D正確。
故選C.
5.B
【解析】A、一個種群內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基因庫,不僅僅包括和基因,A錯誤。
B、由于該種群雌雄比例接近1:1,假定的概率為A,雄性個體中的概率為A,整個種群中的概率為A/2,已知基因型為的個體占1%,因此該種群中的基因頻率為2%,B正確。
C生物進化的標志是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型頻率改變,但基因頻率不一定改變,生物不一定發生進化,C錯誤。
D、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沒有科學地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D錯誤。
6.D
【解析】A、中AA占1/8,1/8=1/4×1/2,結合親代雄牛全有角(A_),雌牛全無角,可推出親代雄牛產生的雄配子為1/2A、1/2a,親代雄牛基因型均為Aa;親代雌牛產生的雌配子為1/4A、3/4a,親代雌牛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1.通過以上分析得出A錯誤。
B、伴性遺傳中相關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控制有角與無角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錯誤。
C、有角雄牛(A_)與無角雌牛隨機交配,雄牛中3/8無角(aa),可知中aa所占比例為3/8;由雌牛中1/8有角(AA),可知中AA所占比例為1/8,因此中Aa所占比例為1/2,C錯誤。
D、個體中AA:Aa:aa=1:4:3,A基因頻率為3/8,a基因頻率為5/8,得出中AA所占比例為9/64,Aa所占比例為30/64,aa所占比例為25/64,故中有角牛所占比例為9/64+15/64=3/8,D正確。
7.D
【解析】A、tRNA是RNA單鏈形成的三葉草結構,有游離的末端和末端,A正確。
B、環狀RNA不易被核酸外切酶“切割”降解,故環狀RNA比相應的線性RNA分子更加穩定,具有更強的臨床潛力,B正確。
C、環狀RNA可以充當miRNA的“海綿”,可與mRNA發生堿基互補配對,抑制miRNA與靶mRNA的結合,從而抑制miRNA對靶基因的調控,C正確。
D、核糖體在RNA上的移動方向是到,D錯誤。
8.D
【解析】A、普通小麥與長穗偃麥草雜交產生的后代不育,存在生殖隔離,不是同一個物種,A錯誤;
B、染色單體分開,形成染色體是著絲粒分裂的結果,不需要物質誘導,B錯誤;
C、普通小麥與長穗偃麥草雜交,為異源四倍體,雖然有28條染色體但7E中無同源染色體,故不會形成14個四分體,C錯誤;
D、丁體細胞中含有1條長穗偃麥草染色體,其自交后代中長穗偃麥草染色體情況為2條:1條:0條=1:2:1,因此含有2條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的植株戊占1/4,D正確。
9.D
【解析】A、R型與氧的親和力是T型的500倍,則援藏工作者進入高原地區后,氧分壓下降,則體內血紅蛋白可能由T型向R型轉化,A正確;
B、機體運動后或炎癥等能使組織溫度增高,氧供應不足,血紅蛋白氧飽和度下降,向b方向偏移,B正確;
C、胎兒與母體中氧氣均是通過血紅蛋白運輸,胎兒的血紅蛋白與親和力大,有助于胎兒在血液流經胎盤時從母體攝取,C正確;
D、CO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極高,導致低濃度的CO即可從血紅蛋白中取代,肺部顯著增大,造成機體供氧不足,D錯誤。
10.C
【解析】A、胰島素是一種具有促進合成代謝作用的激素,在能量過剩時,胰島素信號通路可促進細胞攝取葡萄糖,并將其轉化為脂肪等物質儲存起來,從而驅動脂肪合成和脂肪組織能量儲存,增加體重,所以胰島素信號通路可促進第一階段中脂肪的合成,A正確。
B、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胰島素需要與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當胰島素受體含量減少時,胰島素與受體結合的機會減少,就會導致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從而產生胰島素抵抗,所以胰島素受體含量減少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的原因之一,B正確。
C、正常人進食后下丘腦通過副交感神經支配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C錯誤。
D、Ⅱ型糖尿病的發病與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B細胞功能受損有關。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過多會導致能量過剩,進而引發機體產生題述三個不同階段的代償性反應,最終可能引發Ⅱ型糖尿病。因此,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有助于維持機體的能量平衡,減少胰島素抵抗的發生,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從而有助于預防Ⅱ型糖尿病,D正確。
11.C
【解析】A、南瓜苗內感受暗前遠紅光信號的光敏色素,在受到光照射時,光敏色素的結構會發生變化,這一變化的信息會經過信息傳遞系統傳導到細胞核內,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表現出生物學效應,A正確。
B、同樣只添加水,添加暗前遠紅光組下胚軸長度長于不添加暗前遠紅光組;同樣不添加暗前遠紅光,外源增施BR組和GA組下胚軸長度長于只添加水組,說明暗前遠紅光和外源BR、GA單獨處理都可以促進正常南瓜苗下胚軸的伸長生長,B正確。
C、由圖可知,均施加油菜素內酯抑制劑BRZ,添加暗前遠紅光和不添加暗前遠紅光下胚軸長度一致,說明暗前遠紅光處理對南瓜苗下胚軸伸長生長的影響與BR有關,C錯誤。
D、對比添加PAC組和添加GA+PAC組,在不添加暗前遠紅光時,添加PAC組下胚軸長度小于添加GA+PAC組;在添加暗前遠紅光時,同樣添加PAC組下胚軸長度小于添加GA+PAC組,說明外源GA能減弱PAC對下胚軸伸長生長的抑制,D正確。
12.D
【解析】A、生態公園的建立,使植物種類和數量增加,可以吸收更多的,有助于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A正確。
B、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增加碳儲存、減少碳排放量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B正確。
C、?;~塘的農業生產模式能夠實現物質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減小生態足跡,C正確。
D、圍湖造田會破壞生態環境,增大生態足跡,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D錯誤。
故選D.
13.B
【解析】A、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前一階段的優勢種在后一階段可能會被替代,但不會完全消失,A錯誤;
B、加速礦區生態恢復,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層覆蓋、特殊隔離等措施,B正確;
C、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群落演替時物種組成會發生變化,有些種群的生態位會擴大,有些種群的生態位會縮小,C錯誤;
D、移除廢棄礦山湖泊中的有毒物質,可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傳遞效率在生態系統中一般是固定的,約為10%~20%,D錯誤。
14.A
【解析】A、由圖甲可知,在氮營養正常培養液的瓶中,綠藻A的種群增長曲線呈S型,A錯誤;
B、由分析可知,正常氮營養液中綠藻增殖速度快,缺氮營養液中綠藻合成的物質W含量高,因此,先將少量綠藻放在氮營養正常的培養液培養,等到細胞濃度最高時集中收集,再放在氮營養缺乏的培養液繼續培養以獲得更多的W,B正確;
C、設計實驗進一步研究氮營養缺乏程度對物質W積累的影響,則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培養基中的氮營養濃度,C正確;
D、綠藻黑暗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需要吸收葡萄糖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D正確。
故選A.
15.D
【解析】A、依據題干信息“培養短時間內三個區域均有少量細菌生長增殖”,推斷培養基中存在少量色氨酸,培養細菌一般將pH調至中性或弱堿性,A錯誤;
B、得到圖2所示菌落,應使用接種針接種,B錯誤;
C、依據題圖及題干信息“突變株、、分別劃線接種在圖2培養基的Ⅰ、Ⅱ、Ⅲ區域,培養短時間內三個區域均有少量細菌生長增殖”,“繼續培養一段時間后發現Ⅰ區域的兩端和Ⅱ區域的一端的細菌繼續生長增殖”;分析得知:突變株,將分支酸轉化為鄰氨基苯甲酸受阻,但可將鄰氨基苯甲酸轉化為吲哚,并進一步轉化為色氨酸;突變株對應Ⅱ區域,將鄰氨基苯甲酸轉化為吲哚受阻,但可以將分支酸轉化為鄰氨基苯甲酸,也可以將吲哚轉化為色氨酸;突變株對應Ⅲ區域,將吲哚轉化為色氨酸受阻,但可以將分支酸轉化為鄰氨基苯甲酸,并進一步轉化為吲哚。Ⅰ區域的劃線上端與Ⅱ區域臨近,可利用Ⅱ區域合成的鄰氨基苯甲酸進一步合成吲哚及色氨酸生長增殖;Ⅰ區域的劃線下端與Ⅲ區域臨近,可利用Ⅲ區域合成的吲哚進一步合成色氨酸生長增殖;Ⅱ區域的劃線上端自身不能合成吲哚,臨近的Ⅰ區域可利用Ⅱ區域合成的鄰氨基苯甲酸合成吲哚并進一步合成色氨酸,無多余的吲哚反饋給Ⅱ區域上端,所以Ⅱ區域的劃線上端不生長;Ⅱ區域的劃線下端,可利用臨近Ⅲ區域合成的吲哚進一步合成色氨酸生長增殖;Ⅲ區域由于不能將吲哚轉化為色氨酸,所以Ⅲ區域兩端不生長增殖,所以Ⅱ區域的劃線下端靠近Ⅲ區域,可利用臨近Ⅲ區域合成的吲哚進一步合成色氨酸生長增殖,而不是靠近Ⅰ區域的一端,C錯誤;
D、將突變株、、分別劃線接種在圖2培養基的I、Ⅱ、Ⅲ區域,突變菌株能將積累的中間產物分泌到細胞外,使其他突變體得以生存,Ⅲ區域菌株不再生長,說明阻斷吲哚轉化為色氨酸,即阻斷③過程;能夠利用和合成的代謝產物,完成色復酸的合成,說明阻斷①過程;只能利用合成的代謝產物,完成色氨酸的合成,說明阻斷的是②過程,因此、、三種突變菌株分別對應圖1中的①②③過程受阻,D正確。
16.C
【解析】A、iPS細胞是誘導全能干細胞,制備iPS細胞可以通過載體將特定基因導入細胞,也可以直接將特定蛋白導入細胞中或用小分子化合物等來誘導,A正確;
B、皮膚細胞等體細胞經誘導轉化為iPS細胞的過程中,導入了與胚胎發育相關的特異性基因,遺傳信息發生了改變,B正確;
C、皮膚細胞經誘導因子處理后形成iPS細胞的過程,沒有形成新個體,沒有體現動物細胞的全能性,C錯誤;
D、由于iPS細胞可由病人體細胞誘導轉化而來,細胞表面抗原相同,因此該方法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應,D正確。
故選C.
主觀題:
17.(1)水光解產生增加
(2)增多、減少 光照減弱,光反應產生的NADPH、ATP減少,消耗速率降低,而短時間內與結合生成的速率不變
(3)提高 三種轉基因大豆的VPZ基因均過表達,與WT組大豆相比,轉基因大豆ΦPSⅡ增強,即光系統的電子傳遞量子效率增加,增強了光反應:NPQ弛豫時間縮短,減少了碳同化的浪費(合理即可)
【解析】(1)光反應階段,水光解會產生,光照增強產生的增多,使類囊體pH降低。
(2)當外界環境從光照突然轉變為遮陰后,光照減弱,光反應產生的NADPH、ATP減少,消耗速率降低,而短時間內與結合生成的速率不變
(3)三種轉基因大豆的VPZ基因均過表達,與WT組大豆相比,轉基因大豆ΦPSⅡ增強即光系統的電子傳遞量子效率增加,增強了光反應:NPQ弛豫時間縮短,減少了碳同化的浪費,因此VPZ基因過表達可提高大豆的光合效率。
18.(1)長翅、紅眼
(2)不能 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長翅、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為AaBb,雌雄雜交子代會出現9:3:3:1的表型比;若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長翅、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為和,雌雄雜交子代也會出現9:3:3:1的表型比 1/9或2/9
(3)紫眼雌性和紅眼雄性 若子代眼色與性別無關,則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若子代雌性全為紅眼,雄性全為紫眼,則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4)X
【解析】(1)根據雜交組合二,長翅、紅眼相互雜交,子代出現性狀分離,可知長翅和紅眼為顯性性狀。
(2)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長翅、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為AaBb,雌雄雜交子代會出現9:3:3:1的表型比;若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長翅、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為和,雌雄雜交子代也會出現9:3:3:1的表型比,故根據雜交實驗結果,不能確定B/b在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
因此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長翅紅眼個體中,純合子比例為1/9,若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長翅紅眼個體中,純合子比例為2/9.
(3)為進一步探究B/b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可以從上面表格中選擇表型為紫眼雌性和紅眼雄性的個體進行雜交,若子代眼色與性別無關,則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子代雌性全為紅眼,雄性全為紫眼,則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4)若眼色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則組合一中紅眼♂基因型為Bb;若眼色基因在X染色體上,則組合一中紅眼♂基因型為。根據電泳結果圖可知,組合一中紅眼♂、組合二中子代紅眼♂均為純合子,說明B/b在X染色體上,即紅眼♂基因型為,紫眼♂基因型為,其中b可被某限制酶切割為2個片段。組合一中紅眼♀基因型為,故電泳結果有3個片段:610kb、403kb、207kb,具體如圖:
19.(1)陰離子 變大 (2)抑制性突觸 肌肉、某些腺體、血管 (3)ILC2能促進小鼠抑制性突觸的形成,對興奮性突觸的形成無影響 (4)ILC2產生IL-13,IL-13通過含IL-4Rα的受體作用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促進大腦皮層抑制性突觸的形成,使小鼠具有正常的社交行為
【解析】(1)抑制性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后,導致陰離子內流,使突觸后膜的電位差變大,從而產生抑制性效應。
(2)遞質擬似劑能與受體結合,并且結合后產生與遞質作用時類似的麻醉效果,所以遞質擬似劑類的麻醉劑主要作用于抑制性突觸。神經遞質的作用對象包括:神經元、肌肉、某些腺體、血管等。
(3)根據材料1柱狀圖可知,模型組小鼠ILC2缺失,大腦皮層某區域興奮性突觸相對于對照組無明顯區別,而抑制性突觸的數量下降。由此可得出結論:ILC2能促進小鼠抑制性突觸的形成,對興奮性突觸的形成無影響。
(4)由題干可知ILC2產生IL-13,由材料2可知IL-13通過含IL-4Rα的IL-13受體作用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促進大腦皮層抑制性突觸的形成,使小鼠具有正常的社交行為。
20.(1)次生 根據協調原理,鄉土樹種適應本地環境,利于恢復原生生態
(2)油松為昆蟲提供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資源相對充足,種間競爭弱,為更多昆蟲種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條件 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黑光燈誘捕
(3)不合理 喬木層密度增加不一定提高食物網的復雜程度,抵抗力穩定性不一定提高;喬木層密度增加可能會影響林下植物生存,導致抵抗力穩定性降低
(4)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5)可以讓生活在不同棲息地的種群進行基因交流,提高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避免近親繁殖導致出現較多有遺傳缺陷的后代
【解析】(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在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因此在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的過程中,群落發生了次生演替。
油松和山杏等鄉土樹種是當地自然分布的植物,它們對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優先選擇這些樹種可以加速生態系統的恢復,同時也有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
(2)植被恢復后,植物種類和數量增加,為昆蟲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來源(如葉片、花蜜、果實等),從而支持更多昆蟲種群的生存和繁衍;同時植被恢復形成了復雜的垂直結構(喬木、灌木、草本),為昆蟲提供了多樣化的棲息環境,這樣不同昆蟲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棲息地,從而促進了昆蟲種類的增加。在植被恢復初期,資源相對充足,生態系統的種間競爭較弱,這為更多昆蟲種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條件。 研究動物的生態位,應該分析它們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對于一些有趨光性的昆蟲,采用黑光燈誘捕法進行取樣,從而估算種群密度。
(3)增加喬木層密度并不一定能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甚至可能產生負面影響。一方面,喬木層密度增加不影響食物網的復雜程度,抵抗力穩定性會不變,因為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主要取決于食物網的復雜性和物種多樣性,而單純增加喬木層密度并不會顯著改變食物網的結構,因此對抵抗力穩定性的提升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喬木層密度增加可能會影響林下植物生存,導致抵抗力穩定性降低,過高的喬木層密度會遮擋陽光,抑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長,從而降低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和結構復雜性,反而可能削弱抵抗力穩定性。
(4)為了充分利用大青山周邊草場所提供的能量,通過研究草場的能量流動,采用人工方法滅蟲害、合理增施有機肥,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5)可以讓生活在不同棲息地的種群進行基因交流,提高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避免近親繁殖導致出現較多有遺傳缺陷的后代。
21.(1)、
(2)受精卵 乳腺中特異表達的基因的啟動子(乳腺特異性啟動子)作為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部位,驅動(蛛絲蛋白)基因(在乳腺細胞中)轉錄出mRNA,最終表達出人類需要的蛋白質
(3) 相同 目的性強(定向突變)、突變概率高(合理即可)
(4)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養、胚胎移植、動物細胞培養(答出兩點,合理即可)
思路一:利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使用蛛絲蛋白抗體與轉基因山羊的乳蛋白進行雜交,若呈陽性則說明轉基因山羊的乳腺細胞成功表達了蛛絲蛋白基因;
思路二:對轉基因山羊的乳蛋白進行凝膠電泳,并用蛛絲蛋白作為電泳的對照組,若出現相同條帶,則說明轉基因山羊的乳腺細胞成功表達了蛛絲蛋白基因(合理即可)
【解析】(1)結合DNA結構可知-OH所在一端為端,所在一端為端,再根據引物結合位置可判斷a鏈對應引物為,而b鏈對應引物為.
(2)乳腺生物反應器的受體細胞常選擇受精卵,為保障蛛絲蛋白基因在乳腺細胞中表達,需要在基因表達載體中添加乳腺中特異表達的基因的啟動子,該啟動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驅動蛛絲蛋白基因在乳腺細胞中轉錄出mRNA.
(3)科研人員欲將蛛絲蛋白31號位的色氨酸替換為酪氨酸,以達到提高蛛絲蛋白韌性的目的,由于色氨酸的密碼子為UGG,酪氨酸的密碼子為UAC和UAU,因此擬突變位點對應的基因結構為;引物堿基序列與母鏈端堿基序列互補,即大引物的堿基序列與a鏈堿基b鏈序列互補,a鏈堿基序列又與b鏈堿基序列互補,故大引物與b鏈端堿基序列相同。大引物PCR技術對蛛絲蛋白基因的誘變屬于定點誘變,具有目的性強、突變概率高等特點。
(4)成功培育轉基因山羊主要涉及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主要包括的生物工程技術有基因工程、早期胚胎培養、胚胎移植等。轉基因山羊是否成功表達蛛絲蛋白基因,還需要通過檢測與鑒定才能知道,分析可知有多種檢測思路。如在分子水平上,從轉基因山羊中提取乳蛋白,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或對轉基因山羊的乳蛋白進行凝膠電泳,并用蛛絲蛋白作為電泳的對照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石屏县| 孟津县| 宾阳县| 莱芜市| 民乐县| 广安市| 陆川县| 鹿邑县| 文昌市| 黄浦区| 柏乡县| 新竹市| 武宣县| 云霄县| 甘德县| 峡江县| 错那县| 延寿县| 蓝田县| 洛川县| 安平县| 汤原县| 固镇县| 鹿邑县| 汤阴县| 绵竹市| 定安县| 普格县| 威远县| 荔浦县| 江西省| 阿图什市| 宝鸡市| 都兰县| 长泰县| 彭阳县| 宁德市| 舟山市| 冷水江市|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