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第二次模擬考試)生物學注意事項:1.考生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規定區域。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做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規定區域內,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發現“microRNA及其在轉錄后基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的科學家。下列關于micro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A.組成元素是C、H、O、N、P B.基本組成單位是四種脫氧核苷酸C.基本組成單位通過肽鍵相連 D.是通過翻譯形成的2.傳統發酵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多種食品、飲料及調味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發酵B.用果酒發酵制作果醋的主要菌種是酵母菌C.家庭釀制米酒的過程既有有氧呼吸又有無氧呼吸D.傳統發酵通常是利用多種微生物進行的混合發酵3.人體細胞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跨膜運輸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細胞可以通過協助擴散運入K+B.腎小管上皮細胞主要通過自由擴散重吸收水C.小腸上皮細胞可以通過主動運輸吸收葡萄糖D.固醇類激素進入靶細胞的過程屬于胞吞4.胚胎工程技術可以用于品質優良奶牛的擴大繁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采集的新鮮精子經獲能處理后可用于體外受精B.受精卵發育成桑葚胚或囊胚時可用于胚胎分割C.同一胚胎經分割產生的后代具有不同的遺傳物質D.外源促性腺激素處理供體母牛可誘發超數排卵5.輔酶Q10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接收還原型輔酶Ⅰ生成氧化型輔酶Ⅰ時釋放的電子,最終將電子傳遞給O2。據此推測其在細胞中起作用的部位是( )A.線粒體基質 B.細胞質基質 C.線粒體內膜 D.細胞膜6.足球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過程中( )A.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減少,應激反應增強B.大量出汗,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尿量減少C.機體產熱增加,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持續升高D.胰島素分泌增多,肌肉細胞吸收、貯存葡萄糖加快7.若將人成熟的紅細胞放入下列不同質量分數的NaCl溶液中,可導致紅細胞破裂和皺縮的分別是( )A.0.3%NaCl、1.5%NaCl B.2.1%NaCl、0.3%NaClC.1.5%NaCl、0.9%NaCl D.0.9%NaCl、1.2%NaCl8.水稻花是兩性花,水稻中赤霉素缺失突變體的花粉發育會出現障礙。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赤霉素缺失突變體通常表現為雄性不育B.赤霉素缺失突變體通常比正常植株矮小C.赤霉素缺失突變體可用于探究赤霉素的生理作用D.赤霉素處理赤霉素受體缺失突變體可使花粉正常發育9.HIV侵入人體后通常可以潛伏2~10年甚至更長時間。期間,HIV會迅速增殖,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IV的增殖發生在血漿內B.HIV主要攻擊輔助性T細胞C.體內的各種B細胞都能識別HIVD.在抵抗HIV過程中,輔助性T細胞只參與細胞免疫10.如圖是以雄性東亞飛蝗(XO,2n=23)的精巢為實驗材料,觀察到減數分裂兩個不同時期的細胞分裂圖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制作蝗蟲減數分裂裝片無需經過解離、漂洗過程B.圖甲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Ⅰ后期,細胞中含11個四分體C.圖乙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每個細胞中染色體數相同D.圖乙細胞中染色體行為是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11.某稻田生態系統中存在食物鏈“水稻→福壽螺→中華鱉”,下圖表示該生態系統中部分營養級的能量流動過程,圖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福壽螺和中華鱉之間信息傳遞是雙向的B.由福壽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值可以用圖中的d+e表示C.圖中a表示福壽螺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D.福壽螺的同化量不能100%流入中華鱉與圖中d、e、f對應的途徑有關12.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唾液腺分泌的部分機制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可能是相同的B.圖中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唾液腺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C.大腦皮層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影響唾液腺的分泌活動D.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與唾液腺細胞膜上相同的受體結合13.下圖是某精原細胞中一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聯會示意圖,圖中染色體Ⅱ發生的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是( )A.缺失 B.重復 C.易位 D.倒位14.熱原能刺激免疫細胞分泌與發熱相關的細胞因子IL-6。ELISA技術利用IL-6抗體和IL-6特異性結合,可以實現對IL-6的定量檢測(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酶標抗體具有免疫學活性和酶活性兩個活性位點B.實驗需設置僅有酶標抗體和僅有上清液的兩組對照實驗C.需給予足夠長的時間使無色底物充分反應后檢測光信號D.反應體系中光信號越強則細胞上清液中IL-6含量越高15.某遺傳病家系的系譜圖如圖甲所示,已知該遺傳病由正常基因A突變成A1或A2引起,且A1對A和A2為顯性,A對A2為顯性。為確定家系中某些個體的基因型,分別根據A1和A2兩種基因的序列,設計鑒定該遺傳病基因的引物進行PCR擴增,電泳結果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泳結果相同的個體表型相同,表型相同的個體電泳結果不一定相同B.若Ⅱ-3的電泳結果有2條條帶,則Ⅱ-2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3C.若Ⅲ-1與正常女子結婚,生了1個患病的后代,則可能是A2導致的D.若Ⅲ-5的電泳結果僅有1條條帶,則Ⅱ-6的基因型只有1種可能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16.在某酶促反應中,產物總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2時加入的物質是酶 B.t2時加入的物質是底物C.t1時酶促反應速率高于t4 D.t1時反應的活化能大于t317.一次性口罩產生的廢棄物會引發環境問題。口罩過濾層的主體材料聚丙烯易降解為微塑料。微塑料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會對環境中的生物造成一定的毒害。下表為某時期微塑料在不同水生生物體內的富集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生物類群 浮游生物 腹足綱生物 貽貝 牡蠣 魚類富集系數 2.84 0.54 1.71 1.52 26.95注:富集系數=生物體內微塑料濃度/水體中微塑料濃度A.微塑料沿食物鏈傳遞,導致貽貝等5類水生生物均出現了生物富集B.實行垃圾分類后選擇合適的微生物分解微塑料能有效緩解其危害C.5類水生生物中,貽貝、牡蠣屬于第二營養級,魚類屬于第五營養級D.微塑料可能改變水生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甚至群落演替的方向18.為驗證質子梯度能夠驅動ATP合成的假說,科學家設計了如下實驗:分別將細菌紫膜質、ATP合酶、解偶聯劑按下圖所示加入到人工脂質體上,光照處理后結果如下圖(光照處理前人工脂質體兩側H+濃度相等且在人工脂質體外提供ADP和Pi)。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H+通過細菌紫膜質逆濃度梯度運輸消耗的能量是光能B.ATP合酶能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ATP中的化學能C.ATP合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運輸作用D.圖丁實驗結果進一步驗證了質子梯度對于ATP合成的關鍵作用19.某病毒顆粒表面有一特征性的大分子結構蛋白S(能刺激機體產生多種抗體)。為高效檢測S蛋白,研究人員采用雜交瘤技術制備了抗-S單克隆抗體(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利用纖維素酶處理,可分散貼壁生長的骨髓瘤細胞B.細胞融合后需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篩選出雜交瘤細胞C.圖中的兩種單克隆抗體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圖中的兩種單克隆抗體都能夠特異性識別S蛋白20.雙脫氧測序法是在PCR反應體系中,分別再加入一種少量的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ATP、ddCTP、ddGTP或ddTTP),子鏈延伸時,雙脫氧核苷三磷酸也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加入ddATP的體系為例:若配對的為ddATP,延伸終止;若配對的為脫氧腺苷三磷酸(dATP),繼續延伸;PCR產物變性后電泳檢測。通過該方法測得某個體的一段序列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上述PCR反應體系中只加入一種引物B.電泳時產物的片段越小,遷移速率越快C.測得該個體序列為5′-CTACCTGTGAT-3′D.子鏈延伸終止是由于雙脫氧核苷三磷酸與模版鏈上的脫氧核苷酸配對時不能正常形成氫鍵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11分)黑麥草是園林中常用的草坪草種,但其耐熱性差,存在難以越夏的問題。為研究高溫脅迫對黑麥草生長的影響,將對照組晝夜溫度設為25℃/20℃,高溫處理組晝夜溫度設為35℃/30℃,其余培養條件相同;在培養的第5天和第15天分別測定兩組的光合參數,結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不同時間高溫脅迫對黑麥草光合作用的影響取樣時間/d 組別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氣孔開放程度/mol·m-2·s-1 胞間CO2濃度/μmol·mol-1 Rubisco酶最大催化速率/μmol·m-2·s-15 對照組 13.5 0.244 273 62.3高溫處理組 8.6 0.128 186 6215 對照組 12.9 0.234 271 63.4高溫處理組 4.5 0.086 292 38.3(1)Rubisco酶可催化CO2固定,其分布于黑麥草葉肉細胞的______(填具體部位)。Rubisco酶活性可用單位葉面積______(填具體指標)表示。(2)據表分析,短時間(5天)高溫脅迫導致黑麥草凈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長時間(15天)高溫脅迫導致黑麥草凈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3)高溫脅迫可引起植物細胞膜通透性增大而導致電解質滲漏,降低細胞膜穩定性,從而引起電導率升高。請設計實驗來驗證施用外源γ-氨基丁酸可以緩解高溫脅迫對黑麥草細胞膜的傷害。(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實驗結果)22.(10分)朱鹮曾廣泛分布于東北亞地區,后來由于人類活動等原因導致其數量銳減,在我國一度被認為野生種群已滅絕。直到1981年,科研人員在陜西省洋縣重新發現了一個7只的野生種群。近年來隨著各種保護措施實施,朱鹮種群數量發生了顯著變化,部分統計結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我國朱鹮種群數量(部分年份)統計表年份 1981 1981~1990 1991~2000 2012 2019 2021數量/只 7 <20 >200 1090 2571 約5000(1)根據表中數據,從2021年開始可用______法調查朱鹮的種群數量,而在1990年之前不適合用此法調查,而適合采用______法,原因是______。(2)朱鹮自然保護區歷經多年保護,種群棲息地面積和種群數量大幅增加。2007年后在多地進行野化放歸。研究顯示,放歸時初始的種群數量過少會導致種群數量持續下降,如下圖的曲線______(填“a”或“b”),S點對應的種群數量稱為______。若曲線中M、S點的值分別為120、700,放歸的某朱鹮種群初始數量為200只,則最終種群數量可能維持在______只,在此之前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______型。23.(11分)為研究藥物D對機體生理功能的影響,某同學進行以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給一組大鼠每天每只腹腔注射一定量藥物D,連續處理數天,每天測量該組大鼠的血糖和尿糖,計算平均值。實驗結果:血糖濃度增加,出現尿糖且其濃度增加。由上述實驗結果推測,藥物D損傷了大鼠的______細胞,大鼠腎小管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會使其尿量______。同時大鼠的體重下降,推測原因是______。為檢測尿中是否有葡萄糖,可選用的試劑是______。(2)為研究物質X對高血糖癥狀的緩解作用,該同學設計以下實驗,請將實驗思路補充完整:①適應性飼養:選取大鼠若干只,隨機均分成甲、乙、丙3組。正常飼養數天,每天測量大鼠的血糖,計算平均值。②藥物D處理:甲組:每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鹽水乙組:每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藥物D丙組:______連續處理數天,每天測量大鼠的血糖,計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大鼠。③物質X處理:甲組:______乙組:每天每只大鼠灌胃一定量生理鹽水丙組:______連續處理若干天,每天測量大鼠的血糖,計算平均值。24.(12分)水稻品種繁多,遺傳多樣性豐富。復粒稻的稻粒常常三粒簇生,而一般水稻品種則為單粒。探明控制水稻簇生性狀的基因,可為水稻增產提供新思路。回答下列問題:(1)利用水稻品種生物多樣性的______價值,將純合單粒稻A與純合復粒稻CL1雜交,發現F1均為半復粒,相對性狀的表型如圖1所示。將F1自交,統計F2中復粒∶半復粒∶單粒的植株比例接近______,可推斷簇生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2)為探究該基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按圖2方案進行雜交,得到單粒稻NCL1后,在相同條件下種植CL1(實驗組)和NCL1(對照組),發現CL1的穗粒數(平均每個稻穗結出的稻粒總數)顯著高于NCL1,產量明顯提高。圖中①處的表型是______,②處的交配方式是______。結合圖2,從控制變量的角度分析,用NCL1而不用A作為對照組的原因是______。(3)為確定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誘發CL1產生基因突變后篩選出單粒稻cl1,按圖3流程進行實驗。假設實驗結果如表1,且cl1中只存在表標注的基因突變,那么CL1中控制簇生性狀的基因位于第______號染色體上,群體2的表型是______,群體1中基因型不同于CL1和cl1的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基因突變 基因1→基因2 所在染色體 群體1基因頻率 群體2基因頻率基因1 基因2 基因1 基因2M1→M2 5 0.5 0.5 0.5 0.5N1→N2 6 1 0 0 1P1→P2 7 0.5 0.5 0.5 0.5注:CL1的基因型為M1M1N1N1P1P1,cl1的基因型為M2M2N2N2P2P2。25.(11分)馬爾尼菲青霉(PM)是一種致病真菌。當目的基因僅知道部分序列時,可利用RACEPCR技術設計特殊的引物擴增目的基因。研究人員使用該技術獲得了PM的SKN7基因并開展相關研究。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SKN7的部分序列,使用3′-RACE法獲得SKN7基因片段的過程如圖1,請根據圖1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分步實驗目標 簡易操作或結果分析______ 將PM樣品接種在馬鈴薯培養基上設計引物 據圖1可知整個反應過程共需設計3種引物,分別是TTTTTTTT序列1、______和______獲得cDNA單鏈 提取PM的mRNA,使用______酶獲得cDNA單鏈獲得目標DNA 獲得的目標DNA與mRNA相比,其序列長度______(填“更長”“更短”或“不變”)將上述產物與5′-RACE法獲得的SKN7基因片段進行拼接,可得到完整的SKN7基因。(2)在擴增完整的SKN7基因過程中,Taq酶會在序列3′端額外加入A;選用特定限制酶對pMD18-T載體進行酶切,再使用末端轉移酶處理,在切口處加入T;用DNA連接酶就能將兩者連接起來,如圖2所示。現有3種限制酶(酶切位點見圖2),應選用______來對載體進行酶切。但用該種方法構建重組質粒會遇到______問題。(3)篩選構建正確的重組質粒導入大腸桿菌,該過程用Ca2+處理細胞,使其處于一種______的生理狀態。培養上述大腸桿菌,即可實現對SKN7基因的克隆,作為后續測序的材料。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第二次模擬考試)生物學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A B C C C B A D B A11 12 13 14 15C D D C B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16 17 18 19 20BC BD ACD BCD D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1)葉綠體基質單位時間CO2消耗量、單位時間C5消耗量、單位時間C3生成量(2)氣孔開放程度降低,胞間CO2濃度降低,CO2吸收減少Rubisco酶活性降低,CO2固定速率減慢(3)實驗思路:將生理狀態相同的黑麥草平均分成A、B兩組,A組進行高溫處理,B組進行高溫處理并施用外源γ-氨基丁酸,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檢測A、B兩組黑麥草的電導率預期實驗結果:A組黑麥草的電導率大于B組22.(1)標記重捕 逐個計數 此階段野生朱鹮數目極少(2)b 環境容納量 700 增長23.(1)胰島B細胞 增加該組大鼠胰島素缺乏,使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來獲得能量,導致機體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增加 斐林試劑(2)每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藥物D每天每只大鼠灌胃一定量生理鹽水每天每只大鼠灌胃一定量物質X24.(1)直接 1∶2∶1(2)半復粒 自交多輪回交和篩選使NCL1除簇生性狀基因之外的其它基因均與CL1相同,避免A與CL1其它基因之間的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干擾(3)6 單粒 15/1625.(1)擴大培養菌株 序列2 序列1 逆轉錄 更短(2)EcoR Ⅴ 插入的基因反向連接(3)能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