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卷說明: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否則不給分。菱一、單項選擇題(請把正確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每題2分,共40分)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下列哪一圖片所示內容是本次會議上決定的?里答人長其間山題A.中國共產黨黨旗B.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素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微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西方列強的槍炮聲,驚醒了古老中華帝國的迷夢,新中國的誕生,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新”不在①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②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③開始朝著社會主義道路邁進④召開了政協會議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要3.在黨和政府號召下,青年踴躍參軍,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縣共有2278名朝鮮族青年參軍,吉林市烏拉街參軍人員中滿族青年占80%。人民還踴躍捐款,1951年8月底,藏區的康定、甘孜等座號地捐獻50401萬元,內蒙捐獻460余億元。少數民族的這些表現,說明超A.解放戰爭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空前支持B.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熱情高漲C.抗美援朝激發了少數民族的家國情懷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4.學習歷史需要正確認識史實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過B.西藏的和平解放一標志著中國完成統一C.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一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抗美援朝的勝利一結束了近代中國百年屈辱密5.“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繳級納的3000多萬噸糧食的地租也被免除。”這體現的是土地改革的A.背景B.過程C.評價D.結果6.封十三五”規劃是2016一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一五"計劃的工業領域成就的是A.武漢長江大橋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C.沈陽機床廠D.鞍山鋼鐵公司線7.徐特立是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下圖是他1954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通過此次會議,他可以見證裝A.《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代國歌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頒布8.北京同仁堂是我國著名的中藥老字號。在1953-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該企業通過公私合營方式轉變為社會主義企業。這主要得益于當時國家實施的()A.農業合作化運動B.手工業合作社政策C.資本主義工商業贖買政策D.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請把正確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每題2分,共40分)題序23478910答案BCCDACCBB題序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DBACBAC21題共(10分)(1)中國人民志愿軍。(1分)(2)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分):(3)黃繼光、邱少云等。(2分)(4)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2分)(5)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3分)22題共(12分)(1)A:②⑧(2分);B:①④⑥(2分);C:③⑤⑦。(2分)(分類不齊全不正確,見錯無分)(2)形成“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進行逐步擴展。(4分)(回答對外開放的步驟且順序正確,指出了各步驟所在的空間范圍,如沿海到內地,東部到中西部)(3)對外開放有利于引進外資。(2分)23題共(10分)(1)錯誤: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改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錯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正:經濟建設。(1分)錯誤:自給自足;改正:社會主義。(1分)錯誤:“三個代表”改正:鄧小平理論。(1分)(2)改革開放。(1分)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的講話。(1分)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2分)(3)熱愛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創新等。(2分)24題(8分)答案示例:觀點: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國情調整政策,引領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分)論述:(1)新中國成立初期(第一單元):面對鞏固政權的需要,中國共產黨開展抗美援朝戰爭,維護了國家安全: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有制,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鞏固了新生政權,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2).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第二單元):為改變工業落后局面,黨制定“一五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通過三大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了道路。盡管在探索中出現“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但黨始終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調整政策。(3)改革開放新時期(第三單元):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微發了農民生產活力:在城市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了經濟發展動力。通過設立經濟特區、擴大對外開放,中國逐步融入世界,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結論: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國情為依據,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通過政策調整引領中國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不斷進步,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成功的關鍵。(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八年級歷史.pdf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監測 八年級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