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七年級期中檢測試題歷史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mm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 在美國作家邁克爾 H·哈特撰寫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一書中,隋文帝楊堅名列其中。楊堅能夠入選最重要的理由是( )A. 完成國家統(tǒng)一 B. 加強中央集權 C. 開通大運河 D. 完善科舉制度2 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大運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別是( )A. 涿郡、江都 B. 洛陽、余杭 C. 洛陽、江都 D. 涿郡、余杭3.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時,曾經阿諛逢迎,溜須拍馬,想方設法滿足隋煬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卻一反故態(tài),敢于當面跟唐太宗爭論,成了忠直敢諫的諍臣。裴矩的轉變主要是因為唐太宗( )A.虛心納諫 B.任人唯親 C.追求享樂 D.賦稅沉重4.貞觀年間的某一治國措施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數(shù)大臣的專權亂政,又發(fā)揮了官員的集體智慧,還提高了行政效能。該治國措施是( )A.發(fā)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整頓吏治,裁減冗員C.實行募役法和農田水利法 D.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5.某班舉辦主題為“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圖片展覽。下列應該入選“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縣的主要官員,其余則由長官自己選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將科舉制作為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這一變化( )A.降低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 B.削弱了選官用人的嚴肅性C.關閉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徑 D.加強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權7中國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陸羽在《茶經》中記載的“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 )隋朝 B.唐朝 C.商朝 D.西漢8.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fā)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隋朝和元朝都結束大分裂,完成全國統(tǒng)一B.與唐朝交流的國家和地區(qū)多達70多個C.宋朝時開始在海港設置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D.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了相權,加強了中央集權。9.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作者“有弟皆分散”是因為( )A.安史之亂 B.武周代唐 C.八王之亂 D.藩鎮(zhèn)割據(jù)10.“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起義( )A.給唐朝統(tǒng)治以致命的打擊 B.推翻了唐朝的統(tǒng)治C.平定了安史之亂 D.形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11.某學習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到如下材料:“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蒙古滅西夏與金”“忽必烈改制”“定都大都,滅亡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等,從中可以推斷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A.南宋與金對峙 B.蒙古族崛起與元朝的統(tǒng)一C.經濟重心南移 D.宋元思想文化的高度繁榮12.“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A.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B.與遼長時間保持相對和平的局面C.加強了皇帝和中央的權力 D.與西夏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關系13.《文獻通考》記載:“王安石變法后,熙寧(宋神宗)十年,國家財政收入與治平(宋英宗)時相比增長了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 ,數(shù)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變法( )A.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B .加劇土地兼并C .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D .增強軍事力量14.“興東北,建大金。占遼朝,滅北宋。戰(zhàn)南宋,歸元兵。”此三字經概括了下列哪一民族的興起與建立政權的歷史( )A.契丹 B.蒙古 C.黨項 D.女真15.尋找歷史地圖中的關鍵詞是閱讀歷史地圖的重要方法。某同學在閱讀一幅地圖時找出了“大都”“宣政院轄地”“琉球”等關鍵詞。據(jù)此可知,他查閱的地圖反映的是( )A. 隋朝時期 B. 唐朝時期 C. 北宋時期 D. 元朝時期16.鐵木真被毛澤東稱為“一代天驕”,1206年統(tǒng)一蒙古各部落,建立蒙古政權,他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是在( )A. 公元12世紀前期 B. 公元12世紀后期C. 公元13世紀前期 D. 公元13世紀后期17.宋代為了改變武將專橫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應對策略。下列屬于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①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 ②經常調換軍隊將領 ③重用武將平定全國 ④領兵權與發(fā)兵權分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史書記載,宋太祖謂“宰相須用讀書人”;北宋宰相文彥博說,是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則謂,宋朝“設科取士,本欲得賢以共治天下”。為此宋代實行文治。下列屬于其加強文治內容的是( )①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 ②增加科舉名額 ③讓文官擔任要職 ④設立進士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契丹,一個彪悍的民族,在《魏書》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于人們的視野。公元916年建起龐大帝國,雄踞中國北方。與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權是( )A.吐蕃 B.遼 C.西夏 D.金20.“(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yǎng)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zhàn)斗。”(蘇轍《欒城集》)出現(xiàn)該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強 B.宋遼邊境開設榷場 C.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D.岳家軍的抵抗21.唐朝時期,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朝關系密切,如唐玄未封渤海國首領為( )A.渤海郡王 B.懷仁可汗 C.云南王 D.云南郡王22..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jié)到中國,當時稱這些使節(jié)為( )A.遣唐使 B.留學生 C.留學僧 D.商人23.北宋為加強中央對財政的控制,設立的機構是( )A.戶部 B.三司 C.轉運使 D.指揮使24.圖示法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示意圖所示歷史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 )A. 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B. 民族政權并立走向統(tǒng)一C. 民族交融的深化 D. 民族關系有戰(zhàn)有和,和是主流25.在邊疆戰(zhàn)事中,北宋屢戰(zhàn)屢敗,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錢物;政府官體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劇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材料表述了王安石變法的( )A.背景 B.措施 C .目的 D.結果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憶昔·其二(節(jié)選)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1)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時期哪一局面?除此之外,再舉一例唐朝時期的這樣的局面。(4分)材料二宋代和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都十分有特色,下表為宋元兩朝地方制度的相關史料。地方制度宋代 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常與知州爭權。每云:“我監(jiān)州也,朝廷使我來監(jiān)汝!” ——摘自于《文獻通考.職官考》元朝根據(jù)材料二,寫出宋、元兩朝在地方上的相關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元朝這一地方制度的影響。(8分)27.(12分)科舉制對現(xiàn)代社會的考試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完成探究。材料一 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發(fā)展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及影響 主要貢獻 作出貢獻的皇帝科舉制度的誕生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 AB 隋煬帝科舉制度的完善 擴充國學規(guī)模,增加考試人數(shù) 唐太宗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 C完成材料一的表格知識。(6分)材料二“以文制武,束縛太過,將帥無權,兵無斗志。故每戰(zhàn)必敗,敗則求和。”——摘編自 葉適《水心文集》(2)材二反映了宋朝治國的何種方針 根據(jù)材料概括出此種方針對宋朝軍事上產生的消極影響 。(6分)27.(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圖一 圖二寫出圖一所代表的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實。根據(jù)圖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另外兩種唐朝與少數(shù)民交往的主要方式。(6分)材料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罵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閼! ——《滿江紅》材料二中的“靖康恥”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岳飛被殺害后,宋金之形成了怎樣的局面?(4分)材料三 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據(jù)材料三,歸納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現(xiàn)。(4 分)29.(12分)小組探究是掌握歷史的重要方式之一,某小組對隋唐時期的部分歷史進行了探究,請結合所學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歷史資料展示】鑒真塑像 玄奘紀念郵票 敦煌發(fā)現(xiàn)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部分) 僧一行紀念郵票材料二 【小組探究之結語】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高度繁榮的王朝,它在對外交流與科技發(fā)展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只對亞洲、更是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非常自豪的說,唐朝的科技與外交在世界歷史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請根據(jù)材料一所示的史料并結合所學,為該小組探究的隋唐時期擬定一個恰當?shù)臉祟}。(4分)(2)請以材料一展示的史料為依據(jù),選取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必須寫出事件名稱,且不少于兩個歷史事件),以材料二中的“唐朝的科技與外交在世界歷史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題,寫一篇闡述或說明。(10分,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楚,不少于100字)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A D A A B D B D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C D D C D A B C21 22 23 24 25A A C B 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26.(12分)(1)局面:開元盛世。(2分)另一局面:貞觀之治。(2分)(2)宋: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2分)元: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度(2分)影響: 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 (4分)(12分)(1)A隋文帝(2分) B確立進士科 (2分) C武則天 (2分)(2)方針:崇文抑武(3分)消極影響: 武將權利受到限制,軍隊戰(zhàn)斗力減弱。 (3分)(14分)史實:文成公主入藏(2分)其他方式:冊封、戰(zhàn)爭、會盟等(寫出兩個即給4分)事件:北宋滅亡(靖康之變)(2分)局面:宋金對峙局面形成。(2分)(3)表現(xiàn):元朝時期,來自中亞、西亞的民族遷居中國,同漢族雜居相處,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國回族的前身。(4分)29(12分)主題: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2分)(10分)唐朝的科技與外交在世界歷史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事件:鑒真東渡、雕版印刷術的使用唐朝時期,高僧鑒真歷經艱難東渡到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同時也傳播其他的中國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朝前期,雕版印刷已經出現(xiàn)并且得到應用。之后,雕版印書術傳到了亞洲和歐洲的部分國家,這項科技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qū)文化的交流與文化的發(fā)展。綜上所述,唐朝是一個科技和外交都十分發(fā)達的王朝,它的科技、外交成就在世界歷史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