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階段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 2025.04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I卷(單項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共8頁,滿分100分。請將選擇題答案涂到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考試結束后,將試卷第II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共50分)第I卷為單項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選擇題(共25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到答題卡上。)1.有人說:“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隋朝“光芒四射”的成就包括( )①統一全國②創立科舉制③開鑿大運河 ④修筑萬里長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揚州菜中,千層油糕是從河南的千層饅頭演變而來的,大湯包與餃面是從淮安傳來的。這主要體現了大運河( )A.維護了國家安定統一 大運河今貌B.促進了中外友好交往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異D.加強了南北文化交流3.李世民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被譽為(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C.永樂盛世 D.康乾盛世4.太宗謂侍臣曰: “守天下難易?”侍中魏征對曰: “甚難。”太宗曰: “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太宗)又謂(太子)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策略有( )①以民為本 ②任用賢才 ③虛心納諫 ④減省刑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如圖為晚唐時期的越窯青釉皮囊式壺。該壺既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制水囊的器形,又渾圓飽滿、雍容大度、簡潔利落,是獨具特色的工藝制品。這主要反映出( )A.唐朝社會風氣兼容并包 B.唐朝對外政策十分開明C.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D.唐朝瓷器大量出口海外6.某校歷史社團開展“小錢幣,大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搜集了下圖唐朝時期的錢幣,它們可用于探究當時( )A.民族交融 B.對外交往C.文學藝術 D.政治制度7.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唐朝時書法家眾多,其中有柳公權、歐陽詢等B.“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C.唐朝后期,黃巢領起義軍攻入長安并建立政權D.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8.“他”是唐朝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他”被尊為( )A.“詩仙”B.“詩圣” C.“詩佛” D.“詩史”9.“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上述內容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 )A.加強了唐朝對西藏的管轄B.顯示了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放C.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D.為研究吐蕃社會發展提供資料10.唐朝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有官方往來,允許各國人來留學、經商,吸收許多外國人擔任官職。唐朝的文學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影響深遠,絲織技術傳到西亞、歐洲。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關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強11.唐詩通常會把時空背景轉換成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主要表明( )A.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B.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C.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 D.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12.“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材料描述的生產工具是( )A.耬車 B.翻車 C.曲轅犁 D.筒車13.“中國的文化就陸地情況來看,它越過亞洲中部,打開了通往西域、印度的道路”。為此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A.張騫鑒真 B.張騫玄奘C.鑒真鄭和 D.玄奘鄭和14.有學者認為,如果說安史之亂前,唐詩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亂后,則代之以沉郁、悲愴的情調了。對該評論理解正確的是( )A.社會變遷影響唐詩創作 B.科舉制度促進唐詩繁榮C.唐詩完全再現唐朝歷史 D.安史之亂導致唐詩衰微15.宋朝將中樞機構運行改為行政、軍事和財政三權分屬中書門下、樞密院和三司。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也大刀闊斧地對中央行政機構——中書省下手……至此,歷史上的君權和相權合二為一,皇帝兼理丞相職務。兩朝的政治改革均旨在( )A.精兵簡政 B.維護統一 C.削弱地方 D.加強皇權16.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時民間還流行著這樣的俗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級森嚴 B.商業繁榮 C.重農抑商 D.崇文抑武17.王安石變法扭轉了國家財政的困難局面,不僅消除了財政赤字,而且積聚起大量錢幣谷帛,充實了國庫。這反映了北宋( )A.商品經濟高度繁榮發達 B.財政體制逐漸完善C.王安石變法取得一定成效 D.已實現了富國強兵18.據《元史》記載,“終元之世,海運不廢”。這一記載表明當時( )A.海外貿易規模超過前代 B.運河的作用顯著C.海運是重要的交通方式 D.行省制度的實施19.如圖反映了兩宋時期( )A.經濟重心南移 B.手工業成就突出C.經濟發展繁榮 D.商業貿易的興盛20.從下面兩首詩中,可以看出漢唐時期和宋元時期對外貿易的最大不同是(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唐】張籍《涼州詞》 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處辟。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 ——【宋】謝履《泉南歌》A.對外貿易的路線 B.對外貿易的政策C.出口貨物的種類 D.科技發展的水平21.識讀地圖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如圖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A.開創與繼承 B.繁榮與開放 C.更迭與分立 D.鞏固與發展22.某一書籍記載“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臘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該書記載的是( )A.活字印刷術 B.火藥 C.指南針 D.耒耜23.《東京夢華錄》中記述:“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輒千萬,駭人聞見。”上述內容反映了北宋( )A.人身控制逐漸松弛 B.坊市界限分明C.商業的繁榮與發展 D.資本主義萌芽24.下面是遼、宋、夏、金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示意圖,其中演變順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25. 北宋沈括創制的“十二氣歷”以立春為元旦,按節氣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時”,指歷法付與百姓,使之知時令變化。這表明中國古代制定歷法的目的在于 ( )A.理論創新 B.服務生產 C.鞏固統治 D.方便祭祀第II卷為非選擇題,共3道題,26題18分,27題16分,28題16分,共50分.題號 26 27 28 合計得分26.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繁榮與開放的朝代,也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它政策開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聲名遠播四海,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有隋唐時期歷史主題的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制度創新】材料一:隋朝建立后,文帝將此前混亂的中央中樞政治體制加以整理,……設立了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唐初統治者致力于國家制度建設,……為唐前期的持續發展繁榮提供了政治制度上的保證。——《簡明中國歷史讀本》(1)據材料一指出“文帝”整理“中央中樞政治體制”后實行的措施。(2分)結合所學,在此基礎上“唐初統治者”是如何“致力于國家制度建設”的?(2分)材料二:隋朝已恢復漢朝在競爭性統考的基礎上選拔官吏的制度。唐朝繼承并發展了這一制度。這一制度完全形成后,由在一連串復雜的儀式中舉行的一系列考試組成……這一制度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隋朝采用哪一制度來“選拔官吏”? (2分)該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結合所學,概述這一制度創立的意義。( 2分)【技術創新】材料三A B(3)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依據圖 A 和圖 B 分別寫出當時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產工具名稱。(2分)【和同一家】材料四: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進的人說:"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令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選自《中華上下五千年》(4)材料三所說的"吐蕃人"是今天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誰?(1分)她有何貢獻?(2分)【海內存知己】材料四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5)材料四表明,當時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備,文明發達,是值得珍視的國家。為了向唐朝學習,日本是怎樣做的?(2分)27.我國江南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宋元時期,江南經濟不斷進步,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圖一大運河(1)材料一圖中大運河是開通的朝代和在位的皇帝是誰(2分)?從江都至余杭之間河段的名稱是什么?(1分)大運河的開通對我國古代經濟發展有何影響?(2分)材料二兩宋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約80%來自淮河以南地區""絲、棉紡織業、造紙業中心及對外貿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蘇湖熟,天下足"。(2)材料二說明兩宋時期我國經濟出現了什么現象?(2分)看出我國古代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材料三"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一一元世祖(3)材料三說明了什么?(2分)元世祖為發展農業生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時,見胡服、聞胡語者猶以為怪……至于元,百年之間,四海之內,起居、飲食、聲音、器用,皆化而同之。"(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時期的什么歷史現象?(1分)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個新民族,它的名稱是什么?(1分)元朝時期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元朝創立什么制度?(1分)28.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中國學者余秋雨也說:"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東京城內人口稠密,居民超過百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城里買賣和居住的地方已經分不清,隨處可開設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間交易,三鼓以后還可夜市,通曉不絕(1)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北宋東京的商業繁榮有哪些特點?(4分)材料二:北宋都城開封買賣通宵達旦,金、銀、彩、帛等"每一交易,動輒千萬"。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機構管理貿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歲達二百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的兩倍多。(2)材料二中哪句話反映了開封城的發達?(2分)從材料二看,宋朝海外貿易空前活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貨幣經濟、紙鈔、流通票據、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非常獨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其自豪足以認為世界其他各地皆為"化外之邦"。(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舉出兩例說明宋代中國"現代化程度令人吃驚"的表現。(4分)材料四: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夢溪筆談》材料五: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朱彧《萍洲可談》(4)材料四介紹的是哪項發明?(2分)分別指出材料四、五的兩項發明對世界歷史的貢獻。(2分)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階段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答案 2025.04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A A C B B A C A C D B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A D D C C C A C A C B B二.非選擇題(共3道題,26題18分,27題16分,28題16分,共50分.)26.(1)設立了尚書、門下、內史三省(2分);唐太宗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2)科舉制度(科舉制)(2分);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2分);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社會階層流動,顯著提高了官僚隊伍文化素養,成為歷朝主要選官制度。(任答兩點,得2分)。(3)A 曲轅犁 (1分) B 筒車(1分)(4)藏族(1分)文成公主(1分)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2分)(5)為了向唐學習先進的科技文化,派出大量的遣唐使;留學生;留學僧。(任答一點就可給分)(2分)27.(1)隋朝 隋煬帝(2分)江南河(1分)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分)(2)說明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蘇州和湖州是重要的糧倉。(2分)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2分)(3)說明元世祖重視農業生產。(2分)措施:朝廷調集大批軍民遷移到邊疆地區,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開墾農田,進行屯田。(2分)(4)民族融合(1分)回族(1分)行省制度(1分)28.(1)特點: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買賣區與居住區分不清,商品交易時間長等。(答出2點,意思相近即可,4分)(2)反映:“每一交易,動輒千萬。”(2分)原因:政府重視(政府鼓勵海外貿易)(2分)(3)表現:商業繁榮(或 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出現早市、夜市;出現世界最早的船塢;沿街店鋪林立;旅店業興旺;使用紙幣(交子);出現娛樂場所瓦子;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答出兩點符合題意就可)(4分)(4)發明:活字印刷術;(2分)影響: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