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滄州市四縣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2025.0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82年,考古學家在土耳其西南海岸發現了一艘公元前1300年的沉船,從船上打撈出10噸塞浦路斯黃銅、24根努比亞烏木、200塊美索不達米亞玻璃生料、140個迦南(西亞地區)儲藏罐、數把意大利和希臘匕首,還有一捆巴爾干古權杖。這反映出當時( )A.土耳其手工業文明的先進 B.區域文明存在著一定交流C.古代歐亞非海上商路發達 D.戰爭推動文明交往的擴大2.有學者認為:“古埃及跨入文明階段的重要表現,是精英階層借助象征手法創造嶄新的“高級文化“(即復雜社會),并依托宇宙秩序確立其神圣性,彰顯和傳遞自身的意志。”這一觀點強調古埃及( )A.政治統治充滿神秘色彩 B.神權至上原則得到貫徹C.統治集團壟斷藝術創作 D.文明具有鮮明的獨特性3.公元前4世紀末至前3世紀早期,受到從亞洲歸來的馬其頓士兵描述的影響,希臘學者迪西亞庫繪制了基于實測數據的世界地圖,認為亞洲面積大于歐洲,挑戰了荷馬時代的傳統觀念。這主要得益于( )A.絲綢之路的開通 B.亞歷山大的遠征C.羅馬帝國的擴張 D.希臘殖民的擴展4.大部分學者指出:“伊凡四世的特轄制消滅了封建割據殘余,使沙皇的權力大大加強,中央集權得到鞏固。”也有少數學者指出:“殘暴的特轄制沒有為鞏固中央集權制國家建立所必需的官僚制度和官僚隊伍,使國家偏離了正常的發展道路,造成了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后果。”這可用于說明( )A.研究視角拓寬利于豐富歷史認知 B.歷史研究需要多源史料互證C.史學界對特轄制的研究尚無定論 D.學者素養影響對史實的判斷5.據《三國史記》記載,公元372年,高句麗在中央“立太學,教育子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五經”“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公元682年,新羅效仿唐朝建立國學,主要教授《周易》《左傳》《尚書》等。由此可推知,朝鮮( )A.全面推行了漢化政策 B.國家治理蘊含著儒家傳統綱常C.效仿唐朝的科舉制度 D.最早派遣遣唐使學習中華文化6.印加歷有365天和354天兩個周期;瑪雅歷和阿茲特克歷類似,由260天與365天兩個周期構成。美洲文明以365天為一個周期的日歷最有可能形成于( )A.部落戰爭 B.宗教祭祀 C.農業活動 D.占卜術算7.1496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向卡波特與他的三個兒子簽發許可證,批準他們“向一切地方和地區,向東海、西海和北海所有的海岸進行航駛……以便尋找、發現和考察一切海島、陸地、國家,以及至今為基督教世界所未知的地區”。這反映出當時( )A.殖民擴張中蘊含宗教因素 B.全球航行完成刺激了航海探險C.東西方文化交流得以開啟 D.英國已經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8.下面分別為中世紀歐洲世界的示意圖和1575年比利時奧特柳斯繪制的世界地圖。這一變化可用于說明( )A.地理科學在歐洲的地位日益提高 B.歐洲社會已脫離宗教的思想束縛C.新航路開辟豐富了人類地理認知 D.歐洲人殖民世界的野心由來已久9.下面是新航路開辟后,在太平洋地區形成的貿易格局示意圖。下列對該貿易格局闡述合理的是( )A.反映出中國主導全球白銀流向 B.助推了中國白銀貨幣化進程C.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 D.直接引發了歐洲的商業革命10.但丁在《神曲》中既歌頌理想中的基督教及其教士,又批判現實中教會及教士的罪惡;既贊美理想中的王權、貴族,又批判現實中王權、貴族的罪惡;既歌頌基督教文化,又贊美世俗文化;既宣揚禁欲出世思想,又肯定人對世俗愛情、榮譽、功業的追求。這反映出( )A.但丁思想具有新舊交替的時代特征B.弘揚人文主義必須借助宗教思想C.人文主義者對基督教信仰態度矛盾D.歐洲社會近代化轉型的動力不足大量白銀11.在《論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鳩詳細論述了奴隸的來源、奴隸制產生的原因、奴隸制與國家政體的關系等問題;全面批判了種種維護奴隸制的觀點,深入剖析了奴隸制違反自然、違背人性、危害社會的性質。這反映出,孟德斯鳩( )A.反對君主專制 B.追求人的平等和自由C.批判封建制度 D.主張權力的分權制衡12.“它作為戰斗檄文,主要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作為開國文書,對后世來說,它最早闡明了天賦人權的政治綱領,開人類憲政歷史上之先河,因此馬克思稱它是“第一個人權宣言“”。這份“開國文書”( )A.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B.由北美制憲會議發表實施C.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由此開始 D.基本解決了農民土地問題13.在《德意志帝國憲法》框架內,普魯士擁有絕對控制權,普魯士國王就是帝國的世襲皇帝,普魯士首相擔任帝國首相并主導聯邦會議。雖然帝國會議推行普選制,但是缺少責任內閣,無法對帝國發展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帝國( )A.脫離了民主政治軌道 B.聯邦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C.未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D.政治體制蘊含著專制色彩14.下圖是1854~1910年英國燃煤用量的變化情況(單位:百萬噸)。出現這一情況的直接原因是( )A.工廠制度的出現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C.對外擴張的需要 D.蒸氣機的廣泛應用15.“18世紀末之前,在謝菲爾德刀剪業中,還不知道什么叫做磨工病。”但到了1842年,因罹患這種疾病而翻腸嘔吐的磨刀工比例中,30多歲年齡層中有50%的人,40多歲有79%,50歲以上更高達100%。這一現象可用于研究( )A.工業社會的環境法制建設 B.歐洲城市化進程過快危害民眾健康C.工業革命產生的負面影響 D.歐洲醫療技術未能與社會發展同步16.1881年,馬克思在評價巴黎公社時指出:“(雖然)公社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可能是社會主義者。然而,只要懂得一點常理,公社就可能同凡爾賽(資產階級反動政府)達成一種對全體人民群眾有利的妥協——這是當時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只要奪取法蘭西銀行,就能使凡爾賽分子的吹牛馬上破產。”馬克思意在說明巴黎公社( )A.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嘗試 B.在行動決策上存在缺陷C.未得到科學理論的指導 D.沒有取得人民群眾信任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文化不是一株孤立地從種子里長出的植物,而是一個伴隨著實際需求和利益、在好奇心驅使下不斷學習的“過程”。愿意從“他者”、從奇異的和外來的事物中獲取養分,尤能促進文化發展……“希臘文化奇跡”不僅是獨特天賦所產生的結果,還在于希臘人靠近東方這一簡單的事實。——摘編自沃爾特·伯克特《東方化革命:古風時代早期近東對古希臘文化的影響》材料二16世紀入華傳教士利瑪竇等雖然已開始將儒家經典翻譯成拉丁文,但多為未刊手稿,流傳范圍小。17~18世紀,來華耶穌會士及其論爭對手多明我會、方濟各會等修會的來華傳教士及教廷特使等對儒學經典進行較為系統化的翻譯,并出版了《中國政治道德學說》《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等,包涵《大學》《中庸》《論語》的拉丁譯本以及《孔子傳》等,并基于此產生了一系列歐洲語言的轉譯本。這些譯本的傳播激發了以伏爾泰為代表的歐洲思想家對儒家思想的興趣,他們盛贊儒家卓越的道德倫理觀及其無神論傾向,并撰書立說,進一步推廣了儒學理念。此外,這些域外中國學研究,也反過來對中國近現代的學術研究范式的變遷產生很大沖擊。——摘編自羅瑩《17~18世紀儒學西傳歐洲述略》(1)結合所學知識,試舉兩例史實論證材料一中“希臘文化奇跡“還在于希臘人靠近東方這一簡單的事實”的觀點。(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7~18世紀儒學西傳的原因,并分析其影響。(1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古代羅馬從建國開始,便與殖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傳說羅馬城便是由殖民者建造的。早期羅馬殖民地多位于具有較高戰略地位的邊境地區。至共和國后期,殖民地開始被用于安置雇傭兵團體和解決國內部分的土地問題,以爭取雇傭兵和公民的支持。殖民者一般由羅馬公民、拉丁人、土著貴族以及親羅馬的蠻族殖民者等構成。羅馬帝國時期,統治者越來越多地把羅馬公民殖民地或拉丁殖民地的權利和稱號賜予外省的城鎮,推動了行省的羅馬化。羅馬殖民范圍可以說:羅馬的疆界有多大,羅馬殖民地的分布范圍便有多大,哪里有羅馬的軍隊,哪里便有羅馬的殖民地。——摘編自劉佐《略論古羅馬的殖民問題》材料二15世紀末,葡萄牙的海外探險為殖民擴張提供一個新世界。隨著西歐在機械和工業能力、武器上的優勢以及在海上冒險技能的提升,使“各個民族分開的歷史熔合成全人類單一的經歷”成為可能。在這一連續的過程中,因為有了商業資本主義的注入而改變了性質,成為以攫取原料、市場為特征的近代“殖民主義”。——摘編自王立樁《中世紀拓殖運動與近代殖民擴張關系初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羅馬殖民擴張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與古羅馬殖民擴張相比,近代歐洲殖民擴張的差異,并簡述其原因。(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隨著“地理大發現”的深入發展,英國在北美大量開辟殖民地,棉紡織品不僅開拓了美洲市場,也成為“三角貿易”的重要媒介之一。在歐洲,各式的印花棉布不僅成為家庭裝飾的首選,價廉、輕便、實用的棉制服飾也備受社會各階層的青睞。這不僅推動各國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印度棉花、棉布等,也使印度棉布走私問題盛行。雖然在關稅保護政策的推動下,英國出現了諸如蘭開夏郡等棉織業中心,但直到1775~1789年間水力紡紗機和繆爾紡紗機問世,英國才能紡出與印度棉紗一樣纖細而結實的棉紗。隨著棉織業機械化的進展,棉、毛工業的舊秩序已發生逆轉,并推動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最終引起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摘編自覃翠柏《棉紡織業何以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先導部門》材料二據統計,在1838年,英國主要的四大棉紡織工業區總共有棉紡織工廠1620個,其中柴郡166個,德比郡95個,約克郡173個,而蘭開夏郡憑借豐富的煤田和優良的港口,紡織工廠數達到1186個。18世紀初期,英國主要依靠西印度群島進口原棉。19世紀,英國不僅在印度改良和推廣棉花種植,美國南部新開辟的各州也成為英國棉紡織工廠的重要原料供應地之一。英國在西印度群島、美國南部、印度諸邦和埃及等地進口的大量棉花,經過蘭開夏郡紡織工廠的加工、整理,將棉紡織品銷往歐洲大陸、美洲、非洲以及亞洲。蘭開夏郡逐漸成為歐洲的,甚至是世界的棉紡織業中心。——摘編自楊松《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棉紡織產業的空間布局及歷史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英國工業革命率先在棉紡織業開始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棉紡織業產業工業區的影響。(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本質上是權力與權利關系的體現,這就意味若沖突可能是政治的常后。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尋找與探索解決沖突的方式,但由于思想的局限,為了自身利益大多采取式力與暴力解決沖突與矛盾。隨著理性民主思想的傳播,以公共理性為前提、政治正義為基礎的政治妥協逐漸成為解決政治沖突的有效于段和方式。這一策略關注不同政治利益團休所面臨的政治訴求,以此減少政治社會生活中影響和諧運行的破壞性因素。政治安協不僅是近現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現象,而且也成為政治文明程度檢驗表征之一。——摘編自李建華《政治妥協的倫理價值如何實現》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世界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政治沖突與妥協”自擬一個論題,并于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成文。)2024—2025學年度河北省滄州市四縣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A B C A C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D D C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答案】(1)史實:西亞冶鐵技術傳入希臘,促進希臘冶鐵業的發展;西亞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希臘借鑒古埃及雕刻技藝,促進其雕刻藝術發展;腓尼基字母傳入希臘,催生了希臘字母。(4分,任答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2)原因: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中西方交流;歐洲教會需要了解中華社會以便于在中國傳教;部分有識之士的推動;儒家思想適應了歐洲反神權、反封建斗爭的需要。(8分)影響:豐富了歐洲思想文化的內涵,推動了歐洲啟蒙運動的發展;拓寬了中華文化的研究視野,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4分,言之有理即可)18.【答案】(1)特點:歷史悠久;由軍事主導向政治、經濟、軍事因素相互交織轉變;殖民群體構成多元;伴隨著文化交流;環地中海。(4分,任答兩點即可)(2)差異:殖民范圍向全球拓展;始終以經濟因素為主導。(4分,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近代交通工具的進步;西方綜合實力的日益增強。(4分,任答兩點即可)19.【答案】(1)原因:棉紡織品貿易發展,市場需求日益擴大;紡織業產業較為發達;國際競爭的推動;產業工人等技術革新;棉紡織業技術升級難度較低。(6分,任答三點即可)(2)影響:積極影響:促進了棉紡織生產的專業化發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促進了近代全球的產業分工,增強了世界經濟的聯系。(4分,任答兩點即可)消極影響:以英國為主導的全球棉紡織產業,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2分,言之有理即可)20.【答案】示例:論題:政治妥協利于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2分)闡述:1640年,隨著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強大,他們以議會為基地,向專制王權發起挑戰,經過兩次內戰,議會軍雖然取勝并處死國王,國家卻陷入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的反復斗爭中。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議會在推翻詹姆斯二世統治的同時,也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及其丈夫威廉“共治”,并通過《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在保留王權的同時也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地位,實現了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相互妥協,為英國社會長期穩定和繁榮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4分)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經過數年苦戰打敗英國軍隊,實現獨立。獨立后的美國建立了邦聯制,中央與地方、大州與小州等矛盾相互交織,嚴重阻礙了美國社會的發展。1787年,美國頒布了憲法,構建了聯邦制。憲法在確立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的同時,也賦予各州一定的自治權,協調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同時規定參議院平均分配席位,眾議院按人口分配席位,協調了大州和小州的關系。1787年憲法的這些規定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推動了新生國家的發展和壯大,鞏固了國家統一。(4分)結論:總之,任何一種政治制度的構建和完善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社會各政治勢力間的適當妥協,有利于減少社會動蕩,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2分)(“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