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專版——2025屆高考生物學仿真猜題卷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植物的葉片是高中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材料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可利用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來提取新鮮菠菜葉片中的光合色素B.洋蔥鱗片葉的內外表皮細胞均可用來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C.可直接用黑藻葉片觀察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D.利用菠菜葉片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時,打孔要避開大葉脈2.如圖為突觸的結構和功能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②和④中通道蛋白在運輸時需與相應離子結合,具有特異性B.過程①與細胞膜蛋白有關,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己促C.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運輸的方式為自由擴散,不消耗能量D.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并發揮作用之后全部被降解3.葡萄糖進入細胞后,在己糖激酶(HK)和Mg2+的作用下,利用ATP分子為磷酸基團供體將葡萄糖分子磷酸化為葡萄糖-6-磷酸,ATP轉變為ADP,HK在該過程中的變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K可以參與無氧呼吸過程B.HK催化的反應是放能反應C.HK結合葡萄糖后空間結構改變,且同時為該反應提供活化能D.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可產生大量ATP,但不消耗ATP4.—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可分為G1、S、G2、M共4個時期。細胞只有在內外因素的調節下依次通過G1期檢驗點、S期檢驗點、G2期檢驗點等,才能保證細胞周期有序完成,CDK蛋白在其中起著核心調控作用,其只有與相應的周期蛋白結合才具有活性(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同一個體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相同,且受溫度影響B.細胞完成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合成后才能通過G2期檢驗點C.抑制周期蛋白B合成可能阻止細胞周期由G2期進入M期D.CDK1可能會促進染色質螺旋,核膜、核仁解體等過程5.鹽堿脅迫下植物應激反應產生的H2O2對細胞有毒害作用,AT1蛋白可通過調節細胞膜上PIP2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影響H2O2的跨膜轉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PIP2s蛋白磷酸化后,其空間結構會發生改變B.抑制AT1基因表達,可提高植物的耐鹽堿能力C.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可減輕H2O2對細胞的毒害D.植物細胞失水后,吸水能力可能增強6.miRNA是--類非編碼單鏈小分子RNA,通過與靶mRNA結合調控基因的表達。第一個miRNA(lin-4mRNA)是在線蟲中發現的,其調控基因表達的具體機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①與過程②的堿基配對方式相同B.據圖可知,RISC中的miRNA與lin-14基因的mRNA的3'端結合C.過程②不同核糖體最終合成的蛋白質中氨基酸序列不同D.可通過減少細胞內miRNA的含量降低lin-14基因的表達7.約95%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是15號染色體和17號染色體之間發生變異后形成PWL-RARα融合基因(具體機理如圖1), PWL-RARα融合基因表達出PML-RARα融合蛋白,進而抑制早幼粒細胞的正常分化,導致細胞癌變。某醫院接診一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用α融合基因探針檢測,結果呈陰性。該患者的融合基因部分DNA序列與多數患者的相應DNA序列對比結果如圖2。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 )A.該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探針檢測結果星陰性的原因是其不含RAKα基因B.多數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其早幼粒細胞中發生了染色體易位,產生了新基因C.該患者的治療方案可針對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達來進行研究探討D.多數患者早幼粒細胞中17號染色體與15號染色體之間可發生聯會配對8.亨廷頓病由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引起,該突變基因中CAG序列重復次數增多,導致該突變蛋白中谷氨酰胺明顯增多。該突變蛋白能抑制組蛋白乙酰轉移酶的活性,降低組蛋白乙酰化程度,引發細胞凋亡和神經元變性等。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會引起基因數目的改變B.組蛋白乙酰化程度降低會導致遺傳信息發生改變C.基因突變引起的疾病可遺傳,而表觀遺傳造成的疾病不可遺傳D.與基因突變不同,許多表觀遺傳的改變是可逆的9.某大豆突變株表現為黃葉(ee),用該突變株分別與不含e基因的7號單體(7號染色體缺失一條)、綠葉純合的7號三體雜交得F1,F1自交得F2。若單體和三體產生的配子均可育,且一對同源染色體均缺失的個體致死。則關于F1和F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分析突變株與7號單體雜交的F1可確定E、e是否位于7號染色體上B.若E、e基因不位于7號染色體,則突變株與7號三體雜交得到的F2中黃葉:綠葉=1:3C.若突變株與7號三體雜交得到的F2中黃葉占5/36,則E、e基因位于7號染色體上D.若突變株與7號單體雜交得到的F2中黃葉:綠葉=5:3,則E、e基因位于7號染色體上10.胰島素在維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圖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過程及胰島素的作用機理(IR表示胰島素受體)。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正常情況下,人體空腹血糖來源于體內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B.③與IR結合后,增加了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數量C.圖示中,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胰島B細胞接受2種刺激,使胰島素分泌增加D.若②與肝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的結合發生障礙,會引發糖尿病11.田鼠是導致莊稼減產的主要動物,為防治農田鼠害,科研人員選擇若干大小相似、開放的種植大豆的土地,在邊界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適宜高度的模擬樹樁,為肉食性猛禽提供棲息場所。設樁一段時間后,測得種植大豆的土地中田鼠種群密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田鼠的種群密度是田鼠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B.與曲線II相比,曲線I所示環境中猛禽的密度可能更大C.設置模擬樹樁的密度越大,田鼠的種群密度越小D.b以后田鼠種群密度大幅上升與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敵有關12.為明確外源生長素吲哚乙酸對狗牙根在鉛(Pb)脅迫下的作用與機制,某研究小組以耐Pb植物狗牙根為實驗材料,對高Pb脅迫下的狗牙根葉面分別噴施3種不同濃度的(1、10、100mg·L-1)LAA,2種不同濃度(5、10mg·L-1)的生長素極性運輸抑制劑(NPA),以葉面噴施蒸餾水為對照(CK),共6個處理組,噴施IAA與NPA對狗牙根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T3組植物干重比T2組低,可能是高濃度的生長素會誘導植物產生乙烯,抑制植物生長B.與對照組相比,葉片噴施IAA能提高狗牙根在Pb脅迫下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干重C.噴施NPA抑制生長素極性運輸后抑制了狗牙根的生長,且高濃度的抑制效果更強D.圖中當外源IAA濃度為10mg·L-1時,對狗牙根生長的促進效果最好13.煙草含有一種名為煙堿(又名尼古丁)的物質,它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人吸煙成癮,其生物合成需2個關鍵酶:酶A和酶B。科學家通過反義基因技術,將酶A基因的反向序列,通過農桿菌轉化法導入煙草中,從而獲得能“戒煙”的轉基因無煙堿煙草,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對外植體進行消毒后才能接種到培養基1中B.過程①可能需要避光培養,過程②則需要光照C.過程①和過程②使用的培養基不同D.對愈傷組織消毒,可提高農桿菌的轉化率14.非洲豬瘟(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引起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ASF病毒囊膜蛋白主要有p30、p72等,p30屬于主要結構蛋白,可用于相關DNA疫苗的研制,p72免疫原性強,更容易刺激機體產生p72特異性抗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p30特異性抗休相對于p72特異性抗體更適合作為檢測ASF感染的主要抗體B.ASF病毒侵入家豬細胞后,家豬自身可以通過細胞毒性T細胞直接殺死部分病毒C.相比傳統疫苗,DNA疫苗在體內存在時間更久,可刺激機體不斷產生免疫應答D.ASF病毒侵入豬體內后,漿細胞通過識別p72從而產生特異性抗體15.除草劑M是一種含氮有機物,長期使用會污染土壤。為修復被除草劑M污染的土壤,按如圖過程選育能降解除草劑M的細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代表長期使用除草劑M后進行滅菌處理的土壤B.劃線接種前需利用微量移液器將菌液加到培養基表面C.圖示中所利用的固體培養基以除草劑M為唯一碳源無透明D.圖中無透明圈菌落可能是由固氮微生物形成的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6.甲圖表示在乙圖n點條件下測得的某陽生植物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曲線(乙圖中其他環境條件均適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點時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等于細胞呼吸速率B.根據兩圖數據可知,乙圖所示的光合作用強度是總光合作用強度C.根據乙圖,植物所處環境條件由n變為m時,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5含量將降低D.要使該植物在n點條件下正常生長(晝夜等長),則光照強度的設置范圍應大于X17.生態位寬度是指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種資源的總和。研究人員對某處海灣毗鄰海域展開四季動物生態位的調查,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結果表明該海域夏季時動物所能利用的資源最豐富B.該結果表明該海灣毗鄰海域群落在夏季物種豐富度最高C.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需研究其棲息地、食物、天敵等D.該結果表明此群落冬季時各動物的種間競爭較弱18.亨廷頓病(HD)是一種由HTT基因中CAG重復數量增多導致的單基因遺傳病,發病年齡多見于40~45歲,利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和直接測序等方法對某HD家系(圖1)個體進行HTT基因分子診斷,部分個體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且該家系中只有Ⅲ4患有紅綠色盲(已知紅綠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為7%),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片段的遺傳。下列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A.HD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顯性致病基因引起B.CAG重復次數越多,HTT可基因轉錄出的RNA就越長C.Ⅲ4和Ⅲ5生育患HD女兒的概率為1/4D.若Ⅳ1與基因型和Ⅳ2相同的個體結婚,生育的兒子同時含有兩病致病基因的概率為7/42819.研究發現,免疫抑制受體TREM2(髓系細胞觸發受體2)在腫瘤免疫逃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TREM2抗體有望提高腫瘤治療的效果。如圖為TREM2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流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SP2/0細胞能在體外大量增殖,步驟②中融合的細胞都有此特性B.步驟②常用的方法有PEG融合法、電融合法、滅活病毒誘導融合法等C.通過步驟③即可獲得所需的雜交瘤細胞,步驟⑤⑥是克隆化培養過程D.制備的TREM2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強,能精準殺死免疫逃逸的腫瘤細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8分)20.(10分)目前,過度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同時也對食品安全和食品貿易產生了不良影響。研究表明,微生物農藥和微生物肥料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及環境相容性好的特點,有望成為化學藥劑的潛在替代品。為探究棘孢木霉對蘋果幼苗生長及抗氧化系統的影響,某研究小組進行了一系列實驗,部分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蘋果幼苗葉片中的葉綠素主要吸收環境中的_____光,捕獲的光能的用途是______(答2點)。(2)要計算蘋果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還需要測定其呼吸速率,如檢測黑暗條件下______細胞中O2的消耗場所是______。(3)據題意可知,實驗組用棘孢木霉孢子液澆灌,對照組用_____澆灌。①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氣孔導度增大但胞間CO2濃度反而降低,分析其原因:_____。②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幼苗更“年輕健壯”,判斷的依據是_____。(4)綜合以上信息,除將棘孢木霉作為肥料來提高蘋果產量外,請你提出一個在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提高蘋果產量的思路: _____。21.(12分)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免疫減弱。另有研究表明睡眠剝奪會增加大腦中海列腺素D2(PGD2)的水平,穿過血腦屏障的PGD2外排增加會誘發細胞因子風暴(機體感染病原體后細胞因子迅速增加的現象),細胞因子(細胞分泌的發揮免疫作用的-類小分予蛋白質)可攻擊病原體也可引起機體損傷,給外周免疫系統帶去嚴重的病理后果,具體機制如圖1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細胞因子的合成起始于________(填“游離核糖體”或“附著核糖體在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2)人體有三道防線來抵御病原體, ________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c前兩道防線是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遺傳下來的,屬于非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有________細胞因子風暴會引起機體損傷,屬于免疫系統基本功能中的_______功能失調。(3)科學家在建立小鼠睡眠剝奪系統后,對小鼠存活率進行測定,相關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表明睡眠剝奪_________。(4)ROS是一類化學性質活潑的含氧分子或自由基,是重要的信號分子和炎癥標志物,科學家在睡眠剝奪小鼠中觀察到ROS的積累。綜合上述信息,請推測長時間睡眠剝奪誘發小鼠死亡的機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此預防或治療思路之一可以是___________。22.(11分)草原為畜牧業基地,具有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某草原羊草優勢顯著,但過度放牧導致退化。高羊茅為優質牧草,營養豐富,適合用作家畜飼料,引入后卻在部分地區導致生物入侵。為探究其入侵根源,科研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1)引種的高羊茅擴散到自然區域,造成當地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_______喪失。研究者發現,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高羊茅與一些牧草的_______幾乎相同而不能共存。(2)為了進一步探究高羊茅入侵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者在被入侵草原樣地取三個封閉區,每區均分成4個地塊(C:對照;N+:施氮肥;NP+:同時施氮肥和磷肥;P+;施磷肥),進行連續四年實驗后隨機選取每個地塊1m2樣方,進行相關分析。①測定高羊茅健康成熟葉片的N、P含量及比值(N/P),結果如圖據此推測,被入侵草原土壤中主要缺_____元素,理由是_______。②測定高羊茅葉片上當地食草昆蟲——虎蛾幼蟲的密度和葉片損傷程度。圖2結果顯示,高羊茅葉片上_____,對葉片的啃食程度越大。(3)虎蛾幼蟲也啃食羊草,為測定虎蛾幼蟲對高羊茅葉片和羊草葉片的食物利用率和轉化率,首先選用一批發育狀況相同的虎蛾幼蟲,轉移到沒有食物的無菌試管內(1只/管)進行饑餓處理,適宜時間后,進行如下操作;①取20只稱鮮重,高溫下烘干至恒重,測其含水量。②再取20只稱鮮重,根據測得的含水量計算出實驗前幼蟲干重(C);然后分別飼以兩種草的葉片,48h后取出剩余食物,待幼蟲排空糞便后,將幼蟲和糞便在高溫下烘干至恒重,得到實驗后幼蟲干重(D)和糞便干重(E)。用同樣方法測得實驗前飼喂的葉片干重(A)和剩余食物的干重(B)。回答下列問題。從能量流動的過程分析,幼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________。食物利用率=[(D-C)/(A-B)×100%;食物轉化率=[(D-C)/(A-B-E)]×l00%。上述公式中,代數式(A-B)表示幼蟲取食的有機物量,(D-C)表示_____,(A-B-E)表示_________。本研究中,實驗前對幼蟲進行饑餓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本實驗結果會有誤差,主要原因是______的能量沒有考慮。23.(12分)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葉片顏色發生異常的現象稱為葉色突變,葉色突變體對失綠基因的功能研究具有重大意義。野生型擬南芥(2n=10,染色體記為I-V號)的CHL1基因編碼葉綠素生物合成所需鎂離子螯合酶的I亞基,從而使野生型擬南芥在葉片成熟期呈現綠色,該基因突變會導致葉綠素合成異常而使葉片在任何發育時期均呈現黃色。不考慮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突變致死現象,回答下列問題:(I)基因CHL1突變導致擬南芥葉片黃化,基因CHL1控制葉片顏色的途徑是______。(2)研究者將農桿菌T-DNA片段插入野生型擬南芥從而獲得隱性黃化突變體滯,進行相關的實驗研究:①將突變體yg與野生型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__________,則可確定該黃化突變為隱性突變(基因A突變成a)。隨機從F2中選取若干綠葉個體進行門交,結果表現為綠葉個體:黃葉個體=23:1,則可確定實驗選取的綠葉個體中,雜合子占_________。②為確定突變體yg的失綠基因的位置,研究者以突變體yg和I~V號三體野生型擬南芥為材料進行雜交實驗。首先讓_______________雜交獲得F1,再讓F1中的綠葉個體自交,統計___________;若F1中某些綠葉個體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則突變體yg的失綠基因對應位于呈三體的染色體上。(3)根據(2)雜交結果,最終證實了突變體yg是農桿菌T-DNA插入基因CHL1編碼區所致(圖1、圖2)。據圖可知,與野生型(CK)相比,突變體yg發生了____,使得合成的mRNA______翻譯出的多肽鏈長度變______,導致鎂離子螯合酶失活,從而造成光合色素含量異常(圖3)。分析圖3,從分子的角度可知,基因與光合色素代謝的對應關系是_______。24.(13分)稻米的直鏈淀粉是由蠟質基因(wmxy)控制合成的顆粒結合淀粉合成酶(GBSS)催化形成的,直鏈淀粉含量高的米飯質地和適口性不高。將wmxy,反義基因片段導入水稻細胞抑制內源基因表達,可降低直鏈淀粉含量。為防止同時導入的標記基因影響,科研人員構建了2種載體,通過共轉化以期獲得含有目的基因、不含標記基因和報告基因(gus)的轉基因水稻,相關流程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waxy反義基因片段導入水稻細胞后可抑制內源基因表達,機理是__________。為構建反義基因與gus的融合基因,在利用PCR技術獲取反義基因過程中,設計下游引物時不能包含反義基因的_________序列,否則將導致gus基因無法翻譯。(2)過程③將農桿菌1、2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勻感染水稻愈傷組織,3天后轉入含______的選擇培養基篩選抗性愈傷組織。抗性愈傷組織經_______(技術)而發育成T0代植株。(3)提取T0代植株的基因組DNA,根據反義基因和gus部分序列設計引物進行PCK1檢測,同時根據反義基因和終止子_________(填“1”或“2”)的部分序列設計引物進行PCR2檢測,結果如圖2,其中M為標準參照,1為陽性對照,2為陰性對照,3~8號為抗性植株DNA的PCR產物。其中2是提取的_______DNA為模板進行PCR的結果,據圖可確定____________號植株為共轉化失敗的水稻。(4)假設上述共轉化過程中,質粒1和質粒2上的T-DNA各自只有1份整合到水稻染色體上,發生共轉化的T-DNA大概率是整合在_______(填“同源染色體”或“非同源染色體”)上。過程⑤將共轉化成功的T0代植株進行自交,收獲種子,取半粒種子進行GUS檢測(gus的表達產物能使白色X-Gluc水解生成藍色產物)。選擇檢測結果為_______色的種子種植得到T1代植株。最多環節在個體水平檢測_______,才可判斷是否改良成功。(5)另一組科研人員采用特定的方法大量提取成功轉化的4株植株葉片的基因組DNA(目的基因中不含AAGCTT),用Hind Ⅲ(A↓AGCTT)完全消化,消化產物經電泳、轉膜后與目的基因的探針雜交,其雜交帶結果如圖3所示(圖中數字標號代表轉化成功的植株)。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有_________(填序號)。①還有不含目的基因的DNA條帶在圖中沒有顯示②雜交帶位置不同說明Hind Ⅲ消化形成的DNA片段長度不同③相同位置上雜交帶對應DNA片段的脫氧核苷酸序列相同④目的基因插入受體細胞核DNA的位置和數量都是隨機的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可利用綠葉中的光合色素能夠溶解于有機溶劑的原理,用無水乙醇提取新鮮菠菜葉片中的光合色素,層析液是用來分離光合色素的,A錯誤;洋蔥鱗片葉的內外表皮細胞均屬于成熟的植物細胞,有中央大液泡,均可用來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B正確;黑藻葉片小而薄,并且由單層細胞組成,葉肉細胞內葉綠體大而清晰,可直接取一片黑藻葉片觀察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C正確;菠菜葉片葉脈中無葉綠體,會延長圓形小葉片上浮的時間,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故利用菠菜葉片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時,打孔要避開大葉脈,D正確。2.答案:B解析:通道蛋白具有特異性,但在發揮作用時不需要與相應離子結合,A錯誤;過程①為胞吐,與細胞膜上蛋白質有關,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B正確;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運輸的方式為擴散,不消耗能量,自由擴散是物質跨膜運輸方式,C錯誤;有些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并發揮作用之后,會被回收利用,D錯誤。3.答案:A解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故己糖激酶也能參與無氧呼吸第一階段的反應,A正確;由題意可知,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分子磷酸化為葡萄糖-6-磷酸的過程伴隨著ATP的分解供能,因此該反應是吸能反應,B錯誤;由圖可知,與葡萄糖結合后,己糖激酶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但酶的催化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而不是為化學反應提供活化能,C錯誤;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既有ATP的消耗,又有ATP的產生,D錯誤。4.答案:A解析:同一個體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可能不同,A錯誤;通過G2期檢驗點后細胞進入分裂期(M期),在M期之前需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等物質準備,B正確;CDK1活性在G2期進入M期的過程中迅速增大,且在M期的前期CDK1的活性最大,M期的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染色質螺旋形成染色體,推測CDK1可能會促進這些過程,D正確。5.答案:C解析:PIP2s蛋白是轉運蛋白,磷酸化后其空間結構會發生改變,A正確;在一定范圍內,植物細胞失水后,胞內滲透壓升高,吸水能力增強,D正確。6.答案:B解析:由于RISC中的單鏈RNA能與lin-14基因轉錄產生的mRNA發生堿基互補配對,從而導致翻譯被抑制,故減少miRNA的含量會促進lin-14基因的表達,D錯誤。7.答案:B解析:由圖2可知與多數患者相比,該患者融合基因中不含PML基因序列,RARα基因序列相同,常用的PML-RARα融合基因探針無法在該患者體內檢測到目的序列,可能是由于該探針主要與PML基因相應序列堿基互補配對,而該序列在該患者體內不存在,A錯誤;分析題意,多數患者的患病機理是由于早幼粒細胞中15號和17號染色體之間發生易位,產生了新基因一PML-RARα融合基因,融合基因表達出融合蛋白,進而影響細胞的正常分化,導致細胞癌變,B正確;該患者不含PML基因序列,故其治療方案不能針對PML-RARα基因的表達來進行研究探討,C錯誤;早幼粒細胞不進行減數分裂,故其不會發生聯會行為,D錯誤。8.答案:D解析:基因突變會導致基因的堿基序列改變,但基因數目和關通點位置都不變,A錯誤;該突變蛋白能降低組蛋白乙酰化程度引起表觀遺傳,表觀遺傳過程中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表型會發生變化,B錯誤;基因突變引起的疾病和表觀遺傳造成的疾病都可遺傳,C錯誤;許多表觀遺傳的改變是可逆的,如甲基化的基因可以發生去甲基化,D正確。9.答案:D解析:A、若E/e位于7號染色體上,則突變體基因型為ee,而單體綠葉純合植株的基因型為E0,二者雜交后代為Ee:e0=1:1,表現為綠葉和黃葉,若E/e不位于7號染色體上,則突變體基因型為ee,而單體綠葉純合植株的基因型為EE,二者雜交后代均為Ee,表現為綠葉;A正確;B、若E/e不位于7號染色體上,則突變體基因型為ee,而三體綠葉純合植株的基因型為EE,二者雜交后代均為Ee,表現為綠葉。F1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ee=1:2:1,黃葉:綠葉=1:3,B正確;C、若E/e位于7號染色體上,則突變體基因型為ee,而三體綠葉純合植株的基因型為EEE,EEE產生的配子為1/2EE、1/2E,因此二者雜交后代為1/2EEe、1/2Ee,均為綠葉,EEe產生的配子類型和比例為EE:Ee:E:e=1:2:2:1,自交后代黃葉的1/2×1/6×1/6=1/72,Ee自交產生的后代中ee占1/2×1/4=1/8,因此F1自交后代黃葉占1/72+1/8=10/72=5/36,C正確;D、若E/e位于7號染色體上,則突變體基因型為ee,而單體綠葉純合植株的基因型為E0,二者雜交后代為Ee:e0=1:1,表現綠葉和黃葉,F1中Ee自交后代E_=1/2×3/4=3/8,ee=1/2×1/4=1/8,e0自交后代為1/2×1/4=1/8ee、1/2×1/2=1/4e0,由于一對同源染色均缺失的個體致死,所以致死個體為1/2×1/4=1/8,所以F2中黃葉:綠葉=4:3,D錯誤。故選D。10.答案:B解析:正常情況下,人體空腹血糖來源于體內肝糖原分解,肌抗原不能分解補充血糖,A錯誤。11.答案:C解析: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種群的其他數量特征是影響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A正確;由題意可知,設樁可為肉食性猛禽提供棲息場所,由題圖可知,與曲線Ⅱ相比,曲線I所示環境中設樁距離更小,因此猛禽的棲息場所更多,密度可能更大,B正確;本題只設置了三組實驗,其中一組是不設樁的對照組,僅依據兩組設置模擬樹樁的密度數據無法判斷題述說法正確,且田鼠的種群密度大小不止與天敵有關,C錯誤;b以后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敵,導致一定時間內田鼠種群密度大幅上升,D正確。12.答案:A解析:T3組植物干重比T2組低,但比CK組高,不能說明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A錯誤;據圖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葉片噴施IAA(T1、T2、T3)組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干重均更高,說明IAA能提高狗牙根在Pb脅迫下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干重,B正確;CK組與T4、T5組相比,噴施NPA抑制生長素極性運輸后植物干重下降,且高濃度NPA處理的T5組對狗牙根生長的抑制作用更強,C正確;在圖示的幾種外源IAA濃度下,外源IAA濃度為10g·L-1時對狗牙根生長的促進效果最好,D正確。13.答案:D解析:對外植體進行消毒后才能接種到培養基1中,目的是防止雜菌污染,A正確;過程①是脫分化,可能需要避光培養,過程②是再分化,需要光照,B正確;當培養基2出現愈傷組織后,需更換培養基,調整培養基中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C正確;農桿菌的轉化率與愈傷組織是否消毒無直接關系在形成愈傷組織的初期需要嚴格的消毒處理,以確保無菌條件,但一旦愈傷組織誘導成功并開始生長后,通常不需要再次進行消毒處理,D錯誤。14.答案:C解析:72蛋白免疫原性強,刺激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濃度較高,因此若通過抗體檢測診斷ASF,p72蛋白相對于p30蛋白更適合作為檢測ASF感染的主要抗原,A錯誤;非洲豬瘟病毒侵入家豬細胞后,家豬的細胞毒性T細胞可接觸并識別、裂解被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使病毒暴露出來,而不能直接殺死病毒,B錯誤;DNA疫苗在體內存在時間更久,可刺激機體不斷產生免疫應答,C正確;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D錯誤。15.答案:D解析:本實驗的目的是從長期使用除草劑M的土壤中選育出能降解除草劑M的細菌,故①為長期使用除草劑M的土壤,不能進行滅菌處理,A錯誤;涂布器涂布需要使用微量移液器轉移菌液,劃線接種使用接種環蘸取菌液并劃線,不需要使用微量移液器,B錯誤;題圖中使用含有除草劑M的不透明培養基篩選能分解除草劑M的細菌,而除草劑M是一種含氮有機物,則培養基可能以除草劑M為唯一氮源或碳源,C錯誤;該培養基上出現了無透明圈菌落,由題可知含有除草劑M的固體培養基不透明,若除草劑M為唯一氮源,可推測這部分微生物沒有利用除草劑M中的氮,利用的是空氣中的氮,所以無透明圈菌落可能是由固氨微生物生長形成的,D正確。16.答案:CD解析:A、b點是植物的光補償點,此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但由于植物細胞中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故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細胞呼吸速率,A錯誤;B、凈光合速率是植物綠色組織在光照條件下測得的值——單位時間內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釋放量根據兩圖數據可知,乙圖表示的是凈光合作用強度,B錯誤;C、將n換成m點條件,即增大了CO2的濃度,增加CO2濃度會使C5的消耗量增加,而其生產量在短時間內無明顯變化,所以C5含量降低,C正確;D、由圖可知,該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為2,若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各為12h,則該植物光合作用時間為12小時,呼吸作用時間為24小時,當CO2吸收量超過2時,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才能彌補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因此要使該植物正常生活,則光照強度應大于X,D正確。17.答案:CD解析:生態位寬度是指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種資源的總和,夏季時該海域動物的生態位寬度最小,說明生物能利用的資源最少,A錯誤;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的數目,由題圖可知,該海域動物種類數在夏季時并非最多,且物種豐富度還需考慮植物和微生物的種類數,故夏季時群落物種豐富度不一定最高, B錯誤;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其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C正確;生態位重疊度可反映物種對資源的競爭和共享關系,生態位重疊度越大,種間競爭越強烈,4個季節的生態位重疊度大小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因此該群落冬季時各動物的種間競爭較弱,D正確。18.答案:ABD解析:由題圖解讀可知,HD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正確;CAG重復次數越多,HTT基因DNA模板鏈越長,轉錄出的RNA就越長,B正確;Ⅲ4為雜合子,但Ⅲ5基因型未知,無法計算其生育患HD女兒的概率,C錯誤;設紅綠色盲相關基因為B、b,則Ⅳ2基因型為AaXBY,Ⅳ1基因型為aaXBX-該家系中只有Ⅲ4患有紅綠色盲,因此Ⅲ1關于紅綠色盲的基因型為XBY,且紅綠色盲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為7%,即XB基因頻率為93/100,Xb基因頻率為7/100,Ⅲ2關于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及概率為93/107XBXB、14/107XBXb,Ⅳ1基因型為aaXBXb的概率為7/107,因此若Ⅳ1與基因型和Ⅳ2相同的個體結婚,二者生育的兒子同時含有HD和紅綠色盲致病基因(AaXbY)的概率為1/2×12/×7/107=7/428D正確。19.答案:ACD解析:從圖示可以看出SP2/0細胞是小鼠骨髓瘤細胞,具有在體外大量增殖的能力,步驟②中形成的兩個B淋巴細胞融合而來的細胞沒有大量增殖的特性,A項錯誤;步驟②是動物細胞融合過程,常用的技術有PEG融合法、電融合法、滅活病毒誘導融合法等,B項正確;步驟③是“第一次篩選”,得到的是多種類型的雜交瘤細胞,步驟④進行“第二次篩選”,得到能產生TREM2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步驟⑤⑥是將雜交瘤細胞注入小鼠腹腔或者體外進行克隆化培養,C項錯誤;TREM2單克隆抗體具有強特異性,能與TREM2特異性結合,削弱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能力,但不能直接殺死腫瘤細胞,D項錯誤。20.(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紅光和藍紫;將水分解為氧和H+、促進ADP與Pi反應形成ATP(2分)(2)CO2釋放量(或O2消耗量);線粒體內膜(3)等量的無菌水;①實驗組凈光合速率增大,消耗CO2的速率加快;②實驗組的SOD活性升高,說明細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強;MDA相對值降低,說明細胞膜的過氧化水平降低,植物的衰老程度降低(2分)(4)研制微生物農藥、改良品種(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幼苗葉片中的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捕獲的光能有以下兩個用途;將水分解為氧和H;促進ADP與Pi反應形成ATP。(2)呼吸速率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單位質量的活細胞(組織)在單位時間內吸收氧氣或釋放CO2的量,因此可通過檢測黑暗條件下幼苗的CO2釋放量或O2消耗量來測定,細胞呼吸消耗O2的場所是線粒體內膜。(3)該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接種棘孢木霉孢子,實驗組用棘孢木霉孢子液澆灌,則對照組需用等量的無菌水澆灌。①據題圖1分析可知,實驗組凈光合速率增大,消耗CO2的速率加快,因此實驗組氣孔導度增大但胞間CO2濃度反而降低。②據題圖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幼苗更“年輕健壯”,判斷的依據是實驗組的SOD活性升高,說明細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強;MDA相對值降低,說明細胞膜的過氧化水平降低,植物的衰老程度降低。(4)本實驗用棘孢木霉作為微生物肥料,通過提高蘋果凈光合速率從而提高產量。在蘋果的種植過程中,除將棘孢木霉作為肥料來提高蘋果產量外,還可以通過研制微生物農藥、改良品種、改善種植模式等在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提高蘋果產量。21.(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2分)答案:(1)游離核糖體;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2分);免疫防御(3)對小鼠存活率有較大影響(4)長時間睡眠剝奪會誘導PGD2在腦內不斷積累,在穿透血腦屏障并進入血液之后,與PGD2受體結合,促進促炎細胞因子的過量釋放,導致ROS積累,最終誘發小鼠一系列的器官損傷甚至死亡(4分);阻斷PGD2與PGD2受體結合解析:(1)由題意可知,細胞因子屬于分泌蛋白,其合成起始于游離核糖體。在細胞免疫過程中,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前兩道防線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異性免疫。免疫防御是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這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該功能正常時,機體能抵抗病原體的入侵;異常時,免疫反應過強、過弱或缺失,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或易被病原體感染等問題。細胞因子風暴是機體感染病原體后細胞因子迅速增加的現象,細胞因子在抗擊病原體的同時會引起機體損傷,屬于免疫系統基本功能中的免疫防御功能失調。(3)由圖2可知,睡眠剝奪組小鼠在實驗處理4d后,存活率下降至20%左右,而對照組存活率仍然是100%。這表明睡眠對小鼠存活率很重要或睡眠剝奪對小鼠存活率有較大影響。(4)結合題意分析可知,長時間睡眠剝奪會使小鼠大腦中前列腺素D2(PGD2)不斷積累,PGD2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血液循環后,可以與PGD2受體結合,促進促炎細胞因子的過量釋放,從而會引發炎癥反應,導致ROS的積累,進而導致細胞損傷和多器官功能障礙,最終誘發小鼠死亡。為了預防或治療睡眠不足導致的病理后果,可以考慮以下策略:①通過使用特定的藥物或分子工具來阻斷PGD2與其受體結合,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從而降低炎癥反應和ROS的積累:②使用抗氧化劑減少ROS的產生,進而減小對細胞的損傷;③通過行為干預或藥物治療來改善睡眠質量,如使用褪黑素調節生物鐘,或使用鎮靜催眠藥物來促進睡眠:④按時作息,避免長時間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22.(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遺傳多樣性;生態位(2)①磷;與對照組相比,只要施加磷肥,葉片含磷量顯著提高N/P明顯下降,而施加氨肥對葉片含氨量及N/P影響不大,說明土壤中缺磷而不缺氮(2分)②虎蛾幼蟲密度越大(3)羊草或高羊茅固定的太陽能;幼蟲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的有機物量;幼蟲同化的有機物量;排除體內原有食物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使幼蟲處于相同的生理狀態;虎蛾幼蟲腸道內微生物利用的能量、飼喂的兩種草的葉片細胞呼吸消耗解析:(1)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高羊茅引入后卻在部分地區導致生物入侵,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高羊茅與一些牧草的生態位幾乎相同而不能共存。(2)①由圖1中數據可知,與對照組相比,施氮肥組葉片含氮量及N/P變化不大,而施磷肥及同時施氨肥和磷肥組的葉片含磷量顯著提高,N/P明顯下降,說明被人侵草原土壤中主要缺磷元素。②由圖2中數據可知,高羊茅葉片上虎蛾幼蟲密度越大,對葉片的啃食程度越大。(3)依據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分析,幼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幼蟲攝入量的一部分,實驗中幼蟲分別飼喂羊草和高羊茅,因此幼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羊草或高羊茅固定的太陽能;(D-C)表示實驗后幼蟲干重-實驗前幼蟲干重,即幼蟲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的有機物量;(A-B-E)表示幼蟲取食的有機物量-糞便干重=幼蟲同化的有機物量;實驗前對幼蟲進行饑餓處理的目的是排除體內原有食物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使幼蟲處于相同的生理狀態;本實驗中未考慮虎城幼蟲腸道內微生物利用的能量,且實驗過程中飼喂的兩種草的葉片會進行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也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引起誤差。23.(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2分)答案: (1)通過控制鎂離子整合酶的合成來控制葉綠素的合成,從而控制擬南芥的葉色(2)①F1全為綠葉個體,F2中綠葉個體:黃葉個體=3:1(2分);1/6(2分)②突變體yg分別與I~V號三體野生型;F2的表型及比例;綠葉:黃葉=35:1(2分)(3)堿基對的增添;終止密碼子延后;長;一個基因影響多種光合色素的合成(或基因與性狀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或一個基因可影響多個代謝過程)解析:(1)基因CHL1編碼葉綠素生物合成所需鎂離子螯合酶的I亞基,從而使野生型擬南芥在葉片成熟期呈現綠色,該基因突變會導致葉綠素合成異常而使葉片在任何發育時期均呈現黃色,這說明基因CHL1與葉色的關系是基因CHL1通過控制鎂離子整合酶的合成來控制葉綠素的合成,從而控制擬南芥的葉色。(2)①若突變體yg的基因型為aa,野生型個體的基因型為AA,則F1的基因型為Aa,全部為綠葉,F1自交獲得的F2表型及比例為綠葉個體:黃葉個體=3:1,則可證明突變體yg是因為基因A突變成a所致的。隨機從F1中選取若干綠葉個體進行自交,這些個體的基因型是AA或Aa,Aa基因型個體自交的后代才會出現黃葉(aa),占其自交后代總數的1/4,根據實驗結果可知這些綠葉自交的后代黃葉占1/24,這說明該群體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1/24÷1/4=1/6,即這些選取的綠葉個體中,雜合子占1/6。②利用三體確定基因的位置的簡便方法是讓突變體yg與某一染色體的三體顯性純合子雜交獲得F1F1選擇綠葉個體進行自交,若失綠基因剛好對應位于呈三體的染色體上,假設相關基因用A/a表示,則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和AAA,F1的基因型為AAa和Aa,則F1有些綠葉個體的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綠葉:黃葉=3:1,有些綠葉個體的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綠葉:黃葉=35:1。若該失綠基因不對應位于呈三體的染色體上,則F1綠葉個體自交的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綠葉:黃葉=3:1。(3)分析題圖1和題圖2可知,與野生型(CK)的編碼區序列相比,突變體yg在第8位密碼子編碼序列后面插入了T-DNA左側的部分序列,從而導致突變體mRNA的密碼子數目增多,終止密碼子延后出現,使得該基因編碼出來的多肽鏈氨基酸數目增多,最終使鎂離子整合酶失活,從而改變了光合色素的含量。由題圖3分析可知,基因CHLl突變,導致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均發生異常,這說明基因CHL1突變造成了多種色素的代謝異常,即說明了一個基因影響多種光合色素的合成(或基因與性狀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或一個基因可影響多個代謝過程)。24.(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反義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可與內源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抑制翻譯過程(2分);編碼終止密碼子的(2)一定濃度的潮霉素;植物組織培養(3)2;非轉基因水稻;5、6(4)非同源染色體;白;稻米中直鏈淀粉的含量(5)①②④(2分)解析:(1)waxy反義基因片段導入水稻細胞后可抑制內源基因表達,機理是反義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可與內源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抑制翻譯過程。融合基因的構建一般需要將前一個目的基因編碼終止密碼子的序列刪除,否則后一個基因無法翻譯出來。故為構建反義基因與gus的融合基因,在利用PCR技術獲取反義基因過程中,設計下游引物時不能包含反義基因的編碼終止密碼子的序列。(2)過程③將農桿菌1、2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勻感染水稻愈傷組織,3天后轉入含一定濃度的潮霉素的選擇培養基中進行初步篩選,能夠在選擇培養基上形成愈傷組織的可能含有目的基因,抗性愈傷組織經植物組織培養發育成T0代植株。(3)提取T0代植株的基因組DNA,根據反義基因和gus部分序列設計引物進行PCR1檢測,同時根據反義基因和終止子2的部分序列設計引物進行PCR2檢測。電泳條帶中樣本2為陰性對照,是提取非轉基因水稻的DNA為模板進行PCR的結果。3~8號為抗性植株DNA的PCR產物,5、6號植株PCR1電泳結果有條帶,PCR2電泳結果無條帶,可確定5、6號植株為共轉化失敗的水稻。(4)假設上述共轉化過程中,質粒1和質粒2上T-DNA各自只有1份整合到水稻染色體上,發生共轉化的T-DNA大概率是整合在非同源染色體上。過程⑤將共轉化成功的T0代植株進行自交,收獲種子,取半粒種子進行GUS檢測(gus的表達產物能使白色X-Gluc水解生成藍色產物)。該研究最終為了得到含有目的基因、不含標記基因和報告基因(gus)的轉基因水稻,故應選擇檢測結果為白色的種子種植得到T0代植株。最終還需在個體水平檢測稻米中直鏈淀粉的含量,才可判斷是否改良成功。(5)圖3所示條帶為與目的基因探針雜交后的雜交帶,因此還有不含目的基因的DNA條帶在圖中沒有顯示,①正確;雜交帶位置是由DNA的堿基對數量決定的,雜交帶位置不同說明Hind Ⅲ消化形成的DNA片段長度不同,相同位置上雜交帶對應DNA片段的脫氧核苷酸序列長度基本相同,但序列不一定相同,②正確,③錯誤;Hind Ⅲ消化形成的DNA片段長度不同說明目的基因插入受體細胞核DNA的位置和數量都是隨機的,④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