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意料之外一場因沒有認真備課而引起的尷尬蚌埠新城實驗學校高厚良2009.12.13意料之外一場因沒有認真備課而引起的尷尬背景描述:2007年的一天下午,因一位老師臨時請假,學校安排我代上一節課。考慮到學生上午已經上過了一節新課,我決定隨意從教學資料中找幾道題講一講。可就因為隨意,卻讓我在學生面前極為尷尬,學生用自己的行動給我上了一節終身受用的“課”。現把這節課作為課例,僅供同行參考、指正。故事講述:走進教室,學生們很嘈雜,可能是因為臨時改變科目的原因。我放棄了習慣的問候方式,說到:“同學們看來今天都非常激動,是不是想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歡迎你們的高老師呢?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因這種旺盛的精力在這節課中有出色的表現,你們有這個信心嗎。”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被我“忽悠”起來,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迎接我的挑戰!我首先在黑板上抄出了這道題:已知:中,AB=15,BC=14,AC=13,求 。對于這道題,我在抄題時便根據經驗想好了方法,肯定是先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直角三角形,再用面積公式,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但符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我決定適當提示講解,以免為難學生。我引導學生看了一遍題目后,提問:同學們知道符號“”的含義嗎?(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開了,都在猜測著符號“”的含義,教室內很吵。)“老師,我,我知道”一名學生漲紅著臉,眼睛放出光芒,急促地說。這名學生平常對人有些“冷”,言語不多,她叫方燦燦。考慮到她難得舉手,我立刻向全班同學叫了暫停,全班立時安定了下來。那是求的面積,我在課外資料上看到過。“不錯,連這個符號都知道,這說明你是一個學習非常用心的女孩。”我及時對她的回答給予了肯定。“既然知道了含義,下面給大家五分鐘時間,看誰能把這道題先完成。”五分鐘很快過去,可還沒有一個同學舉手,我又到幾個平時成績較好的同學面前問了一下,也都沒有做出來。我有些著急,這怎么回事?難道是我高估了學生?無奈的我,只有繼續引導分析了。一分析我才發現,“糟糕”,三角形的三邊長不是勾股數,根本就不是直角三角形。怎么辦?我快速地思考著,只有寄希望在慢慢分析中找到解決此題的方法。可實踐證明,這種分析是徒勞的。已知三角形三邊如何求三角形面積呢?我印象中:一種方法是用余弦定理求出一個內角的度數,再用公式“”來求,另一種用海倫面積公式,可這兩種方法學生都沒有學過呀!人就是這樣,一天總是有幾“迷”,沒辦法,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的頭上已開始冒汗,我的思想開始激烈地斗爭著,怎么收場呢?“理智”說:“誠信為本,向學生們道歉,爭取學生的諒解和尊重!”“魔鬼”說:“向學生道歉,那老師的權威何在,以后怎么給學生上課,不如說此題超“綱”了,給學生搪塞過去。”為了維護自己一點點可憐的“權威”,“魔鬼”竟然戰勝了“理智”。“老師,這道題能做!”是愛琢磨,但不愛聲張的姚澤。“不可能,我們現在是不可能做出這道題的,”我立即打斷了姚澤同學的發言。(我迅速地轉入了下一題,可下一題剛講完。)“老師,你看我剛才這道題做得什么地方出錯了?”姚澤看著我小心的說。“那好,你把你的方法給全班同學講解一下!”(老師已經黔驢技窮了,你一個學生還能技高一籌嗎?我不以為然!難道我低估了你不成?)此時全班立時靜了下來,姚澤大步走上講臺,拿起我的三角板,麻利地畫出了的圖形。這倒出乎我的意料,且看他如何說明:作高CD,設AD=,根據勾股定理得:得所以得CD=5.6嘿,干脆利索,簡單明了,我不禁暗暗叫絕。一陣掌聲響起,說明大家明了并且認可了他的思路。我的臉在發燙,尷尬、羞愧、后悔,我無地自容,我算一個什么老師,連承認自己錯誤的勇氣都沒有。望著學生們真誠的目光,我不能再回避,我必須勇敢地面對,真誠的道歉。你們用聰穎、睿智和對真理的追求,給我這個與初中數學打了多年交道的老師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課!你們也是我的老師呀!故事反思:這的確是一堂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課,這里記錄的全部內容沒有任何加工的成分,純屬課堂實錄。我在課堂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尷尬,表面看是由于我沒有認真備課,而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我沒有放下所謂老師的“架子”,骨子眼里還有弟子不如師的思想,沒有把學生真正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新課程改革賦予了學生們更多挑戰權威的勇氣,給予學生們更多創造、思考的靈氣,而經過多年的新課程學習,學生們已經習慣了多思、善疑和不迷信,什么事都要問個為什么,這對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學生的知識結構,備學生的生活閱歷,備學生的發展變化!不可小看我們的學生,特別是這些在課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下熏陶出來的充滿探索精神和活躍思維的學生們,他們一改以往學生那種死氣沉沉的形象,他們四射的活力挑戰著老師的“權威”。他們身上充盈著不安分的細胞,他們頭腦中跳動著的聰穎和睿智,會在任何一個你不經意的時刻,猝不及防地躍然而出,令你在驚慌失措之余,欣然喟嘆!在這個案例中,我在課堂上確實有些尷尬,可仔細一想,這節課我的收獲又何其多也!孩子們是這樣勇敢而大膽地表述他們的思維結果,真誠地為同伴的聰穎而贊嘆,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精神!其意義又何止解這一道題!如此看來,我還有什么尷尬的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