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絕密★考試結束前
2024學年第二學期浙江“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期中聯考
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受地理和歷史條件影響,古代文明表現出明顯的多元特征。觀察下圖四個古代文明區域,對應的文明表述準確的是()
A.①地培育了甜高粱、西瓜、芋頭等作物
B.②地培育了橄欖、玉米、花生等作物
C.③地居民種植大麥和小麥和豆類作物
D.④地是南瓜的發源地,并飼養豬和狗等動物
2.西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以下屬于西亞文明成就的是()
①首創“歷史”一詞②最早使用戰車作戰
③發明20進制用來計算糧食產量④誕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傳說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④D.②③④
3.公元前后,漢朝和羅馬帝國并立于亞歐大陸東西兩端。雖缺乏官方直接往來,但借助絲綢之路,
雙方存在間接經貿與文化交流。下列選項表述正確的是()
A.波斯帝國時期中國絲綢已至地中海東岸,使波斯成為當時世界貿易中心
B.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雖中途受阻,但甘英成功與羅馬建立直接聯系
C.羅馬征服地中海東部地區后,當地商人因畏懼漢朝實力而放棄東來嘗試
D.2世紀羅馬商人到達洛陽,此后不斷東來貿易,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4.《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國中世紀的民間故事詩。它以一個叫列那的狐貍作為主人公貫穿全部作品,在面對獅王的強權,公狼的霸道時,通過機智和狡猾化解危機,比較完整地體現了當時市民階級的形象,在歐洲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這部作品產生的主要原因()
A.西歐基督教的影響B.西歐城市經濟的發展
C.理性主義色彩的彰顯D.西歐封建王權的衰微
5.下圖為中古時期的歐洲某國統治者采取的改革措施。該統治者為()
A.亞歷山大B.查士丁尼C.伊凡四世D.穆罕默德
6.該遺址位于安第斯山脈的山脊上,被稱作“空中花園”,整個遺址包括祭祀區、農業區、居住區等,這里還建有超過100處階梯,從山頂向各個方向開鑿的供水渠道,宮殿、神廟及城墻。該遺址反映了()
A.地理環境決定其建筑布局B.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藝術
C.瑪雅文明的偉大成就D.阿茲特克高超的城市化水平
7.1518年3月21日,國王和麥哲倫等人訂立了關于發現香料群島的協定,其中規定:“朕愿下令賜給,從你們發現的島嶼和大陸獲得的一切利潤和收入,以及捐稅和替朕征收的其他進款中,除去你們負擔的開支后,給你們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島嶼的欽差和總督官銜賜給你們?!庇纱丝芍ǎ?br/>A.葡萄牙國王與麥哲倫簽署了協定B.西班牙壟斷了香料群島貿易
C.麥哲倫等人獲得了教會大力支持D.追求經濟利益構成重要動力
8.新航路的開辟使人類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下列史實和結論表述不一致的是()
史實 結論
① 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 改變了美洲的人文地理格局
② 美洲的馬鈴薯、甘薯、番茄等作物傳入中國 促進了歐洲人口的大幅增長
③ 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病原體帶到美洲 造成原住民死亡和社會解體
④ 16-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家進行殖民擴張 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B.②
C.③D.④
9.16世紀以前,西歐的物價在數百年內一直是比較穩定的。只有當戰爭、歉收、瘟疫時才發生暫時波動。但16世紀以來物價一直迅速上漲......到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比16世紀初平均上漲了4.2倍,法國的物價指數比16世紀初高2.2倍,英國高2.6倍,荷蘭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爾薩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將近2倍。這一變化()
A.源于亞洲的貴金屬大量流入B.使歐洲的封建制度瀕于解體
C.引發了歐洲貿易中心的轉移D.抑制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10.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么這種不成熟的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以上主張出自于()
A.宗教改革B.文藝復興
C.科學革命D.啟蒙運動
11.拿破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真正的光榮,并不是打了四十多次勝仗,滑鐵盧一戰就讓所有戰績一筆勾銷。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蹦闷苼稣J為《法國民法典》“將永垂不朽”是因為()
①捍衛和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②確立了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基本政治框架
③采用法律形式把小土地所有制固定下來④是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12.歷史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資源。對下圖事件表述正確的是()
A.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B.在法律上消除了對黑人歧視
C.戰爭結果以聯邦軍失敗告終D.造成了美國事實意義上分裂
13.有學者指出:“圈地運動不是王國政府的設計,相反,一度甚至遭到政府的阻止,然而它卻是歐洲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場指向的土地改革運動。圈地運動實質上是把具有共同體性質的混合土地所有制界定為具有排他性的私人產權,從而激勵經濟效率,最終顛覆中世紀的基礎”。關于圈地運動,以下理解不正確的是()
A.國家政府是最主要的發動者B.成為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C.明晰和確定了土地權利問題D.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4.美國學者彭慕蘭在《大分流》中指出“由蒸汽機驅動的紡織機,其每單位動力的能量成本,一直到1830年后才劇降,因此在那之前,(在可取得水的地方)水車仍然是蒸汽機的強勁對手......只有在煤田里,蒸汽機的長處才特別突顯”。關于材料,下列選項理解錯誤的是0
A.蒸汽機的普及與廣泛使用是長期的過程
B.蒸汽機的推廣得益于英國煤炭業的發展
C.蒸汽機解決了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
D.蒸汽機的應用體現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
15.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共產黨宣言》內容的是()
A.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
B.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
C.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D.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
16.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是()
A.“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B.“公社......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
C.“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D.“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一個單獨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17.列寧在《論糧食稅》中指出,“由于戰爭和封鎖,農民的生活本來就非常困難,而1921年春天,主要是由于歉收和牲畜死亡,農民的生活狀況更是達到了極嚴重的地步”。為應對危機,蘇俄政府決定實行()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D.農業集體化
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8.古代某一文明區域,先是受到了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的侵犯,11世紀突厥人又在其土地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該文明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最高統治者稱蘇丹,這一文明區域位于()
A.尼羅河流域B.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C.阿拉伯半島D.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地區
19.為解決西班牙與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的矛盾,1493年羅馬教皇做出仲裁,劃定“教皇子午線”為雙方的殖民分界點。但由于葡萄牙不滿這一仲裁,1494年西葡兩國又締結條約,將分界線向西移動270里格(見下圖)。對這一現象表述正確的是()
①基督教與教皇在殖民擴張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②該線是環球航線開辟后對西葡兩國勢力范圍的劃分
③是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
④地理大發現改變了世界,使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成一體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522年,馬丁·路德將《新約圣經》譯成德語,僅維滕堡一地就印刷10萬冊,引發“vernacular(民族語言)圣經運動”。1541年,加爾文在日內瓦建立由商人、市民組成的長老制教會,廢除奢華的宗教儀式。上述史實反映宗教改革()
A.推動近代歐洲社會的發展B.維護天主教會的統治基礎
C.阻礙民族語言文化的發展D.延緩資本的原始積累進程
21.1920年,國聯將德屬喀麥隆分為英法兩區委任統治。法國總督在當地推行《土著法》,規定原住民需攜帶“茅屋稅票”,違者罰作苦役。英國殖民部備忘錄記載:“委任統治不是慈
善,而是帝國防務與資源開發的延伸?!苯Y合上述材料,英法對喀麥隆的統治實踐表明,國聯的委任統治制度()
A.是民族自決原則的有效落實B.實現了殖民統治的合法延續
C.旨在調和大國間的利益沖突D.極大推動殖民地的文明進步
22.中國是否應作為世界古代史的獨立敘事主體,不同的學者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學者在《世界文明的中國坐標》中提出:“商周分封制以宗法血緣為紐帶,與西歐封建制的契約效忠形成跨文明對照,應成為世界古代史敘事的“東方錨點'?!狈磳φ邉t在《多中心史觀的困境》中反駁:“將分封制與西歐的封建制的比較作為坐標,實質是以中國制度重構世界史框架。良渚玉琮與瑪雅金字塔的并存,本應展現文明的多元共生?!鄙鲜鰞煞N代表觀點爭議的核心是()
A.文明特質的區域差異B.比較史學的方法局限
C.敘事主體的定位分歧D.史料實證的標準沖突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23題16分,24題17分,25題18分,共51分。)
23.閱讀材料,完成問題。(16分)
材料一《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它是中東各國、阿拉伯地區廣大市井藝人和文人學士在幾百年過程中,共同加工、提煉、編纂而成的一部優秀的民間故事集。它生動地描繪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尤其是淋漓盡致地展示了阿拉伯商人在其中的詳盡風貌。色彩斑斕,形象逼真,是一幅瑰麗多姿的歷史畫卷。
-摘編自曲曉梅《中古阿拉伯商業畫卷-<-千零一夜>》
材料二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也有本地的羊皮筏子。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帝國的各省區,用駝隊或船舶,把本省的物產運到首都,如從埃及運來大米、小麥和夏布;從敘利亞運來玻璃、五金和果品;從阿拉比亞運來錦緞、紅寶石和武器;從波斯運來絲綢、香水和蔬菜。最近世界各國,遠至北方的俄羅斯、芬蘭、瑞典和德國,所發現的阿拉伯錢幣,都可以證明穆斯林商人在這個時期和以后的年代里,所進行的具有國際性質的商業活動。
-摘編自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材料三阿拉伯人的文化確實非常重要,而且在歷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文化為什么那么繁榮?首先,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地區,都是有數千年文明的地區,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如兩河流域、埃及、迦太基。第二個原因,阿拉伯人特別樂于學習。最值得一提的是從8世紀中期到9世紀中期,阿拉伯歷史上有一個“百年翻譯運動”,在大約100多年時間里阿拉伯人把波斯、希臘、印度很多典籍都翻譯成了阿拉伯語。那么第三個因素是什么呢?阿拉伯帝國統治者的鼓勵。這些統治者非常鼓勵文化的發展,到處修建圖書館,搜羅藏書,還鼓勵翻譯活動。
-摘編自晏紹祥《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與滅亡》
(1)根據材料一,從史料表現形式的角度,指出《一千零一夜》的史料類型及其史料價值。(5分)
(2)根據材料二,歸納阿拉伯人商業活動的特點。(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列舉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起橋梁作用的兩個帝國。并分析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5分)
24.現代化是強國富民的必經之路。西方的現代化之路值得借鑒和學習。閱讀材料,下列回答問題。(17分)
材料一作為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那里的封建傳統本就比較薄弱,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各個殖民地都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古典民主與共和傳統以及啟蒙思想的天賦人權理論在那里都有相當多的支持者。但英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對殖民地經濟發展施加多種限制。同時,英國政府因長期的殖民戰爭造成財政困難,試圖通過向殖民地征稅彌補,也激起了殖民地的不滿。在這種情況下,北美殖民地發起了反對英國的斗爭,宣稱無代表不納稅。英國加緊布置,意圖鎮壓。殖民地于1776年公開宣布獨立,組建大陸軍公開反抗。雖經頗多周折,但美國在歐洲列強支持下終于贏得勝利。
-摘編自晏紹祥、蘇新歡《中外歷史綱要(下)近代部分的邏輯聯系與結構》
材料二托克維爾是19世紀最聰明的法國人之一,是富有前瞻性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他出身貴族,其家族在大革命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但仍能對大革命持客觀、公允甚至部分肯定的態度。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之間,托克維爾當然更認同美國革命,因為他感到美國革命建立的制度有效地削弱了多數的暴政,而法國革命在這方面則完全失敗了。在他看來,大革命本來是要建立一種能夠保障個人自由的平等社會的,而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真諦,但是人們很快就忘記了自由,卻甘當獨裁者拿破侖統治下的“平等的奴隸”。
-摘編自高毅《托克維爾的歷史憂思:從民主政治到“多數人暴政”》
材料三從18世紀后半葉開始,歐洲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生活等領域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舨妓辊U姆如是說:“這場雙元革命改變了世界,并且還在繼續使整個世界發生變革?!彼掷^續闡述:“發生在1789-1848年的這種偉大革命,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勝利,而且是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自由社會的大勝利;不僅僅是'現代經濟'或'現代國家”(歐洲部分地區和北美少數地區)的勝利,而且是世界上某個特定地域內的經濟和國家的巨大勝利-其中心是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毗鄰而又互為競爭對手的國家?!?br/>-摘編自侯建新《歐洲文明進程·地方自治卷》
(1)根據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發起了反對英國斗爭”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斗爭的性質。(5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的政治體制是如何“削弱多數的暴政”,并概述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8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雙元革命”的理解。(4分)
25.德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國家。它的歷史幾經大起大落,既給世界制造過深重災難,又為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俾斯麥政府加強對教育的控制,頒布了一系列帝國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實行強迫義務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視為公民的兩項基本義務。當其他國家的大學仍然瞧不起科學的時候,德國的大學已經允許科學獨立地發展,而且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不少有效的組織方法和形式,實驗室、研究生指導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專業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國首創的。德國成了世界教育界矚目的中心,當時有志于數理研究和深造的人中流行一句口號是:“背上行裝,上哥廷根!”......德國人在學習英美法等國先進科技的基礎上,完成了一項劃時代的轉變:把科學轉向應用于生產。德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工業的勃興,應當說主要是依靠“系統學習”和科技進步的力量。
-摘編自尹朝安《19世紀德國的崛起與制度創新》
材料二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談到英德矛盾的尖銳化時說: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無數小沖突會成為大戰的借口,總有一天世界上會發生這種大戰。假使德國明天從地面上被消滅掉,那么,后天在世界就找不到一個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國人。過去,各國為爭奪某一城市或某種遺產而廝殺若干年,難道現在它們不應該為每年五十億英鎊的商業收入而從事戰爭嗎?
-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
材料三:統編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的正文內容知識點統計表
影響 知識點 具體內容 字數統計 知識點所占百分比
國際秩序 凡爾賽-華盛 頓體系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29 19.17%
國際聯盟 179 14.99%
思想文化 民族民主意 帝國廢墟上的民族獨立、殖民地 690 57.78%
和平主義 和平思想觀念 34 2.85%
國際格局 美國 參加戰爭 31 2.60%
蘇聯 十月革命勝利 31 2.60%
歐洲 地位動搖 34 2.85
總計 1194 100%
-摘編自張健《統編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一次世界大戰”內容編寫及教學應用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19世紀中后期德國教育改革的成就。并結合所學分析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5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德矛盾的焦點。用一句話概括一戰爆發的根源。(3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深刻的影響。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角度,自擬論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10分,要求:立論正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
2024學年第二學期浙江“七彩陽光”新高考研究聯盟期中聯考
高一年級歷史學科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C B D B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A A D B D B
二、選擇題II(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題號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A A B C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23題16分,24題17分,25題18分,共51分。)
23.(1)文獻史料(1分)(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一類的不給分。)價值:為研究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文化與商業發展提供了文獻資料;對于研究古代文明的發展歷程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4分)(寫出材料中的社會生活、商業等關鍵詞也可給2分。)
23.(2)商品種類繁多;貿易范圍廣;商業活動具有國際性質;海上貿易突出。(任選三點,共6分)
23.(3)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阿拉伯帝國(任選二點,共2分)
原因:吸收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阿拉伯人自身善于學習,廣泛翻譯,融合東西方文化;統治者的支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促進作用。(任選3點,共3分)
24.(1)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自治傳統;啟蒙思想和古典民主共和傳統的影響;英國對殖民地的壓榨和剝削。(任選3點,每點1分)
性質:是一場民族獨立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2分)
24.(2)手段: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確立“三權分立”原則,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最高法院和國會規定設立的下級法院掌握司法權,彼此制衡。(每點3分,共6分)(寫出關鍵詞1787年憲法、民主共和制、資產階級代議制等都酌情給分,制度3分,相關制度的內容3分。)
影響: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2分)(寫到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民族意識覺醒、經濟等角度也可給分。)
24.(3)“雙元革命”分別是指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2分)
在經濟方面,英國通過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實現了工業化;在政治方面,法國通過法國大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從世界范圍看,雙元革命使得英法等國領先世界,確定了其在世界的優勢地位。(任選2點,每點1分)
25.(1)成就:義務教育制度地推行;科學地獨立發展;組織方法和形式地創新;引領各國大學發展的新方向。(任選3點,共3分)
原因:德意志統一的實現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國家的高度重視等(任選2點,共2分)
25.(2)英德矛盾焦點:爭奪世界霸權。(1分)
根源: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爭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2分)
25.(3)示例論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動搖了世界政治格局。
闡述:第一次大戰打破了原有的國際力量平衡,動搖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一戰后,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締結了以《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為代表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帝國主義的國際新秩序--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一戰還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戰爭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
綜上所述,戰爭在摧毀舊國際秩序的同時也推動形成新的國際秩序。在當今世界格局的形成和重組的過程中,中國則不斷追求民族獨立,為推動世界向和平方向發展貢獻中國力量。(評分要求:①標題2分:有題目1分,有價值判斷1分,價值錯誤標題0分②結構2分:總分(總分/分總/總分總)結構1分,總結有價值升華1分③史實6分:史實表述必須準確,每個史實2分,史實錯誤不得分,若字數合理,邏輯通順,2個史實也可給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临海市| 宁津县| 称多县| 湖南省| 赫章县| 资兴市| 滦南县| 塔河县| 沈丘县| 定陶县| 东港市| 准格尔旗| 四子王旗| 沁源县| 措美县| 武宁县| 洛浦县| 常州市| 凭祥市| 山阳县| 商都县| 德州市| 绵竹市| 林芝县| 西城区| 崇义县| 社旗县| 河南省| 龙海市| 磐石市| 阿拉善左旗| 吴川市| 蕲春县| 乌兰察布市| 宁城县| 蕉岭县| 阿合奇县| 沂水县| 蒙自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