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2課《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的繁榮》練習題一、選擇題1.宋朝時期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 )A.澎湖巡檢司 B.北庭都護府 C.安西都護府 D.市舶司2.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工商業較為發達,民間商人急需用一個簡便的辦法解決鐵錢太重及流通貨幣不足的問題,于是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A.銅錢 B.交子 C.會子 D.元寶3.下列圖片史料對我們了解宋代海外貿易的發展最有幫助的是( )A. B.C. D.4.有學者認為,宋代商業貿易的大發展,可以被稱為我國“第一次商業革命”。當時商業貿易發達,最突出的表現是( )A.出現了許多繁華的大都市 B.出現了專門的商業區“市”C.對外商業貿易交往的頻繁 D.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5.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要研究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最適合尋訪的城市是A.西安 B.泉州 C.開封 D.洛陽6.“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反映的現象可能出現在( )A.秦都咸陽 B.晉都洛陽 C.隋都長安 D.宋都東京7.以下是我國經濟發展變化示意圖,與這三幅圖相對應的大致時期依次是( )A.南宋、唐朝中期、魏晉時期B.魏晉時期、唐朝中期、南宋C.魏晉時期、南宋、唐朝中期D.南宋、魏晉時期、唐朝中期8.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找出其中的關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 ——《史記 貨殖列傳》 材料二:“蘇湖熟,天下足”——南宋諺語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A.南宋時期南方手工業興盛 B.南宋時期南方商業貿易繁榮C.唐朝中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D.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最后完成9.從秦朝的“半兩錢”到漢朝的“五銖錢”,再到宋朝的“交子”,貨幣發生了由笨重到輕便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華 B.商業貿易的發展C.造紙技術的成熟 D.冶鑄工藝的進步10.宋朝與日本、東南亞、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著密切的國際貿易。日本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對宋錢趨之若鶩,宋錢幾乎成為他們的國際貨幣。這說明宋朝( )A.對外貿易繁榮 B.經濟重心開始南移C.錢幣制作精美 D.放棄閉關鎖國政策11.西夏在南宋立國時取得了河湟地區,使南宋陸上貿易驟減,被迫轉向以遠洋貿易為主的商業經濟模式。材料反映了( )A.民族政權并立影響貿易發展 B.南宋政府出現財政危機C.南宋與西夏的對峙局面形成 D.南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12.宋代的主要港口設立的市舶司的職能是( )A.監察百官 B.管理海外貿易C.主持變法 D.管理全國農業生產二、材料題13.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圖文字說明: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遠洋商船。該船長為34米,寬11米,深4米左右,載重量200噸以上。當時外國商人是中國海船的常客。材料二:北宋中葉,汴京城人口不斷增加,住戶紛紛打通坊墻,臨街設門。市內和坊內的店肆也都爭先恐后朝著街面開設,以招徠顧客,固定的店鋪更多地代替了攤席……坊市設置以及按時開閉的問題已不存在,舉行夜市完全沒有拘束了。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營業。——摘編自吳慧《中國古代商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當時外國商人成為中國海船常客的原因。(2)與長安城相比,材料二中北宋的汴京城在商業發展上有哪些新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三、綜合題14.材料一: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朝中后期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京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江蘇)中又為東南根抵。語曰“蘇湖熟,天下足”。(1)上述材料能反映出什么問題?(2)從材料上看,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了怎樣的變化?(3)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養給東南。”材料二:下圖為“交子”(1)材料一中的“蘇湖”指什么地方?“國家根本,養給東南。”最終出現在什么時候?說明了什么歷史現象?(2)出現材料一中的現象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二所示之物何時出現的?出現在什么地區?它與金屬貨幣相比有什么優點?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D B D B D B A題號 11 12答案 A B13.(1)原因:中國海船船體大,裝載多,結構堅固,抗風力強,能戰勝驚濤駭浪;船上裝有指南針,能準確地辨別航向。(2)變化:經商時間不受限制,并出現了早市、夜市;突破坊市界限。(或城市中的商鋪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原因:宋朝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商業日益繁盛;宋朝政府實行了推動商業發展的政策。14.(1)問題:從材料看,唐代南方戶口數增加,數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北方,農業迅速發展,國家賦稅仰仗南方。(2)變化:隨著南方經濟發展,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北方轉到南方。(3)原因:南方社會相對穩定;人口增長,勞動力增加,特別是北方農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農業發展。15.(1)太湖流域(或江蘇蘇州、浙江湖州,或蘇州、湖州),南宋(或兩宋),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或經濟重心轉移到了南方等)。(2)①兩宋時期,南方地區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環境;②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③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④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答任意兩點即可)(3)北宋前期;四川地區;攜帶方便、節約成本等(任一點即可)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