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5課《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交融》練習題一、選擇題1.下列史實中能夠說明“唐蕃一家”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太宗設立管理西域的機構C.唐玄宗冊封回鶻首領 D.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2.唐朝和下面哪個民族“和同為一家”( )A.回紇 B.吐蕃 C.靺鞨 D.南詔3.下圖為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畫面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這幅繪畫彰顯了唐朝( )A.開放的社會風氣 B.開明的民族交往C.經濟的繁榮發展 D.中外的文化交流4.下圖是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步輦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真實地記錄了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會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這幅名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 C.昭君出塞 D.岳飛抗金5.641年,將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書籍,帶到吐蕃的是( )A.武則天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李清照6.冊封是古代中原王朝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唐朝時,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的統治者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唐肅宗7.從下面“唐朝前期疆域和邊疆各族的分布圖”可直觀看出唐朝( )A.在東北分封渤海郡王 B.設置機構管理新疆地區C.與吐蕃和親關系融洽 D.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8.西漢王朝派細君公主與烏孫和親,隨帶官屬侍從數百人,和親使團包含各方面人才,這些人的技藝也隨之帶到烏孫。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贊干布派遣上層子弟入長安國子學以習詩書。這表明A.古代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和親均是被迫所為B.中原與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了經濟互補C.和親可能促進中原文化向少數民族地區傳播D.和親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貴族的矛盾9.在鮮艷的西域土地上,旅游業的潮起潮落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在西域旅游公司公布的2024年中報顯示,總體收入實現了增長。唐朝先后設立了什么來管轄西域( )A.西域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B.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C.安東都護府和西域都護府D.安南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10.下列關于唐朝與回紇汗國的友好關系表述不正確的是A.歷代回紇可汗都接受唐朝冊封的汗號B.回紇出兵平定“安史之亂”C.回紇(回鶻)與唐歷代回紇可汗都接受唐朝冊封的汗號多次和親D.唐與回紇之間保持絹、馬貿易11.民族交流與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以下史實能反映這一主流的是( )A.玄奘西行 B.鑒真東渡C.唐蕃和親 D.唐太宗擊敗突厥12.歷史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實能夠證明( )唐朝時 唐穆宗長慶年間,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唐蕃會盟碑”。元朝時 1264年,忽必烈設立總制院,統轄吐蕃之地,1288年更名為宣政院。清朝時 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等。A.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B.元世祖時就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管轄C.唐朝時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D.西藏地區隸屬中央政府管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二、材料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族皆依聯如父母。”(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并寫出唐朝時期與少數民族友好往來的具體事例。材料二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別》(2)材料二杜甫描述的歷史事件被稱為什么?材料三注:該畫為唐朝閻立本所繪制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求婚使者的場景。從色彩上看,畫作的場景是一個喜慶的場面,巧妙地利用了紅色、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呈現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摘編自袁行霈主編《中華文明史》等(3)史料的類型包括實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獻史料和圖像史料等。根據材料一,指出《步輦圖》所屬的史料類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歷史角度說明你對畫作色彩“呈現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的理解。三、綜合題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藩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轍《欒城集》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薊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得中國(指中原)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續資治通鑒長編》(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權?“藩”在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數民族?(2)哪一歷史事件直接導致“(遼)與朝廷和好年深”?簡述該事件的歷史影響。(3)請結合材料,分別從政治角度和民族關系的角度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特征。(4)從文成公主入藏和親到北宋的和議,唐和北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有何顯著不同?1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古代王朝形勢圖、疆域圖① ② ③ ④材料二時期 治邊政策唐朝時期 ●設立完善的以都護府、都督府為特點的邊疆管理體系●以懷柔、招撫為主的邊疆民族政策;積極開發邊疆的政策元朝時期 ●設置專門的管理系統,以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統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確立治邊政策——整理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材料三⑤唐蕃會盟碑⑥唐朝閻立本《步輦圖》(局部)⑦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夜行銅牌⑧明代《倭寇圖卷》(局部)⑨達賴金印⑩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使用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 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圖(1)將材料一中的地圖按時間排序。(只寫序號)結合所學,寫出排序的理由。(2)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唐朝時期和元朝時期治邊政策的區別。并從上表中任選兩條統治政策,結合史實舉例說明這一政策是如何落實的。(3)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對以上圖片進行分類,填寫序號即可。和平相處、訂立盟約: 武力征服、軍事防御:中央冊封、設置機構: 抵御外寇、鞏固邊疆:(4)請從材料三中選擇兩例相關圖片,圍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提煉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至少列舉兩個史實,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A B B B C B B題號 11 12答案 C A13.(1)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事例:唐蕃和親(或文成公主入藏);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等。(2)歷史事件:安史之亂。(3)史料類型:圖像史料。理解:從色彩上看,這幅圖巧妙地利用了紅色、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共同營造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臣”求婚的喜慶氛圍;體現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是當時各民族之間友好融洽、漢藏民族友誼的歷史見證;也體現大唐恢宏的氣勢。14.(1)北宋;契丹。(2)澶淵之盟;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經濟負擔,但同時也促進了宋遼雙方的和平與交流。(3)政治上民族政權并立;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不斷加強(4)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北宋采取戰后求和。15.(1)排序:③②④①。理由:③:咸陽是秦朝都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是秦長城;②:長安是西漢都城,西域都護府設置于西漢;④:大都是元朝都城,宣政院是元朝加強對西藏管理設置的機構,嶺北行省等是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見證;①:清朝時稱都城北京為京師,《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康熙時中俄簽訂的邊界條約。(2)區別:唐朝時期的治邊政策以和平方式為主,設立管理機構、運用政治手段和開明的邊疆政策籠絡人心,使邊疆其他民族歸順;元朝實行了直接統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治邊政策。示例:落實治邊政策:唐朝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元朝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3) ⑤⑥ ⑧⑩ ⑦⑨ ⑩ (4)示例:觀點:元、清時期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論述: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清朝時,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結論:元、清時期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進一步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