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名校之約2025河南省中招考試模擬試卷歷史(三)題號選擇題非選擇題總分得分注意事項:咖最1.本試卷共6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討論、交流資料等行為。非3請用藍色、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上。答卷前請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與銣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1.河南許昌靈井遺址發掘出距今8萬至10萬年的完整頭骨(如圖),還出土了石器和牛、酃馬、鹿、犀等動物骨骼化石約3萬件,其中包含大量古人類行為信息。此遺址可用于研究()A.人類起源B.農耕生活長C部落聯盟pD.國家產生“許昌人”頭骨2.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起,中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古代埃及的太陽歷和金字塔,古代兩E河流域的《漢漠拉比法典》,希臘的城邦國家,迥然相異,對照鮮明。由此可見,世界古代文明(A.同根同源B.分散孤立C互鑒共容D多元發展3春秋時期,社會充滿著變數…卿大夫采邑大小不一,但均建有統治機構,有家臣治事,數私兵守城,相當于一個諸侯國的縮影…隨著卿大夫地位的上升,他們的一些家臣也趁機干預國家事務,其權勢甚至超出主人。這一“變數”是指()A農業生產迅速發展B.等級制度趨于瓦解癡C.社會結構發生轉變D禮樂制度逐步破壞or4漢文帝時,賈誼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文帝過采納這些建議施政的結果是()腳A.結束了爭戰局面B鞏固了中央集權C.削弱了王國勢力D.促進了經濟發展5.下圖場景共同反映了魏晉時期的(胡床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采桑圖》《北宋校書圖》(摹本·局部)注:圖中左側女子(有學者認為是龜茲人)正在采桑。米A.農業進步B生活豐富C.民族交融D.政權并立湯史試卷(三)第1頁(共6頁)6.與此前的選官制度相比,隋物確立的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的統一助成了歷史中國的政治統一”。據此可知,這一制度(A.加強了中央集權B.影響了世界進程C.推動了數育發展D擴大了統治基礎7.寧夏賀蘭蘇峪口瓷窯址出土了精細白瓷產品和各類窯具,改變了學者多以黑釉瓷器或剔花褐釉作為西夏瓷業典型代表的認知…該窯址文物的復雜面貌折射出兩宋時期南北方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場景。這主要反映出(A考古發現是研究古代歷史的主要依據B.不同類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印證、補充C文獻史料包含的信息較豐富、系統化D.新的考古發現能補充甚至顛覆歷史認識8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祖孫四代的開拓,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繼續南下,且運用外交手段劃定了邊界;于南方,運用朝貢貿易體制把歐洲列強的權利鎖定在規程所允許范圍內。這使清朝()A.疆域空前遼闊B.邊防得以加強C.內部局勢穩定D.開始閉關鎖國9.戰爭爆發前夕,經遠艦管駕二副陳京瑩在家信中披露:“中國只有北洋數艦可戰,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無操練,且船如玻璃。”這里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0.下圖原畫載于1908年《戊申全年畫報》,畫中兩個槽懂小孩敲響了“自由”的鐘,而一個老頭卻拼命捂住耳朵,害怕聽到“自由”的聲音。這幅漫畫說明(A.洋務運動時期西方技術大量引進B.近代青年敲響了晚清王朝的喪鐘C.辛亥革命之前新舊思想激烈沖突D.新文化運動時期自由觀廣泛傳播11.有學者指出,它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了主動。該學者評述的是()A.中華民國的建立B.五四運動的興起C.中國共產黨成立D.人民軍隊的創建12.在抗日戰爭接近最后勝利的前夜,為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召開了這次會議。這次會議(A實現了國共合作B.確立了建軍原則C挽救了中國革命D,增強了革命信心13.大會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們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據此推斷,“大會”的召開()A是和平、民主的一線曙光B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C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D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歷史弒卷(三)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