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6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6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6課
一、選擇題
1.天津博物館計劃推出專題展,設計方案如下,請歸納該展覽的主題是( )
①“唐蕃會盟碑”見證漢藏友好 ②敦煌莫高窟,多民族佛教藝術
③明代長城互市場景復原圖 ④承德避暑山莊,清代多民族會晤地
A.民族交往交融 B.中外文化交流 C.商品經濟繁盛 D.市民文化多彩
2.明朝時,長城沿線(蒙古)“布帛鍋釜及針線梳篦米鹽糖果之類,應從賈人互易”,更有“九邊生齒日繁……商賈日通,邊民始知有生之樂”的景象。這說明明代長城( )
A.防御功能為主 B.加強了經貿往來 C.修筑規模最大 D.鞏固了明朝統治
3.某學校開展了以“古代文明·異彩紛呈”為主題的微型科技圖片展,下面三幅圖片是其中一個展區的展品,這一展區的標題是( )
A.科技名著 B.醫學典籍 C.文學經典 D.農業巨著
4.建筑是文化的載體,傳統建筑和工程記載了民族生活的歷史與文化精神。都江堰、長城、大運河、故宮等古代大型建筑和工程( )
A.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思想的生動體現 B.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C.見證了中國水利工程發展的歷程 D.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
5.如圖是歷史學習小組策劃“明清科技展”時找到的圖片,該圖片可能出自( )
提花機圖
A.《大唐西域記》 B.《資治通鑒》 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
6.明朝中期,不論是在生產工具上,還是在產量上,農業的發展都已遠遠超過前代,而農業的發展使更多勞動力解放出來,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這成為明朝( )
A.擴建改造北京的前提 B.取得科技成就的基礎
C.強化皇權專制的目的 D.科舉考試變化的結果
7.下表為明朝的部分科技成就。由此可知,明朝科技的發展( )
著作 簡介
《本草綱目》 書中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
《天工開物》 對我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敘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
《農政全書》 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記錄了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A.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 B.完全擺脫封建思想束縛
C.只注重總結沒有任何創新 D.服務于日常的生產生活
8.它初次刊印于1637年,“記載了農業和手工業各部門的生產技術,包括谷類和棉麻作物栽培、制鹽、制陶、榨油、造紙、冶鑄”。它是( )
A.《齊民要術》 B.《夢溪筆談》 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
9.這部書全面,總結了中國近3000多年來的農業科學成果,雜采眾家,突出農政,還吸收了西方農業科學知識。該書是( )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 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
10.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序言中強調“貴五谷而賤金玉”;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強調“凡農本三卷,皆百家有關民事之言,而終以明代重農之典”。這些記錄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 )
A.重視制度革新 B.農業為本思想
C.農業科技發達 D.農商并重思想
二、簡答題
11.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唐朝時期,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的藝術創作成就斐然。請列舉出“書法”“繪畫”方面的名家各一位。
(2)我國古代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元代科學家王禎有什么發明?
(3)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譯成多種文字的著作名稱是什么?作者是誰?
(4)明朝的北京城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其中最為雄偉壯麗、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什么?
(5)回顧我國古代的科技文化發展史,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12.自古以來,農業的發展都備受重視。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唐朝時,在農業方面,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的生產工具有哪些?(寫出兩例)
(2)宋朝時由越南引進的水稻品種是什么?當時哪些地區成為豐饒的糧倉?(寫出兩例)
(3)明朝時,農業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請寫出明代引進原產于美洲的農作物三例。
(4)明代的一部全面總結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的農業科學巨著是什么?
(5)通過以上材料,談談各個朝代重視農業的原因是什么?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
材料二:上聯: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華文學七朝六絕唱
下聯:李篆曹隸顏楷王行張草金石刀刻,神州書法五體一脈承
(1)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被譽為“詩仙”、“詩圣”的是誰?
(2)詞是宋代主要文學形式之一,寫出北宋、南宋各一位詞風豪放的詞人。
(3)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寫出“元曲四大家”中兩位代表人物。
(4)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哪部小說是成書于明代中期的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小說?清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哪部小說?
(5)談一談你對唐宋元明清時期文學成就的認識。
14.農業是社會經濟的基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曲轅犁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它出現在哪個朝代?使用這種工具有什么好 處?
(2)兩宋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在江南地區推廣的糧食作物新品種是什么?這個時期還有 哪些經濟作物,請舉出兩種。
(3)《農政全書》是我國一部重要的農業科技巨著。它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有哪些?
(4)請你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提出兩點建議。
15.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中華民族歷來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指出在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中主張“人們應該順應自然”的思想學派、創始人及其及著作。
(2)屠呦呦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通過繼承發揚,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請你寫出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醫學家及其著作或貢獻。
(3)馬克思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請任選其中一項發明,說明其對歐洲社會進步的作用。
(4)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華文明的認識。
三、綜合題
16.【昌盛的科技文化】
材料一 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開卷將《夢溪筆談》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夢溪筆談》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以及冶金、機械、營造、造紙技術等各個方面,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是中國科學史的重要著作,書中所記述的許多科學成就均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一共記錄了1892種藥材,收集了11000多個藥方,附有1100余幅藥物形態圖,幾乎集我國藥物醫學之大成。《本草綱目》出版后,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現已經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1)根據兩則材料,分別說明《夢溪筆談》與《本草綱目》評價之高的依據。
(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七年級(1)班同學以“傳承賡續·繼往開來”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 活動。邀你一起參加。
材料一 《資治通鑒》,是由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全書300 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這部 著作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是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本草綱目》,是由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的。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這部巨著是
材料二
建筑 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價(摘錄)
萬里長城 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延續修筑了2000多年;長城在建筑學上的價值,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北京故宮 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擁有各類殿宇等近9000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 摘編自曹南燕主編《中國的世界遺產》等
材料三
A欄 B欄
旁白:宋代《歲朝圖》描繪了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動;莆田過年有著獨特的習俗。“一年兩過”紅春聯上有白額。 旁白:清代《龍舟盛會圖》描繪了五月初五賽龍舟的活動;莆田至今也有五月初五爬龍船等習俗。
(1)根據材料一,模仿《資治通鑒》的地位價值,撰寫《本草綱目》的地位價值。
(2)根據材料二,概括萬里長城和北京故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共同因素(提示:從歷史、規模、藝術等方面進行概括)。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萬里長城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象征的寓意。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自己身邊的歷史,分別寫出A、B 兩欄活動的節日名稱, 簡述參加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的意義。
18.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承載著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承載】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寶庫。
——趙可金《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理論價值》
【醫學傳承】
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公布了中醫藥抗疫的一組數據: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占 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占了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摘自《醫學之聲》
【輝煌科技】
材料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墨子體現“和睦、和諧”理念的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圖一、圖二所示的兩位醫學家都在中醫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請分別簡要寫出他們的醫學成就。
(3)根據材料三圖三流程制造的紙叫什么?圖四《史記》的體例是什么?
(4)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弘揚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紀的歐洲,正熱烈地追求新知識、探索新世界,印刷術特別是活字印刷術的出現適應了人們的求知欲……印刷術鼓勵了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學、語言和思想的發展,這些不同的文學、語言文字和思想文化成了許多新興國家建立的重要條件和動力,是使歐洲科學、文化大發展,并帶來了文藝復興,從而使歐洲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黑夜的重要動力。此后,又是借助于印刷術的力量,西方文明得以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
——摘編自鄒登順《走向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印刷術》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多次對元大都城進行改造。1436年,北京內城建成。1564年,又完成了一道包圍京城南面的外羅城,即北京外城……整個北京城便形成了一凸字形的輪廓。北京城的設計布局是非常嚴整的。從全城來看,外城包圍著內城南面,內城包圍著皇城,皇城包圍著紫禁城(宮城)……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成為全城的中心,處在層層拱衛之中。
明朝北京城平面圖
(1)依據材料一,概括印刷術對歐洲及世界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指出明北京城的核心建筑并歸納明北京城的布局特點。
(3)根據上述材料,歸納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發展產生的影響。
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水平凈增長曲線圖
材料二:從世界范圍看,明清科技從總體上逐漸從先進轉為落后,而且與西方的差距不斷拉大...讀書是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學的殿堂,沒能產生如同期西歐的天文、數學等近代科技。同時,因受封建制度束縛,人才培養不能和社會生產相結合,推動社會發展。
——《從明清教育解析中國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古代科技在哪一歷史時期達到最高峰?任舉一例該時期的科技成就并說明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科技逐漸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3)綜上,談談中國古代科技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并給我們什么啟示。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6課》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B D D C B
1.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蕃會盟碑” 體現漢族與藏族之間的友好交往:“敦煌莫高窟,多民族佛教藝術”反映多民族共同創造的佛教藝術;“明代長城互市場景復原圖”展示長城沿線各民族的經濟交往與互動;“承德避暑山莊,清代多民族會晤地” 體現清代多民族政治、文化的交流與會晤。這些內容均圍繞民族交往與融合展開,因此該主題是民族交往交融,A項正確;題干描述的是民族之間的交往和交融,與中外文化交流、商品經濟繁盛無關,排除BC項;“市民文化多彩”主要表現在休閑娛樂活動、飲食文化等方面,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題干材料“長城沿線(蒙古)‘布帛鍋釜及針線梳篦米鹽糖果之類,應從賈人互易’,更有‘九邊生齒日繁……商賈日通,邊民始知有生之樂’”說明明長城加強了蒙漢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B項正確;明長城是明朝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修建的軍事防御工程,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明長城的防御功能,排除A項;題干材料主要強調明長城的經貿聯系功能,沒有涉及修筑規模和鞏固明朝統治等內容,排除CD項。故選B項。
3.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稱為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科學巨著,也涉及到一些農業技術的創新和總結,這兩部都屬于科技名著范疇,《本草綱目》是一部偉大的醫學著作,其對藥物的研究和記載體現了一定的科學精神,這個展區可用科技名著來概括,A項正確;《本草綱目》屬于醫學典籍,《天工開物》和《農政全書》不屬于此類別,排除B項;《天工開物》是明代宋應星編著的一部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本草綱目》是由明代李時珍編寫的醫藥學巨著,《農政全書》是明代徐光啟編寫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這三部著作都不是文學經典作品,排除C項;《農政全書》是農業巨著,《天工開物》不屬于農業巨著范疇,《本草綱目》不是農業方面的書籍,排除D項。故選A項。
4.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都江堰是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集防洪、灌溉為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長城是防御外敵的軍事防御工程,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故宮是明清時期在元大都基礎上擴建的宏大、輝煌的皇家建筑群,他們共同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B項正確;體現了中國古代軍事防御思想只符合“長城”,排除A項;長城、故宮不屬于水利工程,排除C項;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包括書法藝術和戲曲等,排除D項。故選B項。
5.C
【詳解】根據圖片“提花機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農業和手工業各部門的生產技術,包括谷類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鹽、制糖、制陶、榨油、造紙、冶鑄、兵器、舟車制造和珠玉采琢。觀察題干圖片“提花機圖”可知,該圖片可能出自《天工開物》,C項正確;《大唐西域記》是玄奘晚年的時候,他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寫成的,把印度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士人情介紹到中國,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排除A項;《資治通鑒》是北宋的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史學著作,排除B項;《本草綱目》是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的醫藥學著作,與題干“提花機圖”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6.B
【詳解】根據材料“明朝中期,不論是在生產工具上,還是在產量上,農業的發展都已遠遠超過前代,而農業的發展使更多勞動力解放出來,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可知,明朝中期農業、手工業與商業發展,促進了科技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B項正確;明代中期經濟發展與擴建改造北京關系不大,排除A項;材料強調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而明朝政治方面的舉措旨在強化皇權,排除C項;明代科舉考試采取四書五經、八股取士的方式,與材料內容“農業的發展使更多勞動力解放出來,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7.D
【詳解】據題干“對各種藥物進行了新的分類”“對我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記錄了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可知,明朝科技的發展涉及日常生活中的醫學、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等,服務于日常的生產生活,D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A項;明朝科技成就產生于封建社會,沒有辦法擺脫當時封建思想的束縛,排除B項;“記錄了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反映《農政全書》有創新,排除C項。故選D項。
8.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工開物》是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編著的一部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該書圖文并茂,詳細記載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種植加工以及手工業生產技術,提供了大量確切數據,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D項正確;《齊民要術》是關于農業方面的著作,排除A項;《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成書于北宋,排除B項;《農政全書》是農業科學著作,排除C項。故選D項。
9.C
【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明朝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不僅是一部總結性的農學著作,而且吸收了西方農業科學知識,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體現了西學東漸的時代特征,C項正確;《齊民要術》是北朝賈思勰所著的農學著作,并沒有吸收西方農業科學知識,排除A項;《天工開物》是明朝宋應星所著的一部關于農業、手工業的綜合性科技著作,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并不是側重于總結農業科學成果,排除B項;《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所著的一部藥物學著作,并不屬于農學領域,排除D項。故選C項。
10.B
【詳解】根據題干“貴五谷而賤金玉”可知,這反映了《天工開物》對農業的重視,“皆百家有關民事之言”,這反映《農政全書》是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著作,題干這些記錄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為本思想,B項正確;題干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為本思想,沒有涉及制度,排除A項,題干沒有涉及農業科技方面,排除C項;“貴五谷而賤金玉”表明商業沒有受到重視,不是農商并重,排除D項。故選B項。
11.(1)名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閻立本,吳道子等。
(2)人物:畢昇;發明:轉輪排字法。
(3)著作、作者:《天工開物》;宋應星。
(4)皇家建筑群:紫禁城。
(5)啟示:我國古代燦爛的科技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結果;中華文化和科技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科技文化的發展需要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需要統治者的鼓勵和支持等。
【詳解】(1)名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是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等。顏真卿的字端正勁美,雄渾敦厚;柳公權的字方折峻麗,筆力險勁。唐朝繪畫的題材和類型廣泛,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以及宗教畫,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等。閻立本的人物故事畫,人物形態各異,神形兼備;吳道子的畫落筆雄勁,風格奔放。
(2)人物:結合所學可知,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的匠人畢昇發明的。
發明:結合所學可知,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學家王禎在《農書》中對木活字技術作了系統的總結并有所創新,發明了轉輪排字法。
(3)著作、作者:結合所學可知,宋應星是明代科學家,他編寫了《天工開物》,該書被譯成多國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4)皇家建筑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的北京城以皇宮為中心,自內向外由宮城、皇城、京城組成,宮城即紫禁城,是最為雄偉壯麗且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5)啟示: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圍繞“科技文化的發明創造過程、影響、原因等”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國古代燦爛的科技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結果;中華文化和科技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科技文化的發展需要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需要統治者的鼓勵和支持等。
12.(1)工具:曲轅犁、筒車
(2)品種:占城稻;
地區:江蘇蘇州、浙江湖州
(3)農作物:玉米、甘薯、馬鈴薯
(4)科學巨著:《農政全書》
(5)原因:農業的發展有利于安定民生,有利于穩定和鞏固其統治地位;農業是國家富強、實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國富力強的標志。
【詳解】(1)工具:根據所學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在農業方面,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和筒車。
(2)品種:根據所學可知,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南方的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長,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強,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因此,宋朝時由越南引進的水稻品種是:占城稻;
地區:根據所學可知,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當時,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或“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蘇湖是指蘇州、湖州兩地。因此,當時成為豐饒的糧倉的是蘇州、湖州。
(3)農作物:根據所學可知,玉米原產于拉丁美洲一帶,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 把玉米帶回了西班牙, 隨后傳入中亞, 并在明代傳入中國,明朝在萬歷年間由福建的陳振龍、 陳經綸父子從菲律賓引入中國。 馬鈴薯是鄭和下西洋在美洲進行物質和文化交流的時候交換回來的, 之后在中國的內蒙古、 河北、 山西等地進行種植。 因此,明代引進原產于美洲的農作物有:玉米、 甘薯和馬鈴薯。
(4)根據所學可知,明代農學家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5)原因:綜合上述材料,從農業工具的改進,農作物的推廣和農業科學巨著都反映出三個時期的統治者就極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分析可知各個朝代重視農業的原因是:農業的發展有利于安定民生,有利于穩定和鞏固其統治地位;農業是國家富強、實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國富力強的標志。
13.(1)李白、杜甫。
(2)蘇軾、辛棄疾。
(3)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任意兩個)
(4)《西游記》、《紅樓夢》、(《石頭記》)。
(5)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顆璀燦的明珠;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是古代中國為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中國古代文學燦爛輝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反映了唐宋元明清的時代特征;文學藝術是一定的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反映等。
【詳解】(1)詩仙:據所學可知,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被稱為“詩仙”。
詩圣:據所學可知,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所以被后世尊為“詩圣”。
(2)豪放詞人:據所學可知,北宋時期豪放派詞人代表是蘇軾;南宋時期豪放派代表詞人是辛棄疾。
(3)代表人物:據所學可知,“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任意兩個)
(4)神話小說:據所學可知,吳承恩的《西游記》是成書于明代中期的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小說。
影響深遠的小說:據所學可知,清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5)認識:據所學可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顆璀燦的明珠;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的寶貴財富;是古代中國為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中國古代文學燦爛輝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反映了唐宋元明清的時代特征;文學藝術是一定的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反映等角度回答。
14.(1)唐朝;操作時可以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言之有理即可)
(2)占城稻;茶樹、棉花(答出兩種即可)
(3)徐光啟;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4)重視創新農業生產工具;學習吸收先進經驗;國家在政策上要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答出兩點,符合題意即可)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農民改進了犁的構造,制成了曲轅犁。操作時可以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宋朝時期,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在江南地區推廣的糧食作物。這一時期的經濟作物有茶樹和棉花等。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徐光啟的代表作是《農政全書》,這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這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4)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的探究可知,農業發展需要重視創新農業生產工具;學習吸收先進經驗;國家在政策上要大力支持農業發展。
15.(1)學派: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著作:《道德經》。
(2)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或李時珍、《本草綱目》。
(3)火藥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技術保障。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交流進步,也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創造了條件。
(4)認識賦分要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詳解】(1)根據材料“人們應該順應自然”,結合所學可知,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他的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
(2)結合所學可知,張仲景是東漢名醫,寫有《傷寒雜病論》,提出“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回答本題要認真審題,題目問的是“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選擇其一進行作答即可。例如:火藥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技術保障。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交流進步,也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創造了條件。
(4)回答時能正確認識到中華文明的閃光點,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6.(1)依據:《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記錄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原因:國家統一、政權鞏固、社會安定、疆域遼闊為文化繁榮發達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經濟繁榮是文化繁榮的物質前提;民族交往,對外交往頻繁,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達;廣大人民的辛勤創造。
【詳解】(1)依據:根據材料一“《夢溪筆談》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以及冶金、機械、營造、造紙技術等各個方面,內容十分廣泛、豐富,是中國科學史的重要著作,書中所記述的許多科學成就均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分析可知《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記錄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根據材料二“《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一共記錄了1892種藥材,收集了11000多個藥方,附有1100余幅藥物形態圖,幾乎集我國藥物醫學之大成”分析可知《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 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原因: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民族交往、人民創造等角度作答,如國家統一、政權鞏固、社會安定、疆域遼闊為文化繁榮發達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經濟繁榮是文化繁榮的物質前提;民族交往,對外交往頻繁,促進了文化的繁榮發達;廣大人民的辛勤創造。
17.(1)地位價值: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因素:長城和故宮都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長城和故宮都是規模宏大的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
寓意:萬里長城凝聚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統一的民族國家的紐帶;體現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名稱:春節、端午節。
意義:有利于感悟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等。
【詳解】(1)地位價值:根據題干要求“模仿《資治通鑒》的地位價值,撰寫《本草綱目》的地位價值”,結合所學知識,《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因素:根據題干要求“從歷史、規模、藝術等方面進行概括”,根據材料“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延續修筑了2000多年;長城在建筑學上的價值,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擁有各類殿宇等近9000間的龐大建筑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分析可知長城和故宮都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長城和故宮都是規模宏大的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瑰寶。
寓意: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圍繞長城體現民族智慧、象征民族精神角度作答,如萬里長城凝聚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統一的民族國家的紐帶;體現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名稱:根據材料“正月初一”可知A欄反映的是春節,根據材料“五月初五”可知B欄反映的是端午節。
意義: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傳承文化角度作答,如有利于感悟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等。
18.(1)“兼愛”體現追求和睦社會關系的理念;“非攻”體現了和諧的理念。
(2)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系統總結了藥物學知識。
(3)紙:“蔡侯紙”;
體例:“紀傳體”。
(4)加強文化學習、增強文化認同、主動參與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中。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墨子的“兼愛”主張人人相愛,不分彼此,追求和睦的社會關系;“非攻”反對戰爭,提倡以和平方式解決沖突,體現了和諧的理念。
(2)根據所學可知,圖一張仲景是《傷寒雜病論》的作者,被譽為“醫圣”,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圖二李時珍是《本草綱目》的作者,被譽為“藥圣”,系統總結了藥物學知識。
(3)紙: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圖示信息反映用柴草制作紙張,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即“蔡侯紙”;
體例:根據所學知識,《史記》系紀傳體通史,一百三十卷,西漢司馬遷著,約成書于西漢武帝征和年間,其體例是“紀傳體”。
(4)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所學知識,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加強文化學習,通過閱讀經典、了解歷史,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認同,積極參與文化活動,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參與文化傳承,通過實踐和分享,主動參與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中;推動創新發展,在傳承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和科技手段創新性地發展和傳播文化。
19.(1)影響:印刷術使歐洲科學、文化大發展,并帶來了文藝復興,使歐洲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的黑夜。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
(2)核心建筑:紫禁城(故宮)。
布局特點:布局嚴整;呈凸字形的輪廓;整齊,對稱;規模宏大;有內外城之分等。
(3)影響: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言之有理即可)
【詳解】(1)影響:根據材料“印刷術鼓勵了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學、語言和思想的發展,這些不同的文學、語言文字和思想文化成了許多新興國家建立的重要條件和動力,是使歐洲科學、文化大發展,并帶來了文藝復興,從而使歐洲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黑夜的重要動力”可知印刷術使歐洲科學、文化大發展,并帶來了文藝復興,使歐洲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的黑夜。根據材料“又是借助于印刷術的力量,西方文明得以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可知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
(2)核心建筑:根據材料“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成為全城的中心,處在層層拱衛之中”可知為紫禁城(故宮)。
布局特點:根據材料“北京城的設計布局是非常嚴整的”可知布局嚴整;結合材料中北京平面圖可知呈凸字形的輪廓;整齊,對稱;規模宏大;根據材料“從全城來看,外城包圍著內城南面,內城包圍著皇城,皇城包圍著紫禁城(宮城)”可知有內外城之分等。
(3)影響:結合所學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可知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20.(1)歷史時期:北宋(宋代、宋元時期也可得分)。
舉例: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宋代制成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原因: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展;封建制度的束縛,人才培養不能與社會生產相結合;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人們得思想言論,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科技的發展進步;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等。
(3)關系:社會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特定的環境,科技發展推動給社會發展進步。
啟示:重視科技,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等。
【詳解】(1)歷史時期:根據材料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水平凈增長曲線圖”可知,公元1000年左右是北宋或宋代、宋元時期。
舉例:任舉一例加以說明,結合所學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可知,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結合所學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的發展可知,宋代制成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原因:根據材料二“讀書是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學的殿堂”可知,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展;根據材料二“因受封建制度束縛,人才培養不能和社會生產相結合,推動社會發展”可知,封建制度的束縛,人才培養不能與社會生產相結合;結合所學清朝實行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人們思想和阻礙科技進步可知,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人們得思想言論,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科技的發展進步;結合所學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中外科技交流可知,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等。
(3)關系:綜上材料從社會發展影響科技進步或科技進步會影響社會發展的角度分析可知,社會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特定的環境,科技發展推動給社會發展進步。
啟示:開放性試題,綜合材料信息回答即可,如據材料二可知,要重視科技,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闽侯县| 苍梧县| 磐安县| 泌阳县| 泉州市| 扎囊县| 鄱阳县| 景德镇市| 西昌市| 茶陵县| 宜黄县| 太仓市| 二连浩特市| 齐齐哈尔市| 苗栗市| 札达县| 沅陵县| 霸州市| 揭东县| 大厂| 濉溪县| 台前县| 财经| 遂溪县| 镇雄县| 都匀市| 黄龙县| 陇南市| 黔东| 保亭| 嘉义市| 清远市| 峡江县| 社会| 连城县| 桂林市| 专栏| 和龙市| 揭阳市|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