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樂至中學高2027屆第二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1-5:AABCD 6-10:ACCDA 11-15:BDDDA 16-20:ACBCC 21-25:DBDBB 26-30:DDCCD 31-35:CDCBC36.答案:(1)易飼養,繁殖快。染色體數目少,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2)紅眼;雜交實驗①和②中的親本是紅眼果蠅和紫眼果蠅,但是子代全是紅眼果蠅(3)X;翅型的正反交實驗結果不同;RRXTXT;RRXTY37.答案:(1)初級精母細胞;0(2)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換、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等(3)EF(4)(5)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N和n所在的同源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同一極,進入同一個子細胞(6)G2期、前期、中期38.答案:(1)Aabb、aaBB (2)7;7/13 (3)aabb和AABb(4)實驗思路為:取基因型為aabb的可育株與水稻丙雜交,觀察后代植株的育性。預期結果及結論:若后代全是雄性不育植株,則丙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出現可育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且比例為1∶1,則丙的基因型為Aabb。mN樂至中學高2027屆第二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10每題1分,11-35每題2分)1.下列關于細胞衰老和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凋亡是受基因調控的 B.細胞凋亡僅發生于胚胎發育過程中C.人體各組織細胞的衰老總是同步的 D.細胞的呼吸速率隨細胞衰老而不斷增大2.下列有關同源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中能兩兩聯會的兩條染色體 B.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兩條染色體C.大小和形狀基本相同的兩條染色體 D.有絲分裂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順序是( )A.復制→分離→聯會→著絲點分裂 B.復制→聯會→分離→著絲點分裂C.聯會→復制→分離→著絲點分裂 D.聯會→分離→復制→著絲點分裂4.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與秀麗隱桿線蟲有關,秀麗隱桿線蟲是整個身體呈透明狀非寄生性蠕蟲,其成蟲總共有959個體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秀麗隱桿線蟲的細胞衰老和成蟲個體的衰老是同步的B.秀麗隱桿線蟲的衰老細胞和其內部細胞核的體積都減小C.自由基攻擊DNA等大分子會導致秀麗隱桿線蟲的細胞衰老D.秀麗隱桿線蟲內的細胞衰老不可能用端粒學說來解釋5.豌豆的雜交實驗中,黃色圓粒豌豆(YYRR)和綠色皺粒豌豆(yyrr)個體雜交,F1是黃色圓粒。若讓F1接受甲植株的花粉,子代個體的表型數量比接近1:1:1:1,則甲植株的基因型為( )A.YyRr B.Yyrr C.yyRr D.yyrr6.下圖是某動物細胞分裂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紡錘絲的作用本質是將染色體均等分配,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時,②會斷裂,①與③分離C.⑤與⑥會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時彼此分離D.減數分裂I與減數分裂II之間沒有間期,染色體不再復制7.用純合紅花金魚草(AA)與純合白花金魚草(aa)作親本進行雜交,F1均為粉紅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F1粉紅花金魚草的基因型為AaB.金魚草的紅花和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C.F1形成配子時,A和a可以自由組合D.F1自交后代中紅花與白花的比例接近1:18.用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若F2性狀分離比分別為9:7、1:4:6:4:1和15:1,則F1與雙隱性個體測交,后代性狀比例依次是( )A.1:3、1:2:1和1:3 B.1:1:2、1:2:1和3:1C.1:3、1:2:1和3:1 D.1:1:2、3:1和3:19.研究發現,PINK1蛋白在線粒體膜電位下降時積累,招募Parkin蛋白泛素化線粒體,進而被自噬體吞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線粒體自噬過程需要溶酶體參與 B.Parkin基因突變可導致受損線粒體積累C.PINK1蛋白的積累可促進線粒體自噬 D.線粒體自噬異常不影響細胞凋亡吞噬泡10.如圖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過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b1、b2發生基因的分離,c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B.c過程使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精子和卵細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體C.b1、d2過程都需要進行DNA復制,不同的是b1過程核DNA減半兩次而d2過程核DNA減半一次D.d1和d2過程涉及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11.對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甲圖中生物自交后產生基因型為AADd個體的概率為1/8B.乙圖中的細胞正在發生等位基因的分離C.丙圖所示的家系遺傳系譜圖中,該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D.丁圖所示生物體的一個精原細胞最多產生4種類型的精細胞12.下圖為兩個家庭的系譜圖,Ⅱ-2與Ⅱ-3婚配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A.1/4 B.2/3 C.5/6 D.4/913.下列與細胞生命歷程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關于細胞衰老原因的假說包括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B.一般來說,體外培養的人體細胞達到分裂次數上限后會喪失正常功能C.細胞受到損傷可誘發細胞自噬,嚴重時可能會誘導細胞凋亡D.有絲分裂將親代細胞的DNA經過復制之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14.下列關于四分體和聯會敘述正確的是( )A.聯會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形成四分體,一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B.聯會發生在減數分裂Ⅰ的前期,一個四分體由4條染色體組成C.四分體時期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姐妹染色單體間可能交換相應片段D.一個四分體包含了4條染色單體,有4個DNA分子15.某一實驗室培育了一批基因型為Aa的果蠅種群,發現當提高環境溫度時,含A基因的雄配子僅有1/2具有受精能力,雌配子和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受影響。當提高環境溫度時,則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子一代中aa基因型的個體比例為( )A.1/3 B.1/4 C.1/6 D.1/916.用甲、乙兩個桶及兩種不同顏色的小球進行“一對相對性狀雜交的模擬實驗”,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從甲和乙中各隨機取出一個球并組合在一起,模擬F1產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可以用黃豆和綠豆來替代兩桶中不同顏色的小球進行實驗C.統計40次,小球組合AA、Aa、aa數量應為10、20、10D.實驗過程中,每次抓取的小球都不能再放回小桶內17.如圖表示某雌性動物減數分裂某時期的一個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同源染色體上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常發生片段交換B.圖中1、3可在正常減數分裂產生的一個子細胞中同時出現C.圖中有2對同源染色體,2個四分體D.該細胞減數分裂結束后可產生4種生殖細胞18.遺傳學家薩頓在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現了染色體和基因的關系,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就在染色體上”的推論,下列哪項不是他提出該推論的證據( )A.在體細胞中基因和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而在配子中都是單個存在的B.動植物細胞的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所有基因都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在配子的形成和受精過程中,基因和染色體都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和獨立性D.在減數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體和非等位基因都可以表現為自由組合19.細胞自噬就是細胞“吃掉”自身的結構和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外有營養物質,細胞就不會出發生自噬作用B.細胞自噬需要借助溶酶體的降解,降解后的物質全部被排出細胞外C.細胞自噬可以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D.細胞自噬會降解自身的結構和物質,不利于維持內部環境穩定20.下列關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受精作用是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B.形成配子時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C.同一雙親后代的多樣性與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無關D.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每種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21.大鼠的毛色由獨立遺傳的兩對遺傳因子(A、a,B、b)控制。用黃色大鼠與黑色大鼠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黃色、黑色為單顯性狀B.F1與黃色親本雜交,后代有兩種性狀表現C.F2灰色大鼠中有1/9為純合子D.F2黑色大鼠與米色大鼠雜交,其后代中出現米色大鼠的概率為1/422.下圖為某家族一種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其中Ⅱ5號個體不攜帶該病的致病基因。若Ⅲ8與正常男性結婚,生育患病后代的概率是( )A.0 B.1/4 C.1/2 D.100%23.我國科學家發現,利用某種化學小分子可誘導成熟細胞轉變為未分化狀態,經重新誘導這些細胞分化為胰島B細胞用于治療糖尿病。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成熟細胞重編程為未分化的細胞與細胞分化相反B.細胞轉變為未分化狀態本質都是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C.細胞分化為胰島B細胞過程中基因未改變D.上述糖尿病治療方法體現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24.下列關于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①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②制片之前要通過漂洗洗去染料,便于顯微鏡下觀察③壓片是為了將根尖細胞分散開,使之不相互重疊影響觀察④視野中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數最多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25.孟德爾享有“遺傳學之父”的美譽,他的成功與豌豆雜交實驗密不可分。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豌豆作雜交實驗材料,實驗現象容易分析,結果可靠B.在提出假說階段,孟德爾提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C.“F1(Dd)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屬于推理內容D.孟德爾發現遺傳學兩大定律的方法相同,均運用了“假說一演繹法”26.雞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羽毛顏色蘆花羽、全色羽和白色羽受兩對基因決定。B和b基因僅存在于Z染色體上,分別決定蘆花和全色羽。B、b表達的前提是常染色體上A基因的表達,若無A基因則表現為白色羽。現有一只白色羽公雞與全色羽的母雞交配,子一代全為蘆花羽,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種群中全色羽共有4種基因型B.子二代中全色羽母雞占3/16C.子二代產生的雄配子中,含B基因的概率為3/4D.子二代蘆花羽中雌雄比例為1:127.豌豆的子葉黃色對綠色為顯性,種子圓粒對皺粒為顯性,這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現讓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圓粒豌豆雜交,F1中綠色皺粒豌豆所占比例為1/8,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兩個親本均為雜合子B.親本黃色圓粒豌豆能產生4種配子C.F1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4D.F1有4種表型和4種基因型28.下列關于伴性遺傳及性染色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人體成熟的生殖細胞中只有性染色體,沒有常染色體B.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C.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總是和性別相關聯D.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遺傳特點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9.已知甲病和乙病均為單基因遺傳病,且其中有一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某家族系譜圖如下,下列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II-2只有一種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兩種可能C.Ⅲ-5中關于甲病的致病基因來自父母一方或雙方,關于乙病的致病基因來自Ⅱ-4D.III-1與兩病皆患的女性結婚,生育一個兩病皆患的孩子,概率是3/830.右圖是科學家對果蠅一條染色體上基因測定的結果,下列有關該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控制朱紅眼與深紅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紅眼的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C.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后代中每個細胞都能表達D.該染色體上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31.摩爾根研究白眼基因的顯隱性及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時,經歷了若干過程;①白眼性狀是如何遺傳的,是否與性別有關?②白眼由隱性基因控制,僅位于X染色體上;③對F1紅眼雌果蠅進行測交實驗。以上三個敘述中( )A.①為假說,②為推理,③為驗證B.①為問題,②為推理,③為假說C.①為問題,②為假說,③為驗證D.①為推理,②為假說,③為驗證32.云南成長為中國鮮食玉米第一大省,構建起鮮食玉米產業。鮮食玉米一般是指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彩色玉米及筍玉米等品種,并在乳熟期采摘鮮果穗加工或食用的玉米。下列關于鮮食玉米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粒玉米種子發育成完整植株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B.只有玉米的體細胞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基因C.玉米植株上高度分化的葉肉細胞可以表現出全能性D.玉米植株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表現出的全能性一般越低33.陜北佳縣紅棗是當地農民的重要經濟植物,棗樹花是兩性花,常見的樹形主要有三種:疏層形、紡錘形、開心形分別由復等位基因A1、A2、A3控制,顯隱性關系為A1對A2、A3為完全顯性,A2對A3為完全顯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棗樹的花為兩性花,其體細胞中沒有性染色體B.關于棗樹樹形的基因型共有6種,遵循基因分離定律C.疏層形棗樹與紡錘形棗樹雜交,子代的樹形不會出現開心形D.若干疏層形棗樹間隨機交配,子代可能表現三種樹形34.在果蠅減數分裂過程中,常見兩種異常情況會導致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異常:①減數分裂I異常,同源染色體進入一個細胞中;②減數分裂Ⅱ異常,姐妹染色單體形成的兩條染色體進入一個細胞中。不同染色體組合的受精卵性別及存活情況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染色體組合 XX XY XXX XXY XYY X YY Y性狀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致死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致死 致死A.染色體組成為XYY的受精卵,是染色體組成正常的親本經減數分裂Ⅰ異常產生的精子和正常卵細胞結合形成的B.正常情況下,親本染色體組成分別為XYY和XX時,后代中雄性可育:雌性可育=1:1C.正常情況下,親本染色體組成分別為XXY和XY時,子代中染色體組成為XXY的比例為1/6D.雄性不育是由減數分裂異常產生的不含性染色體的精子和正常的卵細胞結合形成的35.某XY型性別決定的雌雄異株植物,其生態習性上有耐寒和不耐寒兩種類型,葉片的形狀有圓葉和尖葉兩種類型。讓不耐寒圓葉雌雄各一株雜交,F1表現型及比例:不耐寒圓葉雌株∶耐寒圓葉雌株∶不耐寒圓葉雄株∶不耐寒尖葉雄株∶耐寒圓葉雄株∶耐寒尖葉雄株=6∶2∶3∶3∶1∶1。研究發現,抗病(B)對不抗病(b)為顯性,且含Xb的花粉有50%會死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植物進行雜交試驗時需要進行的操作依次是套袋—去雄—人工授粉—套袋B.不耐寒圓葉雌雄親本都能產生4種配子,葉片形狀與抗病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F1中的不耐寒圓葉與不耐寒尖葉植株雜交,F2雌性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31/36D.雜合的抗病雌株和不抗病雄株雜交得F1,隨機交配得到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為15/28二、填空題36.(每空2分,共14分)果蠅翅型的長翅和截翅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的紅眼和紫眼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組以長翅紅眼果蠅和截翅紫眼果蠅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組別 親本 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雜交實驗① ♀長翅紅眼×♂截翅紫眼 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雜交實驗② ♂長翅紅眼×♀截翅紫眼 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1)果蠅常用作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是由于其具有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等優點。(2)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果蠅眼色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3)根據雜交結果可以判斷,控制果蠅翅型的等位基因T/t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體上,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雜交實驗①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雜交實驗②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37.(每空2分,共14分)圖甲是基因型為MmNn的某動物個體(2n=4)的一個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模式圖(不考慮交叉互換及其他變異)。圖丁為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所示的細胞名稱為_________,甲細胞共有_________個四分體。(2)圖丁曲線AB段染色體的特殊行為有_______________(填兩點即可)。(3)圖甲所示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M與M、n與n的分離的時期處于圖丁中的 段。(4)若圖乙為圖甲細胞分裂產生的一個生殖細胞示意圖,請在圖丙中畫出與之同時形成的另一種類型的生殖細胞的示意圖,并標出相應的基因_________。(5)若該動物減數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MNn的配子,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圖戊表示該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bc段對應的分裂時期有______________。38.(每空2分,共12分)水稻是我國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水稻雄性不育,B基因會抑制不育基因的表達,反轉為可育,兩對基因均表現完全顯性。某科研小組用甲(雄蕊異常,雌蕊正常,表現為雄性不育)、乙(可育)兩個品種的水稻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實驗①:甲與乙雜交,F1個體全部可育;實驗②:F1個體自交,單株收獲、種植并統計F2表現型,一半全部可育,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①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種;僅考慮F2中出現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該部分可育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3)若要利用F2中的兩種可育株雜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則雙親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4)現有各種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請利用這些實驗材料,設計一次雜交實驗,確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請你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樂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月考生物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