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地球的歷史第一章第三節一、地層和化石如何研究地球的歷史?太行山王莽嶺的沉積巖地層甘肅張掖,明顯分層的砂巖地層1.研究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地層地層:是具有時間順序的層狀巖石。特點(1)具有層理構造;(2)巖層上新下老;(3)常含有化石;沉積巖地層的特征:1.確定某地層形成時間依據( )A.化石種類和數量B.組成物質成分和性質C.巖石的絕對年齡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C通過對巖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測定,根據其衰變規律而計算出該巖石的年齡。2.古老的地層一定在新地層的下方嗎?如果發生大規模的地質構造運動,新老地層位置發生互換,古老的地層可能會在新地層的上方。扭曲變形的巖層2.化石留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三葉蟲恐龍化石三葉蟲化石魚化石古植物化石同一時代形成的地層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層,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簡單,越低級;3.古生物化石的形成過程(1)生物本身具有硬殼、骨骼等不易毀壞的硬體部分;(2)生物死亡后必須盡快地被沉積物所掩埋,避免腐爛或被其他動物吞食;(3)埋藏下來的生物遺體經過石化。硬體+盡快被掩埋+石化密封于琥珀內的昆蟲化石研究人員在新疆吐魯番發現了泥巖石蕨類植物化石(時代:距今約2億年),這種植物生長在溫暖陰濕的森林環境。4.根據化石追溯沉積環境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還原環境紅色巖層指示氧化環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溫暖的淺海環境破碎的貝殼化石指示濱海環境有學者曾多次在喜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推測喜馬拉雅山地區的古地理環境和地殼運動情況。曾為溫暖淺海環境,后來由于地殼的抬升,海洋變為陸地。AB1.A、B兩地是否具有同一時代的地層,用虛線連接。32.分析B地缺少化石3所在地層的可能原因。化石3所在地層形成時期,B地層為山地,地勢高,未發生沉積;化石3所在地層形成后,B地地殼抬升,化石3所在地層被外力侵蝕。不同時期的地殼運動在垂直方向上表現為抬升或下沉,地殼抬升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侵蝕作用,地殼下沉過程中地表往往伴隨著沉積作用。二、地球的演化歷史地質年代單位地層單位宇界系統階宙代紀世期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層中,包含了不同時期的氣候、水文等多種信息,還包括了各種動植物的化石,這些都能夠反映地球的歷史。地質學家根據地層順序和古生物可把地層劃分為若干大小不同的單位,稱地層單位,各個地層單位所代表的時間稱地質年代單位。2.6236614520129935941944325225004855414000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顯生宙距今時間/百萬年4600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石炭紀二疊紀根據地層順序、生物演化階段、地殼運動和巖石年齡,將地球歷史按照宙、代、紀等時間單位,進行系統性編年。在寒(寒武)冷的冬天, 有個奴隸在奧陶被滯(志)留在那做泥盆, 然后燒了捧石炭, 做好之后摞成二疊三疊, 但是因為摞的太高倒了打碎了, 所以奴隸主罵他豬玀(侏羅), 最后奴隸白餓(白堊)了一天。地質年代表示意0246810121416182022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若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壓縮為一天24小時,地球誕生于0點,各地質年代對應一天中的時刻是怎樣的?初生地球階段,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機質,沒有生命的跡象。冥古宙原始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太古宙太古宙時海洋為什么是紫色的?因為古菌吸收了含量巨大的綠光,導致海洋(可能有些許陸地)出現偏紫色。這樣,整個世界都是紫朦朦的了,這就是紫色地球事件。中期,出現藍細菌等原核生物,藍細菌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太古宙是形成鐵礦的重要時代,還有金、鎳、鉻等礦藏。太古宙中國鞍山、本溪、冀東、呂梁等地大鐵礦,吉南、遼西、冀東、小秦嶺等地的金礦,均產于太古宙巖石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處鹽沼,被含有紫膜的古菌染成紫紅色藍細菌大爆發,大氣成分開始發生變化,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藻類、海綿)。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標志著地球進入了一個生命大發展的階段。元古宙原核生物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缺乏細胞核和其他膜結合細胞器。真核生物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的總稱。海水中的生命活動加強(一)前寒武紀指古生代寒武紀以前的時期,經歷40億年(90%)階段 時間 地球演化過程 海陸分布 地殼運動 生物演化冥古宙 距今46億年~40億年 太古宙 距今40億年~25億年元古宙 距今25億年~5.41億年為初生地球階段,只有一些有機質,沒有生命跡象。地球是一片廣闊海洋,沒有寬廣的大陸巖漿活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中期,出現最原始生物(藍細菌);陸地仍大部分被海洋占據;晚期,出現若干大片陸地;地殼運動劇烈海水中的生命活動增強,除單細胞生物外,出現藻類、海綿等多細胞生物,從原核生物細胞中演化出真核細胞生物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飛躍;標志地球進入一個生命大發展的階段注意:元古宙中期,藍藻(藍細菌)大爆發,大氣成分開始發生改變,促使地理環境從無氧環境向有氧環境轉變。前寒武紀(太古宙)是重要的成礦時期,形成了大量的鐵、鎳、鉻等礦藏。來自西澳大利亞州皮爾巴拉克拉通——當時兩塊大陸之一的疊層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確切的生物化石,約34億8千萬年前。藍細菌形成的疊層石過程?(二)顯生宙:寒武紀以來的時期。為什么把寒武紀作為顯生宙的開始前寒武紀:以藻類化石和軟體動物留下的遺跡化石為主,生命形態簡單。寒武紀之后:動物化石的數量和種類呈爆發式增長,出現大量有硬殼或骨骼的化石,生物結構越來越復雜。硬體生物的大量出現,標志著寒武紀的開始,地球進入有大量生物開始出現的新時期,也被作為顯生宙的開始。古生代三葉蟲化石及模式圖筆石動物化石鸚鵡螺化石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塊大陸匯聚成一個整體,稱為聯合古陸。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亞歐、北美大陸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古生代(1)古生代時間 距今5.41億年~2.52億年 地殼運動與 海陸分布 生物演化 動 物植 物 地殼運動劇烈,許多地方反復上升和下沉,海陸格局發生多次變遷;后期地球各塊大陸匯聚成一個整體,稱為聯合古陸;早古生代末期,發生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事件。(亞歐、北美大陸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晚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發展的時代;晚古生代早期,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如三葉蟲、筆石、鸚鵡螺等;后期,海洋仍是無脊椎動物的世界;是脊椎動物發展的時代;早期,魚類大量繁衍;中期,進化成兩棲類;后期,一些兩棲動物進化成爬行類;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后期,海洋面積縮小,陸地上開始出現低等的植物;蕨類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后期,裸子植物開始出現;60%以上的海生無脊椎動物種類滅絕,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也全部滅絕,蕨類植物明顯衰退。(湘教版)幾乎95%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時期。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具有整體性特點,生物的演化是適應地表環境演化的結果。1.晚古生代從魚類到兩棲動物的演化,是在什么樣的地表環境背景下產生的?中期海洋面積縮小,一些魚類逐漸適應陸地環境。2.晚古生代從兩棲動物到爬行動物的演化,是在什么樣的地表環境背景下產生的?后期,氣候變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兩棲動物進化成更能適應干燥氣候的爬行動物。3.低等植物出現,是什么樣的地表環境背景?海洋面積縮小,在陸地上出現。(2)中生代時間 距今2.52億年~6600萬年 地殼運動與 海陸分布 生物演化 動 物植 物 板塊運動劇烈,聯合古陸在三疊紀晚期開始解體陸地面積空前擴大;從侏羅紀開始,我國基本結束了南海北陸的分布格局,形成一片寬廣的大陸環境;爬行動物盛行,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繁生;中后期,一些爬行動物進化出羽毛,開始向鳥類發展;小型哺乳動物出現。裸子植物(蘇鐵綱、銀杏綱、松杉綱等)極度興盛,在陸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末期,發生物種大滅絕事件,絕大多數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龍。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時期;中生代也是一個重要的造煤時期。同時也是形成石油的時期。蘇鐵綱又稱為鐵樹綱,多為常綠木本植物。銀杏類植物的統稱,廣布于歐亞北美大陸的溫帶地區,第四紀冰期后,該綱植物在中歐、北美等地全部絕滅,現該綱僅存1種是銀杏,僅分布于中國浙江省天目山松杉綱是裸子植物門中最大的一個目,為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是森林更新、荒山造林以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以及庭園綠化的優良樹種。裸子植物海水的運動對應新課標地理1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海水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霸王龍翼龍長頸龍圓頂龍(3)新生代時間 距今6600萬年至今地殼運動與 海陸分布生物演化第四紀大冰期(氣候寒冷,地質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 聯合古陸最終解體,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地殼運動劇烈,形成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形成了一些高大山脈,如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大發展,出現靈長類;第四紀出現了人類,這是生物發展史上的重大飛躍;第四紀大冰期若干冰期間冰期氣候變冷海面下降陸地上冰川覆蓋面增大大陸架成為人與動物往來通道氣候轉暖海面上升海水淹沒低洼地石油形成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海陸變遷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海洋和陸地開始形成后期地球各塊大陸匯聚成一個整體,稱為聯合古陸;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聯合古陸在三疊紀晚期開始解體;從侏羅紀開始,我國基本結束了南海北陸的分布格局,形成一片寬廣的大陸環境;聯合古陸最終解體,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和現代地勢起伏的基本面貌、一些高大山脈海洋面積不斷縮小,陸地面積不斷擴大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海洋和陸地形成海陸格局大變遷聯合古陸形成聯合古陸開始解體大陸漂移聯合古陸徹底解體大陸漂移至現代位形成現代海陸分布格局聯合古陸變化生物進化低級→高級 簡單→復雜海生→陸生生物滅亡與興盛植物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原始單細胞生物太古宙元古宙早古生代后期(低等植物)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藻類植物出現于前寒武紀,絕大多數生活在水中蕨類植物出現于古生代的泥盆紀,大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裸子植物出現于古生代,興盛于中生代,沒有果皮,種子裸露被子植物綠色開花植物,興盛于新生代,是植物中最高級的原始單細胞生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脊椎動物(鳥類、哺乳類)草履蟲蝸牛(軟體動物)大鯢(兩棲類)牛(哺乳類)動物太古宙早古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早期晚古生代中期中生代中生代中后期新生代前寒武紀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距今年份 距今5.41億年 距今5.41億至2.52億年 距今2.52億至6600萬年 距今6600萬年至今生物演化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海洋無脊椎動物 魚類;兩棲類 低等植物;蕨類植物 爬行動物 鳥類 裸子植物 哺乳動物人類被子植物海陸變遷 以海洋為主 陸地面積擴大, 地殼反復上升和下沉 陸地面積 空前擴大 形成現代地貌格地質礦產 鐵 煤炭 煤炭、石油 石油、煤炭古生代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第三紀三大成煤期1.在圖中標出幾次大冰期。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質歷史上地球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據圖推測,當時的氣候分別有什么特點?古生代末期寒冷潮濕;中生代末期干燥炎熱。3.據圖歸納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冰期、間冰期交替出現,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地球的演化地層與化石地球演變史地層化石存留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研究地球歷史的主要途徑前寒武紀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生命演變/環境演變保護地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