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濮陽外國語學校 2023 級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學試題答案一、單選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C D A C D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C D A C17.(共 9 分,每空 1 分,標注除外)(1)時間短,速度較快(2 分,答出一點得 1 分)(2)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 物種組成(3) 不能確定 由于 30-50 年丙的相對多度在增加,故無法確定該群落總的植物個體數的變化,相應的,雖然乙植物占比(相對多度)在減小,但無法確定其具體的種群密度在減小,可能只是丙個體數目增加的更快,占比更多,優勢取代(2 分)(4)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2 分)18.(共 12 分,每空 2 分,標注除外)(1)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或食物鏈和食物網)(2)該營養級(梭子蟹所處營養級)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17.2%筼筜湖濕地生態生態系統中,梭子蟹和白鷺類并不能代表第三、四營養級,各營養級還包括其他動物(3)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1 分) 生物富集(1 分)19.(共 12 分,每空 1 分,標注除外)(1)捕食、種間競爭 密度 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2 分)(2)棲息地、食物、天敵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2 分)(3)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2 分)種間關系角度:河蟹入稻田使雜草密度降低,減少與水稻的競爭,水稻得到更多的光、CO2和無機鹽用于生長;河蟹捕食稻田昆蟲,減少了昆蟲對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產量;物質循環角度:殘體、殘餌和糞便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2 分)(4)同一農田不宜長期稻蟹共作,應探索更多其他的種養方案,可以輪換種養方式(2 分)20.(共 9 分,每空 1 分,)(1)固體 稀釋涂布平板法 灼燒 少(2)無效磷 在該培養基上只有能利用無效磷的微生物能生存 對菌種進行擴大培養(3)1.7×109 (4)M-3-0121.(共 10 分,每空 1 分)(1)異養兼性厭氧 無氧(2)釋放淀粉酶 加熱殺死種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3)主發酵(4)加緩沖液、加酸或者堿、補加營養物質 所選擇的酵母菌品種不同、發酵的時間不同、發酵的溫度不同(5)(6)微生物培養 純培養物濮陽外國語學校2023級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1.下列調查活動或實驗中,敘述錯誤的是()A.標記重捕法調查杜鵑的種群密度時,若標記物脫落可導致數據比實際偏大,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不宜用樣方法調查B.用樣方法調查群落的豐富度時,以所有樣方內物種數的平均值作為估算值C.監測具有趨光性的農林害蟲時,可通過黑光燈誘捕法估算它們的種群密度D.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活動能力且身體微小,適宜于取樣器取樣法采集2.右圖是森林中某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第5年到第10年間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入1入s當年種群數量B.第20年到第25年間,生態系統處于穩定狀態2一年前種群數量1.5引入天敵C.前20年,該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15年D.第10年、20年、25年、35年種群數量相等0.53.Bt基因轉入棉花后,可讓棉花分泌毒性物質專門抵051015202污3035時間/年抗棉鈴蟲的侵擾。然而研究發現,隨著轉B基因棉花的普及與播種面積的擴大,棉蚜等刺吸性害蟲如今已取代棉鈴蟲而上升為主要害蟲。研究人員調查了某棉田中棉蚜的百葉蟲量(每百片葉子上棉蚜的數量)繪制了如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高二生物第1頁共9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服在用的掃耀APPA.可以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棉蚜的種群密度女線發增B.抗蟲棉田中棉蚜種群數量的K值約是1800頭C.棉蚜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種內競爭加刷D.抗蟲棉分泌的毒性物質對棉蚜無效,所以棉蚜偏好抗蟲棉,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差異,可將群落分為下同的類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荒漠中的一些爬行類動物以產生尿素的方式提高體內滲透壓來適應缺水的環境B.熱帶雨林中的陰生植物莖細長、細胞壁薄、機械組織發達、葉綠體大顏色深C.由于一些鳥類的遷移和動物的冬眠等活動引起的群落外貌的變化屬于群落的季節性D.落葉闊葉林中喬木往往有板狀根,且藤本植物交錯攀緣,甚至直達樹冠我國古文、古詩詞中記載了很多的生物學現象,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綠豆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進行肥田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數署(細密的漁網)不入灣池,魚鳘不可勝食也”,可保證魚類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凡耕之本,務糞澤”:施糞肥,農作物吸收水分和有機物,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下圖是某地自然區域內植物的分布圖,其中、b、c分別代表高山、森林、海洋。據此判斷,列說法正確的是()A.研究圖中b地區的范圍和邊界屬于群落人苔原)高原草甸水平上研究的問題喬木層→針葉林aB.圖中a地區植物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闊葉林草本層直結構綠-200-3800m的海拔內,褐藻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域內C.圖中c地區藻類植物占據不同的生態位,紅藻植物的分布狀況有利于對環境中02的利用D.圖中影響植物分布的關鍵因素:a、b、c區域都是光照強度高二生物第2頁共9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貓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生物試卷.pdf 高二生物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