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下面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其中的①②③④分別代表了相應的歷史事件。其中②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統一 C.唐朝的建立 D.北宋建立2.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如下圖),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這種規模宏大的倉窖,不僅數目繁多,而且庫藏巨大,在全國運河地區普遍建立。這些倉窖遺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 含嘉倉遺址A.國家統一的條件 B.政治制度的創新C.商業發展的水平 D.財政經濟的狀況3.隋唐時期,江南的糧棉、海外的珍玩以及國內外的使者、商貿、游人無不以大運河的中心——洛陽為首要目的地。這說明洛陽的繁盛主要得益于( )A.南北分裂局面的結束 B.開放的社會風氣C.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D.大運河的開通4.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要采取一分為二的唯物史觀,既要看到他的消極的一面,也要看到他積極的貢獻,以下史實中能夠印證隋煬帝積極貢獻的是( )A.三征遼東,勞民傷財 B.大興土木工程C.創立進士科選拔人才 D.好大喜功,巡幸游玩5.近期,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了主題展覽。與以下展覽內容有關的治世局面是( )沙場戰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萬民之王·天可汗A.開皇之治 B.貞觀之治 C.光武中興 D.開元盛世6.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和評價。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B.唐朝時蜀錦冠絕全國C.武則天的統治為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D.顏真卿是唐朝的書法名家7.唐玄宗注重對官吏的考核,頒布了《整飾吏治詔》,每年十月對刺史、縣令政績進行考察,作為改轉升降的依據。這體現唐玄宗( )A.重用賢能,整頓吏治 B.發展經濟,改革稅制C.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D.勵精圖治,發展生產8.思維導圖是有效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唐朝衰亡”的思維導圖中空白處分別應填( )A.黃巢起義安史之亂 B.黃巢起義五代十國C.安史之亂黃巢起義 D.安史之亂藩鎮割據9.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權更迭,這種局面的實質是(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晉 后漢 后周建立者 朱溫 李存瑁 石敬瑭 劉知遠 郭威稱帝前身份 唐朝節度使 唐朝晉王 后唐節度使 后晉節度使 后漢節度使A.階級矛盾尖銳 B.宦官專權的結果C.民族政權并立 D.藩鎮割據的延續10.中唐以后,南方各個丘陵山區大量墾辟茶園,不少農家以栽茶、種茶為生,稱為“園戶”。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表明,唐代的茶樹栽培、茶葉采摘和培制加工技術已相當成熟。可見,這一歷史時期( )A.經濟作物的生產得到發展 B.南方經濟開始超過北方C.民營手工業實現規模經營 D.重農抑商政策逐漸松動11.唐朝商業繁榮,出現了一些繁榮的大都市。有關下圖城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城市中店鋪遍及街道宅巷 B.它是一座文明中外的國際大都市C.城市中出現了早市和夜市 D.城市中有專門的商品交易區“坊”12.唐朝時期,邊疆少數民族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權。下圖為南詔政權遺址出土的蓮花紋瓦當,其形制和紋樣都與唐長安城大明宮和興慶坊出土的磚瓦毫無二致。這反映了唐朝( )A.中外交往密切 B.民族交往交融C.文學藝術多彩 D.制陶技術高超13.新羅仿唐制設國學,教授《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典成為新羅學生必讀書,后又仿唐朝置算學博士和醫學博士,分別講授《九章算術》《本草經》等。這說明( )A.唐朝政治制度先進 B.中華文明歷史悠久C.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D.中朝民間交往密切14.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而杜甫的詩沉郁悲愴、語言凝重,導致二人不同的創作風格的主要原因是( )A.對祖國山河的感觸不同 B.所處的社會現實不同C.仕途不同 D.所受的教育不同15.我國古代的石窟藝術在世界上有突出的地位。主要開鑿于隋唐時期,位于甘肅西部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 )A.龍門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岡石窟 D.秦始皇兵馬俑16.7世紀中葉,被醫家奉為治病指南的《本草經集注》因存在種種不足和錯誤而顯“不合時宜”,唐政府遂組織蘇敬等二十余賢才集體重修了豐富嚴謹的《唐本草》,頒布后對國內外醫藥學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這體現出( )A.國家力量助推醫學發展 B.中國醫學技術領先于世界C.唐朝政府內部人才濟濟 D.技術更新有利于鞏固統治17.閱讀課文目錄,你會看到以下內容“唐朝建立”、“開元盛世”、“僧一行”、“大運河的開鑿”等,請問與以上內容有關的階段特征是(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C.君主專制的強化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18.《中國通史》中記載:“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糾唐末五代武人亂國的弊病。”該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A.藩鎮割據B.宦官專權C.武將專權D.重文輕武19.下面表格反映北宋福建進士錄取情況。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年代 973 992 1024 1034 1042 1053 1063錄取人數 4 23 30 63 56 61 40A.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B.考試內容來自四書五經C.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D.大量增加科舉取士名額20.《文獻通考》記載:“王安石變法后,熙寧(宋神宗)十年,國家財政收入增長了4倍,作為戶部的經費,可以支用二十年之久。”這一材料反映了王安石變法( )A.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B.加劇土地兼并C.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D.增強軍事力量21.文物是解讀歷史的密碼,觀察下圖中的貨幣樣式,結合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契丹和西夏都保持游牧習俗B.契丹和西夏都學習了中原漢族文化C.契丹和西夏都效仿中原官制D.契丹和西夏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22.“(公元1127年)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宋史》的這段文字記載了( )A.金滅遼 B.金滅北宋 C.蒙古滅金 D.元滅南宋23.在《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的局面有這樣的描述:“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結束蒙古草原這一句局面的是( )A.完顏阿骨打 B.鐵木真 C.大祚榮 D.忽必烈24.元朝大一統實踐過程中,“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不斷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對中華民族發展有過貢獻的歷史人物都建廟祭祀。這反映了元朝( )A.具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B.開始出現民族交流與交往C.統治者十分重視祭祀活動 D.強化以蒙古族為尊的思想25.從下面的《兩宋與遼、西夏、金戰和簡況表》可以看出( )政權 大規模交戰時間 和平時間北宋與遼 40余年 100多年北宋與西夏 約6年 近100年南宋與金 約14年 近100年合計 約60年 約300年A.頻繁的戰爭給各民族帶來災難 B.民族交融促進民族共同繁榮C.和平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D.戰爭導致民族對峙局面的形成二、材料題26.材料一 (唐太宗)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轂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籠、圈套)矣”……正所謂“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抽言》(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話說明科舉制度有何作用?根據所學知識,舉例說說他的繼任者是如何進一步完善科舉制的。材料二 (宋)太祖既得天下……召普問曰:“天下自唐季(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趙)普曰:“……其故非他,節鎮(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末以來“兵革不息”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太祖”成為皇帝源自于哪一歷史事件?從“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三個方面自選兩個角度說說北宋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 元朝形勢圖(1330年)(3)根據材料三,指出元朝疆域的范圍;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管理所采取的兩項措施。27.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1)材料一中“和同為一家”反映了唐朝與哪一民族的友好關系,并結合所學知識,另舉一例史實證明?材料二 (2)根據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為這兩幅地圖取一個共同的主題名。并選取其中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論述這一少數民族和漢族政權的關系,要求史論結合。材料三 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基本上會出現混亂局面。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于是各民族政權之間呈現相互并立之勢,形成割據分裂局面。第三種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現統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狀況。——劉宗緒主編《歷史新知識創新能力培養》(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宋、元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分別屬于那一種模式;并舉一例說說元朝時民族交融的表現。三、綜合題28.某校七年級同學展開以“盛世大唐”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要求。【經濟發展繁榮】(1)材料中圖片是唐朝廣泛使用的兩種農具,請分別指出它們的名字和用途。【民族關系融洽】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說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成“成熟”方式有哪些。【世界性帝國】(3)“人物掃描”是統編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欄目之一,對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了介紹和評價。請仿照這一欄目對材料中的兩位歷史人物進行“掃描”。【立足當下感悟盛世】(4)請你談一談“盛世大唐”對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哪些啟示?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① ②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 ③遼墓壁畫飲馬圖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⑤三彩釉陶載樂駱駝 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1)史料是人們了解過去、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和基礎。文獻史料主要包括史書、檔案與文書、書集、簡牘等,實物史料主要包括器物、遺跡等,圖像史料主要包括繪畫、雕刻、照片等。據此判斷材料中的各史料類型(填寫序號即可)。文獻史料 實物史料 圖像史料(2)請從材料中選擇兩則合適的史料(寫出序號),分別說明其體現的歷史信息。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云南省昆明市第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C B C A C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C B B A A D D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B B B A C1.B2.D3.D4.C5.B6.C7.A8.C9.D10.A11.B12.B13.C14.B15.B16.A17.A18.D19.D20.C21.B22.B23.B24.A25.C26.(1)作用: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擴大了統治基礎。措施:創立殿試。(2)原因:方鎮太重,君弱臣強。事件:陳橋兵變。措施:軍事方面,解除禁軍高級將領兵權,控制軍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政治方面,采取分化事權的方法削弱相權,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分知州權力。經濟方面,在地方設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兩項即可)。(3)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措施:建立行省制、澎湖巡檢司、北庭都元帥府、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等(兩項即可)。27.(1)民族:吐蕃。史實:文成公主入藏。(2)主題:政權并立。關系:1004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協約規定:宋每年向遼輸送“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互稱兄弟之國,標志著遼國正式承認北宋的合法性,雙方進入相對穩定期。(3)模式:唐:第三種;元:第三種;宋:第二種。表現:形成新的民族——回回。28.(1)名字和用途:曲轅犁,用途是耕地;筒車,用途是灌溉。(2)方式:和親;冊封;設置機構;友好交往。(3)鑒真:鑒真是唐朝著名高僧。唐玄宗時期,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雖屢遭挫折,但矢志不渝。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玄奘:玄奘是唐代高僧。貞觀初年,他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在天竺的那爛陀寺鉆研多年佛法。回國后,他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其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4)啟示:重視農業發展;堅持對外開放;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重視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29.(1)文獻史料:④⑥實物史料:①⑤圖像史料:②③(2)史料:①《千金方》、⑤三彩釉陶載樂駱駝。歷史信息:《千金方》和三彩釉陶載樂駱駝體現了唐代中原王朝的強大與開放,以及其在文化、醫學等領域對邊疆民族的深遠影響。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