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秋春學期期中學情調研卷七年級歷史(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試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在本試題卷上作答無效。2.答題前,請認真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3.考試結束后,只需將答題卡交回即可。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運送物資最方便的乃是水運…中國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東,沒有連接南北的河流。材料表明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主要是為了(A.強化邊疆管轄B.鞏固國家統一。C.溝通南北交通D.加強中央集權2.有人說“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下列對“流星”的理解,最準確的是()A.大運河開通B.實現了統一C.統治者殘暴D.繁榮而短暫3.“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由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淵B.李世民C.李建成D.李隆基4.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由后人評說自己的功過。下面是四位同學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知識,為武則天墓碑撰寫的一句碑文。你認為最恰當的是()A.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婦女地位B.重用人才,發展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繼續發展C.統治殘暴,荒淫無道D.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5.“胡食”“胡裝”在唐代廣為流傳;佛學、音樂、舞蹈及馬球運動等域外文化涌入,為唐人社會生活增添萬千風采。材料表明唐代()A.詩歌繁榮發展B.文化兼容并包C.尚武風氣盛行D.政治體制完善6.天寶初年,邊鎮兵力達49萬人,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于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會矛盾日益尖銳B.形成了外重內輕的局面憶昔《節選)垂老別(節選)C.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憶昔開元全盛日,萬國盡征戌,D.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小邑猶藏萬家室。煌火被岡巒。7.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被稱為稻米流脂粟米白,積尸草木星,公私倉原俱豐實·流血川原丹。“詩史”。右邊這兩首詩反映了唐朝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其中的轉折點是()A.宦官專權B.藩鎮割據C.黃巢起義D.安史之亂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8.“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戰爭()A.沖擊了唐朝統治B.推翻了唐朝統治C.平定了安史之亂D.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下表是“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相關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社會特征有(五代十國(部分)】結束梁唐晉漢周吳吳越令北漢宋滅北漢907-923923-936936-947947-951951-960902-937907-978909-945951-979979①政權并立②更替頻繁③走向統一④經濟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時民間還流行著這樣的俗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級森嚴B.商業繁榮C.重農抑商D.重文輕武11.《文獻通考》記載:“王安石變法后,熙寧(宋神宗)十年(1077年),國家財政收入與治平(宋英宗)時相比增長了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數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變法(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財政收人C.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D.加強對人民的控制12.“一度稱雄漠北統治契丹的突厥、回紇已經風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際中原政權衰微分裂,自顧不暇,都給遼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臺亮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這說明()A.此時的突厥、回紇已經沒有任何影響力B.中原政權決定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發展狀況C.遼的興起和時代大環境有重要關聯D.遼的勃興完全依靠時代大環境13.“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論和之后,武備皆廢。”下列觀點客觀反映材料內容的是()A.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B.維持長期和平,但削弱了宋的軍事力量C.對宋朝來說是屈辱的D.北宋在戰敗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簽訂的14.2023年春節賀歲電影《滿江紅》,再現了宋金對峙史實。讀下圖,選出表述正確的相關史實()A.西夏是契丹族所建政權B.金是鮮卑族所建政權C.南宋給金歲幣,金向南宋稱臣D.宋金和議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為分界線15.岳飛是南宋杰出的軍隊統帥。他治軍賞罰分明,以身作則,他率領的部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說明“岳家軍”()A.取得了郾城大捷B.紀律嚴明C.受到民眾的擁護D.作戰勇敢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