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學情測評八年級歷史的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兩個大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2.本武卷上不要答題,詩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20小題,每題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的1.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的建國大綱,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和海外華僑的一致擁護。“它”是(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始了一個新時代,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边@種根本性變化表現在()A.民族振興、國家言強B.全境解放、祖國統一D.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額C.經濟繁榮、文化昌盛3,如表內容是關于西藏解放歷史的部分敘述。這段話提到了西藏解放的(布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A.1背景和人物B.方式和意義C.時間和意義D.方式和背景4,《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一1965)》中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朝鮮冒險'付出的代價確實很高,帶來的益處卻超過了代價。”材料中的“益處”是指(蜜A.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B.中國大陸獲得了統一C.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D.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5.“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材料表明()A.新中國成立使中國擺脫了貧困B.土地改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C.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D.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6.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關系圖。對其中重合部分(用陰影表示)理解趙正確的是()解責抗美援朝A,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B.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D.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八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7.下圖是“一五”計劃時期各部門投資比例示意圖。這表明我國當時(文教衛生7.2%運輸郵電19.2%工業其他7.8%58.2%農林水利7.6%A.各行業建設投資均衡B.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C,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D.形成完備的工業體系8.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1948一1953年)以農業圖案為主,第二套人民幣(1955一1962年)以工業圖案為主。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印鈔技術的提高B.國民經濟的恢復C.國防力量的增強D.工業建設的開展9.北京同仁堂是我國中藥名牌老店,創辦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藥品貨真價實而聞名海內外。1954年同仁堂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是()A.公私合營B.參加合作社C.參加人民公社D.走集體化道路10.數據分析是經濟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圖所示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口公有經濟圓私有經濟95.8%100%92.9%國民收入商品零售額工業總產值1956年底國民經濟“公”“私”比重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的勝利召開D.“八字方針”的提出11.1956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八大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此次大會最主要的貢獻是()A.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B,糾正泛濫的“左”傾錯誤C.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D.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12.作家莫言在其小說《蛙》中有以下描寫,“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鄉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幾乎是顆粒無收的士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慈慷慨奉獻的本性。”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A.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B.農民獲得土地,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發展C.“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得到極大提高D.中央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13.如圖所示變化主要緣于(1978年A.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C.城市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八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