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生物試題本試卷分第1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1卷選擇題部分(每小題1分,共15分)1.俗話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和耳都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器官,下列有關眼和耳的描述錯誤的是:圖一圖二A.結構4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B.長時間使用手機,會造成F的調節負擔過重,導致曲度過大且不能恢復原狀C.聽覺產生的途徑是:聲波一→聽小骨一鼓膜一→耳蝸一聽覺神經一大腦的特定區域D.圖二中屏幕上反射來的光線,經過F的調節,在D上形成物像2.“動態聚焦”智能閱讀鏡是一種結合了先進光學技術和智能交互功能的創新產品,通過鏡框上的機械裝置自動調節鏡片的曲度,這種能改變曲度的鏡片模擬了眼球結構中的:A.角膜B.脈絡膜C,瞳孔D.晶狀體3.“一盔一帶,安全常在”!騎行及乘坐電動車時必須佩戴頭盔,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戴頭盔可以保護腦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樞B.“闖紅燈”的反射活動屬于條件反射C.看到紅燈剎車的效應器是眼球D.騎行途中,身體能夠保持平衡受小腦調節4.神經元很神奇,它們相互聯系,構成人體信息傳遞和處理的系統比電腦復雜得多,如圖為神經元的結構示意圖,據圖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B.神經元包括①和③兩部分C.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產生并傳導興奮的功能D.簡單的非條件反射只需一個神經元即可完成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生物試題第1頁共8頁5.成年人排尿是一項復雜的活動。當膀胱充盈時,膀胱內的感受器感受刺激,人產生尿意,膀胱和尿道處的效應器接收信息,產生排尿反射。相關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A.成年人有意識“憋尿”的相關中樞在大腦,屬于條件反射B.某患者神經受損,能產生尿意卻出現尿失禁,受損部位可能是⑤C.嬰幼兒完成排尿反射的傳導路徑是:①→③→B→②→⑧D.若神經②受損,則不能產生尿意,也不能完成排尿反射6.激素在人體血液中的含量少,但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下列關于激素的說法,正確的是:A.激素由內分泌腺分泌后,通過導管排放到血液中B.幼兒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患呆小癥C.當人體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濃度會低于正常水平D.如果在蝌蚪生活的水中適當添加甲狀腺激素,會縮短蝌蚪發有成青蛙的時間7.實驗室里有一個標簽脫落的小瓶,已知瓶內裝的是甲狀腺激素或胰島素。某實驗小組為確定瓶內激素種類,將20只生理狀態相同且健康的小白鼠平均分為甲、乙兩組,甲組飼喂添加該激素的飼料,乙組飼喂不添加該激素的等量同種飼料,置于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觀察實驗現象。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該實驗的變量是激素,乙組是對照組B.如果該激素是胰島素,那么甲組小白鼠會出現低血糖癥狀C.如果甲組小白鼠的心率和呼吸頻率高于乙組,那么該激素是甲狀腺激素D.如果甲乙兩組小白鼠表現相同,可注射適量該激素進一步實驗8.如圖是“測定反應速度”的實驗,被試者要盡快用手指抓住突然下落的尺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這屬于簡單的非條件反射B.尺子落下的高度越大說明反應越快C.感受器位于被試者大腦的運動中樞D.效應器包括了被試者手指中的肌肉落下的高度9.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常見傳染病,如果抵抗力弱的人與流感患者有近距離的接觸,流感病毒就會通過飛沫或空氣進入前者的體內。在這一過程中,“流感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流感病毒”和“飛沫或空氣”依次是:A.傳染源、易感人群、病原體、傳播途徑B.病原體、傳染源、易感人群、傳播途徑C.易感人群、病原體、傳播途徑、傳染源D.傳播途徑、傳染源、易感人群、病原體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生物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