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寧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班第三次適應性測試歷史注意事項:1.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報告,浙江余杭良渚遺址群發現規模宏大的城址、大型水利系統及高等級墓葬,出土了大量玉琮、玉璧等禮器。其中反山十二號墓地出土的“玉琮王”重達6.5公斤,雕刻有精細的神人獸面紋,同類器物在長江下游多個遺址中均有發現。據此可知,良渚文化A.尚未邁入階級社會的門檻B.社會的貧富分化開始出現C.已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D.奠定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2.西漢前期崇尚黃老之學,對周禮中的七廟制度并不十分重視。然而,漢高祖、漢文帝等都曾多次下令在郡國廣建皇室宗廟,這使得西漢國內廟宇數量龐大,高達一百七十多座。漢初皇帝廣建帝廟意在A.強化皇權尊崇地位B.吸取秦朝速亡教訓C.推行黃老無為思想D.實現儒學獨尊局面3.北宋編撰的《太平廣記》記載:唐朝汴州招提院一客僧“家于梁(汴州),父母兄嫂存焉,兄每以賈販江湖之貨為業。初一年,自江南而返大梁,獲利可倍?!碧瞥娙死罹捶皆凇躲旰又?br/>進船》中也寫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收盡脂膏是此河?!?br/>上述現象反映出唐代A.北方經濟仰賴江南供給B.江南經濟地位日益凸顯C,全國經濟重心實現南移D.汴水通淮加劇人民負擔4.1527年,王陽明于廣西平定土匪凱旋途中因病逝世。逝世前,弟子問他有何遺言,王陽明答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而嘉靖皇帝在得知王陽明死訊后,認為心學主張“自我道德自覺”,立刻下詔停止其世襲爵位,不為他舉行相應典制葬禮,不授予謚號,并且禁止心學傳播。據材料可推知,心學A.失去了官方哲學地位B.彰顯社會主流價值觀C.批判地繼承宋明理學D.順應社會發展新變化南寧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班第三次適應性測試歷史第1頁共6頁5.清順治五年制定的編審制度規定,戶籍“定五年編審一次,凡造冊人戶,各登其丁口之數”。雍正年間頒布了《攤丁入畝詔》:“丁銀攤入地畝,隨地征輸,永不加賦?!薄肚甯咦趯嶄洝?br/>(乾隆三十七年):“諭曰:嗣后編審之例,著永行停止”,并通過保甲制度進行戶口統計。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A.賦稅制度變革影響社會治理方式調整B,賦稅制度改革導致戶籍管理難度增加C.戶籍功能已由賦稅轉為治安監控為主D.農民對土地的人身依附關系顯著弱化6.據統計,19世紀存在華商附股的外資企業就有62家,涉及多個行業。英國人創辦的上海電光公司于1882年發行股票,“時出銀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踴躍而起,唯恐有限公司早為捷足先登者占盡”。材料中“華商附股”的現象A.表明外國企業逐漸被華商控制B.促進了官僚資本經營方式改變C.有利于新階層力量的發展壯大D.反映出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7.1902年,清廷下令修訂現行律例,要求“按照(與列強)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此后七八年間,頒行了《公司律》《破產律》《獎給商勛章程》等法律條例。這一時期律例的修訂與頒行A.適應了民族經濟發展需要B.旨在構建近代法律體系C.鞏固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D.推動列強治外法權廢除8.194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歐陽予倩、田漢等戲劇家發起“西南劇展”活動。為爭取合法性和資源,籌委會邀請國民黨高層李濟深、白崇禧等擔任名譽職務,并聯合8省32個文藝團隊,演出涵蓋話劇、京劇、民族舞蹈等形式的劇目87部,吸引觀眾超10萬人次。據此可知,西南刷展A.意在揭露國民黨反共面目B.踐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旨在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D.推動抗戰宣傳的形式變革9.1948年11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后期,國民黨軍隊在重重圍困中因斷糧而互相毆斗、火并,甚至掘地挖墳,以棺木死尸為柴,烤燒戰馬充饑;人民解放軍卻是糧足飯香,兵強馬壯。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后勤保障能力主要源于A,統一戰線成效顯著B,社會動員高效有力C.土地改革深得民心D.游擊戰術運用得當10.1949年秋冬季節,甘肅酒泉燃料缺乏、工業發展受阻。私營煤礦主因政策疑慮紛紛停業,燃料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為保證軍民取暖和生產供應,縣工委、縣政府以煤礦整頓為突破口,采取整修道路、調控生產、登記發照、保障經營等措施恢復生產。此舉A.有效落實私營工商業的改造政策B.反映了贖買政策的創舉性C.推動了優先發展重工業戰咯實施D,體現了新民主主義的性質南寧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班第三次適應性測試·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