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招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請用鉛筆把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答卷前將答題卡上的項目填涂清楚。第I卷選擇題(共20分)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把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用鉛筆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答在試卷上不給分)】1.《禮記·大學》:大學(博學)之道,在明(發揚)明(光輝)道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里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是A.家國情懷B.崇德尚賢C.自強不息D.勤政廉潔2.蘇武和李陵皆為漢臣,蘇武出使匈奴“持節不失”,李陵率軍,遭遇匈奴八萬圍擊,兵矢既盡,投降匈奴被后人視為“失節”。“持節不失”是對人物道德的肯定,此中“節”的含義是A.勤儉節約B.節日慶典C.氣節忠誠D.恪守孝道3.下面的時間軸上,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創建應該是AIBICI D新石器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13世紀14世紀時代6世紀3世紀2世紀A.AB.BC.DD.C4.下列是魏晉南北朝政權變遷簡易示意圖。按照時間發生先后排列,正確的是魏西晉北周西魏東魏蜀吳吳除甲乙丙丁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甲丙乙丁D.甲乙丙丁九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5.唐朝法律《唐律疏議》中以“三綱五常”為原則,將“不孝”列人“十惡”重罪,其性質等同于“謀反”。這說明下列哪一個思想對當時法律的影響A.法家B.儒家C.佛家D.道家6.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漢語詞匯不斷豐富。“上帝、圣經、地球、平面、平行線、子午線、番薯(甘薯)、包谷(玉米)…”這些詞匯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時間應該是A.唐朝B.宋朝C.清朝D.明朝7.清代《姑蘇繁華圖》中繪錄了大量市招(商店招牌),現可辨認的有260余家,涉及絲綢、棉布棉花、飲食、洋貨、客棧等幾十個行業。這直接反映了當時蘇州A.中外交流活躍B.自然經濟瓦解C.商品經濟繁榮D.人口增長迅速8.甲午戰后,中國社會開始出現社會意義上的群體覺醒。不過像魯迅所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部分人沉睡現象依然存在。這個覺醒的群體當時是指A.地主群體B.工人群體C.全國人民D.資產階級9.史學家陳旭麓說:辛亥革命后的社會民眾心理“呼喚一個能迅速結束動亂、穩定政局的人物…。”他還說:“袁世凱是選舉出來的,于法有據。”這個觀點認為A,袁世凱上臺具有必然性B.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C.袁世凱建立了中華民國D.袁世凱結束了軍閥割據局面10.如圖以“轉”字串起中國革命的某一段歷史,其中轉危為安是指戰略轉移重大轉折轉危為安1934年1935年1936年A.三大戰役勝利B.長征勝利C.農村根據地建立D.西安事變11.1874年,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為“科學”,后于1915年引人中國。與這一概念翻譯和傳播相關的事件是A.洋務運動/明治維新B.明治維新/新文化運動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D.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12.1956年1月2日,上海50萬人集會,副市長興奮地宜告:“我國資本主義最集中的城市,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他如此激動是因為上海完成了A.工商業改造B.大躍進指標C.“一五”計劃D.大練鋼鐵目標13.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對外開放的范圍擴大B.黨的工作重心轉移C.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D.經濟特區的建立九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