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答案1、C 2、 C 3、D 4、C 5、A 6、D 7、C 8、B 9、A 10、C.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A 18、D 19、D 20、A 21、B 22、C 23、A 24、A 25、D26、(1)開明的民族政策。(2 分)贏得了周邊民族的尊重和愛戴,促進了民 族交融,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意思相近即可得 2 分)(2)遼(1 分)、金(1 分)。趨勢:由民族政權并立到趨向統一;民族交融不斷加深。(答任一點即可,共 2 分)(3)澶淵之盟。(2 分)有戰有和,以和為主。(2 分)(4)共同做法:邊疆民族學習中原漢族的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社會習俗,與 漢族相互影響,相互融合。邊疆民族加強與中原地區的商貿往來,促進雙方經濟 交流。(答任一點即可,共 2 分) 元朝在澎湖列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元朝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說 明:機構+作用)(答任一點即可,共 4 分)27、(1)隋朝。(2 分)特點:自由報考:考生不受身份限制:考試內容涉及國計民 生:以考試成績作為選拔依據等。(答出 2 點即可,共 4 分)(2)變化:宋朝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分割宰相的權力,宰相地位被削弱。(2分)影響:加強了皇權,有利于穩固統治;(2 分)造成了冗官冗費的局面;機構設置重疊,行政效率降低。(2 分)(3)元朝疆域遼闊。(2 分)確立行省制度。(2 分)(4)有助于強化了中央集權,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推動作用。 (2 分)28、(1)曲轅犁;(2 分)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促 進農業生產力的提高(2 分)(2)從其內容中可以了解當時的宗教信仰、社會生活、商貿往來、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情況;從藝術方面可以了解當時壁畫和雕塑的技法、風格、水平;比較不同時段的壁畫和雕塑的差異,可以發現社會各方面相關的變化。(答任兩點 即可,共 4 分)(3)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法,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等,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2 分)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2 分)(4)了解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狀況;更好地接近歷史的真實:找到更多國家、民族的歷史記憶:清晰再現中華文明的輝煌,增強民族自信心。(答任一點即可,共 2 分)2024一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學科學業水平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總分:100分時間:60分鐘》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后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他在位期間成功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國家安定、經濟繁榮“他是()A.唐高祖B.宋太祖C.隋文帝D.隋煬帝2.某博物館準備在“國運泱泱一一隋朝大運河文化展”中搭建真實場景,再現隋朝大運河中心城市的繁榮景象。為此,工作人員應該搜集下列哪座城市的相關史料(A.涿郡B.大興C.洛陽D.余杭3.“它畢竟在中華大地上點燃了一種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無數人才陡然振奮,接受競爭和挑選。國家行政機構與廣大民眾產生了一種空前的親和關系,它對社會智能的吸納力也大大提高了。”據此材料可知()A.貞觀之治緩和了社會矛盾B.三省六部強化了中央統治C.和親政策促進了民族交融D.科舉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4.目擊唐朝建立的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記述李淵“勇敢、剛烈和足智多謀”,在后世的新、舊《唐書》中,李淵卻是碌碌無能、暮氣沉沉且胸無大志之輩。這說明()A.歷史目擊者的記錄更可信B.歷史人物容易復雜多變C.歷史認識受時代變遷影響D.親歷者的記錄一定可信5.《貞觀政要》載,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這反映了唐太宗注重()A.以人為本,仁政愛民B.勤于政事,虛心納諫C.用人唯賢,知人善任D.制定法律,減少刑法6.《舊唐書》中曾對武則天描寫到:“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也有史學家認為:“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能為后者的結論提供佐證的是武則天()A.注重文教編修經籍B.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朝政腐敗民生凋敝D.執政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7.下表為一學生整理的某一歷史時期治國理政的主要舉措:這一時期史稱()①任用姚崇、宋璟為相;②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③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④注重文教,編修經籍。A.“貞觀之治”B.“文景之治”C.“開元盛世”D.“光武中興”8.對地圖信息的解讀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力,下面地圖呈現的信息說明()七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都城重要地點741年故權幽州弧族界今圍界名定州州邪州衡州宋州長州蘇州益州杭州產州°明州溫洪州糧食主要產區0織號律州陶漆商業都會《唐朝經濟分布圖》A.南方已成為我國經濟重心B.商業與水路交通密切相關C.北方是當時的茶葉主產區D.手工制品只供應對外貿易9.下列事件反映唐朝由盛轉衰過程的是()百極國①設置節度使②朱溫建立后梁③安史之亂④黃巢起義A.①→③-→④→②mB.③→①→④→②C.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10.“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描述的歷史現象是()A.隋末農民起義B.宋朝重文輕武C.唐朝藩鎮割據D.唐末宦官專權11.博物館見證歷史風華。某博物館計劃推出唐代專題展覽,根據下面展出的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是()文成公主塑像《步輦圖》(局部)唐蕃會盟碑A.對外交往B.民族交融C.經濟繁榮D.藝術昌盛七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答案.docx 山東日照五蓮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學科學業水平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 .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