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二)課件(76頁ppt)+試卷+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初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二)課件(76頁ppt)+試卷+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二)
1.A [中學生課間約10 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 min,故A符合題意;中學生質量約50 kg,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約為1.0×103 kg/m3,則中學生的體積為V===0.05 m3,故B不符合題意;中學生重約500 N,站立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約為500 cm2=0.05 m2,對地面的壓強約為p====1×104 Pa,故C不符合題意;中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1 m/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2.B [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動將水花激起,利用了轉換法,說明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故A不符合題意;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乒乓球被彈開的越遠,說明響度與物體振幅有關,故B符合題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變快,振動時聲音音調變高,故C不符合題意;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聲音變小,可進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B [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樹蔭中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湖水中的魚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淺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山在湖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B。]
4.C [A中開關S1和電動機串聯后再和開關S2并聯,閉合開關S2電源將短路,故A不符合題意;B中開關S2和電動機并聯后再和開關S1串聯,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不工作,故B不符合題意;C中兩個開關并聯后再和電動機串聯,只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也能工作,故C符合題意;D中兩個開關和電動機串聯,兩個都閉合時,電動機才能工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5.C [由等高線圖可知,A地的高度大于B地的高度,則A地的大氣壓小于B地的大氣壓,故A錯誤;同一物體在A地的質量等于在B地的質量,所以同一物體在A地的慣性等于在B地的慣性,故B錯誤;由于A地的大氣壓小于B地的大氣壓,所以A地水的沸點比B地低,故C正確;體重為 600 N 的登山者由B地到A地,克服重力做功為W=Gh=600 N×(800 m-400 m)=2.4×105 J,故D錯誤。故選C。]
6.B [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多少,故A錯誤;食材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是通過熱傳遞改變食材的內能,故B正確;熱值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木炭是否燃燒無關,所以木炭的熱值不變,故C錯誤;佐料入味是分子的擴散現象,而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所以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故D錯誤。故選B。]
7.C [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重力之和,所以B的重力小于地面對B的支持力,所以這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A錯誤;A對B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B,A的重力的受力物體是A,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故B錯誤;B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正確;A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都作用在A上,它們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
8.A [題圖甲中,揚聲器將電流信號轉化為聲音信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題圖乙中,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題圖丙中,通電后,小磁針就會發生偏轉,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C錯誤;題圖丁所示裝置是探究電磁感應的實驗裝置,電磁感應現象說明磁能生電,故D錯誤。故選A。]
9.B [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小車經過的路徑相同、接觸面相同,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題意;小車在斜面滑下的過程中重力做功、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機械能變小,故B符合題意;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最終的速度為0,動能變化量相同,小車在不同水平面移動的距離不同,但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根據以上三次實驗現象可知,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通過的距離越遠,據此展開科學推理: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小車運動的距離無限長,即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0.D [分析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R2和定值電阻R1串聯,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V1測的是電阻R1兩端的電壓,V2測的是滑動變阻器R2兩端的電壓。當滑片P由a向b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在變大,電路總阻值也在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變小,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小;根據串聯電路分壓特點可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變大,其兩端分得的電壓變大,而串聯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所以R1兩端電壓變小,即電壓表V1的示數變小,電壓表V2的示數變大。故選D。]
11.A [兩個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的,B是從距離O點5 m處出發的,物體A比B遲3 s才開始運動,故①錯誤;由題圖象可知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 m處,故②正確;由題圖象可知,從第3 s開始,vA>vB,5 s末A、B相遇,故③錯誤;5 s內,A、B運動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時間相同,根據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錯誤;t=3 s時,物體A仍在原地,物體B的速度為vB===1 m/s,則3 s行駛的距離為s′B=vt=1 m/s×3 s=3 m,二者最開始相距5 m,B又運動了3 m,所以t=3 s時A、B相距8 m,故⑤正確。故選A。]
12.D [分析電路可知,燈泡L與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燈泡L兩端電壓。電阻R短路,電路總電阻減小,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均增大,故①錯誤;燈L短路將造成電流表示數增大,但電壓表被短路,示數幾乎減小到0,故②正確;電阻R斷路將造成斷路,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均減小為0,故③錯誤;燈泡L斷路,電流表示數減小為0,電壓表直接與電阻串聯接在電源兩端,相當于測電源電壓,示數增大,故④正確。故選D。]
13.D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①不正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臂與杠桿重合,目的是便于讀出力臂,②正確;“探究物體動能和速度的關系”時,控制質量相同,改變速度,所以要把質量相同的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③正確;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變,④不正確,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4.C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且h1ρ乙,故③錯誤;小球A完全浸沒在甲液體中,排開甲液體的體積等于小球A的體積,小球B漂浮在乙液體中,排開乙液體的體積小于小球B的體積,因為兩小球體積相等,所以兩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排甲>V排乙,又因為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兩個小球的浮力關系為F浮A>F浮B,故②正確;因為小球A在甲液體中沉底,受到的重力GA大于浮力F浮A,B小球漂浮在乙液體中,受到的重力GB等于浮力F浮B,所以兩個小球的重力關系為GA>GB,故①錯誤;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受力面積相等,根據F=pS可知,甲和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又因為容器為柱形容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和小球受到浮力之和,即F=G液+F浮,所以甲液體的重力為G甲=F-F浮A,乙液體的重力為G乙=F-F浮B,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甲=G容+G甲+GA=G容+F-F浮A+GA,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乙=G容+G乙+GB=G容+F-F浮B+GB,由于F浮B=GB,所以F乙=G容+F,因為GA>F浮A,所以G容+F-F浮A+GA>G容+F,即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甲>F乙,由于兩個容器底面積相等,由p=可知,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故④正確,綜合分析②④正確。故選C。]
15.A [當電流表示數由0.3 A變為0.4 A時,電路總功率變化了0.6 W,則電源電壓U===6 V,則①正確;當水位升高時,浮子上浮,R滑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電路總電阻減小,電路電流增大,總功率變大,則②錯誤;當電流表示數由0.3 A變為0.4 A時,R0功率變化了0.42 W,則R0的阻值R0===6 Ω,R0和R滑串聯,電壓表測量R0兩端的電壓,當電壓表示數為2.4 V時,R滑兩端的電壓U滑=U-U0=6 V-2.4 V=3.6 V,此時R滑的阻值R滑=====9 Ω,由題圖乙知R與水位L之間的關系為R=-L+30,當R滑的阻值為9 Ω時,代入上式可得此時水位線在21 cm,則③錯誤;電壓表量程為“0~3 V”,當電壓表的示數為3 V時,電路電流I最大===0.5 A,電流表量程為“0~0.6 A”,所以電路中的最大電流是0.5 A,R0最大功率P0最大=R0=(0.5 A)2×6 Ω=1.5 W,則④正確。故選A。]
16.解析:以“孤帆”為參照物,兩岸的青山相對于孤帆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兩岸的青山是運動的。
答案:運動
17.解析:磁極之間的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手機懸浮在空中是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排斥
18.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水吸收的熱量Q吸=4.2×106 J,水的質量m===100 kg。
答案:100
19.解析:當燈泡L的功率為3.6 W,由題圖乙知,此時燈的實際電壓為6 V,燈的實際電流為0.6 A,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和歐姆定律可得,此時滑動變阻器R連入電路的阻值R滑===15 Ω。
答案:15
20.解析:欲使圓柱的C點稍離地面,必須以D點為支點,則DB作為動力臂最長,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此時動力也最小,最省力。
答案:如圖所示
21.解析:開關與燈的連接:火線先接開關,再接燈泡的金屬點。三孔插座的連接:上孔接地線,左孔接零線,右孔接火線。
答案:如圖所示
22.解析:(1)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源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光斑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30.0 cm-20.0 cm=10.0 cm。
(2)當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時,所成的像會在光屏的中央。
(3)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時,物距為u=30 cm,此時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4)如果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即物距變大,則像距會變小,故應將光屏向左移動。
答案:(1)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2)同一水平高度上 光屏的中央 (3)倒立 縮小 照相機 (4)左
23.解析:(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燒杯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丙、測出燒杯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
(2)空氣中小球的重力為G=3 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1 N,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G-F′=3 N-1 N=2 N,由題圖丁可知,空燒杯的重力G杯=0.5 N,由題圖丙可知,水和燒杯的重力G總=2.5 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杯=2.5 N-0.5 N=2 N,根據計算結果可見F浮=G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若題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小球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若題圖乙中小球未全部浸沒在水中,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排開液體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
(4)因為小球浸沒在水中,所以,小球的體積V=V排===2×10-4 m3,題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V排酒=V,小球受到酒精的浮力F浮′=ρ酒gV排酒=0.8×103 kg/m3×10 N/kg×2×10-4 m3=1.6 N。
(5)①在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量筒的示數為V1;②將小木塊放入量筒中(木塊漂浮),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2;③用大頭針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3;④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2-V1),木塊的重力G木=ρ木塊(V3-V1)g,由于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ρ水g(V2-V1)=ρ木塊(V3-V1)g,所以木塊的密度ρ木塊=×ρ水。
答案:(1)B (2)2 等于 (3)會 不會 (4)1.6 (5)用大頭針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3 ×ρ水
24.解析:(1)根據歐姆定律,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要求滑片向右移時電阻變大,則滑動變阻器應選擇左下接線柱串聯到電路中,如答圖所示;由表可知,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第4組數據錯誤;本實驗屬于探究類實驗,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還應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進行多次實驗。
(2)由實驗步驟可知,在此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控制定值電阻的電壓為1.5 V不變,電源電壓恒為3 V,則滑動變阻器的電壓也為1.5 V不變,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定值電阻和變阻器阻值相同,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為15 Ω,則定值電阻阻值最大為15 Ω,所以用R3替換R2接入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還是大于1.5 V,實驗無法進行下去,可以把R3換為15 Ω的電阻。
答案:(1)成正比 如圖所示
4 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進行多次實驗 (2)15 Ω
25.解析:(1)由題圖可知滑輪組的動滑輪繞繩子的段數n=3,繩端移動的速度v繩=nvA=3×0.1 m/s=0.3 m/s,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繩=400 N×0.3 m/s=120 W。
(2)由η===可得,物體A所受的重力GA=ηnF=90%×3×400 N=1 080 N。
(3)小華的重力G小華=m小華g=64 kg×10 N/kg=640 N,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繩子對小華有豎直向上的拉力F拉=F=400 N,地面對小華的支持力F支=G小華-F拉=640 N-400 N=240 N,小華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小華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小華對地面的壓力F壓=F支=240 N,受力面積(小華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2×100 cm2=200 cm2=0.02 m2,小華對地面的壓強p===1.2×104 Pa。
答案:(1)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20 W (2)物體A所受的重力是1 080 N (3)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對地面的壓強有1.2×104 Pa
26.解析:(1)容器排開水的體積V排=Sh1=25 cm2×10 cm=250 cm3=2.5×10-4 m3,容器受到水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2.5×10-4 m3=2.5 N。
(2)從容器中取出100 cm3的液體后,容器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2=6.4 cm=0.064 m,容器減少的浮力為ΔF浮=ρ水gΔV排=ρ水gS(h1-h2)=×10 N/kg×2.5×10-3 m2×(0.1-0.064)m=0.9 N,容器漂浮時所受浮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則減少液體的重力等于減少的浮力,即G液減=ΔF浮=0.9 N,根據G=mg知從容器中取出液體的質量為m===0.09 kg=90 g,液體的密度為ρ===0.9 g/cm3=0.9×103 kg/m3。
答案:(1)圖甲該容器受到的浮力為2.5 N (2)未知液體的密度0.9×103 kg/m3
27.解析:(1)電路中壓敏電阻R和燈泡L串聯,電流表測電路電流,電壓表測壓敏電阻R的電壓。依題意可知,水面在警戒位置時,壓敏電阻R所受壓力為0,由表可知,此時R=20 Ω,電流表的示數0.2 A,則電壓表的示數為UR=I0R=0.2 A×20 Ω=4 V。
(2)設燈泡電阻為RL,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 V,根據歐姆定律,電源電壓為U=0.2 A×RL+4 V ①,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3 V,電流表示數0.3 A,根據歐姆定律,電源電壓為U=0.3 A×RL+3 V ②,聯立①②,解得電源電壓U=6 V,燈泡電阻RL=10 Ω。
(3)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 3 V,電流表示數0.3 A,則此時壓敏電阻阻值為R′===10 Ω,由表可知,此時壓敏電阻R所受壓力為20 N。即壓敏電阻R通過A處對杠桿產生支撐力為20 N,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則有FB×OB=FA×OA,則杠桿B點受到N的壓力為FB==20 N×=10 N,則M所受浮力為10 N,則此時M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1×10-3 m3,則M的體積為V=2V排=2×1×10-3 m3=2×10-3 m3,則物體M的密度為ρ=====2×103 kg/m3。
答案:(1)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 V (2)電源電壓是6 V (3)物體M的密度為2×103 kg/m3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二)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15題,1~10題每題2分,11~15題每題3分,共35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下列估測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中學生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 min
B.中學生的體積為0.5 m3
C.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5 Pa
D.中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5 m/s
A [中學生課間約10 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 min,故A符合題意;中學生質量約50 kg,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約為1.0×103 kg/m3,則中學生的體積為V===0.05 m3,故B不符合題意;中學生重約500 N,站立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約為500 cm2=0.05 m2,對地面的壓強約為p====1×104 Pa,故C不符合題意;中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1 m/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2.下列各圖描述的實驗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說明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乒乓球被彈開的越遠,說明音調與物體振幅有關
C.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鋼尺,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時聲音的音調變高
D.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音樂聲逐漸變小,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B [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動將水花激起,利用了轉換法,說明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故A不符合題意;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乒乓球被彈開的越遠,說明響度與物體振幅有關,故B符合題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變快,振動時聲音音調變高,故C不符合題意;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聲音變小,可進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夏天我們漫步湖畔時,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影子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B.樹蔭中的圓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湖水中的魚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淺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山在湖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樹蔭中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湖水中的魚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淺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山在湖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B。]
4.小林乘車時研究了車窗的升降控制系統,發現除主駕駛的車窗外,其他車窗既可以用車門上的升降按鈕控制,也可以用主駕駛對應的升降按鈕控制。以副駕駛車窗為例,S1、S2分別表示副駕駛車窗升降按鈕和主駕駛對應的升降按鈕,車窗的升降由電動機控制。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C [A中開關S1和電動機串聯后再和開關S2并聯,閉合開關S2電源將短路,故A不符合題意;B中開關S2和電動機并聯后再和開關S1串聯,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不工作,故B不符合題意;C中兩個開關并聯后再和電動機串聯,只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也能工作,故C符合題意;D中兩個開關和電動機串聯,兩個都閉合時,電動機才能工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5.如圖所示為某地的等高線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A地的大氣壓大于B地的大氣壓
B.同一物體在A地的慣性大于在B地的慣性
C.A地水的沸點比B地低
D.體重為600 N的登山者由B地到A地,克服重力做功1.2×104 J
C [由等高線圖可知,A地的高度大于B地的高度,則A地的大氣壓小于B地的大氣壓,故A錯誤;同一物體在A地的質量等于在B地的質量,所以同一物體在A地的慣性等于在B地的慣性,故B錯誤;由于A地的大氣壓小于B地的大氣壓,所以A地水的沸點比B地低,故C正確;體重為 600 N 的登山者由B地到A地,克服重力做功為W=Gh=600 N×(800 m-400 m)=2.4×105 J,故D錯誤。故選C。]
6.“燒烤”是人們熱愛的美食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烤肉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食材吸熱后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改變食材內能的
C.火爐中新加的一木炭塊越燒越旺,說明木炭的熱值越來越大
D.燒烤時邊烤邊撒佐料更入味,利用了溫度越高擴散越慢的道理
B [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多少,故A錯誤;食材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是通過熱傳遞改變食材的內能,故B正確;熱值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木炭是否燃燒無關,所以木炭的熱值不變,故C錯誤;佐料入味是分子的擴散現象,而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所以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故D錯誤。故選B。]
7.如圖所示,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對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A.B的重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A對B的壓力和A的重力是同一個力
C.B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A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 [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重力之和,所以B的重力小于地面對B的支持力,所以這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A錯誤;A對B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B,A的重力的受力物體是A,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故B錯誤;B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正確;A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都作用在A上,它們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
8.有關磁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揚聲器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
B.圖乙中發電機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原理制成的
C.圖丙中的現象說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
D.圖丁為奧斯特實驗,說明電能生磁
A [題圖甲中,揚聲器將電流信號轉化為聲音信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題圖乙中,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題圖丙中,通電后,小磁針就會發生偏轉,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C錯誤;題圖丁所示裝置是探究電磁感應的實驗裝置,電磁感應現象說明磁能生電,故D錯誤。故選A。]
9.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每次都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使小車分別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運動直至靜止,小車運動距離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
B.小車在斜面滑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機械能守恒
C.小車在不同水平面移動的距離不同,但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
D.根據以上三次實驗現象展開科學推理: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B [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小車經過的路徑相同、接觸面相同,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題意;小車在斜面滑下的過程中重力做功、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機械能變小,故B符合題意;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最終的速度為0,動能變化量相同,小車在不同水平面移動的距離不同,但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根據以上三次實驗現象可知,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通過的距離越遠,據此展開科學推理: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小車運動的距離無限長,即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0.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后,滑動變阻器滑片自a向b移動的過程中(  )
A.電壓表V1示數變大,V2示數變大,電流表A的示數變大
B.電壓表V1示數不變,V2示數變大,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C.電壓表V1示數不變,V2示數變小,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D.電壓表V1示數變小,V2示數變大,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D [分析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R2和定值電阻R1串聯,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V1測的是電阻R1兩端的電壓,V2測的是滑動變阻器R2兩端的電壓。當滑片P由a向b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在變大,電路總阻值也在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變小,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小;根據串聯電路分壓特點可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變大,其兩端分得的電壓變大,而串聯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所以R1兩端電壓變小,即電壓表V1的示數變小,電壓表V2的示數變大。故選D。]
11.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 s才開始運動 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 m處 ③從第3 s開始,vA<vB,5 s末A、B相遇 ④5 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 s時,A、B相距8 m
A.只有②⑤正確 B.只有②④⑤正確
C.只有①③⑤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
A [兩個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的,B是從距離O點5 m處出發的,物體A比B遲3 s才開始運動,故①錯誤;由題圖象可知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 m處,故②正確;由題圖象可知,從第3 s開始,vA>vB,5 s末A、B相遇,故③錯誤;5 s內,A、B運動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時間相同,根據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錯誤;t=3 s時,物體A仍在原地,物體B的速度為vB===1 m/s,則3 s行駛的距離為s′B=vt=1 m/s×3 s=3 m,二者最開始相距5 m,B又運動了3 m,所以t=3 s時A、B相距8 m,故⑤正確。故選A。]
1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電路正常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電路中只有一個電表的示數突然變大,電阻R或L有一處發生故障,其他元件仍保持完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可能是電阻R短路 ②可能是燈L短路 ③可能是電阻R斷路 ④可能是燈L斷路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
C.只有③④正確 D.只有②④正確
D [分析電路可知,燈泡L與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燈泡L兩端電壓。電阻R短路,電路總電阻減小,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均增大,故①錯誤;燈L短路將造成電流表示數增大,但電壓表被短路,示數幾乎減小到0,故②正確;電阻R斷路將造成斷路,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均減小為0,故③錯誤;燈泡L斷路,電流表示數減小為0,電壓表直接與電阻串聯接在電源兩端,相當于測電源電壓,示數增大,故④正確。故選D。]
13.下列有關實驗探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能承接到像
②“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 ③“探究物體動能和速度的關系”時,要把質量相同的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 ④“探究水沸騰實驗”時,當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會升高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④
D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①不正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臂與杠桿重合,目的是便于讀出力臂,②正確;“探究物體動能和速度的關系”時,控制質量相同,改變速度,所以要把質量相同的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③正確;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變,④不正確,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4.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小球A、B分別放入容器中靜止,A球沉底,B球漂浮,如圖所示,h1①兩個小球的重力:GAF浮B ③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④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
A.只有③④正確 B.只有①②正確
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①③正確
C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且h1ρ乙,故③錯誤;小球A完全浸沒在甲液體中,排開甲液體的體積等于小球A的體積,小球B漂浮在乙液體中,排開乙液體的體積小于小球B的體積,因為兩小球體積相等,所以兩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排甲>V排乙,又因為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兩個小球的浮力關系為F浮A>F浮B,故②正確;因為小球A在甲液體中沉底,受到的重力GA大于浮力F浮A,B小球漂浮在乙液體中,受到的重力GB等于浮力F浮B,所以兩個小球的重力關系為GA>GB,故①錯誤;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受力面積相等,根據F=pS可知,甲和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又因為容器為柱形容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和小球受到浮力之和,即F=G液+F浮,所以甲液體的重力為G甲=F-F浮A,乙液體的重力為G乙=F-F浮B,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甲=G容+G甲+GA=G容+F-F浮A+GA,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為F乙=G容+G乙+GB=G容+F-F浮B+GB,由于F浮B=GB,所以F乙=G容+F,因為GA>F浮A,所以G容+F-F浮A+GA>G容+F,即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系為F甲>F乙,由于兩個容器底面積相等,由p=可知,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系為p甲>p乙,故④正確,綜合分析②④正確。故選C。]
15.某科技小組設計了一個監測水位的裝置,如圖甲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0為定值電阻,電流表量程為“0~0.6 A”,電壓表量程為“0~3 V”,R滑最大阻值為20 Ω,浮子可帶動金屬滑桿AP即滑片豎直上下移動,當電流表的示數達到0.4 A時,裝置提醒小組成員水位達到警戒值,R接入電路的阻值隨水位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水位變化過程中,當電流表示數由0.3 A變為0.4 A時,電路總功率變化了0.6 W,R0功率變化了0.42 W。下列說法(  )
①電源電壓為6 V ②當水位升高時,該電路工作時總功率變小 ③電壓表示數為2.4 V時,達到警戒水位19 cm ④在保證電路安全的情況下,R0最大功率為1.5 W
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③④正確
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①③④正確
A [當電流表示數由0.3 A變為0.4 A時,電路總功率變化了0.6 W,則電源電壓U===6 V,則①正確;當水位升高時,浮子上浮,R滑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電路總電阻減小,電路電流增大,總功率變大,則②錯誤;當電流表示數由0.3 A變為0.4 A時,R0功率變化了0.42 W,則R0的阻值R0===6 Ω,R0和R滑串聯,電壓表測量R0兩端的電壓,當電壓表示數為2.4 V時,R滑兩端的電壓U滑=U-U0=6 V-2.4 V=3.6 V,此時R滑的阻值R滑=====9 Ω,由題圖乙知R與水位L之間的關系為R=-L+30,當R滑的阻值為9 Ω時,代入上式可得此時水位線在21 cm,則③錯誤;電壓表量程為“0~3 V”,當電壓表的示數為3 V時,電路電流I最大===0.5 A,電流表量程為“0~0.6 A”,所以電路中的最大電流是0.5 A,R0最大功率P0最大=R0=(0.5 A)2×6 Ω=1.5 W,則④正確。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8分)
16.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若以行駛的“孤帆”為參照物,兩岸的青山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解析] 以“孤帆”為參照物,兩岸的青山相對于孤帆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兩岸的青山是運動的。
[答案] 運動
17.如圖所示為一款磁懸浮手機無線充電器,可讓手機在懸浮狀態下接受無線充電。懸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極相互________(選填“吸引”或“排斥”)的原理。
[解析] 磁極之間的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手機懸浮在空中是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 排斥
18.可燃冰是天然氣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下結合的水合物,因形似冰塊卻能燃燒而得名。科學家估算,其資源量甚至能夠滿足人類使用1 000 年,0.1 m3天然氣完全燃燒可釋放4.2×106 J熱量,若這些熱量被水完全吸收,可使__________kg水溫度升高10 ℃[c水=4.2×103 J/(kg·℃)]。
[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水吸收的熱量Q吸=4.2×106 J,水的質量m===100 kg。
[答案] 100
19.有一種亮度可以調節的小臺燈,其電路圖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為15 V,通過燈泡L的電流跟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調節滑動變阻器,使燈泡L的電功率為3.6 W,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為__________Ω。
[解析] 當燈泡L的功率為3.6 W,由題圖乙知,此時燈的實際電壓為6 V,燈的實際電流為0.6 A,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和歐姆定律可得,此時滑動變阻器R連入電路的阻值R滑===15 Ω。
[答案] 15
三、作圖題(每題3分,共6分)
20.有一個均勻的圓柱體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如圖所示,現欲施加一個最小力使圓柱體的C點稍離地面,請在圖中畫出這個最小力。
[解析] 欲使圓柱的C點稍離地面,必須以D點為支點,則DB作為動力臂最長,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此時動力也最小,最省力。
[答案] 如圖所示
21.如圖所示,插座和電燈(帶開關)是組成家庭電路的常用元件,請在圖中按照安全用電的原則正確連接電路。
[解析] 開關與燈的連接:火線先接開關,再接燈泡的金屬點。三孔插座的連接:上孔接地線,左孔接零線,右孔接火線。
[答案] 如圖所示
四、實驗題(第22題8分,第23題12分,第24題5分,共25分)
2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為測出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源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________;如圖甲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線處,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到________,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3)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實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種成像規律工作的。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發現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若想使光屏上的像再次變得清晰,應該將光屏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
[解析] (1)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源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光斑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30.0 cm-20.0 cm=10.0 cm。
(2)當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時,所成的像會在光屏的中央。
(3)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時,物距為u=30 cm,此時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4)如果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即物距變大,則像距會變小,故應將光屏向左移動。
[答案] (1)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2)同一水平高度上 光屏的中央 (3)倒立 縮小 照相機 (4)左
23.小紅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乙、甲、丁、丙
(2)圖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在實驗時,若圖乙中溢水杯中的水面在放入小球前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則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若圖乙中的小球未浸沒在水中,則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
(4)若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則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
(5)在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小紅用一只量筒、一枚大頭針和水,測量一個小木塊的密度。下面是小紅的有關實驗步驟,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①在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量筒的示數為V1;
②將小木塊放入量筒中(木塊漂浮),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補充步驟)
④計算得出木塊的密度ρ木塊=________(寫出最簡表達式)。
[解析] (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燒杯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丙、測出燒杯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
(2)空氣中小球的重力為G=3 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1 N,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G-F′=3 N-1 N=2 N,由題圖丁可知,空燒杯的重力G杯=0.5 N,由題圖丙可知,水和燒杯的重力G總=2.5 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杯=2.5 N-0.5 N=2 N,根據計算結果可見F浮=G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若題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小球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若題圖乙中小球未全部浸沒在水中,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排開液體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
(4)因為小球浸沒在水中,所以,小球的體積V=V排===2×10-4 m3,題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V排酒=V,小球受到酒精的浮力F浮′=ρ酒gV排酒=0.8×103 kg/m3×10 N/kg×2×10-4 m3=1.6 N。
(5)①在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量筒的示數為V1;②將小木塊放入量筒中(木塊漂浮),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2;③用大頭針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3;④木塊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2-V1),木塊的重力G木=ρ木塊(V3-V1)g,由于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ρ水g(V2-V1)=ρ木塊(V3-V1)g,所以木塊的密度ρ木塊=×ρ水。
[答案] (1)B (2)2 等于 (3)會 不會 (4)1.6 (5)用大頭針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3 ×ρ水
24.某實驗小組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恒為3 V。
(1)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中,你認為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存在怎樣的關系?
①猜想: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________。
②實驗中你將用什么方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請在圖中的虛線框內補畫一個滑動變阻器(要求:滑片向右移時電阻變大),并將電路圖補畫完整,然后根據電路圖正確連接實物。
③檢查完畢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記錄了如下表所示的6組數據。小麗說這些數據中有一組是明顯錯誤的,跟其他數據的規律完全不同,這是哪組數據?____________(填序號)。
數據序號 1 2 3 4 5 6
電壓U/V 0.3 0.6 0.9 1.2 1.5 1.8
電流I/A 0.08 0.15 0.23 0.40 0.38 0.45
④實驗完成后,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還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所選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15 Ω 1 A”,定值電阻的阻值分別為R1=5 Ω、R2=10 Ω、R3=20 Ω。利用(1)中實驗裝置,按下列步驟進行實驗:
①將R1連入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為1.5 V,記下電流表的示數I1;
②用R2替換R1進行實驗,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1.5 V,記下電流表的示數I2;
③用R3替換R2接入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還是大于1.5 V,實驗無法進行下去,可以把R3換為________(選填“15 Ω”或“25 Ω”)的電阻。
[解析] (1)根據歐姆定律,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要求滑片向右移時電阻變大,則滑動變阻器應選擇左下接線柱串聯到電路中,如答圖所示;由表可知,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第4組數據錯誤;本實驗屬于探究類實驗,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還應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進行多次實驗。
(2)由實驗步驟可知,在此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控制定值電阻的電壓為1.5 V不變,電源電壓恒為3 V,則滑動變阻器的電壓也為1.5 V不變,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定值電阻和變阻器阻值相同,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為15 Ω,則定值電阻阻值最大為15 Ω,所以用R3替換R2接入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還是大于1.5 V,實驗無法進行下去,可以把R3換為15 Ω的電阻。
[答案] (1)成正比 如圖所示
4 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進行多次實驗
(2)15 Ω
五、計算題(第25題6分,第26題8分,第27題12分,共26分)
25.小華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物體A,已知小華的質量為64 kg,每只鞋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00 cm2,在勻速豎直提升物體A的過程中,小華施加在繩子自由端豎直向下的拉力F為 400 N,物體A上升的速度vA為0.1 m/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不計繩重和滑輪與軸的摩擦。g取10 N/kg。
(1)拉力F做功的功率;
(2)物體A所受的重力;
(3)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解析] (1)由題圖可知滑輪組的動滑輪繞繩子的段數n=3,繩端移動的速度v繩=nvA=3×0.1 m/s=0.3 m/s,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繩=400 N×0.3 m/s=120 W。
(2)由η===可得,物體A所受的重力GA=ηnF=90%×3×400 N=1 080 N。
(3)小華的重力G小華=m小華g=64 kg×10 N/kg=640 N,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繩子對小華有豎直向上的拉力F拉=F=400 N,地面對小華的支持力F支=G小華-F拉=640 N-400 N=240 N,小華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小華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小華對地面的壓力F壓=F支=240 N,受力面積(小華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2×100 cm2=200 cm2=0.02 m2,小華對地面的壓強p===1.2×104 Pa。
[答案] (1)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20 W (2)物體A所受的重力是1 080 N (3)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對地面的壓強有1.2×104 Pa
26.如圖甲所示,底面積S為25 cm2的圓柱形平底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未知液體,將容器放入水中處于直立漂浮狀態,容器下表面所處深度h1=10 cm;如圖乙所示,從容器中取出100 cm3的液體后,容器下表面所處深度h2=6.4 cm,g取10 N/kg。求:
(1)圖甲該容器受到的浮力;
(2)未知液體的密度。
[解析] (1)容器排開水的體積V排=Sh1=25 cm2×10 cm=250 cm3=2.5×10-4 m3,容器受到水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2.5×10-4 m3=2.5 N。
(2)從容器中取出100 cm3的液體后,容器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2=6.4 cm=0.064 m,容器減少的浮力為ΔF浮=ρ水gΔV排=ρ水gS(h1-h2)=×10 N/kg×2.5×10-3 m2×(0.1-0.064)m=0.9 N,容器漂浮時所受浮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則減少液體的重力等于減少的浮力,即G液減=ΔF浮=0.9 N,根據G=mg知從容器中取出液體的質量為m===0.09 kg=90 g,液體的密度為ρ===0.9 g/cm3=0.9×103 kg/m3。
[答案] (1)圖甲該容器受到的浮力為2.5 N (2)未知液體的密度0.9×103 kg/m3
27.夏季到來雨水增多,導致水庫水位超過警戒線產生危險。為自動測量水庫水位超出警戒線的高度,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了一臺簡易水位測量儀,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密度比水大的圓柱形物體M底面積為10 cm2,物體M和N重力均為40 N,繩子繞過定滑輪把MN兩物體相連,調節繩子長度使M的下表面與水庫警戒線相平,輕質杠桿OB繞O點轉動,物體N放在杠桿的B處,OB長102 cm,壓敏電阻R通過A處對杠桿產生支撐,OA長 51 cm,壓敏電阻R阻值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表所示,當水面剛到達警戒水位時,電流表的示數 0.2 A,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3 V,電流表示數0.3 A。(忽略溫度對燈L電阻的影響;杠桿OB自身重力、繩重和摩擦均不計,ρ水=1×103 kg/m3)
壓力F/N 0 10 20 30 40
電阻R/Ω 20 15 10 5 2
(1)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多大?
(2)電源電壓是多少?
(3)物體M的密度?
[解析] (1)電路中壓敏電阻R和燈泡L串聯,電流表測電路電流,電壓表測壓敏電阻R的電壓。依題意可知,水面在警戒位置時,壓敏電阻R所受壓力為0,由表可知,此時R=20 Ω,電流表的示數0.2 A,則電壓表的示數為UR=I0R=0.2 A×20 Ω=4 V。
(2)設燈泡電阻為RL,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 V,根據歐姆定律,電源電壓為U=0.2 A×RL+4 V ①,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3 V,電流表示數0.3 A,根據歐姆定律,電源電壓為U=0.3 A×RL+3 V ②,聯立①②,解得電源電壓U=6 V,燈泡電阻RL=10 Ω。
(3)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 3 V,電流表示數0.3 A,則此時壓敏電阻阻值為R′===10 Ω,由表可知,此時壓敏電阻R所受壓力為20 N。即壓敏電阻R通過A處對杠桿產生支撐力為20 N,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則有FB×OB=FA×OA,則杠桿B點受到N的壓力為FB==20 N×=10 N,則M所受浮力為10 N,則此時M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1×10-3 m3,則M的體積為V=2V排=2×1×10-3 m3=2×10-3 m3,則物體M的密度為ρ=====2×103 kg/m3。
[答案] (1)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 V (2)電源電壓是6 V (3)物體M的密度為2×103 kg/m3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76張PPT)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二)
一、選擇題(共15題,1~10題每題2分,11~15題每題3分,共35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下列估測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中學生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 min
B.中學生的體積為0.5 m3
C.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5 Pa
D.中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5 m/s

2.下列各圖描述的實驗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說明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乒乓球被彈開的越遠,說明音調與物體振幅有關
C.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鋼尺,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時聲音的音調變高
D.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音樂聲逐漸變小,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B [發聲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動將水花激起,利用了轉換法,說明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故A不符合題意;音叉發出的聲音越響,乒乓球被彈開的越遠,說明響度與物體振幅有關,故B符合題意;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變短,振動變快,振動時聲音音調變高,故C不符合題意;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罩內的聲音變小,可進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夏天我們漫步湖畔時,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影子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B.樹蔭中的圓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湖水中的魚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淺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山在湖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樹蔭中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正確;湖水中的魚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淺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山在湖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B。]
4.小林乘車時研究了車窗的升降控制系統,發現除主駕駛的車窗外,其他車窗既可以用車門上的升降按鈕控制,也可以用主駕駛對應的升降按鈕控制。以副駕駛車窗為例,S1、S2分別表示副駕駛車窗升降按鈕和主駕駛對應的升降按鈕,車窗的升降由電動機控制。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C [A中開關S1和電動機串聯后再和開關S2并聯,閉合開關S2電源將短路,故A不符合題意;B中開關S2和電動機并聯后再和開關S1串聯,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不工作,故B不符合題意;C中兩個開關并聯后再和電動機串聯,只閉合開關S1,電動機工作,只閉合開關S2,電動機也能工作,故C符合題意;D中兩個開關和電動機串聯,兩個都閉合時,電動機才能工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5.如圖所示為某地的等高線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A地的大氣壓大于B地的大氣壓
B.同一物體在A地的慣性大于在B地的慣性
C.A地水的沸點比B地低
D.體重為600 N的登山者由B地到A地,
克服重力做功1.2×104 J

C [由等高線圖可知,A地的高度大于B地的高度,則A地的大氣壓小于B地的大氣壓,故A錯誤;同一物體在A地的質量等于在B地的質量,所以同一物體在A地的慣性等于在B地的慣性,故B錯誤;由于A地的大氣壓小于B地的大氣壓,所以A地水的沸點比B地低,故C正確;體重為 600 N 的登山者由B地到A地,克服重力做功為W=Gh=600 N×(800 m-400 m)=2.4×105 J,故D錯誤。故選C。]
6.“燒烤”是人們熱愛的美食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烤肉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食材吸熱后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改變食材內能的
C.火爐中新加的一木炭塊越燒越旺,說明木炭的熱值越來越大
D.燒烤時邊烤邊撒佐料更入味,利用了溫度越高擴散越慢的道理

B [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多少,故A錯誤;食材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是通過熱傳遞改變食材的內能,故B正確;熱值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木炭是否燃燒無關,所以木炭的熱值不變,故C錯誤;佐料入味是分子的擴散現象,而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所以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故D錯誤。故選B。]
7.如圖所示,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對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
A.B的重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A對B的壓力和A的重力是同一個力
C.B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A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 [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重力之和,所以B的重力小于地面對B的支持力,所以這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A錯誤;A對B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B,A的重力的受力物體是A,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故B錯誤;B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正確;A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都作用在A上,它們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
8.有關磁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揚聲器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
B.圖乙中發電機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原理制成的
C.圖丙中的現象說明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
D.圖丁為奧斯特實驗,說明電能生磁

A [題圖甲中,揚聲器將電流信號轉化為聲音信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題圖乙中,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題圖丙中,通電后,小磁針就會發生偏轉,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C錯誤;題圖丁所示裝置是探究電磁感應的實驗裝置,電磁感應現象說明磁能生電,故D錯誤。故選A。]
9.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每次都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使小車分別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運動直至靜止,小車運動距離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
B.小車在斜面滑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機械能守恒
C.小車在不同水平面移動的距離不同,但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
D.根據以上三次實驗現象展開科學推理: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B [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小車經過的路徑相同、接觸面相同,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題意;小車在斜面滑下的過程中重力做功、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機械能變小,故B符合題意;小車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最終的速度為0,動能變化量相同,小車在不同水平面移動的距離不同,但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故C不符合題意;根據以上三次實驗現象可知,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通過的距離越遠,據此展開科學推理: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小車運動的距離無限長,即小車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0.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后,
滑動變阻器滑片自a向b移動的過程中(  )
A.電壓表V1示數變大,V2示數變大,電流表A的示數變大
B.電壓表V1示數不變,V2示數變大,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C.電壓表V1示數不變,V2示數變小,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D.電壓表V1示數變小,V2示數變大,電流表A的示數變小

D [分析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R2和定值電阻R1串聯,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電壓表V1測的是電阻R1兩端的電壓,V2測的是滑動變阻器R2兩端的電壓。當滑片P由a向b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在變大,電路總阻值也在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的電流變小,即電流表的示數變小;根據串聯電路分壓特點可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阻變大,其兩端分得的電壓變大,而串聯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所以R1兩端電壓變小,即電壓表V1的示數變小,電壓表V2的示數變大。故選D。]
11.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 s才開始運動 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 m處 ③從第3 s開始,vA<vB,5 s末A、B相遇 ④5 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 s時,A、B相距8 m
A.只有②⑤正確 B.只有②④⑤正確
C.只有①③⑤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

1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電路正常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電路中只有一個電表的示數突然變大,電阻R或L有一處發生故障,其他元件仍保持完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可能是電阻R短路 ②可能是燈L短路 
③可能是電阻R斷路 ④可能是燈L斷路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
C.只有③④正確 D.只有②④正確

D [分析電路可知,燈泡L與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燈泡L兩端電壓。電阻R短路,電路總電阻減小,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均增大,故①錯誤;燈L短路將造成電流表示數增大,但電壓表被短路,示數幾乎減小到0,故②正確;電阻R斷路將造成斷路,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均減小為0,故③錯誤;燈泡L斷路,電流表示數減小為0,電壓表直接與電阻串聯接在電源兩端,相當于測電源電壓,示數增大,故④正確。故選D。]
13.下列有關實驗探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能承接到像 ②“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 ③“探究物體動能和速度的關系”時,要把質量相同的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 ④“探究水沸騰實驗”時,當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會升高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④

D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①不正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臂與杠桿重合,目的是便于讀出力臂,②正確;“探究物體動能和速度的關系”時,控制質量相同,改變速度,所以要把質量相同的小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③正確;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變,④不正確,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4.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小球A、B分別放入容器中靜止,A球沉底,B球漂浮,如圖所示,h1①兩個小球的重力:GAF浮B ③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④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
A.只有③④正確 B.只有①②正確
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①③正確

C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且h1ρ乙,故③錯誤;小球A完全浸沒在甲液體中,排開甲液體的體積等于小球A的體積,小球B漂浮在乙液體中,排開乙液體的體積小于小球B的體積,因為兩小球體積相等,所以兩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關系為V排甲>V排乙,又因為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由F浮=ρ液gV排可知,兩個小球的浮力關系為F浮A>F浮B,故②正確;因為小球A在甲液體中沉底,受到的重力GA大于浮力F浮A,B小球漂浮在乙液體中,受到的重力GB等于浮力F浮B,所以兩個小球的重力關系為GA>GB,故①錯誤;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受力面積相等,根據F=pS可知,甲和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又因
15.某科技小組設計了一個監測水位的裝置,如圖甲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0為定值電阻,電流表量程為“0~0.6 A”,電壓表量程為“0~3 V”,R滑最大阻值為20 Ω,浮子可帶動金屬滑桿AP即滑片豎直上下移動,當電流表的示數達到0.4 A時,裝置提醒小組成員水位達到警戒值,R接入電路的阻值隨水位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水位變化過程中,當電流表示數由0.3 A變為0.4 A時,電路總功率變化了0.6 W,R0功率變化了0.42 W。下列說法(  )
①電源電壓為6 V ②當水位升高時,該電路工作時總功率變小 ③電壓表示數為2.4 V時,達到警戒水位19 cm ④在保證電路安全的情況下,R0最大功率為1.5 W
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③④正確
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①③④正確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8分)
16.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若以行駛的“孤帆”為參照物,兩岸的青山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解析] 以“孤帆”為參照物,兩岸的青山相對于孤帆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兩岸的青山是運動的。
運動
17.如圖所示為一款磁懸浮手機無線充電器,可讓手機在懸浮狀態下接受無線充電。懸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極相互________(選填“吸引”或“排斥”)的原理。
[解析] 磁極之間的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手機懸浮在空中是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排斥
18.可燃冰是天然氣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下結合的水合物,因形似冰塊卻能燃燒而得名。科學家估算,其資源量甚至能夠滿足人類使用1 000 年,0.1 m3天然氣完全燃燒可釋放4.2×106 J熱量,若這些熱量被水完全吸收,可使__________kg水溫度升高10 ℃[c水=4.2×103 J/(kg·℃)]。
100
19.有一種亮度可以調節的小臺燈,其電路圖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為15 V,通過燈泡L的電流跟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調節滑動變阻器,使燈泡L的電功率為3.6 W,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為__________Ω。
15
三、作圖題(每題3分,共6分)
20.有一個均勻的圓柱體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如圖所示,現欲施加一個最小力使圓柱體的C點稍離地面,請在圖中畫出這個最小力。
[解析] 欲使圓柱的C點稍離地面,必須以D點為支點,則DB作為動力臂最長,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此時動力也最小,最省力。
[答案] 如圖所示
21.如圖所示,插座和電燈(帶開關)是組成家庭電路的常用元件,請在圖中按照安全用電的原則正確連接電路。
[解析] 開關與燈的連接:火線先接開關,再接燈泡的金屬點。三孔插座的連接:上孔接地線,左孔接零線,右孔接火線。
[答案] 如圖所示
四、實驗題(第22題8分,第23題12分,第24題5分,共25分)
2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為測出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源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__________________;如圖甲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
(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線處,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調到_____________,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
(3)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該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實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是利用這種成像規律工作的。
最小最亮的光斑
10.0
同一水平高度上
光屏的中央
倒立
縮小
照相機
(4)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發現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若想使光屏上的像再次變得清晰,應該將光屏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

[解析] (1)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源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光斑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30.0 cm-20.0 cm=10.0 cm。
(2)當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時,所成的像會在光屏的中央。
(3)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 cm刻度線處時,物距為u=30 cm,此時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4)如果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即物距變大,則像距會變小,故應將光屏向左移動。
23.小紅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乙、甲、丁、丙
B
(2)圖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3)在實驗時,若圖乙中溢水杯中的水面在放入小球前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則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若圖乙中的小球未浸沒在水中,則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對實驗結論造成影響。
(4)若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則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
2
等于

不會
1.6
(5)在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小紅用一只量筒、一枚大頭針和水,測量一個小木塊的密度。下面是小紅的有關實驗步驟,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①在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量筒的示數為V1;
②將小木塊放入量筒中(木塊漂浮),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補充步驟)
④計算得出木塊的密度ρ木塊=____________(寫出最簡表達式)。
用大頭針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3 
[解析] (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燒杯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丙、測出燒杯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
(2)空氣中小球的重力為G=3 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1 N,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G-F′=3 N-1 N=2 N,由題圖丁可知,空燒杯的重力G杯=0.5 N,由題圖丙可知,水和燒杯的重力G總=2.5 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杯=2.5 N-0.5 N=2 N,根據計算結果可見F浮=G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4.某實驗小組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恒為3 V。
(1)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實驗中,你認為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存在怎樣的關系?
①猜想: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________。
成正比
②實驗中你將用什么方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請在圖中的虛線框內補畫一個滑動變阻器(要求:滑片向右移時電阻變大),并將電路圖補畫完整,然后根據電路圖正確連接實物。
如圖所示
③檢查完畢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記錄了如下表所示的6組數據。小麗說這些數據中有一組是明顯錯誤的,跟其他數據的規律完全不同,這是哪組數據?____________(填序號)。
數據序號 1 2 3 4 5 6
電壓U/V 0.3 0.6 0.9 1.2 1.5 1.8
電流I/A 0.08 0.15 0.23 0.40 0.38 0.45
4 
④實驗完成后,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還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所選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15 Ω 1 A”,定值電阻的阻值分別為R1=5 Ω、R2=10 Ω、R3=20 Ω。利用(1)中實驗裝置,按下列步驟進行實驗:
①將R1連入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為1.5 V,記下電流表的示數I1;
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進行多次實驗
②用R2替換R1進行實驗,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1.5 V,記下電流表的示數I2;
③用R3替換R2接入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還是大于1.5 V,實驗無法進行下去,可以把R3換為________(選填“15 Ω”或“25 Ω”)的電阻。
15 Ω
[解析] (1)根據歐姆定律,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要求滑片向右移時電阻變大,則滑動變阻器應選擇左下接線柱串聯到電路中,如答圖所示;由表可知,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第4組數據錯誤;本實驗屬于探究類實驗,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遍性,還應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進行多次實驗。
(2)由實驗步驟可知,在此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控制定值電阻的電壓為1.5 V不變,電源電壓恒為3 V,則滑動變阻器的電壓也為1.5 V不變,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知,定值電阻和變阻器阻值相同,所以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為15 Ω,則定值電阻阻值最大為15 Ω,所以用R3替換R2接入電路,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時,電壓表的示數還是大于1.5 V,實驗無法進行下去,可以把R3換為15 Ω的電阻。
五、計算題(第25題6分,第26題8分,第27題12分,共26分)
25.小華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物體A,已知小華的質量為64 kg,每只鞋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00 cm2,在勻速豎直提升物體A的過程中,小華施加在繩子自由端豎直向下的拉力F為 400 N,物體A上升的速度vA為0.1 m/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不計
繩重和滑輪與軸的摩擦。g取10 N/kg。
(1)拉力F做功的功率;
(2)物體A所受的重力;
(3)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答案] (1)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20 W (2)物體A所受的重力是1 080 N (3)小華站立在地面上拉繩子的過程中,對地面的壓強有1.2×104 Pa
26.如圖甲所示,底面積S為25 cm2的圓柱形平底容器內裝有適量的未知液體,將容器放入水中處于直立漂浮狀態,容器下表面所處深度h1=10 cm;如圖乙所示,從容器中取出100 cm3的液體后,容器下表面所處深度h2=6.4 cm,g取10 N/kg。求:
(1)圖甲該容器受到的浮力;
(2)未知液體的密度。
[答案] (1)圖甲該容器受到的浮力為2.5 N (2)未知液體的密度0.9×103 kg/m3
27.夏季到來雨水增多,導致水庫水位超過警戒線產生危險。為自動測量水庫水位超出警戒線的高度,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了一臺簡易水位測量儀,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密度比水大的圓柱形物體M底面積為10 cm2,物體M和N重力均為40 N,繩子繞過定滑輪把MN兩物體相連,調節繩子長度使M的下表面與水庫警戒線相平,輕質杠桿OB繞O點轉動,物體N放在杠桿的B處,OB長102 cm,壓敏電阻R通過A處對杠桿產生支撐,OA長 51 cm,壓敏電阻R阻值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表所示,當水面剛到達警戒水位時,電流表的示數
0.2 A,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3 V,電流表示數0.3 A。(忽略溫度對燈L電阻的影響;杠桿OB自身重力、繩重和摩擦均不計,ρ水=1×103 kg/m3)
(1)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多大?
(2)電源電壓是多少?
(3)物體M的密度?
壓力F/N 0 10 20 30 40
電阻R/Ω 20 15 10 5 2
[解析] (1)電路中壓敏電阻R和燈泡L串聯,電流表測電路電流,電壓表測壓敏電阻R的電壓。依題意可知,水面在警戒位置時,壓敏電阻R所受壓力為0,由表可知,此時R=20 Ω,電流表的示數0.2 A,則電壓表的示數為UR=I0R=0.2 A×20 Ω=4 V。
(2)設燈泡電阻為RL,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 V,根據歐姆定律,電源電壓為U=0.2 A×RL+4 V ①,當水位上升至M中心高度位置時,電壓表示數3 V,電流表示數0.3 A,根據歐姆定律,電源電壓為U=0.3 A×RL+3 V ②,聯立①②,解得電源電壓U=6 V,燈泡電阻RL=10 Ω。
[答案] (1)水面在警戒位置時電壓表的示數為4 V (2)電源電壓是6 V (3)物體M的密度為2×103 kg/m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获嘉县| 桑植县| 长垣县| 泽州县| 肃南| 南康市| 贵定县| 长岭县| 荣成市| 杭锦后旗| 阿鲁科尔沁旗| 高密市| 神农架林区| 当涂县| 宿州市| 弥渡县| 瑞丽市| 左贡县| 虞城县| 乌兰县| 长白| 大渡口区| 敖汉旗| 江油市| 汪清县| 荣昌县| 丁青县| 和静县| 平陆县| 安阳市| 平邑县| 海盐县| 乐东| 青神县| 太仆寺旗| 贡山| 文昌市| 安陆市| 天气|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