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物理復習微專題3壓強、浮力的綜合計算和判斷課件(44頁ppt)+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物理復習微專題3壓強、浮力的綜合計算和判斷課件(44頁ppt)+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考點1:壓強、浮力大小的比較
1.壓強大小比較:①固體壓強由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與容器底面積共同決定的,壓力大小等于容器、水和浸入物體的總重力;②液體壓強由液體密度和深度共同決定的,深度指某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高度,大小與容器的粗細、形狀以及是否傾斜均無關(guān)。
2.浮力大小比較:①阿基米德原理,特別是液體密度或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若不能用阿基米德原理,則觀察物體的浮沉狀態(tài),依據(jù)物體的浮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比較);②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由F浮=ρ液gV排和V物=V排+V露可知,在密度越大的液體中露出液面的體積越大,可以比較液體密度的大小);③柱體漂浮在液體中時,柱體底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可以通過公式p=F壓/S=F浮/S計算或比較,在不同液體中漂浮的同一柱體,其底面受到的壓強相等。
類型一 單一容器分析
1.(2024·泰安三模)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著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和質(zhì)量相等的A、B兩個實心小球。將球A放入容器內(nèi)的水中,球A漂浮。取出球A后(帶出的水忽略不計),再將球B放入容器內(nèi)的水中,球B沉入容器底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球A的密度大于球B的密度
②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球B受到的浮力
③放入球A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等于放入球B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④放入球A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等于放入球B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將球A放入水中,球A漂浮,球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球B放入水中,球B沉入容器底部,球B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球A的密度小于球B的密度,故①錯誤;已知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相同,重力相同,球A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A=G,球B沉底,浮力小于重力,F(xiàn)浮B類型二 相同容器同種液體分析
2.(2024·泰安期末)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相同質(zhì)量的水,現(xiàn)將正方體物塊A放入水中,有五分之三體積露出水面,如圖甲所示。再將邊長為A的邊長一半的正方體物塊B放在A的上面,物塊A有五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物塊A與物塊B的密度之比為ρA∶ρB=1∶8
②物塊A與物塊B的質(zhì)量之比mA∶mB=1∶1
③若將物塊A、物塊B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A、B所受的浮力之比FA∶FB=8∶1
④若將物塊A、物塊B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甲、乙兩容器對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1∶1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 [由題圖甲可知,物塊A漂浮在水面上,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A=ρ水gV排A=ρ水=GA=mAg=ρAVAg,可得mA=,ρA=ρ水,從題圖甲到題圖乙,物塊A受到的浮力的增加量等于物塊B的重力大小,即ΔF浮A=ρ水gΔV排A=ρ水gVA=GB=mBg,解得mB=,故=,故②正確;由題意知正方體物塊B邊長為A的一半,即=,根據(jù)V=L3可得=,根據(jù)ρ=可得=,故①正確;由①中分析可得ρB=8ρA=8×ρ水=ρ水>ρ水,物塊B放入乙容器中將下沉,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FB=ρ水=,故==,故③錯誤;將物塊A、物塊B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甲、乙容器對地面的壓力為容器重力、水重力與物體重力之和,由于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相同質(zhì)量的水,且物塊A、物塊B質(zhì)量相同,則甲、乙容器對地面的壓力相等,根據(jù)p=可得=,故④正確。故選A。]
類型三 相同容器不同液體分析
3.如圖所示,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制成一個簡易密度計,現(xiàn)將它先后放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的燒杯中,當它豎直靜止在兩種液體中時,液面高度相同。密度計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分別為F甲和F乙,兩個燒杯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F甲=F乙 ②F甲p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密度計在兩液體中均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可知F浮=G,同一個密度計,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計在兩種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故①正確,②錯誤;由題圖知,密度計排開液體甲的體積大于排開液體乙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因ρ甲<ρ乙,且液面高度相同,則根據(jù)p=ρgh可知,兩個燒杯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p甲類型四 三個容器相同液體分析
4.(2024·泰安一模)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將A、B、C三個體積相同的正方體分別放入容器內(nèi),待正方體靜止后,三個容器內(nèi)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三個正方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關(guān)系為FA②三個正方體的密度大小關(guān)系是ρA>ρB>ρC
③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關(guān)系為F甲=F乙=F丙
④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為p甲>p乙>p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由題圖可知,A、B、C排開水的體積大小為VA排類型五 圖象問題及綜合
5.(2024·泰安三模)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夠高的柱形容器如圖甲所示,容器底部放一個邊長為10 cm的均勻?qū)嵭恼襟wM。現(xiàn)緩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體,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隨注入液體深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取g=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M的密度是1.25×103 kg/m3
②注入液體的密度是1×103 kg/m3
③當h=10 cm時,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是2 N
④當h>10 cm時,M漂浮
A.①③正確 B.②③正確
C.①②正確 D.②④正確
B [由題圖乙可知,當注入液體深度h=0 cm,即還沒有注入液體時,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1=G=12 N,由G=mg得,M的質(zhì)量m===1.2 kg,M的體積V=(0.1 m)3=0.001 m3,M的密度ρM===1.2×103 kg/m3,故①錯誤;由題圖乙可知,當注入液體深度h=5 cm,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2=G-F浮=7 N,此時M受到的浮力F浮=G-F壓2=12 N-7 N=5 N,M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0.1 m)2×0.05 m=0.000 5 m3,由F浮=ρ液V排g可得,液體的密度ρ液===1×103 kg/m3,故②正確;當h=10 cm時,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0.1 m)2×0.1 m=0.001 m3,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 kg/m3×0.001 m3×10 N/kg=10 N,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3=G-F浮′=12 N-10 N=2 N,故③正確;M的密度ρM=1.2×103 kg/m3>ρ液=1×103 kg/m3,即M的密度大于注入液體的密度,當h>10 cm時,M不會漂浮,故④錯誤。故選B。]
考點2:壓強、浮力綜合計算
1.主要公式:p=、p=ρ液gh、F浮=G排=ρ液gV排。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和相應關(guān)系。
2.物體浸入柱形容器中,若物體沒有接觸容器底部,液體沒有流出,則容器底受到液體壓力的增加值等于物體受到的浮力。
3.注意物體受到的重力、浮力及其它外力間的平衡關(guān)系。
類型一 連體類型
1.(2024·泰安期末)底面積為200 cm2的平底圓柱形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現(xiàn)將體積為、重為4 N的木塊A輕輕放入容器內(nèi)的水中,如圖甲所示;若將一重為6 N的物體B用細繩系于A的下方,將它們放入水中靜止時,恰好浸沒在水中,如圖乙所示(水未溢出)。求:(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不計繩重及其體積)
(1)圖甲中木塊A靜止時排開水的體積;
(2)物體B的密度;
(3)圖乙相對于圖甲,容器底部增加的液體壓強。
[解析] (1)木塊A受到的浮力F浮=GA=4 N,排開水的體積V排===4×10-4 m3。
(2)木塊A、物體B受到的浮力F浮總=GAB=GA+GB=4 N+6 N=10 N,排開液體的總體積V排總===1×10-3 m3,物體B的體積VB=V排總-V排A=1×10-3 m3-5×10-4 m3=5×10-4 m3,物體B的密度ρB====1.2×103 kg/m3。
(3)題圖乙相對于題圖甲,增加的體積ΔV=V排總-V排A=1×10-3 m3-4×10-4 m3=6×10-4 m3,增加深度Δh===0.03 m,容器底部增加的液體壓強Δp=ρ水gΔh=1.0×103 kg/m3×10 N/kg×0.03 m=300 Pa。
[答案] (1)4×10-4 m3 (2)1.2×103 kg/m3 (3)300 Pa
類型二 密度計類型
2.(2024·泰安一模)一個質(zhì)量為80 g的圓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內(nèi)裝10 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再將玻璃瓶分別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種未知液體的容器中,靜止后瓶內(nèi)、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圖乙和圖丙所示(ρ水=1×103 kg/m3,g=10 N/kg,瓶壁厚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未知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②未知液體的密度為
③玻璃瓶底的面積為50 cm2
④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4.8 N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題圖乙和丙中,玻璃瓶都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未知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故①錯誤;設玻璃瓶的底面積為S,水的體積V水=Sh1,題圖中h1=0.10 m,h2=0.02 m,h3=0.06 m,玻璃瓶在水中和在未知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水=F浮液,ρ水gV排=ρ液gV排′,ρ水g(V水+Sh2)=ρ液g(V水+Sh3),ρ水g(Sh1+Sh2)=ρ液g(Sh1+Sh3),ρ液=ρ水=×1×103 kg/m3=0.75×103 kg/m3=,故②正確;題圖乙中玻璃瓶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其總重力,玻璃瓶的重力G玻璃瓶=m玻璃瓶g=0.08 kg×10 N/kg=0.8 N,浮力為F浮水=G玻璃瓶+G水,ρ水gS(h1+h2)=G玻璃瓶+ρ水gSh1, ρ水=G玻璃瓶,玻璃瓶底面積S===4×10-3 m2=40 cm2,故③錯誤;玻璃瓶中水的體積V水=Sh1=×0.10 m=4×10-4m3,玻璃瓶中水的重力G水=ρ水V水g=1×103 kg/m3×4×10-4m3×10 N/kg=4 N,則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浮水=G玻璃瓶+G水=0.8 N+4 N=4.8 N,故④正確。故選C。]
類型三 傳感器類型
3.如圖甲所示,裝有適量某種液體的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其底面積為S1=200 cm2,A是底面積為S2=100 cm2的圓柱形木塊,C是壓力傳感器,用F表示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h表示木塊A的下表面與液面的距離,小明用輕桿B向下壓C,逐漸改變h的大小,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F-h圖象,此過程中液體始終沒有溢出(傳感器C和輕桿B的重力體積忽略不計),g取10 N/kg,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木塊A的體積為1 250 cm3
B.該液體的密度為1.2 g/cm3
C.木塊A從接觸液面到浸沒,木塊A的重力對它做功0.375 J
D.木塊A從接觸液面到浸沒,容器底對水平面的壓強增加了700 Pa
D [由題圖乙可知,木塊A從剛接觸液面(h=0 cm)到完全浸沒(h=12.5 cm)下沉的高度(即木塊A的高度)為h=12.5 cm,則木塊A的體積為VA=S2h=0.01 m2×0.125 m=0.001 25 m3=,故A正確;由題圖乙可知,當h=0 cm時,即物體完全處于空氣中時,壓力傳感器示數(shù)為-6 N,說明此時壓力傳感器對A有向上的拉力,該拉力大小即為A的重力,所以GA=6 N;當h=12.5 cm以后,壓力傳感器示數(shù)為F=9 N保持不變,說明A已經(jīng)浸沒在液體中,此時A受到的浮力為F浮A=F+GA=9 N+6 N=15 N,根據(jù)F浮=ρ液gV排得,該液體的密度為ρ液====1.2×103 kg/m3=1.2 g/cm3,故B正確;木塊A從接觸液面到浸沒過程中,A下降、液面上升,液面上升高度為Δh液=====0.062 5 m,則木塊下降的高度為Δh木=h-Δh液=0.125 m-0.062 5 m=0.062 5 m,所以木塊A的重力對它做功為W=GAΔh木=6 N×0.0625 m=0.375 J,故C正確;木塊A從接觸液面到浸沒,容器底對水平面的壓力增大量等于A的重力與傳感器施加的壓力之和,即A受到的浮力,則容器底對水平面的壓強增加了Δp====750 Pa,故D錯誤。]
類型四 彈簧類型
4.(2024·泰安二模)某科技小組的同學想制作一個簡易浮力秤來測質(zhì)量。他們剪掉空塑料瓶的瓶底,旋緊瓶蓋,在瓶蓋上系一塊質(zhì)量適當?shù)氖瘔K,然后將其倒置在水桶里,當瓶中不放被測物體靜止時,在瓶上與水面相平位置標記為零刻度線,再在瓶身上均勻標記其它刻度線,左側(cè)標記的是長度值,若在刻度線右側(cè)標上相應的質(zhì)量值,即可做成一個簡易浮力秤,如圖所示。已知零刻度線以上瓶身粗細均勻,其橫截面積為50 cm2,不放被測物體時浮力秤的總質(zhì)量為170 g,水的密度為 1.0 g/cm3,g取10 N/k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所示狀態(tài)浮力秤受到的浮力為 1.7 N
B.浮力秤上2 cm刻度線對應的被測物體質(zhì)量為270 g
C.減小浮力秤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該浮力秤0刻度線將向下移動
D.增大浮力秤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該浮力秤刻度線間的距離保持不變
B [題圖中所示浮力秤處于漂浮狀態(tài),則受到的浮力為F浮=G0=m0g=0.17 kg×10 N/kg=1.7 N,故A不符合題意;浮力秤上2 cm刻度線對應的增加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Sh=50 cm2×2 cm==1×10-4 m3,則對應的增加的浮力為F浮1=ρ水gV排=1×103 kg/m3×10 N/kg×1×10-4 m3=1 N,則對應的增加的重力為G1=F浮1=1 N,所以對應的被測物體質(zhì)量為m1===0.1 kg=100 g,故B符合題意;減小浮力秤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浮力秤重力減小,因為浮力秤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浮力減小,液體密度不變,根據(jù)F浮=ρ水gV排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浮力秤上浮一些,該浮力秤0刻度線將向下移動,故C不符合題意;增大浮力秤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該浮力秤0刻度線將向上移動,但該浮力秤刻度線間的距離為Δh=====,則該浮力秤刻度線間的距離與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液體密度和瓶身的橫截面積有關(guān),與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無關(guān),因此浮力秤刻度線間的距離保持不變,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類型五 圖象類型
5.(2024·泰安期末)學校物理興趣小組設計了利用浮力打撈物品的裝置。如圖甲所示,一個足夠高的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為,待打撈物體A質(zhì)量為2 kg,底面積為100 cm2,高10 cm;浮體B質(zhì)量為 0.6 kg,底面積為220 cm2,高為10 cm;A、B用一個質(zhì)量和體積都不計的彈簧相連,已知彈簧原長為 10 cm,彈簧每受到1 N的拉力或壓力會伸長或收縮 0.5 cm。現(xiàn)以恒定的水流向容器內(nèi)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g取 10 N/kg。
(1)求未注水之前物體A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當注水時間在第8 s時,物體A所受的浮力和容器中水的深度分別是多少?
(3)如圖乙所示,當注水時間在第10 s時物體A恰好剛離開容器底部,此時B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
[解析] (1)未注水之前物體A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2 600 Pa。
(2)由題圖丙可知,第4 s時,h1為10 cm,此時A恰好完全浸沒,則注入水的體積為V水=S容器h1-SAh1=500 cm2×10 cm-100 cm2×10 cm=4 000 cm3,以恒定的水流向容器內(nèi)注水,所以4~8 s內(nèi)注入水的體積等于0~4 s內(nèi)注入水的體積,水面上升高度為Δh===8 cm,所以此時水面高度為h2=h1+Δh=10 cm+8 cm=18 cm,此時A完全浸沒,浮力為F浮=ρ液gV排=ρ液gVA=×10 N/kg×100×10×10-6 m3=10 N。
(3)注水時間在第10 s時物體A恰好剛離開容器底部,此時浮力為A、B重力之和,浮力為F浮′=GA+GB=26 N,此時浮體B排開水的體積為VB排=V-VA=-VA=-100×10×10-6 m3=1.6×10-3 m3。
[答案] (1)未注水之前物體A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2 600 Pa (2)當注水時間在第8 s時,物體A所受的浮力為10 N,容器中水的深度為18 cm (3)如圖乙所示,當注水時間在第10 s時物體A恰好剛離開容器底部,此時B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是1.6×10-3 m3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共44張PPT)
微專題3 壓強、浮力的綜合計算和判斷
考點1:壓強、浮力大小的比較
1.壓強大小比較:①固體壓強由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與容器底面積共同決定的,壓力大小等于容器、水和浸入物體的總重力;②液體壓強由液體密度和深度共同決定的,深度指某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高度,大小與容器的粗細、形狀以及是否傾斜均無關(guān)。
2.浮力大小比較:①阿基米德原理,特別是液體密度或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若不能用阿基米德原理,則觀察物體的浮沉狀態(tài),依據(jù)物體的浮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比較);②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由F浮=ρ液gV排和V物=V排+V露可知,在密度越大的液體中露出液面的體積越大,可以比較液體密度的大小);③柱體漂浮在液體中時,柱體底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可以通過公式p=
F壓/S=F浮/S計算或比較,在不同液體中漂浮的同一柱體,其底面受到的壓強相等。
類型一 單一容器分析
1.(2024·泰安三模)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著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和質(zhì)量相等的A、B兩個實心小球。將球A放入容器內(nèi)的水中,球A漂浮。取出球A后(帶出的水忽略不計),再將球B放入容器內(nèi)的水中,球B沉入容器底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球A的密度大于球B的密度
②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球B受到的浮力
③放入球A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等于放入球B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④放入球A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等于放入球B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類型二 相同容器同種液體分析
2.(2024·泰安期末)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裝有相同質(zhì)量的水,現(xiàn)將正方體物塊A放入水中,有五分之三體積露出水面,如圖甲所示。再將邊長為A的邊長一半的正方體物塊B放在A的上面,物塊A有五分之一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物塊A與物塊B的密度之比為ρA∶ρB=1∶8
②物塊A與物塊B的質(zhì)量之比mA∶mB=1∶1
③若將物塊A、物塊B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A、B所受的浮力之比FA∶FB=8∶1
④若將物塊A、物塊B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甲、乙兩容器對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1∶1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類型三 相同容器不同液體分析
3.如圖所示,在木棒的一端纏繞一些銅絲制成一個簡易密度計,現(xiàn)將它先后放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的燒杯中,當它豎直靜止在兩種液體中時,液面高度相同。密度計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分別為F甲和F乙,兩個燒杯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F甲=F乙 ②F甲p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密度計在兩液體中均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可知F浮=G,同一個密度計,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計在兩種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故①正確,②錯誤;由題圖知,密度計排開液體甲的體積大于排開液體乙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因ρ甲<ρ乙,且液面高度相同,則根據(jù)p=ρgh可知,兩個燒杯底部所受液體的壓強p甲類型四 三個容器相同液體分析
4.(2024·泰安一模)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內(nèi),裝有適量的水,將A、B、C三個體積相同的正方體分別放入容器內(nèi),待正方體靜止后,三個容器內(nèi)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三個正方體受到的浮力大小關(guān)系為FA②三個正方體的密度大小關(guān)系是ρA>ρB>ρC
③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關(guān)系為F甲=F乙=F丙
④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為p甲>p乙>p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則有F浮=G排=G,容器內(nèi)水和物體的總重力G總=G水+G=G水+G排,三個容器內(nèi)水面高度相同,所以三個容器內(nèi)總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即F甲=F乙=F丙,故③正確;由于正方體靜止后,三個容器內(nèi)水面高度相同,根據(jù)p=ρgh,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相同,故④錯誤。故選A。]
類型五 圖象問題及綜合
5.(2024·泰安三模)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夠高的柱形容器如圖甲所示,容器底部放一個邊長為10 cm的均勻?qū)嵭恼襟wM。現(xiàn)緩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體,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隨注入液體深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取g=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M的密度是1.25×103 kg/m3
②注入液體的密度是1×103 kg/m3
③當h=10 cm時,M對容器底部的壓力是2 N
④當h>10 cm時,M漂浮
A.①③正確 B.②③正確
C.①②正確 D.②④正確

考點2:壓強、浮力綜合計算
(1)圖甲中木塊A靜止時排開水的體積;
(2)物體B的密度;
(3)圖乙相對于圖甲,容器底部增加的液體壓強。
[答案] (1)4×10-4 m3 (2)1.2×103 kg/m3 (3)300 Pa
類型二 密度計類型
2.(2024·泰安一模)一個質(zhì)量為80 g的圓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內(nèi)裝10 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再將玻璃瓶分別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種未知液體的容器中,靜止后瓶內(nèi)、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圖乙和圖丙所示(ρ水=1×103 kg/m3,g=10 N/kg,瓶壁厚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類型三 傳感器類型
3.如圖甲所示,裝有適量某種液體的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其底面積為S1=200 cm2,A是底面積為S2=100 cm2的圓柱形木塊,C是壓力傳感器,用F表示壓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h表示木塊A的下表面與液面的距離,小明用輕桿B向下壓C,逐漸改變h的大小,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F-h圖象,此過程中液體始終沒有溢出(傳感器C和輕桿B的重力體積忽略不計),g取10 N/kg,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木塊A的體積為1 250 cm3
B.該液體的密度為1.2 g/cm3
C.木塊A從接觸液面到浸沒,木塊A的重力對它做功0.375 J
D.木塊A從接觸液面到浸沒,容器底對水平面的壓強增加了700 Pa

類型四 彈簧類型
4.(2024·泰安二模)某科技小組的同學想制作一個簡易浮力秤來測質(zhì)量。他們剪掉空塑料瓶的瓶底,旋緊瓶蓋,在瓶蓋上系一塊質(zhì)量適當?shù)氖瘔K,然后將其倒置在水桶里,當瓶中不放被測物體靜止時,在瓶上與水面相平位置標記為零刻度線,再在瓶身上均勻標記其它刻度線,左側(cè)標記的是長度值,若在刻度線右側(cè)標上相應的質(zhì)量值,即可做成一個簡易浮力秤,如圖所示。已知零刻度線以上瓶身粗細均勻,其橫截面積為50 cm2,不放被測物體時浮力秤的總質(zhì)量為170 g,水的密度為 1.0 g/cm3,g取10 N/k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所示狀態(tài)浮力秤受到的浮力為 1.7 N
B.浮力秤上2 cm刻度線對應的被測物體質(zhì)量為270 g
C.減小浮力秤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該浮力秤0刻度線將向下移動
D.增大浮力秤下方懸掛石塊的質(zhì)量,該浮力秤刻度線間的距離保持不變

(1)求未注水之前物體A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當注水時間在第8 s時,物體A所受的浮力和容器中水的深度分別是多少?
(3)如圖乙所示,當注水時間在第10 s時物體A恰好剛離開容器底部,此時B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是多少?
[答案] (1)未注水之前物體A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為2 600 Pa (2)當注水時間在第8 s時,物體A所受的浮力為10 N,容器中水的深度為18 cm (3)如圖乙所示,當注水時間在第10 s時物體A恰好剛離開容器底部,此時B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是1.6×10-3 m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礼泉县| 浙江省| 宁海县| 南丰县| 达拉特旗| 新绛县| 文昌市| 桦川县| 天柱县| 司法| 甘孜| 通道| 杂多县| 北川| 长乐市| 霍州市| 普洱| 江川县| 日照市| 驻马店市| 阿城市| 洛扎县| 巴彦淖尔市| 凤庆县| 临清市| 吉木乃县| 湖南省| 宁远县| 贵南县| 定兴县| 巴彦县| 大丰市| 泗洪县| 鸡东县| 库车县| 合山市| 湖口县| 措勤县| 青冈县|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