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級第二次綜合測試生物學試卷試卷共8頁,卷面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0分。第1-12小題,每小題2分;第13-16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總體規劃(2024—2035年)》要求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加強深遠海養殖關鍵設施裝備研發,加快培育深遠海養殖當家品種,創新產業發展機制,建設海洋牧場、“藍色糧倉”。下列不屬于建設“海洋牧場”意義的是( )A. 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B. 擴大優質蛋白供給,提升國民體質C. 加大飼料投喂,促進漁民增產增收D. 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2. 科學家利用AI技術從頭設計了具有高效催化活性和新型折疊結構的絲氨酸水解酶。下列不屬于AI技術設計該酶考慮的是( )A. 氨基酸R基種類 B. 氨基酸的數目C. 氨基酸排列順序 D. 肽鍵形成方式3. 科學家在海洋微藻中發現了一種結構類似于線粒體的新型細胞器——“硝質體”。DNA研究表明,這種新發現的細胞器大約在1億年前由海藻和固氮藍細菌之間共生產生。下列關于“硝質體”的推論最可能錯誤的是( )A. 可進行分裂傳遞給子細胞 B. 結構內存在固氮相關的酶C. 可以合成自身全部蛋白質 D. 有助設計新的固氮的作物4. 生物學實驗操作順序會影響實驗結果。下列探究實驗中部分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 pH對酶活性的影響:底物與酶混合后再改變pHB 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變化:染色后漂洗C. 植物細胞的失水:低倍鏡觀察后再滴加蔗糖溶液D. 調查酵母菌種群密度:滴加培養液后蓋上蓋玻片5. 植物細胞被病原體感染后,產生的環核苷酸會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導致胞內Ca2+濃度升高,上調NADPH氧化酶基因表達后引發H2O2積累,最終造成細胞損傷。已知受體激酶BAK1被油菜素內酯激活后可關閉Ca2+通道。下列處理不能減輕感染引起的細胞損傷的是( )A. 阻斷環核苷酸的合成,降低細胞內Ca2+的濃度B. 施加油菜素內酯,抑制NADPH氧化酶基因表達C. 激活BAK1的活性,提高H2O2分解酶的活性D. 不施加油菜素內酯,施加BAK1活性抑制劑6. 研究人員發現斑馬魚Zar1蛋白能與透明帶糖蛋白mRNA結合并抑制其翻譯。zar1基因缺失突變體存在卵母細胞凋亡,卵巢被精巢取代的現象。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 Zar1蛋白調控透明帶糖蛋白的合成屬于表觀遺傳B. 透明帶糖蛋白增多能緩解卵巢被精巢取代現象C. zar1基因在成年斑馬魚卵巢中的表達水平可能顯著高于精巢D. 幼年斑馬魚可能同時存在向卵巢和精巢分化的原始生殖細胞7. 穩定碳(δ13C)和氮(δ15N)同位素技術通過分析碳、氮元素中穩定同位素比例,研究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該技術在水生生態研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測定水體中物種的豐富度B. 區分水生生物細胞的形態特征C. 定量分析水體生物間的捕食關系D. 檢測水生生物代謝產物的化學組成8. 趨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在相似的環境壓力下產生類似的適應性特征。下列現象不屬于趨同進化的是( )A. 蝙蝠的翼與貓的前肢骨骼相似B. 鯨與海豚都具有流線型的體型C. 黃雀與蝴蝶都具有適應飛翔的翅D. 玫瑰與仙人掌都具保護作用的刺9. 環境DNA(eDNA)指生物體通過脫落的細胞和排泄物等釋放到環境中的DNA片段。科研人員采集長江流域不同水域的eDNA,通過設計特異性引物進行PCR測得江豚的環境DNA數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該方法對江豚生活基本無影響 B. 該方法可預測長江物種豐富度C. 增加取樣數以保證檢測準確性 D. 可用于監測江豚種群數量變化10.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胚芽鞘在黑暗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將胚芽鞘固定于勻速旋轉的圓盤上(如圖),一段時間后,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最可能是( )A. 不生長 B. 水平生長 C. 彎向圓心生長 D. 彎向外側生長11. 解鉀菌能將土壤中難溶性含鉀化合物分解,轉變為可溶性化合物。下表是研究人員篩選解鉀細菌的培養基配方,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成分 葡萄糖 硫酸銨 NaH2PO4 MgSO4·7H2O NaCl CaCO3 鉀長石粉 瓊脂 蒸餾水含量(g/L) 10.0 0.5 0.5 0.2 0.1 0.1 5.0 150 定容至1LA. 解鉀菌屬于自養微生物 B. CaCO3調節培養基的pHC. 該培養基是固體培養基 D. 解鉀菌有增加肥力作用12. 我國科學家發現抗體在衰老過程中的異常積累是機體衰老的元兇之一。下列不能作為該發現的證據( )A. 衰老細胞表面組織相容性抗原逐漸增加B. 漿細胞密集分布在各種器官衰老敏感區C. 衰老細胞中抗體基因表達水平逐漸升高D. 注射抗體的年輕小鼠引發多個器官衰老13. 耕地鹽堿化是制約水稻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下表是研究增施氮肥和葉面噴施5-ALA(一種促進性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水稻幼苗的部分生理特性的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組別 處理 總葉綠素含量(mg/L) 細胞可溶性蛋白質含量(μg/g)甲 0.1gN 25.65 32乙 0.1gN+0.3%NaCl 19.13 36丙 0.15gN+0.3%NaCl 24.73 39丁 ? 32.39 40A. 丁組的處理措施是0.1gN+0.3%NaCl+適量5-ALAB. 增施氮肥可以緩解NaCl對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影響C. 增施氮肥和噴施5-ALA可降低水稻幼苗的吸水能力D. 增施氮肥和噴施5-ALA可提高鹽堿化水稻幼苗生長14. 為研究水體富營養化對入侵植物(空心蓮子草、粉綠狐尾藻)和本土植物(刺苦草、穗狀狐尾藻)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實驗的自變量為植物種類和水體營養化程度B. 結果表明空心蓮子草更能適應水體富營養化環境C. 刺苦草對營養條件變化的敏感度比粉綠狐尾藻的高D. 水體高營養化對粉綠狐尾藻與穗狀狐尾藻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1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光直接通過激活視網膜上特殊的感光細胞,經視神經至下丘腦和延髓的系列神經核團傳遞信號,最終通過交感神經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組織,直接抑制了機體的外周的棕色脂肪組織血糖代謝能力。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光影響血糖代謝的過程中興奮在反射弧上單向傳導B. 交感神經可能產生興奮性神經遞質作用于棕色脂肪細胞C. 夜間長期暴露于人造光下可能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風險D. 該機制為防治光污染導致的疾病提供了潛在干預靶點16. 下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和部分成員電泳結果,致病基因分別用A/a和B/b表示,且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810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甲、乙病的遺傳方式分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B. ①②和③④分別表示A、a和b、B基因,Ⅲ4的基因型有2種C. Ⅱ4和Ⅱ5再生一個基因型與Ⅲ3相同的女孩的概率是1/8D. Ⅲ3與人群中一正常男子結婚,生下兩病兼患女孩的概率是1/182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 “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溫升高已成為農作物減產的重要原因。科學家以甲、乙兩種水稻品系研究高溫脅迫對其光合作用的影響,部分實驗結果如下:注:CK:25℃培養;T:35℃脅迫2h;3:35℃脅迫2h于25℃恢復3d;6:35℃脅迫2h后于25℃恢復6d。請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分析,對溫度更敏感的品種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2)實驗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結果說明____________。(3)引起凈光合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種:①氣孔因素,阻止了CO2吸收;②非氣孔因素,主要受內部酶活力和光合組分的控制。為研究兩個品系水稻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結合實驗三的結果,試分析甲、乙兩個水稻品系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可能原因分別是_________。(4)為緩解30~35℃高溫對甲品系水稻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影響,請你提出一個可行的方案____________。18. 臨床發現,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腸道屏障破壞,出現腹瀉。為研究某種益生菌的治療效果,科研人員利用小鼠開展了一系列實驗,部分實驗結果如下。組別 處理 體重增加量/Δg 腹瀉指數 免疫球蛋白ng/mL TLR4/NF-κB表達水平IgA IgG TLR4 NF-κBA 生理鹽水 3.83 0 62.42 513.21 1 1B 氨芐青霉素 3.49 1.33 47.65 423.87 3.08 2.85C 氨芐青霉素+培菲康 5.26 0.71 58.67 540.57 2.19 1.40D 氨芐青霉素+某種益生菌 3.81 1.02 53.99 452.85 2.56 2.14注: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請回答下列問題:(1)據題分析,推測培菲康的作用和設置C組的作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2)據表分析,相對于A組,B組小鼠體重增加略有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3)研究發現,TLR4/NF-κB信號通路的激活能放大炎癥效應,影響腸道能量代謝,導致腸黏膜功能受損,造成慢性腹瀉。據此分析,益生菌治療腹瀉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4)基于研究結果,科研小組可進一步進行的研究工作是____________。19. 海草床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碳匯潛力,對調節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20世紀以來,全球海草床衰退嚴重,對海草床的生態修復迫在眉睫。研究發現在海草床修復過程中,微生物具有促進海草的生長和發育,增強海草抵抗病原體的危害,以及緩解生物與非生物因素脅迫的重要作用。回答下列問題:(1)海草床生態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價值,對其的生態修復對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穩定的深遠意義。(2)不同區域的海草根系分泌的生物堿、有機酸等種類和含量不完全相同,這些根系分泌物可以作為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或“行為”)信息吸引不同種類的微生物,使根下微生物的豐富度、種群密度發生變化。(3)海草移植是恢復海草床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探究微生物群落完整性對海草移植的影響,科研人員將海草從甲水域(原草場)移植到乙水域(移植后草場),在移植前對海草進行相關處理,實驗分組及處理如下:A組:將乙水域海草挖出,再人工栽種回原處。B組:含有甲水域原海草完整的根枝,底質為甲水域原草場的沉積物。C組:含有甲水域原海草完整的根枝,底質為乙水域移植后草場的沉積物。D組:含有甲水域原海草完整的根枝,底質為高溫高壓滅菌的乙水域移植后草場沉積物。其他無關變量相同且適宜,將B、C和D組海草移植到環境不同的另一水域乙,對移植后的海草存活率進行檢測,實驗結果如下圖:①在實驗分組中,設置A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據相關信息,推測實驗結果中D組海草移植成活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D組依然存在長時間穩定存活的海草,這部分存活的海草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根據其研究價值提出一個新思路提高該地海草移植的成活率,新思路為__________。20. 我國科研團隊在育種中發現甜瓜果皮表現出豐富的顏色變化,除純墨綠UDG、純白WR外,還存在墨綠色斑紋SS(墨綠色部位SSG,白色部位SSW)。為研究其產生機制,設計并開展了相關實驗,部分實驗結果見圖。雜交類型 SS UDG WR SS:WR①PSS♀×WR♂ 159 1 – –②PSS♂×WR♀ 102 18 – –③F1–SS×F1–SS 537 34 183 3:1④F1–SS×P–SS 94 2 – –⑤F1–SS×P–WR 82 – 108 1:1實驗二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一,科研人員使用試劑__________提取色素,實驗結果表明甜瓜SS和UDG果皮的墨綠色部分產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2)為進一步探究甜瓜果皮顏色形成的遺傳機理,設計并開展了實驗二和三。①實驗二利用純合親本進行了多種雜交實驗,實驗二結果表明墨綠色可能由__________基因控制,F1和F2中純墨綠色(UDG)甜瓜產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②基因序列比對結果發現,果皮顏色由位于4號染色體上葉綠素合成基因CmAPRR2控制,與白色果皮(WR)甜瓜相比,甜瓜SS的CmAPRR2基因含有Tcml插入序列(如下圖)。設計引物對一株甜瓜SS植株上生長的墨綠色斑紋(SS)和純墨綠(UDG)甜瓜進行了PCR擴增(實驗三),結果表明純墨綠(UDG)甜瓜產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注:F、R1和R2是引物。(3)進一步研究發現,甜瓜SS的CmAPRR2基因中的Tcml序列能被隨機剪切,產生不同長度的CmAPRR2基因。結合實驗四結果(果實成熟期10天、25天、35天),推測實驗二中F1SS自交后代出現少量墨綠色(UDG)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21. 研究表明,長期熬夜將導致腸道活性氧(ROS)積累,從而引起機體代謝紊亂甚至猝死。補充褪黑素可以清除ROS,但是過量褪黑素會進入血液,帶來副作用。益生菌EcN可以在腸道內至少生存1周,而其自身無法產生褪黑素。某研究團隊在EcN中構建了以血清素為底物合成褪黑素的代謝通路(如圖1),提出利用工程菌EcN“定點”、“持續”、“可控”地遞送褪黑素以維護熬夜人群腸道健康的新思路。基因工程的關鍵步驟如圖2。請回答下列問題:注:pMV、pBAD為質粒,Apr為AMP抗性基因,araC為調節蛋白,Para為阿拉伯糖啟動子,His為標簽蛋白。(1)圖2顯示了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__________。通過無縫克隆的方式,目的基因插入到載體pBAD中____________的下游,且與His標簽相連。(2)由圖2可知,與常規方法相比,無縫克隆法中載體的線性化和插入片段的擴增,均使用________________法;唯一區別是在設計擴增插入片段的引物時,需保證插入片段末端與線性化載體末端有15-20bp的同源序列。連接時,利用3'端核酸外切酶水解PCR產物3'端的核苷酸,暴露載體和插入片段同源部分,同源序列即可通過________原則實現載體和插入片段的連接。由此歸納無縫克隆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3)分子水平檢測表明導入重組質粒的EcN已成功表達目的蛋白。若要從個體生物學水平鑒定導入pBAD-Psmf的EcN或導入pBAD-OsCOMT的EcN所產生的目的蛋白活性,請結合圖1簡要描述鑒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4)本研究已在EcN中成功構建了以血清素為底物合成褪黑素的代謝通路。請結合題干信息提出進一步探究思路:___________。2025年茂名市高三年級第二次綜合測試生物學試卷 參考答案試卷共8頁,卷面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0分。第1-12小題,每小題2分;第13-16小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D【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A【13題答案】【答案】C【14題答案】【答案】D【15題答案】【答案】B【16題答案】【答案】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題答案】【答案】(1) ①. 乙 ②. 隨著溫度升高,乙的凈光合速率變化比甲的大(2) ①. 探究甲、乙兩種水稻品系,在高溫脅迫后的修復能力。 ②. 經過同樣的高溫脅迫后,甲具有較強的修復能力,其凈光合速率的下降是可逆的,而乙的修復能力較差,只能部分恢復。(3)甲品系凈光合速率在30-35℃下降的原因是氣孔因素,當溫度達到40℃以上時的原因是非氣孔因素;乙品系凈光合速率在30-45℃下降的原因是非氣孔因素。(4)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將參與固定CO2酶的基因導入細胞,增加CO2的固定能力【18題答案】【答案】(1)培菲康可用于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C組作為(陽性)對照組,以判斷某種益生菌治療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的效果。(2)氨芐青霉素處理導致小鼠腸道菌群紊亂,出現腹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減少,體重減輕。(3)益生菌通過促進免疫球蛋白IgA、TgG的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TLR4和NF-κB基因表達,減輕腸粘膜受損,從而達到治療效果。(4)探究益生菌的最適濃度、探究益生菌對腸道菌群的影響等【19題答案】【答案】(1)間接 (2)化學(3) ①. 作為對照,排除移植操作對海草存活率的影響 ②. D組海草移植后,海草根下沉積物不具有完整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較低,而缺失的微生物又對海草的生長是有利的,因此會導致D組成活率下降。 ③. 答案一:對存活個體根下沉積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篩選,尋找有利于海草生長的微生物種類進行培養,制成微生物制劑;答案二:可以分析存活個體根下沉積物中的微生物種類,與將要移植的海草根下沉積物中的微生物種類進行比較,向要移植的海草根下沉積物中添加該地特有的且有利于海草生長的微生物【20題答案】【答案】(1) ①. 無水乙醇 ②. 葉綠素的積累(2) ①. 顯性 ②. 基因突變 ③. (UDG)甜瓜的基因CmAPRR2不存在Tcml序列,結構未被破壞,能合成并積累葉綠素,形成墨綠色瓜皮。(3)在果實成熟過程中,Tcml序列全部被剪切,激活了CmAPRR2基因的表達,促進葉綠素的合成進而形成了全部墨綠色瓜皮。【21題答案】【答案】(1) ①. 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②. 阿拉伯糖啟動子/Para(2) ①. PCR ②. 堿基互補配對 ③. 進行一個或者多個目的基因的插入/且不依賴限制酶和DNA連接酶(3)以適量血清素為底物,檢測導入pBAD-Psmf的EcN產生N-乙酰血清素的濃度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情況/以適量N-乙酰血清素為底物,檢測導入pBAD-OsCOMT的EcN產生褪黑素的濃度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情況。(4)探討外源蛋白表達量(Psmf或OsCOMT)對EcN生存率的影響/探究如何改造當前的基因工程菌EcN,才能最終實現在腸道內“定點”、“持續”、“可控”地清除活性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