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四下第五單元習作:《游____》指導+范文習作再現同學們,你們喜歡外出游玩嗎?游玩的過程中,我們既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還能增長很多知識。你游覽過哪些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在橫線上填寫這個地方的名稱,把題目補充完整。再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一寫這個地方,把游覽的過程寫清楚吧。習作要素 學習按游覽順序寫景物。習作導航一、仔細審題,整體構思,明習作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習作的主題是“游覽”,核心詞是“游”,我們首先得選擇自己要描述的景物,可以是名勝古跡,也可以是新奇建筑;可以是名山大川,也可以是門前的公園……只要是你游覽過的一處自然景觀都可以。需按游覽順序展開,重點寫出該景觀有什么特別之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突出“過程感”。二、任務驅動,以評促寫,創習作任務一:確定景觀,畫游覽圖。回憶一下自己游覽過的地方,確定印象最深刻的景觀,該景觀中有哪些令你最感興趣的地方,用“箭頭+關鍵詞”的方式畫出景點順序,確保條理清晰。如動物園游覽路線:入口→猴山→大象館→長頸鹿館→出口。 任務二:按照順序,寫清過程。在描寫該景觀時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才能把過程寫清楚。如《海上日出》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寫日出的經過;《記金華的雙龍洞》則按照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游覽順序寫了游雙龍洞的經過;《七月的天山》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了七月天山的美麗景色。任務三:仔細觀察,突出特點。在描寫景物時要利用看、聽、聞、觸等多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如視覺:楓葉紅得像火,在陽光下閃爍。聽覺:瀑布轟鳴,如萬馬奔騰。嗅覺:桂花香氣撲鼻,讓人陶醉。觸覺:溪水冰涼,觸摸時感到清爽。味覺:品嘗當地小吃,酸辣的味道在舌尖綻放。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中作者看到了映山紅和油桐花開得燦爛,聽到了溪流時而緩時而急,感受到了孔隙的狹窄。當然,景觀中的所有的景點不要面面俱到,應選擇二、三處有代表意義的景物來詳寫,每處景物要抓住一兩點主要特點來寫,其他略寫。如《七月的天山》一文中,作者剛進入天山時重點寫了雪峰高、雪水大及溪流急三種美景;而進入天山重點寫了森林的茂密,天山深處時則重點寫了花的顏色多、花多。任務四:巧用過渡和修辭,表達具體。為了把游覽過程寫清楚,寫完整,要恰當使用過渡語。如①空間過渡: 走完長廊,便來到萬壽山腳下 。② 時間過渡: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西斜,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景區。③情感過渡:雖然很累,但看到這美麗的景色,一切都值得了。其次,要想把景物寫具體,還要運用比喻、排比等各種修辭手法。如《七月的天山》一文中“滿山都是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織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這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多,顏色美的特點。三、好詞佳句,錦上添花,潤習作本次重點是在介紹自己的游覽過程,除了介紹游覽的順序,還要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各種修辭具體介紹景點的特點,從而表達對該景觀的喜愛和贊美之情。1.描寫山水的詞語錦繡河山 高聳入云 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山高水長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白練騰空 煙波浩渺 江山如畫2. 描寫田園風光的詞語風光旖旎 綠樹成蔭 花團錦簇含苞待放 姹紫嫣紅 炊煙裊裊一碧萬頃 郁郁蔥蔥 層層疊疊鶯歌燕舞 稻谷飄香 碩果累累3.描寫名勝古跡的詞語風景如畫 美不勝收 殘垣斷壁別有洞天 氣勢磅礴 流連忘返雕梁畫棟 鐘靈毓秀 國之瑰寶鬼斧神工 旖旎風光 古色古香1.烏鎮清澈透明的水、千姿百態的橋、古樸典雅的宅,構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難怪古今中外的游客都稱贊它為“人間仙境”呢。 2.我們坐在亭子里,觀看云的表演。那云有時如蛟龍入海般翻滾;有時如仙女飛舞般飄蕩;有時又如雙龍戲珠般翻飛……千姿百態、分外迷人。3.太湖的水清澈見底,湖底五顏六色的鵝卵石清晰可見。湖中各種各樣的魚兒游來游去:有的鉆進長長的水草里;有的躲在石頭縫里;有的干脆玩起了“你追我跑”的游戲。4.站在天山上俯瞰天池,天池的形狀就如同一只大老虎,中間彎進山里的四條小溪猶如前爪后腳,而從后邊山澗里流出的的小溪就像是一條虎尾,真是妙極了。佳作賞析 游浮來山秋風輕拂,帶來絲絲涼爽。趁著周末,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莒縣的浮來山游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了。到了山腳下,抬頭望去,浮來山并不算很高,但綠樹成蔭,顯得很幽靜。我們沿著石階往上走,路兩旁有許多小攤,賣著香燭、零食和小玩具等。 走了不大一會兒,一堵灰撲撲的墻就出現在眼前,墻上爬滿了歪歪扭扭的古藤。爸爸告訴我,這些古藤的年齡比爺爺的爺爺還要大呢!墻上有一個月形的門洞,爸爸說,千年銀杏樹就在里面。我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 哇!一棵金色的樹映入眼簾,樹上的葉子像一把把金扇子在風中扇動,地上也鋪了厚厚的一層。樹干粗得要十幾個人才能合抱,樹皮皺巴巴的,像老人的皮膚。樹下圍著一圈鐵欄桿,上面掛滿了紅色的祈福布條,隨風輕輕飄動。我也學著別人給大樹系了根紅布條,希望它能給我帶來好運。 我們繼續往山上爬。山頂有一座小亭子,站在那兒可以看見整個莒縣。房子變得小小的,路上的汽車像小螞蟻一樣慢慢移動,真有趣!風一吹,亭角的銅鈴叮叮當當響,好像在唱歌。 再往上走便來到羅漢林,蜿蜒的山路兩旁擺放著形態各異的羅漢雕像,他們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燒火,有的劈柴……沒有一尊雕像是一樣的,媽媽說,這些雕像一共有五百尊,是還原了當時香火鼎盛時的場景。穿過羅漢林,便來到山頂的寺廟,寺廟里有虔誠祈禱的人,參觀完后我們便沿著小路下山了。 【點評】文章按照游覽的順序介紹了游浮來山的經過。習作結構合理,詳略得當,重點介紹了銀杏樹和羅漢林,略寫了亭子和寺廟。運用了各種感官進行了細致觀察,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方法寫出了銀杏樹的古老、羅漢的姿態萬千,語言優美,結構合理。指導教師:XX 游八達嶺長城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終于有機會和爸爸一同去攀登長城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八達嶺長城腳下。遠遠望去,長城就像一條灰色的巨龍,蜿蜒盤旋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之間,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走進長城,我發現城墻頂部,由三四層青磚鋪砌而成。最上面一層用方磚鋪砌,下面二三層用長條形青磚鋪砌,鋪砌得十分平整嚴實,并用白石灰勾縫,使野草不易滋生。墻面上寬約4.5米,可容納5馬并騎、10人并進。每隔一米左右就會有一個垛口,爸爸說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便于守城士兵射擊來犯之敵,同時可以有效地防御和攻擊敵人。 我們沿著“之”字形路線向上攀爬,不一會兒便來到第一座烽火臺,我放眼遠望,那長城的堡壘,一個連著一個,一段城墻接著一段城墻,一望無際,蒼蒼莽莽。遠處的山巒在陽光的照耀下,輪廓分明,與藍天、白云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微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吹走了我一路的疲憊。 繼續往前走,便來到了著名的“好漢坡”,坡度大約在70度左右,非常難走,中間一塊巨石,上面刻著“好漢坡”三個鮮紅的大字。我興奮地站在石頭前拍照留念。當落日的余暉灑在那一塊塊古老的磚上,灑在那一座座滄桑的烽火臺上時,我也依依不舍地走下了城墻。 【點評】文章開頭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地點、人物,直接點明主題,然后按照游覽順序進行詳細介紹了游覽的經過。運用了順序詞,重點介紹了城墻、烽火臺和好漢坡三處景點,讓文章結構更清晰,語言優美,結構完整,字里行間表達了對長城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指導老師:XX游大甕水庫在五蓮縣福祿并村一座叫大甕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個水庫,就像大甕山的眼睛一樣。周末,爸爸帶我去游大甕水庫。在去水庫的路上,要經過一條沒有硬化的鄉間土路,路面被經過的車輛軋出了一個個大小不一土坑,三輪車走在路面上像是一只蹦蹦跳跳的青蛙,坐在車斗子里的人一不留神也會被顛的屁股生疼。來到水庫腳下,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花樹,它們整整齊齊地站立在路的兩旁,像是一排排放哨的衛兵,樹頭上各種顏色的鮮花,紅的、粉的、黃的、紫的,競相開放美不勝收,風中送來一陣陣花香。沿著土路繼續往上走幾分鐘,水庫的全貌就出現在眼前了。它像一個大號的湯碗,水雖然很深,看不到底,但水質清澈。山體倒映在水里,宛如一位美少女在照鏡子。一陣微風吹過,水面便泛起層層漣漪,陽光灑在上面,像給水庫鋪上了一層鉆石。水庫旁邊,一群羊兒在悠閑地吃草,好像一朵朵移動的大花,給大甕水庫增添了幾份生趣。碧水、藍天、白云、花朵以及成群的羊兒構成了一幅別有生趣的田野風光圖。我采了幾朵野花,捉了幾只螞蚱,就和爸爸一起下山了。大甕水庫雖然不是很有名,但卻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有時間我還要再去發掘新的事物!【點評】 習作按照移步換景的順序,運用了順序詞寫了游大甕山水庫的經過。小作者運用了多種感官進行了細致觀察,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路的顛簸,路邊花樹的美麗,水庫的靜美,羊群的靈動等描寫得生動又有趣。游覽過程完整,語言優美,讓人如身臨其境。 指導老師:XX拓展練習同學們,你觀看過日落日出等自然現象嗎 你喜歡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這些禮物嗎 請你選擇你喜歡的或者你看到過的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題目自擬,400字左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