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 歷史模擬測試(四)(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 歷史模擬測試(四)(含答案)

資源簡介

按秘密級事項管理★啟用前
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
歷史模擬試題(四)
  本試卷共19題,共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楊官寨遺址(仰韶文化時期)中發掘出大型環壕、房址、陶窯、中心水池遺跡、大型墓地等。其中一處環壕周長約1945 米,壕寬9—13米,深2—4米。墓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初步預測墓葬總數達數千座。這可用來說明
A.早期先民開始定居生活 B.仰韶文化發源于楊官寨
C.原始農業影響先民生活 D.人類步入父系氏族社會
2.根據下表可知,西漢初以來選官制度演變的進步性主要體現在
名稱 時間 選官方式
郎吏 西漢初 任子,指官秩在二千石以上、任職滿三年者,可保舉子弟一人為郎
貲選,具備一定家資可為郎
察舉制 “文景之治”時 漢文帝下詔令地方郡國推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
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命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稱“舉孝廉”
漢武帝之后 科目逐漸增多,制度逐步完善
A.為漢武帝大一統儲備大量的優秀官吏 B.杜絕了世家大族對選官的控制和參選
C.注重官員的道德修養,避免了吏治腐敗 D.有利于拓寬選拔范圍和提高官員素質
3.唐代朝廷設置營州(今遼西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都督府以管轄當地漢族與奚、契丹等少數民族。“營州柳城外通東北諸蕃國大要有三道。其一,東北至契丹牙帳,通東北諸國道。其二,西北逾松陘至奚王牙帳通北蕃道。其三,東至遼東城通東方諸國道。”這反映出唐代
A.邊疆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B.營州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C.營州是對外交往的主通道 D.地方政策因俗而治的特點
4.宋代設立說書所,設置侍讀、侍講等官職,以經、史等為固定科目,并專門編纂《帝學》等帝王教育教材。程頤、朱熹、張栻等理學家都曾作為侍講為帝王講解儒家經典。宋代此類舉措
A.促進了市民文化的推廣與繁榮 B.使儒學的正統地位得到確立
C.強化了皇室對儒學教育的壟斷 D.旨在引導社會崇尚道德教化
5.清雍正六年(1728年)奉上諭:“今朕……將帑銀賞賜六萬兩,令邁柱于湖北、湖南二省酌量(堤垸)工程多寡,分派散給,并飭地方有司實心料理,使小民均沾實惠,工程永遠堅固,以副朕愛養楚民之至意。”這說明
A.君主決策受到傳統觀念影響 B.水利建設條件亟待改善
C.兩湖地區農業生產較為滯后 D.地方官員忽視國計民生
6.下表所示為1891—1900年廣東生絲出口(單位:擔)統計情況。
1891—1892年 1893—1894年 1895—1896年 1897—1898年 1899—1900年
手繅絲 4659 1951 2474 1933 2375
機制絲 12146 16438 20629 22727 34612
合計 16805 18389 23103 24660 36987
據此推知,這一時期的廣東
A.農耕經濟模式難以維系 B.成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
C.對外貿易政策取得成效 D.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
7.湖北新軍組建時,張之洞決意招收年輕體壯、能識文寫字且通文理的新人。他創立武備學堂等新式軍事學堂,以致“新軍的軍營……有如新學堂。許多負責訓練的教官,是從日本回來的新知識分子,有的且是直接負責策動革命之人”。由此可知,湖北新軍的組建
A.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B.改變了清末新政的宗旨
C.推動了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 D.開啟了清朝軍事近代化
8.1938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中要求:“新黨員的入黨,必須經過支部一定黨員的介紹與一定黨部的審查”,“對新黨員應注意給他們以初步的馬列主義與黨的建設的教育,使他們了解共產主義與其他黨派的理論思想的基本區別”。這一要求
A.完善了新黨員入黨的基本程序 B.表明中共已逐步成為抗戰中流砥柱
C.利于提升共產黨員的政治素質 D.明確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
9.1954年1月,《重慶日報》刊文:(當地某工廠)宣傳訪問隊高舉的橫幅上寫著“向增產節約糧食支援工業建設的農民兄弟致敬”……為農民演出《把余糧賣給國家》和《訪問蘇聯集體農莊記》……晚上同農民兄弟擺擺龍門陣(聊天)。 該刊文旨在
A.宣傳推廣蘇聯經濟建設經驗 B.推進農村經濟恢復工作
C.營造社會主義建設良好環境 D.加快構建工農聯盟基礎
10.20世紀80年代后期,《河北省1988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案》《關于深化企業改革方案》等通過,對以落實和完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明確承包主體,完善承包合同和發包方對承包全過程監管,使全省承包經營進入新階段。這說明當時河北省
A.積極強化政府經濟管理職能 B.重點探索國有企業銷售模式
C.著力提升企業自主經營意識 D.城市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11.公元前424年,幾位將軍在征得雅典人同意后,與西西里各邦締結了和平條約,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回國后,雅典人認為他們是因為接受了賄賂而放棄攻占西西里的,于是將兩位將軍放逐,并對第三位將軍處以罰款。這從側面反映了當時雅典
A.權力制衡的原則 B.直接民主的局限
C.貴族勢力的衰落 D.城邦政治的腐敗
12.孟德斯鳩認為,在平民政治的國家里,每個公民的自由都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也是人的特質,出賣這個公民的特質,是一種不可想象的行為;人能夠認識自己的本性,并把自由視為一種精神享受,也是唯一值得保衛的幸福。這一論述
A.拓展了理性主義的內涵 B.強調了個人自由的價值
C.反映了科學革命的勃興 D.肯定了共和政體的優勢
13.下圖呈現了1800—1920年英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工廠紗錠數的變化情況。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英國棉紡工業走向衰落 B.棉紡織業主導世界經濟
C.國際棉業競爭日趨激烈 D.蒸汽動力提升棉紡效率
14.有學者指出,新經濟政策是“被中斷的”,因為斯大林在20世紀20年代末就通過向群眾意識中灌輸“外部”和“內部”敵人形象的方式在國內營造了一種緊張的社會氛圍,正是這種緊張的氛圍證明了斯大林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采取非常措施的必要性。材料旨在強調
A.蘇俄經濟面臨著困境 B.蘇聯模式形成的原因
C.新經濟政策的重要性 D.蘇聯工業化的緊迫性
15.1932年2月,世界裁軍大會在日內瓦召開。德國提出軍備平等的要求,法國堅持德國應嚴格遵守《凡爾賽條約》的規定,英國有條件地接受德國的要求。同年12月,會議達成協議,德國應在為一切國家提供安全的體系中享有平等權利。此次裁軍大會
A.折射出國際體系的脆弱性 B.有利于歐洲乃至世界持久和平
C.維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D.助長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16.下表反映了1957年某機構在歐洲部分國家對“(在歐洲的)美國軍隊現在應該離開還是留下”的民調統計情況。據此可推知
法國 西德 意大利 英國
回答人數 802 813 807 800
立即離開 38% 22% 34% 27%
留下 26% 66% 46% 56%
不知道 36% 12% 20% 17%
A.美國制約著歐洲國家一體化進程 B.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存在嚴重分歧
C.西歐大國有意改善對美外交關系 D.世界局勢影響西歐國家民意走向
題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其中17題18分,18題16分,19題18分,共52分。
17.中華法文化經歷五千多年的發展,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偉大創造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宣統三年 (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最終完成。它仿效德、日等國民法,共分五編,依次為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共三十六章,有一千五百六十九條。總則編中論及“人于法令限制內,得享受權利,或擔負義務”。債權編確立了契約自由的原則以及應有的法律效力。物權編的中心內容是保護所有權。親屬編中規定,“家長以一家中之最尊長者為之”“家政統于家長”,在夫妻關系上確認夫權主義。繼承編中重嫡庶之別。
——改編自張晉藩《晚清制定民法典的始末及史鑒意義》
  材料二 對文化教育政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努力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提倡文學藝術為人民服務”。
——改編自何沁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材料三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解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的講話(2016年12月)
(1)根據材料一,指出《大清民律草案》的突出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簡要評價。(8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進步性,并結合材料三談談你對法治的認識。(10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和統治需要,中國歷代政府對困難群體均予以扶助和救濟,以體現國家和政府對困難人群的關注和照顧。中國古代的社會救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角度 內容
救助思想   (孟子)“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荀子)“五疾,上收而養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無遺……夫是之謂天德,王者之政也。”
救助對象   殘疾者、鰥寡孤獨、傷殘軍人、高齡老人等。
救助機構   武則天時期建立正式的社會救助慈善機構——病坊,并設置“悲田使”一職進行監督和管理,形成了“寺理官督”的體制。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通令全國州縣執行居養之法:“鰥寡孤獨貧乏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判、縣令、佐驗實,官為居養之,疾病者仍給醫藥。”宋代首次出現由政府出資設立、專門針對災民的醫療賑濟機構,如安濟院、養濟院、病坊、藥局等。到南宋,收養棄嬰和遺孤的職能逐漸從居養院中分離出來,政府成立了慈幼局、慈幼莊、幼兒局等規模不等但功能類似的慈幼機構。康熙時期,京師就有育嬰堂,將生病、殘廢等被遺棄的嬰孩詳細登記后收養在堂,還雇用乳母對收養的小孩哺乳。
救 助 措 施 糧賑   唐代的太倉設立于長安城,承襲兩漢倉儲制度,是全國最大的糧倉,自唐高祖武德年間至唐文宗太和年間的200多年間,太倉出糶賑貸18次。有關數據顯示,自唐朝建立到840年發生災害約365次,唐政府共行賑濟136次,其中義倉行賑106次,其他倉30次。清代除了延續歷代的倉儲制度以及糧賑措施以外,最主要的特色是大量開辦粥廠,以便在災荒之時救濟災民。
醫療 喪葬 救助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令規定:“如在路有疾患,不能自勝致者,當界官司收付村坊安養,仍加醫療,并勘問所由,具注貫屬,患損日,移送前所。” 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時,政府就有設立惠民藥局、和劑局等醫療救助機構。頒行醫方是南宋政府醫療救濟中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在喪葬救助方面,宋代專門設立漏澤園,使得因疾疫而死亡的人能夠及時被埋葬,這有利于減少疾疫的傳染。
賦田 減稅   兩漢時期,最常見的做法是假民公田和賜民公田。唐政府規定老人為不課口,賦役全免。到元代,凡是遇到改元、民眾貧乏、災荒導致民眾流亡、兵亂導致軍民難以維持生計和某些地區在戰爭中供給繁重等情況,政府均會實行不同程度的恩免。
——改編自陳井安、郭丹等《中國古代社會救助考察》
從材料中任意選取一個角度或自擬一個角度,并運用中國古代史知識進行論述。(要求:寫出選取的角度,論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晰。)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世紀中葉,英國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鎮。英國城市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改造傳統城鎮,使之符合現代城市的發展要求。一些城市政府從19世紀30年代就開始為民眾提供如公園、圖書館等“合理的娛樂”設施。有些城市從19世紀40年代起著手處理居民住宅的狹窄問題,并出臺條例對居民的住宅建筑提出要求。1835年,中央政府通過了《城市自治機關法》,試圖在民主的基礎上改造自治城市政府;地方上,新建立的市政府的權力和職能日漸擴大,社會服務保障功能日益加強。各城市市議會的會議允許市民旁聽,市政廳建筑選址、預算、招標等都在公開的原則下進行。
——改編自陸偉芳《19世紀英國城市現代化初探》
  材料二 1910年,美國城市人口數由1790年的20.1萬增加到9190萬,大約有46%的人生活在城市。19世紀后半期美國的犯罪率上升很快,而大多數案件發生在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19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幾乎沒有任何城市對飲水進行過濾或消毒。1890年美國平均每套住宅居住 5.45人,而紐約平均每套住宅居住18.52人。1900年,紐約市的貧民窟住宅由1879年的2.1萬個增至4.3萬個,容納居民人數高達150萬。19世紀末以前,美國聯邦政府對城市事務疏于過問,于是形成了一種權力真空,使一些職業政客乘虛而入,操縱選舉,把持市政。因此,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場旨在解決城市問題的城市美化運動。城市美化運動的倡導者希望達到的目的——在一個有序的社會中,各種階層和有尊嚴的、合作的公民都能穿行于美麗的風景中。
——改編自陳恒、鮑紅信《城市美化與美化城市——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城市美化運動為考察中心》
(1)根據材料一,歸納19世紀英國城市改造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作用。(8分)
(2)根據材料二,簡析20世紀初美國城市美化運動發生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對現代城市化的啟示。(10分)
參考答案
1.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中華文明的起源,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仰韶文化時期處于新石器時代前期,原始農業產生,在此基礎上,人類過上了聚落定居生活,楊官寨遺址為大型聚落遺址,體現了原始農業對早期先民生活的影響,故C項正確。生活在楊官寨遺址的先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開始”表述不準確,排除A項;楊官寨遺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但單憑這一考古發現,無法判定仰韶文化發源于楊官寨,排除B項;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出現,楊官寨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前期的遺址,且這一考古發現也無法表明男子的社會主導地位,排除D項。
2.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漢代選官制度,意在考查學生以史料為依據,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
【解題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漢初統治者注重家世和家財,從“文景之治”開始統治者注重考察官員的德、才等方面,而且將選拔的權力下放到郡縣,科目也有所增加,這既擴大了官員的選拔范圍,也有利于提高官員的素質,故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夸大,排除;漢代晚期世家大族控制了選官途徑,容易導致吏治腐敗等問題,排除B、C兩項。
3.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唐朝時期的邊疆治理,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材料表明營州成為唐朝加強東北邊疆治理以及拓展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渠道,這說明營州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唐朝對東北邊疆的管理,體現不出邊疆治理成效顯著,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唐朝營州有多條道路與東北諸國相連接,但僅憑材料無法得出“營州是對外交往的主通道”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唐代地方政策與當地少數民族治理之間的關聯性,排除D項。
4.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宋代的儒學教育與傳播,意在考查學生在特定時空框架中,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準確理解歷史現象的能力,滲透了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宋代設立機構、設置官職、編纂教材、侍講講解等舉措,表現出最高統治者對儒家道德教化的重視,旨在引導社會崇尚道德教化,故D項正確。材料中的“說書所”是皇家儒學宣講機構,并非市民文化展示場所,排除A項;漢武帝尊崇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排除B項;儒學教育在宋代并非為皇室所壟斷,排除C項。
5.A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清代前期湖北、湖南地區的農業發展概況,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
【解題分析】據材料“飭地方有司實心料理,使小民均沾實惠,工程永遠堅固,以副朕愛養楚民之至意”可知,傳統的民本意識成為雍正帝支持湖北、湖南地區興修水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出皇帝堅持民本思想,支持地方興修水利工程,但不能體現出水利建設條件亟待改善,排除B項;皇帝支持湖北、湖南地區的水利建設,并不代表當地農業生產較為滯后,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地方官員忽視國計民生,排除D項。
6.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廣東地區的經濟發展,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1—1900年,雖然廣東的手繅絲出口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廣東的機制絲數量和生絲出口總量都大幅度提升,這說明此時期的廣東進一步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即廣東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故D項正確。材料說明廣東淪為列強的經濟附庸,體現不出農耕經濟模式難以維系,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廣東生絲大量出口,說明當地逐漸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材料中沒有西方工業品在廣東流通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A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教育與辛亥革命,意在考查學生以史料為依據,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
【解題分析】張之洞招募新人、培養新軍的舉措,為資產階級革命力量的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故A項正確。張之洞組建湖北新軍,旨在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清末新政的宗旨沒有發生變化,排除B項;張之洞組建湖北新軍意在阻止革命形勢的發展,且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洋務運動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組建近代海軍,開啟了清朝軍事的近代化,排除D項。
8.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探索實踐,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據材料“對新黨員應注意給他們以初步的馬列主義與黨的建設的教育,使他們了解共產主義與其他黨派的理論思想的基本區別”可知,中共中央認為發展新黨員,要重視培養新黨員的理論素質,并積極引導新黨員學會將馬列主義與黨的建設相結合,這有助于提升共產黨員的政治素質,故C項正確。“完善了新黨員入黨的基本程序”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只是強調如何發展新黨員以及要重視對新黨員進行理論素質的培養,沒有提到中共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排除B項;這一要求雖然提到了黨支部在吸納新黨員過程中的作用,但沒有明確把培養新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排除D項。
9.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新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意在考查學生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闡釋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根據材料可知,工廠組織宣傳訪問隊下鄉慰問,《重慶日報》刊文對此進行大力宣傳,旨在鞏固工農聯盟,為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工業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故C項正確。宣傳推廣蘇聯經濟建設經驗只是文章記述內容的一部分,且這只是該刊文目的的具體途徑,排除A項;1952年年底,新中國經濟恢復的任務基本完成,排除B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工農聯盟的基礎既已構建,排除D項。
10.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改革開放時期河北省國企改革,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據材料可知,河北省通過改革方案,落實和完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這體現出政府將權力下放給企業,著力提升企業自主經營意識,故C項正確。推動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是在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積極強化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河北省對企業經營模式的探索,而非河北省重點探索國有企業銷售模式,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河北省下放企業管理權,探索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但D項僅從材料體現不出,排除。
11.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古希臘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雅典城邦的幾位將軍在征得雅典人同意后,與西西里各邦締結了和平條約,但回國后被認為是因為接受了賄賂而放棄攻占西西里的,由此受到不公正的懲罰,這體現了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故B項正確。該事件中,公民大會權力至上,將軍必須接受公民大會的判決,這不能體現權力制衡原則,排除A項;將軍不一定由貴族擔任,該事件無法體現貴族勢力的衰落,排除C項;將軍接受賄賂只是雅典人的猜測,無法體現城邦政治的腐敗,排除D項。
12.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啟蒙思想,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滲透了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據材料可知,孟德斯鳩認為,自由作為個人的重要權利,具有不可讓渡性,國家沒有權力剝奪個人的自由,這是孟德斯鳩對君主專制的批評與反思,體現了他以理性主義為旗號,強調個人自由的重要價值,故B項正確。孟德斯鳩關于公民自由的論述,就是理性思維的具體表現,無法反映出理性主義內涵的拓展,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學革命出現于16—17世紀,且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據材料可知,孟德斯鳩對專制集權體制的不滿,體現了他對民主政治的追求與向往,但這并未肯定共和政體的優勢,排除D項。
13.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闡釋歷史現象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
【解題分析】1800—1920年,世界其他地區的棉紡業快速發展,英國的優勢逐漸被削弱,各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對原料和市場的爭奪日趨激烈,故C項正確。英國棉紡工業保持上升態勢,排除A項;19世紀后半期,受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棉紡織業喪失主導地位,部分新興重工業主導世界經濟發展,排除B項;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和內燃機成為新的機械動力,排除D項。
14.B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闡釋事物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
【解題分析】據材料“通過向群眾意識中灌輸‘外部’和‘內部’敵人形象的方式在國內營造了一種緊張的社會氛圍”“非常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認為“非常措施”即高度集中的蘇聯模式之所以能夠形成與斯大林的個人認知以及他推行的措施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材料主要是在剖析蘇聯模式形成的原因,故B項正確。材料只是分析了蘇聯模式形成的原因,體現不出蘇俄經濟面臨著困境,排除A項;材料只是提到新經濟政策是“被中斷的”,強調新經濟政策的重要性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據材料可知,蘇聯國內加快建設工業化的緊張氛圍是人為制造出來的,D項是對材料信息的錯誤解讀,排除。
15.A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一戰后的國際秩序,意在考查學生獲取歷史信息、運用相關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突出基礎性、綜合性考查要求。
【解題分析】德國意在沖破凡爾賽體系的制約,擴大自身軍備,英法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考慮,對德國的態度也明顯不同,以至于最終達成的協議實際上接受了德國擴大軍備的要求,這折射出國際體系即凡爾賽體系的脆弱性,故A項正確。此后,隨著德日法西斯先后掌握國家政權,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排除B項;世界裁軍大會對凡爾賽體系進行了調整,排除C項;1933年,法西斯統治在德國建立,德國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16.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二戰后的美國與西歐的關系,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滲透了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解題分析】材料表明除法國之外的其他幾個主要西歐大國的多數民眾都認為美國軍隊應該留在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蘇冷戰對抗的加劇,使得西歐國家希望借助美國在歐洲的駐軍來抵御蘇聯的威脅,以便更好地保衛自身安全,即世界局勢影響西歐國家民意走向,故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的美國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因為西歐國家的聯合,可以更好地維護資本主義秩序,有助于鞏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法國與其他幾個主要西歐大國在美國駐軍問題上存在分歧,不能體現出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通過實行馬歇爾計劃等措施,與西歐國家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同盟關系,所以“西歐大國有意改善對美外交關系”是對材料信息的錯誤解讀,也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17.(1)突出特點:新舊雜糅,傳統與現代的融合。(2分)
簡評: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先進法學知識、確立了近代民主和科學原則、適應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發展;另一方面,保留了傳統文化中的宗法關系和男尊女卑等級制度,不利于社會轉型。(6分)
(2)進步性:強調民族主義,維護民族獨立;重視大眾文化教育,為人民服務;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倡科學性,促進社會進步。(6分,答出三點即可)
認識:法治要與德治相結合;法治發展要符合本國國情;法治要順應時代發展和人民的需要。(4分,答出兩點即可)
18.[示例]
  角度:社會救助與經濟手段相結合。(2分)
  論述:中國封建統治者歷來推行儒家學說的“仁政”,而社會救助制度和慈善事業最能夠彰顯統治者的“仁政”思想,因此古代封建王朝對鰥寡孤獨和高齡老人等無助群體,以及貧困無以自存的居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社會救助措施,主要表現為社會救助與經濟手段相結合。歷代封建王朝對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地區給予糧食救濟,以維持該地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是一種最直接也是最為常見的救助措施。漢朝建立常平倉制度,積谷備倉。隋唐時期政府既重視官方儲備,又大力提倡民間積儲。明清時期除延續歷代的倉儲制度以及糧賑措施以外,臨時增開粥廠救濟災民或貧民。同時,因為瘟疫和疾病頻發,大批人口死亡,所以施醫致藥和安葬死者成為救荒、救災的重要內容,如唐宋時期,政府給鰥寡孤獨者提供醫療和喪葬救助。國家還通過行政手段平抑糧價,對災民實行免征、減征及緩征賦役等救災措施,如漢代賜民公田,唐代政府規定老人為不課口,賦役全免。(10分)
總之,歷代封建王朝對鰥寡孤獨和災民、貧民的救濟,雖然往往表現為統治者個人恩賜的“仁政”,但對當時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學習并借鑒古人的救助經驗,構筑中國特色社會救助動態管理機制,為穩步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4分)
  (“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解題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從救助思想、救助對象、救助機構、救助措施等角度切入,也可以自選一個角度來闡釋。本題所給的示例是從救助措施的特點角度來闡述的,即“注重社會救助與經濟手段相結合”。首先,根據材料的救助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古代王朝對百姓救助的原因,再指出救助的特點。然后,再根據材料并結合史實對救助的特點進行論述,如封建王朝實行的糧賑、醫療措施及利用行政手段實施的其他救助措施,具體有減免稅收、減少徭役和救濟物資等。同時,國家在醫療和防疫方面的投入也有助于控制疫情的蔓延,減輕災民的痛苦。最后,對題目進行總結和升華,緊扣論題。
19.(1)主要措施: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規劃;規范居民住宅等私人空間;改造城市政府,加強政府的社會服務保障功能;制定相關法律規范;允許市民參與決策過程,決策公開透明。(4分,答出兩點即可)
作用:便利城市居民的生活;促進城市現代化的發展;擴大市民的政治和社會參與度;推動民主化的發展。(4分,答出兩點即可)
(2)原因:工業化的發展導致城市問題的出現;城市人口增多;社會治安和城市環境的惡化;城市貧民窟大量涌現,社會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擴大;政府政策實施不當,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導致社會腐敗。(6分,答出三點即可)
啟示:城市化過程中要不斷調整政策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應該關注廣大民眾的權益;合理處理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平衡各自的作用。(4分,答出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屏山县| 社会| 唐海县| 鹤峰县| 三河市| 合山市| 双桥区| 镇远县| 延吉市| 洛南县| 同心县| 仁怀市| 安西县| 古蔺县| 辽宁省| 大兴区| 西乌| 理塘县| 巴彦县| 威海市| 旅游| 乌鲁木齐县| 雷山县| 保山市| 虹口区| 肇东市| 宿松县| 鹤岗市| 安宁市| 吉木萨尔县| 博客| 宿州市| 荆门市| 乃东县| 庄河市| 黑水县| 吉木乃县| 尚义县| 大同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