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啟用前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綜合測評七年級歷史本試卷共8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學校、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所示為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其中①處代表的歷史事件是①隋朝滅亡581年589年605年618年A.隋朝建立B.隋滅陳,完成統一C.開鑿大運河D.隋朝創立科舉制度2.隋朝于公元6世紀末高調登場,卻又匆忙謝幕,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了一段宛若曇花綻放般的短暫與璀璨輝煌的歷史。下列不屬于隋朝“璀璨輝煌”的是()A.完成南北重新統一B.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C.出現“開元盛世”的局面D.開創科舉取士制度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8頁)3.唐太宗告誡群臣說:“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因此他在位時期出現了()A.“文景之治”B.“貞觀之治”C.“開元盛世”D.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4.李余是唐文宗大和七年癸丑科狀元。狀元及第后李余歸省,張籍、賈島等多位友人都以《送李余及第歸蜀》為題賦詩與其話別。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科舉制D.行省制5.制作讀書摘要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圖中所體現的歷史事件是時間:唐太宗時期。背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影響:促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A.設置西域都護B.冊封渤海郡王C.文成公主入藏D.金城公主入藏6.他的詩歌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他是享有“詩仙”美譽的唐代詩人,他指的是A.李商隱B.李白C.杜甫D.白居易7.“開元時期的長安、揚州、廣州等城市,云聚著從海陸絲綢之路來華的胡商蕃客,僅長安就有留居胡人4000一5000家,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國子監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上述材料表明()A.唐朝社會開放B.隋朝經濟繁榮C.經濟重心南移D.民族政權并立8.《唐律疏議》規定:“諸犯夜者,答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皆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主要表明唐朝()A.統治者重視法治,刑法嚴酷B.商業活動有嚴格的時間限制C.鼓鉦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D.商業經營場所有明確的界限9.某音樂劇以“大乘天”“佛門”“天竺”“大唐”“歸一”等章節為架構,演繹了一段英雄遠行的故事。這場遠行()A.加強了大唐與新羅的往來B.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C.促進了中國佛教的發展D.增進了漢藏的民族友誼10.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一詩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詩人對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歷史上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是()A.三征遼東B.安史之亂C.宦官專權D.黃巢起義七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