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模擬試卷(一)歷史制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開卷考試,考生應獨立答題。3.本試題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策無效。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1下列三幅圖片反映出中原文化的新鄭軒轅故里洛陽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都A.單一性B.封閉性C.根源性D.邊緣性2.《殷商貞卜文字考》中提到,“聞河南之湯陰發現古龜甲獸骨,其上皆有刻辭”。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辭者,實為殷室王朝之遺物。其文字雖簡略,然可正史家之違失”。這反映出,甲骨文A,所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B.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文字C.可以用于考證商朝歷史D,已具備漢字的基本結構3.戰國中后期,《荀子大略》提出“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韓非子解老》提出“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萬物之所以成也”。上述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道家思想的影響不斷擴大B.各家學派相互影響C.各學派思想主張日益趨同D,法治觀念應運而生翻4.中國地勢北高南低,為使運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鹽船、漕船運輸,同時又要豁控制水流緩急、考慮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擋水、復閘提升等辦法。材料旨在強調運河的開通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B.加強了南北經濟的聯系C.實現了南糧北運的壯舉D.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5.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來研究唐朝A.先進的生產技術B.繁榮的中外交流C.和睦的民族關系D.多彩的文學藝術歷史(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6.唐中期,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唐末運用于軍事領域,到宋代則出現了突火槍等管形武器:北宋匠人畢昇在唐代雕版印刷術成熟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材料強調了宋代科技A.豐富市民文化生活B.與工業生產相結合C.居于世界領先地位D.在應用中改進創新7.明朝時期,中國的航海活動達到了極盛,以15世紀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顯著但卻短暫的海上優勢為頂峰。例如,1405一1433年…這七次遠洋航行規模盛大,功績卓著,是史無前例的。這“七次遠洋航行”A.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B.增進了中外友好往來C.促進了明朝經濟發展D.解除了東南沿海倭患8.小剛在歷史學習時制作了下面的學習目錄。據此判斷其學習的主題應為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清朝時,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A.民族交融B.經濟交流C.邊疆治理D.對外交往9.據統計,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賠款2億兩白銀,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共2.3億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約8000萬兩白銀。這表明甲午中日戰爭對清政府造成的影響是A.政治制度發生根本變革B.財政面臨嚴重困境C.完全失去軍事抵抗能力D.開始淪為半殖民地10.“就其(指洋務派)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地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辈牧现饕獜娬{洋務運動A.以維護清朝統治為目的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C.傳播了近代民主思想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11.2025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多地舉行了紀念活動。今天我們紀念孫中山先生,主要是學習他A.學習西方、變法圖強的改良精神B.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C.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D.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12.某校準備舉辦“紀念紅軍長征”主題活動,活動展板共分為“戰略轉移踏征程“偉大轉折定航向“浴血奮戰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等6個部分,其中會出現在“偉大轉折定航向”這一展板的是A.遵義會議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飛奪瀘定橋13.下圖是1979一1985年我國74城鎮遷往城市的人口數量統計圖,出現圖中這種變化的根源是(單位:90080060n400300200100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年)1979一1985年我國74城鎮遷往城市的人口數量統計圖歷史(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