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第 1 課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圍繞“理想信念”這一主題,選取了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經典作品,旨在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論語》中的經典篇章,生動地記錄了孔子與四位弟子關于理想志向的一次談話。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對話,展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與追求,同時也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文章篇幅雖短,但內涵豐富,對學生理解儒家思想、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學目標文化自信通過學習本文,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能夠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掌握文言文的語言表達特點,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思維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和對話內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觀點,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審美創造體會文章簡潔生動的語言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與風采,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激發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欣賞與熱愛。教學重點1. 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常見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2. 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特點和思想主張。3. 領會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文章所蘊含的儒家思想。教學難點1. 深入理解孔子對四位弟子志向的態度和評價,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2.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思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教學過程環節一:情境導入(5 分鐘)1. 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假如我們穿越回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來到孔子的課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圍坐在一起,談論著各自的理想和抱負。現在,你們就是孔子的弟子,我就是孔子。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在這樣的場合下,你會如何表達自己的理想呢?2. 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大膽發言。3. 教師總結并引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篇課文,看看孔子的四位弟子是如何闡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又有著怎樣的評價。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穿越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迅速融入課堂氛圍,同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理想志向的話題,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8 分鐘)1.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文意,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3. 小組內交流討論,嘗試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各小組,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4. 全班共同交流,教師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重點講解以下實詞、虛詞和句式:實詞:“率”(率領)、“爾”(你,你們)、“作”(起)、“撰”(才能)、“傷”(妨礙)、“與”(贊成)、“讓”(謙讓)等;虛詞:“以”(因為、用、憑借等)、“如”(或者、至于)、“且”(況且)、“方”(正、剛剛)等;句式:“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也”)、“則何以哉”(賓語前置,即“則以何哉”)、“何傷乎”(賓語前置,即“傷何乎”)等。5. 請幾位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教師進行點評,糾正讀音和節奏上的錯誤,確保學生能夠讀準、讀順課文。【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文意。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解決文言字詞和句式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環節三:角色扮演,分析人物(12 分鐘)1.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四人,分別扮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一人扮演孔子。各小組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重現文中的對話場景。要求學生盡量模仿古人的語氣和神態,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2. 各小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認真觀看,并思考以下問題:從四位弟子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孔子對他們的志向分別持怎樣的態度?3. 展示結束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態度:子路:“率爾而對曰”,表現出他的直率、魯莽;“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體現出他的自信和抱負遠大,但略顯自負。孔子“哂之”,既有對他不謙遜態度的批評,也有對他志向的一定認可。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表明他比較謙虛、謹慎,說話留有余地,性格相對溫和,志向側重于治理小國,發展經濟。孔子對他未作直接評價。公西華:“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體現出他的謙遜、恭敬,善于辭令,志向是在禮儀活動中擔任小相,展現出他的謹慎和對禮的重視。孔子對他也未作直接評價。曾皙:“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表現出他的從容、淡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描繪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體現出他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志向。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表明孔子對他的志向非常贊賞。4. 教師總結:通過對人物對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四位弟子性格各異,志向不同,而孔子因材施教,對他們的志向有著不同的態度和評價。這充分體現了孔子教育理念的高明之處。【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親身體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態度,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環節四:小組討論,領會主旨(8 分鐘)1. 教師提出問題:孔子為什么會贊賞曾皙的志向?這反映了儒家怎樣的思想?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2. 各小組圍繞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3. 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成果。教師對各小組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主旨:孔子贊賞曾皙的志向,并非否定其他三位弟子的理想,而是因為曾皙描繪的春游圖,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一種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反映了儒家“仁”和“禮”的思想境界。在儒家看來,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人們既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又能在和諧的環境中享受生活,達到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的完美統一。曾皙的志向看似平凡,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儒家的理想追求。這也體現了孔子對弟子們全面發展的期望,不僅要有治國理政的才能,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生活的熱愛。【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孔子贊賞曾皙志向的原因,有助于學生領會文章所蘊含的儒家思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觀。環節五:拓展延伸,聯系實際(5 分鐘)1. 教師引導:同學們,在了解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理想志向之后,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理想信念?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2. 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評。3. 教師總結: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在不同的時代,人們有著不同的理想追求,但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樹立積極向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理想信念,并為之努力奮斗。希望同學們能夠從本文中汲取智慧,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將古代經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思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現實關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對自身成長有益的啟示。課下作業1. 背誦課文,并整理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2. 以“我的理想”為主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闡述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為之努力奮斗。板書設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1. 子路:直率、自信 哂之2. 冉有:謙虛、謹慎 未評3. 公西華:謙遜、恭敬 未評4. 曾皙:從容、淡泊 與點5. 孔子:因材施教 仁、禮思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