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江市高中2025屆第三次模擬考試題歷史本試卷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班級用黑色墨跡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2.選擇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用黑色墨跡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4.考試結束后,監考人員將答題卡收回。一、選擇題:本大題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三星堆遺址出土玉器2000余件,其“玉璋器形和紋飾受河南二里頭文化和陜西石峁文化影響,玉戈造型與河南二里岡文化、湖北盤龍城遺址、安陽殷墟、江西新干商代墓葬出土玉戈相近,絕大多數玉蹤的造型特征具有典型的西北齊家文化風格”。這說明三星堆文明A.承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B.是當時中華文明的中心C.深蘊著中華文明的基因D.開創了中國全新玉文化2.中國民本思想肇始于三代,至春秋戰國,從君主到大臣認識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對“民”的認識有了新提高,踐行仁政思想、輕刑薄賦、聽政于民、與民同樂,民本思想形成了。這源于A.儒家思想成為主流B.統治者認識的提高C.社會動蕩為戰爭民D.新的生產方式形成3.高祖時,女子年滿15歲須覓夫出嫁,官府查出有超歲不婚不嫁者,每月對其家征納130錢稅收;同時規定女子生育孩童,其家免繳2年賦稅。漢惠帝時律法,女子15一30歲未嫁人者,每年須繳納“六算人頭稅”。其旨在A.增加朝廷的財政收人B.細化國家的賦稅制度C.推動和解決人口問題D.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4.36世紀,中國帝國體制衰敗,最終以北朝為其“歷史出口”。北朝系統的本質就是陳寅恪所概括的“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頹廢之軀”,唐朝承接的體統實為源于自身南方農耕區及對應的北方匯聚形成的政治和文化體系。唐朝體統反映了A.民族交融取長補短B.封建帝制走向衰落C.江南開發社會進步D.三教并行文化昌明高三三模考試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5.中國航海博物館藏右圖文物,為明代梁莊王(1441年去世)墓出土兩枚金錠。金錠鏨刻“永樂十七年(1419年)四月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伍拾兩重”字樣。據其推知A.中國奉行和平對外交往B.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繁盛C.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D.黃金成為當時主要貨幣6.鴉片戰爭前,徽州茶葉出口年均利潤約200萬兩。戰后英商在中國設立茶棧茶行,購買茶區茶葉,徽商國內茶葉貿易受到外商侵蝕;在國際市場,英商大打廣告戰,用印度和錫蘭茶排擠中國茶,徽商茶葉在歐洲市場不斷虧損,一蹶不振。這一變化表明當時A.戰爭導致了徽商因境B.中國傳統產業的沒落C.中國與世界市場隔絕D.英國的經濟侵略加劇7.1901一1911年,清政府在邊疆地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東北建省,在內外蒙古推行官制改革、操練新軍、移民實邊、獎勵工礦業、興辦新式教育等,在新疆、西藏整肅吏治、訓練新軍、發展農牧工礦業、興辦學堂。這些政革A.開啟了我國民主革命B.反映出邊躡危機加深C.維護了邊疆安定團結D.打破了列強瓜分圖謀8.民國初年,北京大學辦學宗旨從京師大學堂的“謹遵諭旨端正趨向、造就通才”向“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民需要”轉變;在學科和課程設置上,廢除了經科,提倡東西方哲學、中外史地文學,兼收并蓄、廣納眾流。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性質重大變化B.新式學校教育建立C.傳統文化愚昧落后D.辛亥革命深刻影響9.1942年2月,毛澤東作《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指出“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全黨整風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整風旨在A.提高黨員理論文化水平B.為解放戰爭作輿論準備C.加強內部教育度過困難D.鞏固統一戰線一致對外10.2003年,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并逐步全面展開。下表說明我國2009年2021年2023年文化產進出口177億美元1244億美元業企業營業收入19330億美元A.經濟結構實現了轉型B.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C.文化服務業快速發展D.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高三三模考試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