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2、選擇性必修3前三單元。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如符合題目要求的。1.提及古代埃及的水利工程,有學者認為:“這樣的工程時刻需要大規模的協作,這樣的協作反瑯過來需要紀律、從屬關系和強有力的領導。”該學者的言論可用來說明古代埃及長A.水利工程技術領先B.官僚體系比較完善C,國家組織能力較強D.農業經濟的脆弱性 2.20世紀90年代,網上支付在我國嶄露頭角。早期支付方式主要是通過銀行轉賬和信用卡支付。近年來,依托手機和智能設備的二維碼支付、NF℃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日漸流行。2016鄂年7月起,我國開始實施《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這反映了我國A.金融風險得以消除B.生產關系領域出現了重大變革詔C.智能支付占據主導D.金融監管與支付創新協同發展總3.1932年9月23日《申報》刊登了一則商業廣告,廣告圖中文字為:欲雪東方病夫之恥乎?請速服強體大王的血中寶,無論男女老幼,均可服食,誠強體之至寶也。該廣告展現了當時A.城市商業廣告的開始興起B.藥品市場繁榮的狀況C.利用民族情緒的營銷策略D.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4.據乾隆時期《吳江縣志》記載:凡邑中(吳江)所產(絲綢),皆聚于盛澤鎮,天下衣被多賴之,富商大賈數千里輦萬里來買者,摩肩連袂,如一都會。據此可知,乾隆時期盛澤鎮繁盛主要得益于其A.絲織業較發達B.絲綢產業集中C.交通運輸發達D.富商大賈云集5.到1844年,英國鐵路里程達2235英里;1852年,鐵路里程達7736英里;1870年,鐵路里程達15500英里,近代英國鐵路交通網絡大體建成。鐵路和蒸汽機車憑借價格和速度,在旅客【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B1·運輸和高價值貨運方面迅速超過公路和水路,并占據優勢。這一時期英國鐵路發展1A,使鐵路成為經濟主導部門B.開啟了工業化的進程C.拓展了英國海外市場D.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6.《諸病源候論》是隋代名醫巢元方編纂的醫學著作,該書總結了隋以前的醫學成就,對臨床各科病癥進行了搜求、征集、編纂,并予以系統地分類。全書分67門,載列證候論1739條,敘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證候等。這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A,強調整體醫治觀念B.傳承與發展的特征C.注重醫學理論探索D.忽視臨床實踐經驗7.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可救國、可治世的“圣人”,或是成為可醫天、可醫人的“圣醫”。王陽明曾說,圣人之心如明鏡,無物不照,應變無窮…所行必是道。這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1A.推崇天下為公的政治觀念B.蘊含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C,彰顯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態D.體現崇德尚賢的精神境界8.從17世紀中葉起,中國的絲織品、瓷器、屏風、家具等大量涌入歐洲。中國藝術品的淡雅之美在洛可可藝術的中心法國產生共鳴。洛可可風格不主張刻板規整的藝術模式,中國花鳥紋樣的自由舒展正好“投其所好”,并被用來取代那種整齊對稱的幾何圖案。這反映了A.歐洲藝術審美與風格變化B.中華文化成為歐洲藝術的新源泉C.東西方文化藝術雙向交流D.歐洲文化在交流中保持持續發展9.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前,晚清外交家張蔭桓對該憲法的頒布持謹慎的態度;1895年初,張萌桓卻對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深表羨慕,并向日使表示“中國也許哪一天能照樣去做”。這一轉變主要是基于14A.民族危機不斷加劇B.日本立憲體制的巨大成功C.朝貢外交體制崩潰D.西方民主思想的不斷傳入10.亞述古城發掘的淺浮雕(見圖1)大都作為大型官殿、神廟的裝飾。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以敘述國王在戰爭、狩獵和公共工程方面的功績為主的淺浮雕成為兩河流域淺浮雕的典型主題。15這體現了當時兩河流域A.雕刻藝術的交流互鑒B.早期王國的王權威嚴圖1C.文明具有尚武的特性D.宗教信仰具有普遍性【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B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