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秘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2025.4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留存試卷,交回答題卡。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周滅商后在戰略要地分封子弟、功臣,在分封之外的廣大區域則施行服制,由周王賜予封號,將其納入王朝管理系統,形成服制與分封并行的制度。這一做法A.標志早期國家的形成B.強化了封建等級秩序C.蘊含包容統一的觀念D.削弱了天子統治權威2.劉邦為沛縣泗水亭長時,因“戲傷”夏侯嬰被告發,劉邦與夏侯嬰均不承認,告發者被當地判誣告入獄,后因告發者不服等原因,此案移交異地再審。出土的案漢法律文獻中,也有不少涉及異地訴訟的規定與案例。這A,得益于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B.標志著中華法系的完備C.確保了司法實踐的公平公正D.融合了儒家的倫理規范3.秦漢時期,戶籍登載于簡冊,由鄉制作并保留正本,副本留存在縣。魏晉之際,紙張戶籍代替了簡冊戶籍。東晉南朝時的戶籍至少要一式四份,縣、郡、州、中央各留一份。這說明A.分裂局面削弱基層治理水平B,戶籍改革推動人口流動C,士族專權改變地方行政層級D.技術進步影響國家治理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4.唐朝后期,鹽鐵使劉晏在南方地區開展食鹽專賣改革,基于食鹽生產集中、消費分散的特點,將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調整為官收、商運、商銷的“就場專賣”。該舉措意在A.繁榮商品經濟,促進南方發展B.節約管理成本,增加財政收入C.加強地方治理,鞏固經濟秩序D.控制軍費開支,擴大農業生產5,宋代的張載、程顥和程頤等很多理學家均主張恢復“井田”,如張載把行“井田”視為先王先圣之“成法”,是治天下的先務,提出“今以天下之土棋畫分布,人受一方,養民之本也。”他們意在A.應對日益嚴峻的土地兼并B.傳承儒家思想的道統和倫理C.實施休養生息的農業政策D.過制商業對重農傳統的沖擊6,明初,朝廷在絲織業發達地區建立眾多官營織造局,役使工匠制造各種綢緞。明中期后,因官營織造局無法按時完成織造任務,朝廷只好在局織之外找民機領織,即官府提供資金或原料,通過中間包攬人,借助民間機戶進行加工訂貨。這反映了A.官營手工業地位被削弱B.區域性商幫的快速崛起C.農業的商品化趨勢加強D.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7.1884年,《點石齋畫報》在上海創辦,以圖文并茂、淺而易曉的方式報道時局戰事、域外風情、科技新知等熱點,是晚清影響力最大的新聞畫報。該刊闡述其辦刊宗旨:“取新聞事跡之穎異者,或新出一器,乍見一物,皆為繪圖綴說。”這反映了當時A.民族資產階級已登上政治舞臺B.清政府放寬興辦實業限制C.知識份子營造改制的輿論氛圍D.報刊業適應大眾啟蒙需要8.武昌起義后,南北雙方多次協商《清帝遜位詔書》文稿。最終袁世凱擅自將底本中的“即由袁世凱以全權與民軍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協商統一辦法”一句,改為“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并單方面提前公布。這A.加劇北洋軍閥割據B.折射出政治轉型的復雜性C.引發了“二次革命”D.開啟了政黨政治的新嘗試9.1940年初,廣西《柳州日報》收集并刊載了城內外民眾張貼的抗戰春聯,部分內容如下店鋪春聯內容鐘表店月月年年誓雪中華奇恥;時時刻刻勿忘民族深仇未復淪區,莫想吃南海香蕉、山東梨子;水果店且收失地,再來實中州紅柿、關外棗兒打鐵鋪百煉中華,全民成鐵漢;長期抗戰,大地是熔爐這反映了當時A.民族意識的萌發B.實業救國思潮廣泛傳播C.抗戰力量的凝聚D.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鞏固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