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浙里特色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到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2456780101112131415DCBBDA0AABBAA二、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各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61718192021DDBB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2題12分,第23題12分,第24題12分,第25題16分,共52分)22.(12分)(1)特征:發展速度快,數量多,規模大:組織機構眾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職人員組成:城市人口較少。(任答3點得3分)影響:政治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經濟上: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文化上:興辦了大學,培養了人才。(共3分)(2)積極:使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城市化進程加快,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極大改變了世界面貌,世界各地聯系日益密切。(任答2點得4分)消極:階級矛盾尖銳;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殖民擴張加劇(任答2點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積極影響不超過4分,消極影響不超過2分)23.(12分)(1)影響:使歐洲商品有了廣闊的市場:促進社會分工的調整:帶來了新技術:改進了勞動生產力,增加了大量的勞動產品,提高了居民的實際收入和財富。(4分)人物:哥倫布(1分)。經濟動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1分)(2)影響: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推動銀本位貨幣體制的形成:促進東南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中國卷入全球化貿易浪潮。(任寫2點得2分)殖民活動:葡萄牙人入侵澳門或荷蘭和西班牙人入侵臺灣。(2分)文化活動:一些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教(或傳教士傳播西方科技知識或西學東漸或意大利人利瑪竇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2分)(具體寫《幾何原本》或《坤輿萬國全圖》給1分)。24.(12分)(1)含義:文藝復興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2分)原因:教會勢力強大: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薄弱:古希臘羅馬文化具有人文主義精神。(任答2點得4分)(2)背景:新航路開辟使人們對基督教產生懷疑;人文主義(或文藝復興)的發展;宗教改革的深入;近代科學的興起;中國文化的影響。(任寫3點得3分)人物:康德(1分)主張:認為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2分)25.(1)《權利法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剩余價值學說、《資本論》。(4分)(2)評分標準:論題2分(標題1分,價值判斷1分),論述8分(史實邏輯2分,3對史實+論述6分),總結提升2分(結論1分,升華1分)。分值10一12分: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引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中外關聯的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史實分析準確,論述充分,結論合理:邏輯嚴謹,文字通順。分值7一9分:能夠擬出論題,指向明確;能夠運用史實支持論題,分析和論述較為完整,表述清晰,文字通順。分值4一6分:所擬論題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較明確;能夠運用史實支持論題,有一定的分析和論證;但所舉史實對論題支撐不足,或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不強,文字較通順。分值0一3分:所擬論題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確。所舉史實與論題關系不清,或無關系:結論錯誤,論述不夠嚴謹,文字不通順。答案示例:法治化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近代以來,很多國家通過法律規范政治行為和政治關系,確立和發展近現代民主制度。英國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明確限制了王權,擴大了議會權力,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政權模式;美國是實行共和制國家的代表,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近代英美兩國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典型。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借鑒西方啟蒙思想形成三民主義革命綱領,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政體,1912年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實現了近代中國政治文明的重大進步。法治化是實現民主政治的基礎,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應該大力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維護人類和平與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絕密★考試束前 買6 2024學年第二學期浙里特色聯盟期中聯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一、選擇題1(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目前,中國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有1萬多處。有一處遺存展現了距今約5000年的父系氏族公社,以制作獨特的“蛋殼陶”技術為文化特征。該文化遺存為()A仰韶文化B.河姻渡文化C.龍山文化D.良渚文化2.宋代社會經濟高度發達,學術文化取得突出成就,各民族之間經濟和文化聯系也更為持久和穩定。下列關于宋代史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①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己經相當普及②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貿易,民間貿易活躍③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④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A①B.②C.③D.④3.觀察下圖漫畫《漁夫、剪刀和魚》,該漫畫反映的歷史現象與近代哪一不平等條約有關()歐洲的干預(沙刀)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4.有同學在學完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歷史時期后,按時序進行了知識要點的整理。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表中口處應該是()知識要點五四運動,愛國革命國民革命,反帝反封高一歷史學科試題第1頁(共6頁)三口四徐州會戰,最大勝利五渡江戰役,解放南京A.中共誕生,開天辟地B.南昌起義,武裝反抗C.百團大戰,提升信心D.淮海戰役,戰略決戰5.如果拍攝紀錄片《記憶中國·1956年》,下列可供選擇的史實有()①中共八大舉行②“雙百方針”提出③中國重返聯合國④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A1個B.2個C.3個D.4個6.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下列屬于中國共產黨近五十年以來的“歷史主動”有()①開創獨立自主和平外交②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④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7,有史學家認為:“埃及和巴比倫是人類文化征途上出現較早的兩支拓荒隊,它們的經驗、探求和創造是后來重大發展的開端,這些開端顯示了深遠的意義”。下列選項中,能佐證該觀點的是()A古埃及制定太陽歷和《漢漠拉比法典》B.古埃及發明了楔形文字和莎草紙C.古巴比倫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D.古巴比倫采用60進制和使用戰車8.觀察下圖,圖中所示古代帝國對發展古代文明的主要貢獻是()高加米拉亞歷山大巴比倫A.積極推廣希臘文化B.創立了城邦民主制度C.誕生了基督教文明D.完善羅馬法法律體系9.日本大化改新時,在中央設二官(管轄并監督八省)八省一臺(監督官吏的“彈正臺”),各地則設國(司)、郡(司)、里(長)三級行政單位,地方官的任免權均屬中央。這表明當時日本()A.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B.進入幕府政治時期C.初步建立君主立憲制D.建立了中央集權制10.16世紀,歐洲資金流動和國際貿易趨勢急劇擴張,商品的種類、數量和貿易量快速增長,引起了貿易中心轉移和經營模式的變化。該歷史現象是()A.商業革命B.價格革命C.工業革命D.殖民擴張高一歷史學科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一歷史答案.pdf 高一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