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廈門雙十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注意:試卷由選擇題(滿分48分)和非選擇題(滿分52分)組成,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左傳》等文獻記載,黃帝以云為宮名,炎帝以火為官名,共工氏以水為官名,大嗥氏以龍為官名,少嗥氏以鳥為官名。上述自然元素官名,反映了當時A,早期國家形成B,部落文化多元C.社會分工明顯D.貧富分化加劇2.《逸周書》載,“惟天不享于殷…夷羊在牧,飛鴻過野”。商周之際,周人多次提及“夷羊(傳說中的神獸)在牧”。這類說法旨在A.彰顯歷史傳說的價值B.探討股商滅亡的原因C,強調天命轉移的必然D,記錄政權鼎革的異象3.漢武帝時,舉為孝廉者多是博通經學的儒者;東漢前中期,郡因所舉則多“辨職俗吏”。這一變化體現了A,選官標準的務實調適B,那國權力的膨脹C.“以吏為師”觀念興起D.儒家思想的式微4.表1為學者估算的盛唐時期中原地區農家放牧與種植收益對比表。據此可推知,中原地區表1項目放牧種植畝均收益/年折粟0.09石折乘1.765石A.自然地理條件明顯變化B,社會環境安定有序C,傳統生計方式地位穩固D,均田制度普遍實施5.宋初,中央政府在河北路設置緣邊巡檢司,巡檢“不授行營部署之號”且領兵不過三五千人,但“軍中事皆得便宜”,甚至可獨立處置一州賦稅。這些做法A.綴和了宋遼關系B,提升了治國穩邊的效率C,削弱了軍隊實力D.凸顯了軍政合一的特點6.元初,有詩描繪當時杭州情景:“衣冠不改只如先,關會(紙幣)通行滿市座。北客南人成買賣,京城依舊使銅錢。”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杭州A,大體保留了原有社會秩序B,娛樂活動仍舊豐富多彩C,長途販運和大額貿易興盛D.通貨膨脹依然較為嚴重7.雍正時,清廷對察哈爾八旗實施了一系列改草,包括增派中央職官、清查戶口、擴充佐領兵丁等措施。這些舉措A,提高了蒙古貴族的地位B,放松了對百姓的控刺C,構建了北部的邊防體系D,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8.中英《北京條約》的簽訂打破了清政府不與外國在京淡判和訂約的慣例,且條約規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諭京外各省督撫大吏,將此原約及續約各條發抄給閱,并令刊刻,懸布通衙,咸使知悉。”而對布告條約諭令,部分地方官員持消極抵觸心態。由此可知,當時A,地方對中央離心力增強B.統治集團試圖挽救國家頹勢C,英國在華勢力范圍擴大D.清廷對外關系在陣痛中轉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