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點1 分子動理論分子熱 運動 定義: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種現象叫做分子的熱運動特點: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 現象 定義: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運動;分子間存在(選填“存在”或“不存在”)間隙影響因素:擴散現象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分子 動理論 (1)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 (2)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3)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如被壓在一起的鉛柱很難被分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技巧點撥:(1)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2)通常氣體擴散最快,液體次之,固體最慢。(3)分子的運動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知識點2 內能及其改變1.內能(1)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2)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3)影響因素:內能的大小與溫度以及物體的質量、種類、狀態有關。2.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方式 實質 條件 判斷 說明熱傳遞 能量的 轉移 物體間或同一物體不同部位存在溫差 能量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轉移到低溫部分 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有可能是對物體做功,也可能是發生了熱傳遞做功 能量的 轉化 外界對物體做功或物體對外做功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物體對外做功,自身的內能減小知識點3 比熱容1.定義:比熱容是描述物質吸熱(或放熱)本領的物理量。某種物質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及溫度變化量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即c=。2.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3.水的比熱容(1)水的比熱容大小為4.2×103 J/(kg·℃)。物理意義是質量為1 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 ℃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 J。(2)應用:制冷劑、取暖、調節氣候。(3)利用比熱容計算熱量[用t0表示初溫,t表示變化后的溫度(即末溫)]吸熱公式:Q吸=cm(t-t0)。放熱公式:Q放=cm(t0-t)。技巧點撥:比熱容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大小、溫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重難點1 分子動理論【典例1】 (2023·泰安)小紅在家學做菜,廚房里菜香四溢屬于________現象。[解析] 小紅在家學做菜時,廚房里菜香四溢,分子運動到空氣中,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答案] 擴散【變式1】 (2024·寧陽縣模擬)從物理學角度,對下列自然現象的解讀,正確的是( )A.“陽春三月,鳥語花香”:屬于擴散現象,溫度高時,分子才會做無規則運動B.“夏荷輕搖,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C.“秋高氣爽,落葉飄揚”: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數九嚴冬,銀裝素裹”:積雪間存在孔洞,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B [不論溫度高低,一切分子都在做無規則運動,故A錯誤;露珠靠很近之后就會聚在一起,是因為水分子間存在引力,故B正確;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落葉不是分子,故C錯誤;積雪間的孔洞是物體間的空隙,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D錯誤。故選B。]【變式2】 (2024·新泰市模擬)下列有關分子熱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掛鉤的吸盤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B.裝滿沙子的容器,還可以繼續往里倒少許水,說明分子間有空隙C.炒菜時在遠處就能聞到菜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做二氧化氮的擴散實驗時,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空瓶子(裝有空氣)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C [吸盤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受到了大氣壓,故A錯誤;分子的體積很小,肉眼無法直接看到,沙子是大量分子組成的物體,沙子和水混合的實驗能說明宏觀物體間的間隙,但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故B錯誤;炒菜時在遠處就能聞到菜香,是一種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二氧化氮氣體比空氣的密度大,空氣要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所以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下方的瓶子,二氧化氮的顏色是紅棕色的,作用顯示分子的運動;如果把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上面,裝有空氣的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不可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故選C。]重難點2 溫度、內能和熱量的辨識【典例2】 (2024·東平縣模擬)某景區上演了民俗文化表演“打鐵花”,鐵水被擊打后,鐵花火雨騰空而起,像天女散花似的漫天飛舞,最后落地消失,在此過程中,鐵的內能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解析] 鐵花最后落地消失,在此過程中,鐵的溫度降低、內能減小。[答案] 減小【變式3】 (2024·泰安模擬)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比水感覺更冷,因為冰的內能比水的內能少B.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C.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為巧克力含有的熱量較多D.冰熔化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內能也不變B [冰比水感覺更冷,是因為冰的溫度比水的溫度低;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溫度、狀態等,因為不知道冰和水的質量關系,所以不能比較它們的內能大小,故A錯誤;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其內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故B正確;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為在不同食物的質量相同時,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更多,容易導致肥胖,故C錯誤;冰是晶體,熔化時要吸收熱量,其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B。]【變式4】 (2020·泰安)下面是研究黑點標注的物體內能改變的情境,通過做功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 )A.把鐵絲反復彎折,彎折處變熱B.把鋼球放入爐火中,燒一段時間C.冬天,用熱水袋對手進行取暖D.水燒開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A [把鐵絲反復彎折,對鐵絲做功,彎折處變熱、內能增大,屬于通過做功增加物體內能,故A符合題意;把鋼球放入爐火中燒,鋼球從火焰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B不符合題意;用熱水袋對手取暖時,手從熱水袋吸收熱量,是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燒開水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水蒸氣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重難點3 比熱容及其應用【典例3】 (2023·泰安)質量均為0.5 kg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它們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說法( )①甲物質是水 ②0~12 min乙溫度降低了20 ℃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熱量 ④乙物質的比熱容為2.1×103 J/(kg·℃)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①④正確D [時間相等時,兩種液體放出的熱量相等,由題圖所示可以看出,乙液體的溫度降低得快,甲液體溫度降低得慢,根據熱量的計算公式Q放=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初溫相同、放熱也相同的情況下,誰的溫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熱容就小,所以,甲液體的比熱容大,所以若甲、乙兩種液體中,一種液體是水,則這種液體一定是甲液體,故①正確;由題圖可知,乙液體的初溫是60 ℃,放熱12分鐘后乙液體的末溫是20 ℃,乙溫度降低了40 ℃,故②錯誤;讀題圖可得,甲在12 min 內由60 ℃降低到40 ℃,降低的溫度是60 ℃-40 ℃=20 ℃,甲液體已判斷出是水,所以甲放出的熱量Q放=cmΔt=4.2×103 J/(kg·℃)×0.5 kg×20 ℃=4.2×104 J,故③錯誤;0~12 min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t0-t水)=4.2×103 J/(kg·℃)×0.5 kg×(60 ℃-40 ℃),0~12 min 乙液體放出的熱量Q放=c乙m乙(t0-t液)=c乙×0.5 kg×(60 ℃-20 ℃),由題知,水和乙液體放出的熱量相同,即4.2×103 J/(kg·℃)×0.5 kg×(60 ℃-40 ℃)=c乙×0.5 kg×(60 ℃-20 ℃),解得c乙=2.1×103 J/(kg·℃),故④正確。故選D。]【變式5】 (2020·泰安)質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銅(已知c水>c沙石>c銅),放出了相同的熱量,溫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__。[解析] 由熱量的計算公式Q=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放熱相同的情況下,物體的比熱容越小,其溫度變化就越大;已知c水>c沙石>c銅,銅的比熱容最小,所以相同質量的水、沙石和銅,放出相同的熱量,溫度下降最大的是銅。[答案] 銅【變式6】 (2024·寧陽縣校級二模)食物也是一種“燃料”,其“釋放”的能量供給細胞生命活動的需求。每千克米飯可提供的能量為5×106 J,如果210 g米飯釋放的能量全部被質量為5 kg、溫度為25 ℃的水吸收,可使這些水的溫度升高到________℃。[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方法指導:(1)利用比熱容計算熱量時,要正確理解文字敘述,“升高了”或“降低了”表示溫度的變化量Δt,“升高到”或“降低到”表示物體的末溫度t。(2)公式Q=cmΔt適用于物質狀態不發生變化時熱量的計算,如冰熔化成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物質狀態變化,不能用上述公式計算熱量。[解析] 每千克米飯可提供的能量為5×106 J,則 210 g=0.21 kg米飯釋放的能量為Q放=0.21 kg×5×106 J/kg=1.05×106 J,假設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則Q吸=Q放=1.05×106 J,根據公式Q吸=c水m(t-t0),則水升高到的溫度t=+t0=+25 ℃=75 ℃。[答案] 75課時分層評價卷(二十) 內能1.(2024·泰山區校級模擬)王安石的《梅花》詩,詩句中與“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有關的是( )A.墻角數枝梅 B.凌寒獨自開C.遙知不是雪 D.為有暗香來D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為有暗香來,是指聞到花香,是因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引起了人的嗅覺,故D符合題意。故選D。]2.液體很難被壓縮,主要是因為( )A.液體分子不停地運動 B.液體分子間存在引力C.液體分子間存在斥力 D.液體分子間沒有空隙C [固體、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較小,由于分子間存在斥力,所以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故C正確。故選C。]3.(2024·東平縣校級模擬)關于內能、熱量和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一定多B.物體內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熱量C.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D.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D [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A錯誤;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故B錯誤;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不是存在內能差,故C錯誤;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故D正確。故選D。]4.(2024·寧陽模擬)如圖,禮花筒利用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將彩帶噴向空中,產生喜慶效果。則高壓空氣膨脹過程中( )A.對外做功內能增加B.分子熱運動加劇C.內能轉化為機械能D.氣體溫度升高C [禮花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其自身的內能是減小的,故A錯誤;由于禮花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其自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所以分子熱運動變慢,故B錯誤;禮花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其自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正確,D錯誤。故選C。]5.下表中有幾種物質的比熱容,小智同學根據提供的數據得出了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幾種物質的比熱容/[J·(kg·℃)-1]水 4.2×103 鐵 0.46×103酒精 2.4×103 銅 0.39×103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冰 2.1×103 水銀 0.14×103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熱容小B.液體的比熱容一定比固體的比熱容大C.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性質之一,只和物質的種類有關D.水吸收或放出熱量的本領較強,常用作冷卻劑D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水的比熱容大于煤油的比熱容,比熱容大小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液體的比熱容不一定比固體的大,比如:冰的比熱容比水銀的比熱容大,故B錯誤;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性質之一,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故C錯誤;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人們常用水作冷卻劑,故D正確。故選D。]6.下列實例中與“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無關的是( )A.用循環水冷卻汽車發動機B.夏天在房間內灑水降溫C.讓熱水流過散熱器供暖D.沿海地區晝夜溫差較小B [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汽車發動機用循環水冷卻,故A不符合題意;炎熱的夏天,在室內地面上灑水,水蒸發會從周圍吸熱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使人感到涼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故B符合題意;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讓流動的熱水流過散熱器取暖,故C不符合題意;因為水的比熱容大于沙石的比熱容,相同質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少,所以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內陸地區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關于下面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活塞壓縮空氣,硝化棉燃燒,此過程與熱機的壓縮沖程原理相同B.圖乙:瓶內空氣推開瓶塞,內能減少,瓶口出現的白霧是汽化現象C.圖丙: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現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表明氣體間可以發生擴散現象D.圖丁:懸掛重物不能把兩塊鉛塊分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沒有斥力A [題圖甲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向下壓活塞,由于壓縮玻璃筒內的空氣對其做功,使得硝化棉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故與內燃機的壓縮沖程相類似,故A正確;題圖乙中,瓶內空氣推開瓶塞,內能減少,瓶口出現的白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現象,故B錯誤;題圖丙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氣體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兩瓶中的氣體逐漸混合,可能是擴散現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氣體間可以發生擴散現象,故C錯誤;題圖丁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而不分開,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D錯誤。故選A。]8.關于熱量、溫度、內能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可能不變B.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C.溫度為0 ℃的物體沒有內能D.物體內能減少時,一定對外做功A [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可能不變,例如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熱,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故A正確;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因為外界對物體做功引起的,故B錯誤;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因此溫度為0 ℃的物體也有內能,故C錯誤;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因此物內能減少時,可能是對外做功,也可能是降低了溫度,故D錯誤。故選A。]9.(2024·岱岳區校級模擬)“東岳泰山多美景,五月槐花又飄香。”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槐花飄香屬于________現象。[解析]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聞到花香屬于擴散現象,這個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答案] 擴散10.(2024·東平縣二模)我們在端午節有包粽子的習俗,煮粽子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內能。[解析] 煮粽子時,粽子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是通過熱傳遞方式增加粽子的內能。[答案] 熱傳遞11.(2024·岱岳區模擬)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這是通過________(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香爐峰的內能。[解析] 香爐峰在陽光照射下,從陽光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的內能。[答案] 熱傳遞12.(2024·泰安模擬)小明在燃氣灶上煲湯,將質量為2 kg、初始溫度為20 ℃的湯,升高了80 ℃,湯吸收了__________J的熱量。[湯的比熱容約為4×103 J/(kg·℃)][解析] 湯吸收的熱量Q吸=cmΔt=4×103 J/(kg·℃)×2 kg×80 ℃=6.4×105 J。[答案] 6.4×10513.將質量為2 kg的水加熱,水的溫度從20 ℃升高到70 ℃。求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4.2×103 J/(kg·℃)][解析] 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m(t-t0)=4.2×103 J/(kg·℃)×2 kg×(70 ℃-20 ℃)=4.2×105 J。[答案] 水吸收的熱量Q吸為4.2×105 J14.加熱質量為2 kg的某金屬塊,溫度升高10 ℃吸收的熱量為1.8×104 J。求金屬塊的比熱容c金屬。[解析] 加熱質量為2 kg的某金屬塊,溫度升高10 ℃吸收的熱量為1.8×104 J,根據Q吸=c金屬mΔt可知,c金屬===0.9×103 J/(kg·℃)。[答案] 金屬塊的比熱容為0.9×103 J/(kg·℃)15.(2024·岱岳區校級模擬)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堆煤的墻角時間久了會變黑B.樟腦丸變小了C.紅墨水在水中散開D.舞臺上彌漫的煙霧D [堆煤的墻角時間久了會變黑,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紅墨水在水中散開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舞臺上彌漫的煙霧,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不能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故D符合題意。故選D。]16.(2024·東平縣期末)如圖所示,用熱熔法連接PPR管時,需先用熱熔器加熱粗管端口內層和細管端口外層使其軟化,然后把細管插進粗管中,靜置一段時間后兩根管子就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了。這個現象說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間有空隙C.分子間存在引力 D.分子間存在斥力C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冷卻后兩根管子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選C。]17.(2024·岱岳區一模)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給質量和初溫相同的甲、乙兩種物質加熱,它們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乙物質的吸熱能力小于甲物質的吸熱能力 ②0~10 min 甲、乙兩種物質吸收的熱量之比為2∶1 ③甲、乙兩種物質的比熱容之比為1∶2 ④當甲、乙兩物質都升高至60 ℃,甲、乙兩種物質吸收的熱量之比為1∶2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③正確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D [由題意可知,甲、乙兩種物質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在相等時間內物質吸收的熱量相等;則0~10 min,甲、乙兩種物質吸收的熱量之比為1∶1;由題圖可以看出,當甲、乙兩物質都從0 ℃升高至60 ℃,甲需要加熱 10 min,乙需要加熱20 min,乙的加熱時間更長,吸收熱量更多,則乙物質的吸熱能力大于甲物質的吸熱能力,吸收的熱量之比為==,根據Q吸=cmΔt可知甲、乙兩種物質的比熱容之比也為1∶2。綜上,①、②錯誤,③、④正確。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8.(2024·泰山區校級一模)春節期間,學校開展了“尋根同源,記住年味”的活動,如圖所示是同學們曬的“年味”照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①圖甲中,玉潤飽滿的黏豆包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 ②圖乙中,剛出鍋的饅頭入嘴時很燙,是因為饅頭含有的熱量很高 ③圖丙中,制作“糖畫”時糖粘在玻璃板上,說明分子之間只有引力 ④圖丁中,我們在廚房以外的房間可以聞到剛煮好的豆漿的香味,這是擴散現象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④B [玉潤飽滿的黏豆包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故①正確;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饅頭含有熱量,故②錯誤;制作“糖畫”時糖粘在玻璃板上,說明分子之間有引力,此時分子間的斥力同樣存在,只是斥力小于引力,故③錯誤;我們在廚房以外的房間可以聞到剛煮好的豆漿的香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氣中發生擴散現象,故④正確。故選B。]19.品嘗熱氣騰騰的美食時,聞到香味是因為________現象;入口后除舌尖上感覺到美味外,舌尖的溫度也升高了,通過________的方式使舌尖的內能________。[解析] 聞到香味是擴散現象,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熱氣騰騰的美食的熱量傳遞給舌尖,使得舌尖的內能增大,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了舌尖的內能;內能跟溫度有關,舌尖的溫度升高后,舌尖的內能也隨之增大。[答案] 擴散 熱傳遞 增加20.(2024·泰山區模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改善城市環境,許多城市大力開發濕地公園,修建人工湖來調節氣溫,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較大。把瓶裝水放在冰箱里,一會就變涼了,這是用________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解析] 水的比熱容較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降低得少,使得晝夜的溫差小,所以修建人工湖可以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把瓶裝水放在冰箱里,一會就變涼了,這是用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答案] 比熱容 熱傳遞21.(2023·煙臺)如圖所示的實例中,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給水加熱 B.壓縮空氣C.搓手取暖 D.鉆木取火A [給水加熱,水吸收熱量,是熱傳遞改變內能;壓縮空氣的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做功改變內能;搓手取暖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手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做功改變內能;鉆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做功改變內能。A與B、C、D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不同,故A符合題意。故選A。]22.(2023·青島)下列詞語中,能體現分子熱運動的是( )A.駿馬奔馳 B.塵土飛揚C.花香滿園 D.水滴石穿C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生活中的擴散、揮發等現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駿馬奔馳、塵土飛揚、水滴石穿都不是擴散現象,是宏觀物體的運動,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花香滿園,是花香分子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能體現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選C。]23.(2023·蘇州)在沿海地區,炎熱、晴朗的天氣里常常出現“海陸風”,當出現如圖所示風向時,通常( )A.發生在白天,且陸地溫度較高B.發生在白天,且海水溫度較高C.發生在夜晚,且陸地溫度較高D.發生在夜晚,且海水溫度較高D [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陽照射時,水面溫度上升得慢,陸地溫度上升得快,熱空氣上升,冷空氣補充,風從海面吹向陸地,形成海風;晚上,氣溫下降,水面溫度下降得慢,溫度高一些,熱空氣上升,風從陸地吹向海面,形成陸風,由題圖可知,此時地面附近的空氣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故出現如題圖所示風向時,通常發生在夜晚,且海水溫度較高,故選D。]24.(2024·廣東)如圖是古代省油燈的示意圖。它下層盛水,能減慢上層油的消耗。點燈后,水在升溫的過程中( )A.吸熱,內能增加 B.吸熱,內能減少C.放熱,內能增加 D.放熱,內能減少A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熱傳遞過程中,物質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放出熱量,內能減小。點燈后,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選A。]25.(2021·泰安)將蘋果放到紙箱里,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這是________現象。[解析] 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答案] 擴散26.(2024·廣西)關于分子動理論,諺語“有麝自來香,何用大風揚”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________;寒冬,我們常搓手取暖,這是通過________(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增大內能。[解析] 諺語“有麝自來香,何用大風揚”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我們常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答案] 運動 做功27.(2024·安徽)一保溫杯中裝有質量為200 g、溫度為25 ℃的水。將一個質量為100 g、溫度為100 ℃的金屬塊放入杯中,一段時間后杯內水和金屬塊的溫度穩定在30 ℃,假設金屬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則該金屬塊的比熱容為________ J/(kg·℃)。[解析] 由題意知,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水m水(t-t水),金屬塊放出的熱量Q放=c金m金(t金-t),假設金屬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則Q吸=Q放,c水m水(t-t水)=c金m金(t金-t),4.2×103 J/(kg·℃)×0.2 kg×(30 ℃-25 ℃)=c金×0.1 kg×(100 ℃-30 ℃),解得c金=0.6×103 J/(kg·℃)。[答案] 0.6×10328.(2024·大慶)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這種物質是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AB段物質處于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t1時物體的內能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時物體的內能。若相同時間內該物質吸收熱量相等,由圖象可知,這種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態時的比熱容。[解析] 由題圖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該物質為晶體;在AB段該物質處于熔化過程中,是固液共存態;隨著時間的增長,物體吸熱越多,內能越大,故在t1時具有的內能小于在t2時的內能;若相同時間內該物質吸收熱量相等,由題圖可知,物質固態時升溫快,液態時升溫慢,因此這種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大于固態時的比熱容。[答案] 晶體 固液共存態 小于 大于29.(2023·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質的比熱容[單位 J/(kg·℃)],根據表中數據和生活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水 4.2×103 鋁 0.88×103煤油、冰 2.1×103 鐵、鋼 0.46×103沙石 約0.92×103 銅 0.39×103A.不同種類的物質,比熱容一定不同B.比熱容與物質的狀態無關C.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的末溫更低D.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D [煤油和冰是不同的物質,但它們的比熱容是相同的,故A錯誤;物質的比熱容與物質的狀態有關,如水和冰的比熱容不同,故B錯誤;由Q吸=cm(t-t0)知,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的比熱容小,銅塊的末溫更高,故C錯誤;沿海地區水多,內陸地區水少、沙石多,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由Q=cmΔt可知,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區晝夜的溫差小,故D正確。故選D。]30.(2023·廣州)以下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熱量,甲的末溫比乙的低;那么,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熱量( )A.甲的末溫比乙的低,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B.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C.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D.無法判斷甲、乙的末溫哪一個高,且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B [根據題意可知,甲、乙的初溫相同,吸收相同熱量后,甲的末溫比乙的低,這說明甲的溫度變化較小,則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的熱量后,甲的溫度變化小,所以甲的末溫高;由于不知道甲、乙的質量大小關系,根據c=可知,無法判定甲、乙比熱容的大小,故B正確。故選B。]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81張PPT)第18講 內能 內能的利用第1課時 內能過教材 串知識 夯基礎知識點1 分子動理論分子熱運動 定義: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運動,這種現象叫做分子的熱運動特點:溫度越____,分子運動越劇烈無規則高擴散現象 定義: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______________的現象說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______;分子間______(選填“存在”或“不存在”)間隙影響因素:擴散現象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____擴散現象越明顯彼此進入對方運動存在高分子動理論 (1)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構成的;(2)構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3)分子間存在著______和______,如被壓在一起的鉛柱很難被分開,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分子原子無規則運動引力斥力引力斥力技巧點撥:(1)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2)通常氣體擴散最快,液體次之,固體最慢。(3)分子的運動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知識點2 內能及其改變1.內能(1)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____能與分子____能的總和。(2)單位是______,簡稱____,符號是___。(3)影響因素:內能的大小與______以及物體的質量、種類、狀態有關。動勢焦耳焦J溫度2.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方式 實質 條件 判斷 說明熱傳遞 能量的______ 物體間或同一物體不同部位存在______ 能量從高溫物體轉移到______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轉移到______部分 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______的。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有可能是對物體做功,也可能是發生了熱傳遞做功 能量的______ 外界對物體做功或物體對外做功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______;物體對外做功,自身的內能______轉移溫差低溫低溫轉化增大減小等效吸熱(或放熱)本領熱量質量J/(kg·℃)4.2×103 J/(kg·℃)4.2×103 J(2)應用:制冷劑、取暖、調節氣候。(3)利用比熱容計算熱量[用t0表示初溫,t表示變化后的溫度(即末溫)]吸熱公式:Q吸=_____________。放熱公式:Q放=_____________。cm(t-t0)技巧點撥:比熱容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大小、溫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無關。cm(t0-t)研重難 學方法 提能力重難點1 分子動理論【典例1】 (2023·泰安)小紅在家學做菜,廚房里菜香四溢屬于________現象。[解析] 小紅在家學做菜時,廚房里菜香四溢,分子運動到空氣中,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變式1】 (2024·寧陽縣模擬)從物理學角度,對下列自然現象的解讀,正確的是( )A.“陽春三月,鳥語花香”:屬于擴散現象,溫度高時,分子才會做無規則運動B.“夏荷輕搖,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C.“秋高氣爽,落葉飄揚”: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數九嚴冬,銀裝素裹”:積雪間存在孔洞,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B [不論溫度高低,一切分子都在做無規則運動,故A錯誤;露珠靠很近之后就會聚在一起,是因為水分子間存在引力,故B正確;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落葉不是分子,故C錯誤;積雪間的孔洞是物體間的空隙,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D錯誤。故選B。]【變式2】 (2024·新泰市模擬)下列有關分子熱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掛鉤的吸盤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B.裝滿沙子的容器,還可以繼續往里倒少許水,說明分子間有空隙C.炒菜時在遠處就能聞到菜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做二氧化氮的擴散實驗時,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空瓶子(裝有空氣)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C [吸盤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是因為受到了大氣壓,故A錯誤;分子的體積很小,肉眼無法直接看到,沙子是大量分子組成的物體,沙子和水混合的實驗能說明宏觀物體間的間隙,但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故B錯誤;炒菜時在遠處就能聞到菜香,是一種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二氧化氮氣體比空氣的密度大,空氣要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所以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下方的瓶子,二氧化氮的顏色是紅棕色的,作用顯示分子的運動;如果把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上面,裝有空氣的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不可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故選C。]重難點2 溫度、內能和熱量的辨識【典例2】 (2024·東平縣模擬)某景區上演了民俗文化表演“打鐵花”,鐵水被擊打后,鐵花火雨騰空而起,像天女散花似的漫天飛舞,最后落地消失,在此過程中,鐵的內能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解析] 鐵花最后落地消失,在此過程中,鐵的溫度降低、內能減小。減小【變式3】 (2024·泰安模擬)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比水感覺更冷,因為冰的內能比水的內能少B.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C.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為巧克力含有的熱量較多D.冰熔化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內能也不變√B [冰比水感覺更冷,是因為冰的溫度比水的溫度低;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有質量、溫度、狀態等,因為不知道冰和水的質量關系,所以不能比較它們的內能大小,故A錯誤;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其內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故B正確;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為在不同食物的質量相同時,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更多,容易導致肥胖,故C錯誤;冰是晶體,熔化時要吸收熱量,其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B。]【變式4】 (2020·泰安)下面是研究黑點(紅色)標注的物體內能改變的情境,通過做功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 )A.把鐵絲反復彎折,彎折處變熱B.把鋼球放入爐火中,燒一段時間C.冬天,用熱水袋對手進行取暖D.水燒開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A [把鐵絲反復彎折,對鐵絲做功,彎折處變熱、內能增大,屬于通過做功增加物體內能,故A符合題意;把鋼球放入爐火中燒,鋼球從火焰吸收熱量,是通過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故B不符合題意;用熱水袋對手取暖時,手從熱水袋吸收熱量,是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不符合題意;燒開水時水蒸氣將壺蓋頂起,水蒸氣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重難點3 比熱容及其應用【典例3】 (2023·泰安)質量均為0.5 kg的水和另一種液體在相同時間內放出的熱量相等,它們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水的比熱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說法( )√①甲物質是水 ②0~12 min乙溫度降低了20 ℃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熱量 ④乙物質的比熱容為2.1×103 J/(kg·℃)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①④正確D [時間相等時,兩種液體放出的熱量相等,由題圖所示可以看出,乙液體的溫度降低得快,甲液體溫度降低得慢,根據熱量的計算公式Q放=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初溫相同、放熱也相同的情況下,誰的溫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熱容就小,所以,甲液體的比熱容大,所以若甲、乙兩種液體中,一種液體是水,則這種液體一定是甲液體,故①正確;由題圖可知,乙液體的初溫是60 ℃,放熱12分鐘后乙液體的末溫是20 ℃,乙溫度降低了40 ℃,故②錯誤;讀題圖可得,甲在12 min 內由60 ℃降低到40 ℃,降低的溫度是60 ℃-40 ℃=20 ℃,甲液體已判斷出是水,所以甲放出的熱量Q放=cmΔt=4.2×103 J/(kg·℃)×0.5 kg×20 ℃=4.2×104 J,故③錯誤;0~12 min水放出的熱量Q放=c水m水(t0-t水)=4.2×103 J/(kg·℃)×0.5 kg×(60 ℃-40 ℃),0~12 min 乙液體放出的熱量Q放=c乙m乙(t0-t液)=c乙×0.5 kg×(60 ℃-20 ℃),由題知,水和乙液體放出的熱量相同,即4.2×103 J/(kg·℃)×0.5 kg×(60 ℃-40 ℃)=c乙×0.5 kg×(60 ℃-20 ℃),解得c乙=2.1×103 J/(kg·℃),故④正確。故選D。]【變式5】 (2020·泰安)質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銅(已知c水>c沙石>c銅),放出了相同的熱量,溫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__。[解析] 由熱量的計算公式Q=cmΔt可知,在質量相等、放熱相同的情況下,物體的比熱容越小,其溫度變化就越大;已知c水>c沙石>c銅,銅的比熱容最小,所以相同質量的水、沙石和銅,放出相同的熱量,溫度下降最大的是銅。銅【變式6】 (2024·寧陽縣校級二模)食物也是一種“燃料”,其“釋放”的能量供給細胞生命活動的需求。每千克米飯可提供的能量為5×106 J,如果210 g米飯釋放的能量全部被質量為5 kg、溫度為25 ℃的水吸收,可使這些水的溫度升高到________℃。[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75方法指導:(1)利用比熱容計算熱量時,要正確理解文字敘述,“升高了”或“降低了”表示溫度的變化量Δt,“升高到”或“降低到”表示物體的末溫度t。(2)公式Q=cmΔt適用于物質狀態不發生變化時熱量的計算,如冰熔化成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物質狀態變化,不能用上述公式計算熱量。課時分層評價卷(二十) 內能√1.(2024·泰山區校級模擬)王安石的《梅花》詩,詩句中與“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有關的是( )A.墻角數枝梅 B.凌寒獨自開C.遙知不是雪 D.為有暗香來D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為有暗香來,是指聞到花香,是因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引起了人的嗅覺,故D符合題意。故選D。]2.液體很難被壓縮,主要是因為( )A.液體分子不停地運動 B.液體分子間存在引力C.液體分子間存在斥力 D.液體分子間沒有空隙√C [固體、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較小,由于分子間存在斥力,所以固體、液體很難被壓縮,故C正確。故選C。]3.(2024·東平縣校級模擬)關于內能、熱量和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一定多B.物體內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熱量C.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能小的物體D.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D [熱量是過程量,不能說含有或者具有熱量,故A錯誤;物體內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故B錯誤;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不是存在內能差,故C錯誤;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故D正確。故選D。]4.(2024·寧陽模擬)如圖,禮花筒利用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將彩帶噴向空中,產生喜慶效果。則高壓空氣膨脹過程中( )A.對外做功內能增加B.分子熱運動加劇C.內能轉化為機械能D.氣體溫度升高√C [禮花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其自身的內能是減小的,故A錯誤;由于禮花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其自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所以分子熱運動變慢,故B錯誤;禮花筒內的高壓空氣膨脹對外做功,其自身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正確,D錯誤。故選C。]5.下表中有幾種物質的比熱容,小智同學根據提供的數據得出了四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幾種物質的比熱容/[J·(kg·℃)-1]水 4.2×103 鐵 0.46×103酒精 2.4×103 銅 0.39×103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冰 2.1×103 水銀 0.14×103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熱容小B.液體的比熱容一定比固體的比熱容大C.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性質之一,只和物質的種類有關D.水吸收或放出熱量的本領較強,常用作冷卻劑√D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水的比熱容大于煤油的比熱容,比熱容大小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液體的比熱容不一定比固體的大,比如:冰的比熱容比水銀的比熱容大,故B錯誤;比熱容是物質自身的性質之一,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故C錯誤;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人們常用水作冷卻劑,故D正確。故選D。]6.下列實例中與“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無關的是( )A.用循環水冷卻汽車發動機B.夏天在房間內灑水降溫C.讓熱水流過散熱器供暖D.沿海地區晝夜溫差較小√B [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汽車發動機用循環水冷卻,故A不符合題意;炎熱的夏天,在室內地面上灑水,水蒸發會從周圍吸熱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使人感到涼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故B符合題意;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讓流動的熱水流過散熱器取暖,故C不符合題意;因為水的比熱容大于沙石的比熱容,相同質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溫度少,所以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內陸地區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關于下面四幅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活塞壓縮空氣,硝化棉燃燒,此過程與熱機的壓縮沖程原理相同B.圖乙:瓶內空氣推開瓶塞,內能減少,瓶口出現的白霧是汽化現象C.圖丙: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現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表明氣體間可以發生擴散現象D.圖丁:懸掛重物不能把兩塊鉛塊分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沒有斥力√A [題圖甲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向下壓活塞,由于壓縮玻璃筒內的空氣對其做功,使得硝化棉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故與內燃機的壓縮沖程相類似,故A正確;題圖乙中,瓶內空氣推開瓶塞,內能減少,瓶口出現的白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現象,故B錯誤;題圖丙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氣體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兩瓶中的氣體逐漸混合,可能是擴散現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氣體間可以發生擴散現象,故C錯誤;題圖丁中兩個壓緊的鉛塊能吊起鉤碼而不分開,是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D錯誤。故選A。]8.關于熱量、溫度、內能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可能不變B.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C.溫度為0 ℃的物體沒有內能D.物體內能減少時,一定對外做功√A [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可能不變,例如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熱,內能增大,但溫度不變,故A正確;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熱量,也可能是因為外界對物體做功引起的,故B錯誤;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因此溫度為0 ℃的物體也有內能,故C錯誤;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因此物內能減少時,可能是對外做功,也可能是降低了溫度,故D錯誤。故選A。]9.(2024·岱岳區校級模擬)“東岳泰山多美景,五月槐花又飄香。”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槐花飄香屬于________現象。[解析]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聞到花香屬于擴散現象,這個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10.(2024·東平縣二模)我們在端午節有包粽子的習俗,煮粽子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內能。[解析] 煮粽子時,粽子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是通過熱傳遞方式增加粽子的內能。熱傳遞11.(2024·岱岳區模擬)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這是通過________(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香爐峰的內能。[解析] 香爐峰在陽光照射下,從陽光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的內能。熱傳遞12.(2024·泰安模擬)小明在燃氣灶上煲湯,將質量為2 kg、初始溫度為20 ℃的湯,升高了80 ℃,湯吸收了__________J的熱量。[湯的比熱容約為4×103 J/(kg·℃)][解析] 湯吸收的熱量Q吸=cmΔt=4×103 J/(kg·℃)×2 kg×80 ℃=6.4×105 J。6.4×10513.將質量為2 kg的水加熱,水的溫度從20 ℃升高到70 ℃。求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4.2×103 J/(kg·℃)][解析] 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m(t-t0)=4.2×103 J/(kg·℃)×2 kg× (70 ℃-20 ℃)=4.2×105 J。[答案] 水吸收的熱量Q吸為4.2×105 J14.加熱質量為2 kg的某金屬塊,溫度升高10 ℃吸收的熱量為1.8×104 J。求金屬塊的比熱容c金屬。[答案] 金屬塊的比熱容為0.9×103 J/(kg·℃)15.(2024·岱岳區校級模擬)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堆煤的墻角時間久了會變黑B.樟腦丸變小了C.紅墨水在水中散開D.舞臺上彌漫的煙霧√D [堆煤的墻角時間久了會變黑,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紅墨水在水中散開是擴散現象,能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舞臺上彌漫的煙霧,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不能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故D符合題意。故選D。]16.(2024·東平縣期末)如圖所示,用熱熔法連接PPR管時,需先用熱熔器加熱粗管端口內層和細管端口外層使其軟化,然后把細管插進粗管中,靜置一段時間后兩根管子就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了。這個現象說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間有空隙C.分子間存在引力 D.分子間存在斥力√C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冷卻后兩根管子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選C。]17.(2024·岱岳區一模)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給質量和初溫相同的甲、乙兩種物質加熱,它們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乙物質的吸熱能力小于甲物質的吸熱能力 ②0~10 min 甲、乙兩種物質吸收的熱量之比為2∶1 ③甲、乙兩種物質的比熱容之比為1∶2 ④當甲、乙兩物質都升高至60 ℃,甲、乙兩種物質吸收的熱量之比為1∶2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③正確C.只有②④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18.(2024·泰山區校級一模)春節期間,學校開展了“尋根同源,記住年味”的活動,如圖所示是同學們曬的“年味”照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①圖甲中,玉潤飽滿的黏豆包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 ②圖乙中,剛出鍋的饅頭入嘴時很燙,是因為饅頭含有的熱量很高 ③圖丙中,制作“糖畫”時糖粘在玻璃板上,說明分子之間只有引力 ④圖丁中,我們在廚房以外的房間可以聞到剛煮好的豆漿的香味,這是擴散現象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④√B [玉潤飽滿的黏豆包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故①正確;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饅頭含有熱量,故②錯誤;制作“糖畫”時糖粘在玻璃板上,說明分子之間有引力,此時分子間的斥力同樣存在,只是斥力小于引力,故③錯誤;我們在廚房以外的房間可以聞到剛煮好的豆漿的香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氣中發生擴散現象,故④正確。故選B。]19.品嘗熱氣騰騰的美食時,聞到香味是因為________現象;入口后除舌尖上感覺到美味外,舌尖的溫度也升高了,通過________的方式使舌尖的內能________。[解析] 聞到香味是擴散現象,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熱氣騰騰的美食的熱量傳遞給舌尖,使得舌尖的內能增大,這是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了舌尖的內能;內能跟溫度有關,舌尖的溫度升高后,舌尖的內能也隨之增大。擴散熱傳遞增加20.(2024·泰山區模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改善城市環境,許多城市大力開發濕地公園,修建人工湖來調節氣溫,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較大。把瓶裝水放在冰箱里,一會就變涼了,這是用________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解析] 水的比熱容較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水的溫度降低得少,使得晝夜的溫差小,所以修建人工湖可以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把瓶裝水放在冰箱里,一會就變涼了,這是用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比熱容熱傳遞21.(2023·煙臺)如圖所示的實例中,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給水加熱 B.壓縮空氣C.搓手取暖 D.鉆木取火√A [給水加熱,水吸收熱量,是熱傳遞改變內能;壓縮空氣的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做功改變內能;搓手取暖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手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是做功改變內能;鉆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做功改變內能。A與B、C、D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不同,故A符合題意。故選A。]22.(2023·青島)下列詞語中,能體現分子熱運動的是( )A.駿馬奔馳 B.塵土飛揚C.花香滿園 D.水滴石穿√C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生活中的擴散、揮發等現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駿馬奔馳、塵土飛揚、水滴石穿都不是擴散現象,是宏觀物體的運動,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花香滿園,是花香分子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能體現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選C。]23.(2023·蘇州)在沿海地區,炎熱、晴朗的天氣里常常出現“海陸風”,當出現如圖所示風向時,通常( )A.發生在白天,且陸地溫度較高B.發生在白天,且海水溫度較高C.發生在夜晚,且陸地溫度較高D.發生在夜晚,且海水溫度較高√D [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陽照射時,水面溫度上升得慢,陸地溫度上升得快,熱空氣上升,冷空氣補充,風從海面吹向陸地,形成海風;晚上,氣溫下降,水面溫度下降得慢,溫度高一些,熱空氣上升,風從陸地吹向海面,形成陸風,由題圖可知,此時地面附近的空氣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故出現如題圖所示風向時,通常發生在夜晚,且海水溫度較高,故選D。]24.(2024·廣東)如圖是古代省油燈的示意圖。它下層盛水,能減慢上層油的消耗。點燈后,水在升溫的過程中( )√A.吸熱,內能增加 B.吸熱,內能減少C.放熱,內能增加 D.放熱,內能減少A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兩種,熱傳遞過程中,物質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放出熱量,內能減小。點燈后,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故選A。]25.(2021·泰安)將蘋果放到紙箱里,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這是________現象。[解析] 在箱外就能聞到蘋果的香味,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擴散26.(2024·廣西)關于分子動理論,諺語“有麝自來香,何用大風揚”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________;寒冬,我們常搓手取暖,這是通過________(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增大內能。[解析] 諺語“有麝自來香,何用大風揚”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我們常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運動做功27.(2024·安徽)一保溫杯中裝有質量為200 g、溫度為25 ℃的水。將一個質量為100 g、溫度為100 ℃的金屬塊放入杯中,一段時間后杯內水和金屬塊的溫度穩定在30 ℃,假設金屬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則該金屬塊的比熱容為________ J/(kg·℃)。0.6×103[解析] 由題意知,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水m水(t-t水),金屬塊放出的熱量Q放=c金m金(t金-t),假設金屬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則Q吸=Q放,c水m水(t-t水)=c金m金(t金-t),4.2×103 J/(kg·℃)×0.2 kg ×(30 ℃-25 ℃)=c金×0.1 kg×(100 ℃-30 ℃),解得c金=0.6×103 J/ (kg·℃)。28.(2024·大慶)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這種物質是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在AB段物質處于_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t1時物體的內能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時物體的內能。若相同時間內該物質吸收熱量相等,由圖象可知,這種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態時的比熱容。晶體固液共存態小于大于[解析] 由題圖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該物質為晶體;在AB段該物質處于熔化過程中,是固液共存態;隨著時間的增長,物體吸熱越多,內能越大,故在t1時具有的內能小于在t2時的內能;若相同時間內該物質吸收熱量相等,由題圖可知,物質固態時升溫快,液態時升溫慢,因此這種物質液態時的比熱容大于固態時的比熱容。29.(2023·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質的比熱容[單位 J/(kg·℃)],根據表中數據和生活現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水 4.2×103 鋁 0.88×103煤油、冰 2.1×103 鐵、鋼 0.46×103沙石 約0.92×103 銅 0.39×103A.不同種類的物質,比熱容一定不同B.比熱容與物質的狀態無關C.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的末溫更低D.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D [煤油和冰是不同的物質,但它們的比熱容是相同的,故A錯誤;物質的比熱容與物質的狀態有關,如水和冰的比熱容不同,故B錯誤;由Q吸=cm(t-t0)知,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鋁塊和銅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的比熱容小,銅塊的末溫更高,故C錯誤;沿海地區水多,內陸地區水少、沙石多,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由Q=cmΔt可知,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區晝夜的溫差小,故D正確。故選D。]30.(2023·廣州)以下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熱量,甲的末溫比乙的低;那么,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熱量( )A.甲的末溫比乙的低,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B.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C.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D.無法判斷甲、乙的末溫哪一個高,且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物理復習第18講第1課時內能學案.docx 中考物理復習第18講第1課時內能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