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8課《清朝的邊疆治理》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8課《清朝的邊疆治理》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8課《清朝的邊疆治理》練習題
一、選擇題
1.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的是( )
A.盛京將軍 B.伊犁將軍 C.烏里雅蘇臺將軍 D.駐藏大臣
2.冊封“達賴喇嘛”封號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 )
A.順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3.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中央政府加強了對西藏地方的行政管轄,雍正皇帝在位時( )
A.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B.冊封“達賴喇嘛”封號
C.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D.設置駐藏大臣
4.我國在清朝設置什么機構管理新疆( )
A.西域都護 B.伊犁將軍 C.巡檢司 D.宣政院
5.清朝是一個疆域廣大、幅員遼闊的國家,基本奠定了當今中國疆域的版圖。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
A.庫葉島 B.海南島 C.釣魚島 D.南海諸島
6.請給下列三幅圖片選一個恰當的標題( )
A.清廷有效管轄西藏 B.清朝對全國的統治
C.清朝在臺灣的建制 D.清朝鞏固西北邊疆
7.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瑯上書康熙帝:“臺灣一地,雖屬外島,實關四省之要害。……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該提議( )
A.肯定了鄭氏收復臺灣的功績 B.明確了和平統一臺灣的思路
C.揭露了日本侵略臺灣的陰謀 D.強調了臺灣在海防上的意義
8.雍正五年,清政府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以監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務。這一舉措體現了清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方式為( )
A.冊封首領 B.簽訂和約 C.平定叛亂 D.設置機構
9.以下內容反映的主題是( )
A.中央逐步加強對臺灣管轄 B.清朝重視東南海防
C.元朝時臺灣隸屬福建行省 D.清朝鞏固西北邊疆
10.以下示意圖呈現了中央政府對某一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①處應是( )
A.設置臺灣府 B.設立軍機處
C.設置駐藏大臣 D.設置伊犁將軍
11.康熙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以下史實能夠印證這一結論的是( )
①用兵臺灣,設置臺灣府 ②組織雅克薩保衛戰 ③冊封五世班禪 ④平定噶爾丹叛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清朝時期,內地商人經常用布匹、茶葉和鐵器等到東北交換毛皮、人參等土特產。當地的索倫語類滿語,達斡爾(舊稱達呼爾)語接近蒙語,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現了“其中間雜漢語”的情形。嘉慶年間,內地赴東北地區貿易的晉商“與蒙古、索倫、達呼爾交易,皆通其語,問答如流”。這有利于( )
A.多個地域性商人群體的形成 B.清王朝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
C.促使東北地區自然經濟解體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
二、材料題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漢初期,匈奴經常南下搶劫騷擾,西漢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并奉送大量財物以求和平。但匈奴的入侵并未停止。匈奴成為威脅漢朝疆域的一大隱患。
材料二:公元494年,他義無反顧地將都城遷往洛陽。接著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舉措。他的改革成功促進“胡漢融合”的任務,成為順應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元朝時,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進入中原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漢族同化;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長期同漢、蒙、畏兀兒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材料四:清朝定鼎北京后,先后平定了準噶爾部的分裂活動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冊封了西藏宗教首領和派駐藏大臣,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與管理。這在客觀上,既加強了邊疆與內地的聯系,又有利于邊疆各民族間的融合。
(1)漢武帝是為解決材料一中的隱患派哪兩位大將出擊匈奴?成為對抗匈奴的高潮的戰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哪位皇帝?他在語言上的漢化措施是什么?結合所學可知,他的改革有何影響?(寫出一點)
(3)材料誰三中的“新的民族”指的是什么?
(4)依據材料四內容概括,清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采取了哪些方式?(寫出兩點)
(5)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民族交融的理解。
三、綜合題
14.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我國歷代政府均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61年3月,鄭成功率軍二萬五千人,戰船三百五十艘,從金門出發,向臺灣進發。12月3日,盤踞臺灣的荷蘭侵略軍宣布投降,臺灣重新回到中國人民手中。……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改臺灣城為安平鎮,改赤崁城為承天府,又設置天興、萬年二縣,委派官吏,發展生產。還從大陸沿海招徠農民,“使教駕牛犁耙之法,播種五谷割穫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耕作方法有所改進。
——摘編自詹子慶、田澤濱《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明確規定:宗教上,由駐藏大臣監管達賴、班禪繼承的金瓶掣簽制,地方官員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揀選”;財政上,駐藏大臣嚴格管理財稅,監制錢幣。章程實施后駐藏大臣在藏區權限達到了最高地步。
——《駐藏大臣史》
材料三:在古代歷史上,“中國”一詞既是地域概念,又用來指稱政權,同時又是一種美稱。不僅漢族政權自稱“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也自稱“中國”,“中國”的概念存在一種復數現象。元朝實現了從復數“中國”到單數“中國”的轉變,到了清朝,“一個中國”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終形成和確立下來。
——據《從復數“中國”到單數“中國”》
(1)根據材料一,歸納鄭成功對于臺灣的回歸與開發做出了哪些重大貢獻?
(2)材料二中哪一句話屬于歷史結論?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清朝加強對西藏管理的措施。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清朝前期疆域四至(東、南、西、北)。
(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大一統的認識。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D D D D A C
題號 11 12
答案 C D
13.(1)大將:衛青、霍去病;戰役:漠北戰役 。
(2)皇帝:孝文帝。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3)民族:回族。
(4)方式:軍事平叛、政府冊封、設置機構。
(5)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互相依存、兼收并蓄、團結統一等。
14.(1)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增設管理機構,強化對臺灣管理;招徠大陸農民,促進臺灣生產發展;引入大陸先進耕作技術,幫助高山族人民改進耕作方法。
(2)結論:章程實施后駐藏大臣在藏區權限達到了最高地步。先后冊封達賴和班禪;設駐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制定“金瓶掣簽”制度,確定達賴和班禪繼承人。
(3)東臨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西跨蔥嶺,北接西伯利亞。
(4)古代中國大一統觀念以及國家源遠流長,這種觀念指導下,不同時期的王朝致力于文化傳承,有助于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富顺县| 盱眙县| 客服| 景德镇市| 安岳县| 南阳市| 静乐县| 中阳县| 新蔡县| 彰武县| 渭源县| 宜丰县| 保德县| 安阳县| 阿克苏市| 灌阳县| 大石桥市| 恩平市| 江华| 买车| 林西县| 东阳市| 青岛市| 马关县| 石楼县| 五大连池市| 泰顺县| 靖安县| 亳州市| 嘉鱼县| 正定县| 岚皋县| 柳州市| 鹿邑县| 格尔木市| 卫辉市| 天柱县| 新巴尔虎左旗| 石泉县|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