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測試八年級生物試題參考答案題號23678010答案DADAA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1答案CODCD&21.(6分)(1)南美洲地雀不定向(2)性存斗爭(3)變異選擇自然選擇22.(5分)(1)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2)④②①③⑤⑥(3)語言(4)人類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23.(7分)(1)綠色植物→雜食性鳥三、四(2)生產者消費者(3捕食和競爭(4)16%單向流動、逐級遞減24.(6分)(1性產者、分解者①③④(2)有機物(3)甲→蝗蟲一蜘蛛→食蟲鳥一蛇一貓頭鷹(或甲一蝗蟲→蜘蛛→青蛙→蛇一貓頭鷹)(4)食蟲鳥(5)森林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25.(6分)(1)物種/生物種類生態系統(2)遺傳/基因(3)直接使用間接使用(4)建立自然保護區答案第1頁,共2頁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測試八年級生物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50分,考試時間為50分鐘。2考生須在答題卡規定的答題區域內作答,選擇題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須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選擇題(共20分)說明:本大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你選擇的選項代號(ABCD)填涂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1.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下列解釋錯誤的是A.①內模擬了原始大氣及閃電B.②內模擬了水蒸氣凝結降雨的過程C:④內產生了多種氨基酸和蛋白質D.該實驗可以為生命起源的化學演化學說提供證據負電極正電極①鳥類②兩棲動物沸水冷凝器②伶卻水魚類取樣活塞甲加熱6④1題圖2題圖3題圖2利用生物進化樹可以揭示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下圖為脊椎動物的“進化樹”,圖中①是A.爬行動物B.節肢動物C.軟體動物D.哺乳動物3.下圖甲是甲骨文“魚”字,乙是約4700萬年前的魚化石。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甲中的①表示魚的鰓B.乙是研究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C.甲乙均能看出魚具有脊柱D.甲出現的時間比乙形成的時間晚4.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直接的證據。下列關于化石及生物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B.植物類群進化的歷程為:藻類→蕨類植物→苔蘚植物→種子植物C.生物進化的趨勢有:由簡單到復雜、由陸生到水生、由低等到高等D.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八年級生物試題第1頁(共6頁)器掃描全能王創建5.科學家對不同種類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質進行比較,可知50[這些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如圖為不同生物與人的細胞遠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030A比較法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常用方法2010B.馬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早于果蠅騎C,動物的進化趨勢是從胎生到卵生黑猩猩馬果蠅酵母菌D.酵母菌與人的親緣關系比黑猩猩近6滇葉鏅是一種珍惜的竹節蟲品種。成蟲有頭有腳,肢節分明,有清晰的脈絡”,酷似被吃過的不規則葉片,若靜止不動的話,很難被發現,稱得上是自然界高級別偽裝大師。對滇葉鏅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的正確解釋是A.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B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C過度繁殖的結果D.只發生有利變異的結果7.右圖是一農田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群體密度變化曲線。下列敘述符合達爾文進化觀點的是體密度A.1段時害蟲都是不具有抗藥性的B.農藥使2段時的害蟲產生了抗藥性變異C抗藥性變異成為有利變異,2段時害蟲得以生存繁衍用藥時間D.3段時害蟲的后代全都具有抗藥性8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能人②南方古猿③直立人④智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9.變色龍隨環境改變體色,瓢蟲鞘翅的鮮艷色斑,竹節蟲與竹枝有相似的形態,這三種適應現象依次屬于A.保護色,保護色,警戒色B.保護色,警戒色,擬態C警戒色,擬態,保護色D警戒色,保護色,擬態10.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溫度對生物影響的是A.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B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D.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11.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A.南極大陸上的企鵝B.池塘中的所有水生植物C.一片荒蕪的田地D.土壤中的細菌和真菌八年級生物試題第2頁(共6頁)掃描全能王創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答案 (1).pdf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