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邵東四中2025年上學期高二期中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1.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下列與陶器相關的考古發現中,可以用來作為私有財產已出現證據的是( )A.遺址出土有陶器和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隨葬品有陶缽、陶罐、骨器等C.單人墓隨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鉞等百余件D.陶器上繪有豐富多彩的幾何圖案和動植物紋樣2.先秦貴族尚馬車,賤牛車,此風秦漢猶存。及至東漢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車慢、穩、寬敞、嚴密,可障帷設幾、任意坐臥而競相乘坐,出行乘牛車遂成為一種風尚。這種“風尚”反映了( )A.政治衰頹的時代景象 B.戒奢尚儉的社會風氣C.重農崇耕的思想觀念 D.豪強勢重的政治現實3.下圖為西漢與隋京畿區示意圖。與西漢相比,隋京畿區的變動是為了( ) A.減少制度變革阻力 B.拓寬財政收入來源C.促進中原地區民族交融 D.緩解關中地區經濟壓力4.下表為《宋史·王獵傳》中的相關記載。王獵的經歷反映出宋代( )王獵,字得之,長垣人。累應進士不第,乃治生積錢,既而嘆曰:“此敗吾志也。”悉以班(分發)諸親族。慶歷用兵,詔求遺逸,范仲淹薦之,得出身為永興藍田主簿。……A.士人價值取向發生變化 B.傳統觀念制約階層流動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經濟發展影響選官方式5.明朝時期,朝廷除對各地的監察御史進行考核外,還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時據實上報御史巡按地方時有無鋪張浪費以勞州縣等情況。這些規定旨在A.保證監察規范有效 B.限制監察御史權力C.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D.拓寬對地方的監察渠道6.下表為近代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的言論。他們意在( )西人得其海道, 視為利藪, 而意大利亞、佛蘭西、西班雅、荷蘭、英吉利人歲載貨易其金錢,既而乘其饑饉,先后各以兵分其地 梁廷枏《蘭侖偶說》(1845年成書)(非洲) 東六部, 則布路亞國(葡萄牙)服之; 北四部……則佛蘭西(法蘭西)服之; 西二十四部, 則布路亞、荷蘭、英吉利、佛蘭西各 國分踞之 魏源《海國圖志》(1842-1852年刊發)印度全土,歸英轄者十之七; 紅夷東駛之舶, 遇岸爭岸,遇洲據洲,立城埠, 設兵防, 凡南洋之要津,已盡為西洋之都會。 徐繼畬《瀛寰志略》(1848年出版)A.呼吁民眾“開眼看世界” B.揭露列強瓜分殖民地的野心C.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 D.喚醒國人對殖民入侵的警覺7.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如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反映出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兄弟……這回談話的題目是“勤勞與知識”。……各位勞動的精神,我們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A.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傳播必須與勞工運動相結合C.覺醒民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D.團結工農是革命的當務之急8.關于鴉片戰爭,有人認為,“自由貿易者背后的經濟能力極其強大,無法遏制或阻擋”“如果在鴉片之外還有其他好的選擇,比如說糖蜜或者大米,這場沖突就可能被稱為糖蜜戰爭或者大米戰爭”。對于上述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①濫用了自由貿易原則 ②混淆了毒品與一般商品的區別③沒有揭示英國發動戰爭的侵略本質 ④意在說明英國發動戰爭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廢除政治上的反動課程”,開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課程;1956年,“馬列主義基礎”和“中國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課。這些高校課程的調整( )A.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方針B.標志著國家“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形成C.成為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礎D.推行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10.如表說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著力于通過年份 文件名稱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0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5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2005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A.加強政治制度建設 B.發揮輿論監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機制 D.完善相關法制體系11.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貴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經商,往往由奴隸或奴釋民(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代為經營。經商發財后的奴釋民也多購買土地,甚至不再經商。西塞羅說:“沒有什么比農業更好……更適合自由人的。”這說明,在羅馬共和國( )①貴族因無利可圖而不愿經商 ②占有和買賣土地是公民的權利③奴隸經商致富可獲得公民權 ④社會的重農輕商觀念比較濃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2.《海國圖志》問世不久即傳入日本,當時著名學者佐久間象山感嘆自己與魏源“所見亦有暗合者”“真可謂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學者感慨道:“使海內盡得觀之,庶乎其為我邊防之一助矣!”這表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 )A.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 B.主張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的侵略C.產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13.1829—1841年間,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創作了一系列關于1812年俄法戰爭和拿破侖的詩。詩中既贊頌俄國士兵“以身相許為祖國報效”,又將拿破侖描繪成傳播自由的“蓋世英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萊蒙托夫的詩蘊含著俄國民族主義情感②俄法戰爭成為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導火線③萊蒙托夫認同拿破侖傳播的大革命精神④萊蒙托夫的作品屬于現代主義文學著作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4.1920年,有思維的機器人首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1962年,工業機器人實現商業化。2007年,全球機器人安裝量達650萬臺。近年,歐盟出臺了《歐洲機器人技術民事法律規則》《機器人技術工程師倫理行為準則》《人工智能法案》等。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文學創作是機器人技術發展的理論來源 ②二戰后科技進步推動機器人產業化發展③機器人的出現標志著生產關系的新變革 ④人們對機器人發展的潛在風險加以防范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如圖漫畫創作于19世紀末的美國。海岸邊站著的幾人分別代表德國、英國、法國等老牌列強,海面上掛著星條旗駛向拉丁美洲的美國戰艦上寫著“門羅主義”。該漫畫的寓意是( )A.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蓬勃開展成果斐然B.歐洲列強徹底結束對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C.美國進一步強化對拉丁美洲的控制與侵略D.“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意識深入人心16.以下是不結盟國家政府首腦部分會議及相關決議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該組織一貫到力于( )1961年第一次會議 消除世界經濟不平衡狀態,廢除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穩定原料和初級產品價格1964年第二次會議 迅速建立一種新的、公正的國際秩序1970年第三次會議 加強和統一發展中國家之間及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合作1973年第四次會議 通過經濟宣言,強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1979年第六次會議 呼吁展開新的一輪促進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全球性談判A.謀求成員國的發展 B.成立區域經濟集團C.壯大社會主義陣營 D.挑戰傳統殖民體系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南學與北學南北朝時期,儒學有南學與北學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風,注重探尋玄學義理;北學嚴守漢儒傳統,注重名物訓詁。南、北儒士研習經書,偏重不同的注本(對儒家經典的注釋本)。以《左傳》為例,南朝流行“杜預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靈恩常引用“服虔注本”來詰難“杜預注本”,引領論辯之風。北魏有名儒“兼讀杜、服,隱括(修訂)兩家,異同悉舉”。這一時期,南北政權常互派使節,他們也往往借機相互考校儒學。隋滅陳后,將大量士人遷至北方。隋煬帝大舉征召儒生,“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洛陽)之下”,勝出者多為南方儒士。其后他們大多在北方活動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云會京師”。唐太宗下詔統一五經文本和注釋。孔穎達兼采南北,撰成《五經正義》,高宗時頒行全國,成為官方經學定本。(1)指出南北朝時期南學與北學分立的時代背景。(10分)(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儒學走向統一的過程及意義。(15分)18.拉丁美洲與歐洲材料一:拉丁美洲與歐洲文化交流簡表年份 人物及事件1764 “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動科學、文化及經濟發展。早期868名會員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 墨西哥人阿爾扎特創辦報刊,介紹《百科全書》及歐洲的科學新發現。他是法國巴黎科學院、“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成員,還是抽水馬桶球閥的發明者1775 “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成員、秘魯人德奧拉維德因與伏爾泰等人交往受到當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1788 法國人布里索在巴黎組建“黑人之友協會”,宣傳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圣多明各商人奧吉加入協會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參加法國國民公會,主張廢除奴隸制墨西哥城30多位學者受到當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罪名是談論法國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獨立等1804—1805 委內瑞拉人玻利瓦爾游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在巴黎親歷拿破侖稱帝,在羅馬發誓終結西班牙在美洲的統治材料二:我們要牢記我們的人民既不是歐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歐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無法肯定我們到底屬于人類哪一個家庭。……委內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可以這么說,為了將各個階層、各種政治觀點和各種公共習俗重塑為一個整體,我們需要平等。——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國會上的發言(1819)材料三:玻利維亞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國領土之上者;玻利維亞父親或母親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國之外但依法明確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維亞者;本共和國的解放者……獲得歸化許可或在本共和國居住滿三年者;那些迄今為止仍為奴隸,在本憲法發布后獲得解放者。——玻利瓦爾起草的玻利維亞憲法(1826)閱讀材料一,概括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拉丁美洲與歐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時代議題。(6分)(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爾被譽為解放者。結合上述材料和時代背景,評析他對歐洲啟蒙思想的發展。(9分)19.華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十幾萬華工在歐洲戰場從事艱苦工作,數千人獻出了寶貴生命。材料一:關于一戰華工的部分研究資料文獻史料 ① 威海市檔案館藏《英國威海衛行政公署招募華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② 威海市檔案館藏《英國駐濟南領事就勞工問題致英國公使的信》,1916年③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英法等國規定招工各項工資案》,1917年④ 《中國人力援助戰時法國》,《紐約時報》,1917年⑤ 威海市檔案館藏《華工出洋歌》,1917年⑥ 《旅法華工近狀》,《東方雜志》,1917年⑦ 《大戰中的中國:她在勞力、原材料、軍需品和食物上對協約國的貢獻》,《亞洲》,1917年第8期⑧ 《華工團二大隊第3902號華工給德國皇帝的信》(譯件),1918年⑨ 《國王與中國華工軍團》,《英國周刊》,1919年⑩ 《華工在法與祖國的損益》,《華工周報》,1919年 《在巴黎華工慶祝聯軍的勝利》,《華工周報》,1919年 《英法華工歸國后之處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詳 《招聘護送華工回國沿途照料員章程》(中國駐巴黎總領事館發布),《旅歐周刊》,1920年 《華工歸國后該怎樣》,《華工雜志》,1920年其他資料 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戰中的英國華工軍團》,《軍事事務》,1976年第3期 徐國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在法華工》,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年版材料二:探究主題甲 華工赴歐的原因乙 英法對華工的態度丙 中國社會對華工的關注丁 一戰后華工的境遇(1)按史料類型,將材料一中的文獻史料進行分類并寫出序號。(5分)(2)參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資料,從材料二中任選一個主題,說明選題意義,擬定研究提綱,列出3—5個相關參考資料的序號。(7分)要求:選題意義應結合歷史背景,研究提綱應系統清晰,所列參考資料從標題上看應密切聯系主題。2025學年度高中歷史期中考試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B A D C A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A D A C17.(1)政治上:南北分裂對峙;經濟上:北方經濟恢復與發展,江南經濟開發;民族關系上:各民族之間大交融;文化上:佛教盛行;學術傳統上:南方儒士受玄學影響,北方儒士嚴守漢儒傳統。(2)過程:南北朝時期互派使節,借機相互考校儒學;隋朝時,大量士人遷至北方,南學與北學匯集洛陽;唐朝時逐漸走向統一。意義:有利于學術文化上的統一,推動儒學的發展,鞏固儒學正統地位;推動知識分子思想上的統一;有利于維護政治上的統一。18.(1)時代議題:科學主義;啟蒙思想;反對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廢除奴隸制。(2)發展:反殖民主義;廢除奴隸制;拉美團結;各階層平等;明確地反對君主制,實行共和制。評析:18世紀的拉美還處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西班牙等國在拉美實行專制統治,奴隸制盛行,與此同時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倡導的獨立、自由、平等的精神傳播到拉美,激發了拉美民族意識的覺醒,玻利瓦爾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孟德斯鳩的影響,他結合拉丁美洲的實際,提出了“反殖民主義”“拉美獨立自主”“拉美民族團結成一個整體”“反對君主制”“實行共和制”“取消奴隸制”“各階層平等”等主張,對于推動拉丁美洲獨立解放、建設民主共和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9.(1)分類:官方檔案①③ ;書信②⑧;報刊報道④⑥⑦⑨⑩ ;個人著作 ;民間口碑資料⑤。(2)主題:華工赴歐的原因。意義:研究一戰期間華工出國的原因,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20世紀前期的世界和中國;辯證認知北洋軍閥政府的內政外交;深化提升綜合國力對國際競爭重要性的認知;了解現代戰爭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提綱:1,一戰爆發與進程 2,英法招徠華工 3,華工出國 4,華工在一戰中的貢獻。參考資料:①②③⑤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