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檢測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23456789101213答案BBCDAADCBDCAC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DABCABCDBD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小題16分、27小題10分、28小題18分、29小題6分)26.(1)歷史盛況:開國大典(2分)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戰立起來了;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任答三點,3分)(2)意義: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2分)(3)司令員:彭德懷(1分)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2分)(4)法律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分)歷史事件:土地改革(2分)(5)主題: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2分)27.(1)法律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憲法)(2分)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分)(2)民主與法制受到嚴重踐踏。(2分)(3)認識:民主是法制的基礎,法制是民主的保障,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不斷加強和完善民主與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推動法治中國建設。(2分,如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皆可得分)28.(1)意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分)(2)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2分)領域:重工業、交通運輸業(2分)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第1頁(共2頁)(3)決策:改革開放(2分)制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4)(8分)【示例:觀點: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2分)論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安徽鳳風陽縣小崗村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飛速發展:(2分)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局面逐漸形成,對外開放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2分)結論:綜上所述,改革開放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快擇,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2分)(如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皆可得分)29.(6分)】【示例:1978年,鄧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指導思想:(1分)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領導中國共產黨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1分)他創立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分)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人新階段:(1分)中共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1分)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做出重大貢獻,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分)(如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第2頁(共2頁)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檢測A.都確定了土地公有制B.都解放了農村生產力C.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D.,都是對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八年級歷史試題卷6.毛主席寫道:“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把“天塹”變成“通途”的建設成就是()A.武漢長江大橋B.南京長江大橋(全卷兩個大題,共29個小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C.川藏公路D.寶成鐵路7.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關于“三大改造”的敘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注意事項:A.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本卷為試題卷。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B.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草稿紙上作答無效。C.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D.三大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8.福林堂是云南現存最古老的藥店。1956年,福林堂同其他藥店一起公私合營,成立了昆明市第I卷(選擇題,共50分)藥材公司。以下選項中,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是()A.農業合作化運動B.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C.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中共中央提出調整國民經濟方針·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9.這次會議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1.1949年9月,某次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采用公元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會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該會議是()紀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這次會議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A.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0.中國是農業大國,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為解決我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共八大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國農業科學家們作出了艱苦的努2.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它是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力并取得巨大成就。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科學家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被周恩來稱為“本”,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A.鄧稼先B.錢學森。。C.楊利偉D.袁隆平11.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對下圖中三位人物共同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最準確的是(·)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3.1950年,毛澤東認為:“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毛澤東的這段話表明()A.民族復興的艱巨性B.東北電力的關鍵性C.抗美援朝的必要性D.朝鮮形勢的嚴峻性4.“上甘嶺戰役中,(他們)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舍身A.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精神B.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精神炸敵地堡、堵敵槍眼…”材料真實記述了這場戰役中涌現出的英雄功臣的事跡,其中的典型C.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精神D.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精神代表人物是()12.當油田出現井噴的險情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這位模A.左權B.張自忠C.邱少云D.黃繼光范人物是(·)5.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以下關于土地改革運動和家庭聯A.“鐵人”一王進喜B.“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產承包責任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C.“解放軍好戰士”雷鋒D.“兩彈元勛”一鄧稼先八年級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8頁)八年級歷史試題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昆明市東川區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學年昆明市東川區八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歷史試卷(附答案解析).pdf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