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診斷七年級歷史時間:60分鐘滿分:50分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在方框內)h題號134567810護數答案題號1112131415答案1.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按照該標準,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開國大典的原始史料的是()A.電影《開國大典》的片段B.畫家董希文創作的《開國大典》C.學者著作中有關開國大典的描寫D.開國大典時的新聞照片和影像資料2.時下,人們愛用“最美”一詞贊美危難關頭舍己為人的英雄。73年前,作家魏巍發表過一篇充滿激情、膾炙人口的文章一一《誰是最可愛的人》,生動報道了在朝鮮戰場南上英勇作戰、舍生忘死的(A,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B,火箭軍C.中國人民志愿軍D.中國人民解放軍3.一個時代的流行歌曲、小說、詩歌等往往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小明同學搜集了1949一1953年期間中國流行的歌曲、小說等素材(如下),它們折射出這一時期的時代主題是(●詩歌:《國旗》《我們最偉大的節日》●歌曲:《毛澤東頌歌》《中蘇友好歌》《東方紅》·小說:《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千河上》《上甘嶺》新A.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B.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C.經濟建設的重大飛躍D.民主法治建設的完善4.2023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新聞工作者采訪了數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細老人們的講述與回憶,在史料分類上應屬于()A.文獻史料B.口述史料C.實物史料D.圖像史料5.口號具有時代的烙印,從口號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一個真實的歷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這類口號出現在()A.新中國成立初期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射C.“文化大革命”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七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6.下圖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發A.抗美援朝的勝利展狀②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③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1952195719601965年份7.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他助人為樂的大愛行動,回答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這個根本問題,賦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無限的長度”。這句話謳歌的是(A.“兩彈元勛-鄧稼先B.“解放軍好戰士”一雷鋒C.“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D.“黨的好干部’一焦裕祿8.無論時光怎樣流逝,都不能湮沒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在1978年12月召開的那次重要會議的記憶,會議之后,中國人民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主要是因為它(A.粉碎了“四人幫”B.做出了黨的工作中心轉移的戰略決策C.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D.決定平反冤假錯案9,184年,有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這個“大膽的行動”指的是(A.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B.設立珠江三角洲開放區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D.開放上海浦東新區10.以下從左至右所列四個城市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這格局是(深圳青島鎮江十堰A.沿海開放城市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一經濟特區一一內地B.經濟特區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一內地C.經濟特區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一內地D.沿海經濟開放區一一經濟特區一一內地一一沿海開放城市七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