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生 物 試 題本試卷分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Ⅰ卷 選擇題部分(每小題1分,共15分)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憶江南》這首詩中描繪了藻類大量繁殖使得江水變綠的景象。下列關于藻類的敘述錯誤的是:A.藻類大多生活在水中,通過孢子繁殖B.衣藻是單細胞藻類,衣藻細胞內有杯狀的葉綠體C.海帶是多細胞藻類,自然狀態下呈褐色,能夠進行光合作用D.多細胞藻類具有專門的吸收、運輸養料和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2.盆景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形成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將苔蘚和蕨類植物栽種在山石上來表現自然景觀,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盆景適宜擺放在潮濕環境中B.這兩類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C.兩類植物的葉片中都具有輸導組織D.兩類植物都可以通過種子繁殖3.如圖中的圓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們的共同特點,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 E可表示有根、莖、葉的分化B. F可表示有輸導組織C.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D. Q可表示能夠進行光合作用4.下列關于生物與人類生活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海帶、紫菜營養豐富,屬于藻類,食用部分通常是葉B.藻類在營養物質豐富的水域中會大量繁殖,過量的藻類有利于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C.地錢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大量的古代苔蘚植物形成了煤5.玉米和菜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如圖為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模式圖,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新植物的幼體都由①②③⑤組成B.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都主要儲存在④中C.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長成幼苗、植株,并且有明顯的根、莖、葉的分化D.在兩種種子的縱切面上滴加碘液被染成藍色的部位是④6.岱廟北部寢殿兩側的兩棵銀杏樹的樹齡有1300余年,銀杏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和“植物界的熊貓”。下列關于銀杏的敘述正確的是:A.銀杏和杏都是被子植物 B.銀杏的果實俗稱白果,可入藥C.銀杏可在干旱的地方生長 D.銀杏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7.下列生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一組是:A.石花菜、滿江紅 B.側柏、卷柏C.銀杉、桫欏 D.月季、刺槐8.下列無脊椎動物與所屬類群匹配錯誤的是:A.水螅——刺胞動物 B.渦蟲——扁形動物C.海蜇———棘皮動物 D.蝗蟲——節肢動物9.下列關于無脊椎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軟體動物用足運動,大多具有貝殼B.線蟲動物的運動比環節動物更加靈活C.蜜蜂、蝴蝶、蜘蛛都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D.無脊椎動物都具有適應陸地生活的身體結構10.某同學整理了無脊椎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整理錯誤的是:A.軟體動物—福壽螺引入我國后,造成了生物入侵B.線蟲動物—蛔蟲消化器官非常發達,寄生在人的小腸內,使人患蛔蟲病C.果蠅是經典的遺傳學實驗動物,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都有它的貢獻D.環節動物一蛭可提取蛭素來生產抗血栓藥物11.下列動物中,都屬于魚類的是:A.帶魚、鮑魚 B.鯊魚、海馬C.娃娃魚、魷魚 D.銀鯧、鱷魚12.《小蝌蚪找媽媽》是我國發行的首版動畫題材郵票。關于郵票中動物描述不合理的是:A.蝦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與環節動物身體都分節,使動物的運動更加靈活B.魚在游泳時依靠頭部和軀干部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各種鰭起著協調作用C.青蛙的前肢較短,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D.郵票中的所有動物由低等到高等排列順序為蝦→魚→青蛙→龜13.下列對幾種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某人將B和C 歸為一類、A和D歸為另一類,依據的是體溫是否恒定B. B在生殖和發育方面的特點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B的產崽率C. C的兩翼肌肉發達,能完成飛行動作D. D是兩棲動物,在繁殖季節,雌雄蛙進行抱對,完成體內受精14.下列關于脊椎動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A.鳥類體表被毛,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體溫恒定B.既能在水中,也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屬于兩棲動物C.爬行類體內受精,大多在陸地上產卵,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D.魚類生活在水中,體表都覆蓋著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15.如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下列選項與圖示相符的是:選項 甲 乙 丙 丁 戊A 植物 種子植物 孢子植物 藻類 雙子葉植物B 植物 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C 動物 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 兩棲動物 節肢動物D 動物 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 爬行動物 軟體動物第Ⅱ卷 非選擇題部分(每空1分,共35分)16.(7分)新泰新甫山作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植被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植物種類多樣,兼具生態和觀賞價值。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在新甫山觀察到的植物,繪制了如下圖片。(1)詩句“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描述的是 (填序號)類植物,該類植物可以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與該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 。(2)②與①相比,植株長得比較高大,結構也更為復雜,是因為②有真正的根,并且分化出了 。(3)③和④所代表的類群合稱為 植物,該類植物比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并且該類植物的受精過程擺脫了對 的依賴。(4)將圖中所有植物由低等到高等排列順序為 (填序號)。17.(7分)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下圖是兩種常見植物與某些植物種子的結構模式圖,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金魚藻是一種常見的水生植物,莖細柔,有分枝;葉輪生,無柄;花期6-7月,果期8-10月,故它屬于 植物,此類植物與羅漢松所屬植物類群的分類依據是 。(2)種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強,壽命也長得多,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落在 的環境中才能萌發,否則很快失去生命力。(3)圖甲中的 (填數字)合稱胚,是新植物的幼體。(4)菜豆和玉米分別屬于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菜豆和玉米的根系分別是 ,葉脈分別是 。(5)“香酥大油條”蓬松酥脆,你可知道炸油條用的花生油和面粉分別來自花生種子和小麥種子的 。18.(7分)2025年春晚上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孩子們用清澈純真的童聲演繹的歌曲《玉盤》,唱出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暢想與探索。“玉盤”一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請根據詩中出現的植物和動物,回答以下問題。.(1)“桂樹”是高大喬木,屬于綠色開花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請具體回答出此類植物與單子葉植物在種子結構上的區別是 。(2)“白兔”牙齒有 的分化,適于植食性生活。白兔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主要原因是其具有高度發達的 。(3)“蟾蜍”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用 呼吸,幼體與成體在 和生活習性上存在較大差異,屬于變態發育。(4)“九烏”中的“烏”是指鳥類,身體呈 ,可減小飛行中空氣的阻力。發達的胸肌一端附著在胸骨上高聳的突起一 ,另一端附著在前肢上,能產生強大的飛行動力。19.(7分)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生物形成與生活環境和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征。下圖中是我們學過的五種動物,請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動物根據體內有無 ,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2)A是蝗蟲,其運動器官是 ;E是蜥蜴,蝗蟲和蜥蜴體表分別有 ,起保護和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適于陸地生活。(3)B是水螅,身體呈 ,便于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和進行防御。(4)C是蚯蚓,有許多彼此相似的 組成,依靠 的配合在土壤中完成蠕動。(5)D是蛔蟲,從其所屬動物類群開始,出現了 這一結構,使消化功能進一步完善,提高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20.(7分)呼吸是動物重要的生理特征,某生物興趣小組研究了鯽魚和家鴿的呼吸過程,并制作了呼吸模型。圖甲是用鐵絲、紅色細線制作的魚類的呼吸模型;圖乙是用吸管、皮筋、大氣球、小氣球、紅藍細線等材料制作了一個鳥類的呼吸模型。請分析并回答以下問題。(1)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吸管吸取一些藍墨水,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看到藍墨水從魚的 流出。(2)為進一步研究鯽魚的呼吸,興趣小組的同學又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往A和B兩個裝置的清水中各滴入數滴0.1%的BTB 溶液,溶液呈藍色。30分鐘后觀察到B中的溶液由藍色變為 ,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3)在圖乙中,用 模擬了鳥類輔助肺呼吸的結構 。雙重呼吸是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意義是 。(4)同學們在制作魚鰓模型用的紅色細線以及制作鳥類的呼吸系統模型用的紅藍細線,實際上都是用來表示其呼吸器官內密布豐富的 。六年級下學期期中檢測生物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 D A D C C 6-10 C D C A B 11-15 B B A C B二、非選擇題16. (1)① 苔蘚植物的葉大多只有一層細胞 (2)輸導組織(3)種子 能產生種子 水環境 (4) ①②④③17. (1)被子 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2)溫暖潮濕(3)1、2、3、4 (4) 直根系、須根系 網狀脈、平行脈(5)子葉、胚乳(順序不可變)18.(1)雙子葉植物兩片子葉、無胚乳,單子葉植物一片子葉、有胚乳(2)門齒、臼齒 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3)肺和皮膚 形態結構(4)流線型 龍骨突19. (1)脊柱 (2)足、翅 外骨骼、角質的鱗片(順序不可變)(3)輻射對稱 (4)體節 肌肉和剛毛(5)肛門20. (1)鰓蓋后緣 (2)黃色 小魚呼吸時放出了二氧化碳(3)小氣球 氣囊 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4)毛細血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