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8課 清朝的邊疆治理(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8課 清朝的邊疆治理(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8課
一、選擇題
1.清朝建立了我國歷史上一個空前統一和強大的多民族國家,基本奠定了我國今天的疆域基礎。清朝全盛時期,其疆域南至( )
A.臺灣島 B.海南島 C.蔥嶺 D.南海諸島
2.民間有“明修長城清修廟”的說法,這反映出清朝的一些統治者在處理邊疆問題上采取了因俗而治的安撫策略。以下內容與此不符的是( )
A.順治帝親自冊封五世達賴
B.康熙三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
C.乾隆帝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D.乾隆帝曾下令修建須彌福壽廟
3.繪制知識結構圖是一種常見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某學生構建了清廷政府對某一地區管轄的知識結構圖。其中知識結構圖“____”處應該填寫的內容是( )
A.新疆 B.臺灣 C.澳門 D.西藏
4.下面為某同學的學習筆記摘錄,由此判斷該同學學習的主題為( )
戚繼光抗倭 鄭成功收復臺灣 康熙帝抗擊沙俄 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A.明清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B.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展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5.下表是我國古代部分朝代采取的政治措施,這些措施反映了( )
朝代 秦朝 西漢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郡縣制 頒布“推恩令” 設置通判 設三司 恢復設置行省
A.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B.加強監察制度
C.加強皇帝對中央機構的管理 D.推進民族交融
6.《臺灣通史》中記載:“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材料中能解讀出的信息是( )
A.戚繼光抗倭 B.鄭和下西洋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
7.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關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學習主題內容的敘述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元朝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臺灣)
B.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C.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理
D.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
8.清朝入關以后,分別冊封某地區的宗教首領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隨后,清王朝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轄還設置了( )
A.宣政院 B.澎湖巡檢司 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
9.通過下列內容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
A.我國地大物博 B.封建專制逐步在加強
C.行省制度推行 D.臺灣是中國固有領土
10.某班同學進行歷史探究性學習,列出了下表學習內容,該探究活動的主題是( )
朝代 學習內容
秦朝 中央集權制度
西漢 “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元朝 實行行省制度
清朝 設立伊犁將軍;鄭成功收復臺灣
A.中國歷代政權對邊疆的治理 B.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C.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就輝煌 D.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發展
二、簡答題
11.我國古代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措施都有哪些類型?簡述清朝對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12.材料解析題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元朝時西藏正式歸屬中央。請問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標志是什么?清雍正皇帝時又采取什么措施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
(2)清乾隆帝時采取平定叛亂、設置機構的方式加強對新疆的管理。請寫出所平叛亂和所設機構的名稱?
材料一:“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士,茹苦間關不忍離?!?br/>——鄭成功《復臺詩》
(3)上述材料記載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逐荷夷”發生在哪一年?簡要評價鄭成功
(4)1684年清政府是如何加強對臺灣的管轄的?其有何作用?
13.元朝設置的專門管理西藏和臺灣的機構分別是什么?
14.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多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在摩擦碰撞和友好交往中不斷融合,共同締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根據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附件時期】
(1)隋唐時期,邊疆各族不斷交融。唐太宗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寫出他在位時期漢藏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宋元時期】
(2)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寫出與北宋達成“澶淵之盟”以保持和平局面的少數民族政權及北宋當時的皇帝。
【明清時期】
(3)明朝后期,東北女真族的不斷壯大使明朝北部受到嚴重威脅。建立大金政權的女真族杰出首領是誰?他死后誰繼位繼續進攻明朝?
(4)清朝前期,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光輝篇章的史實是什么?
【歷史感悟】
(5)結合實際,你認為各民族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才能構建和諧的多民族國家?
15.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重要的國情之一。請結合下列提示回答問題。
【管理邊疆】
(1)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什么?
(2)元朝時為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設立的機構是什么?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的監督西藏地方政務的機構是什么?
(3)為鞏固西北邊疆,清朝設置了哪一官職負責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捍衛邊疆】
(4)明朝時為解決東南沿海地區嚴重的“倭患”,臨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的年輕將領是誰?
(5)17世紀中期,面對沙皇俄國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犯,康熙帝命令清軍進行什么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
【精神傳承】
(6)通過對捍衛邊疆相關史實的學習,你獲得了怎樣的感悟?
三、綜合題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貞觀政要》是唐人吳兢記錄唐太宗政績和他與大臣魏征等議論古今政治得失的書。在23年執政中,前18年李世民44次公開承認錯誤,而且有文字記錄,其中有4次是發布“罪己詔”。他說,貞觀之治,功在魏征之諍言。魏征能夠不斷提出批評和意見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國家搞好。
材料二 它是在一個相對封閉體系中發展而來的盛世。縱向比較,康乾盛世創造了中國政治、經濟實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個版圖空前廣大而且穩定的大一統帝國……;但不幸的是,從橫向比較,它卻與當時世界最先進文明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國傳統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陽,最后一首挽歌,雖然輝煌,只是已經走到了盡頭。
——侯楊方《盛世啟示錄》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貞觀之治”出現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認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輝”。你是否贊成這種說法,結合所學知識,請說明理由(至少三點)。
(3)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歷史上盛世社會的看法。
17.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國家分裂,是主權國家的神圣職責,處理好民族關系是促進和鞏固國家統一的重要因素。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代中央政府注重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1)歷史上漢族和藏族的關系密切,西藏成為中國正式的行政區是在哪個朝代?清朝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元朝人口流動大,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元朝時形成的一個新的民族是?
(3)元朝時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
(4)清軍進入臺灣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
18.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民族的共同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于吐蕃。
———《舊唐書》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此事件產生了什么影響?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唐朝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西北邊疆 朝代 官職/機構
西漢 西域都護
★ 北庭都元帥府
唐朝 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清朝 ▲
(2)表格中的★處和▲處應填的內容是?
材料三 鄭成功在致荷蘭總督的招降書中說: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連橫《臺灣通史》
(3)閱讀材料,結合中國古代史所學的知識,選取不同時期的三個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19.某歷史學習小組收集以下關于閩臺關系的材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大業三年二月,羽騎尉朱寬奉命入海求訪異俗,在閩人何蠻的引導下,到達流求(今臺灣)。
——摘編自魏征《隋書 東夷列傳》
材料二:
明清時期移民臺灣示意圖
材料三:清代,閩臺兩地漁民在同一海域捕魚,常常是“人不通船通,商不通貨通”、“船頭撒漁網,船尾拉家常”。
——摘編自福建省臺辦《閩臺“五緣”關系》
(1)指出以上三則材料中的文獻史料(用材料序號作答)。
(2)結合所學的明清歷史知識,列舉兩個體現閩臺關系的史實。
(3)根據如圖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明清時期移民臺灣的歷史意義。
(4)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得出一個歷史結論。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三國志·吳書》記載,吳主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水軍到達夷洲,他們的臺灣之行歷時一年,最后帶著數千名臺灣居民回到大陸。這是歷史上有書為證的中國王朝第一次與臺灣的聯系。
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宋朝政府在澎湖戍兵防守,歸福建晉江縣管轄,元代至元年間,置官署于澎湖,這是歷史上中央政權最早管轄臺灣的行政機構。這些史實說明早在12、13世紀,臺灣就納入中國版圖了。
材料三:1662年,一位民族英雄收復臺灣。隨后,臺灣推行了縣制;建立學院、府學、社學等完整的學校體系,開科取士;還接受大陸涌入的移民,臺灣的人口迅速增加……1683年,他的后繼者被清軍打敗,臺灣歸入清朝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材料一中的“吳主”指的是哪位歷史人物?根據材料一,指出《三國志》中“到達夷洲”的記載有何意義?
(2)材料二中的“官署”指的是哪一機構?
(3)材料三中的“民族英雄”是誰?根據材料三,指出他為臺灣發展所做的努力。(寫出一點)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設置臺灣府的重要意義一點。
(4)由于種種原因,海峽兩岸至今未能實現統一。對此,請談談你的認識。
《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歷史同步練習:第18課》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A C C C D D
1.D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全盛時期,其疆域南至南海諸島。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是中國南海中許多島礁的總稱,D項正確;臺灣島雖然是清朝領土的一部分,但它并非清朝疆域的最南端,排除A項;海南島位于南海北部,同樣不是清朝疆域的最南端,排除B項;蔥嶺是清朝疆域的最西端,排除C項。故選D項。
2.B
【詳解】根據題干“清朝的一些統治者在處理邊疆問題上采取了因俗而治的安撫策略”可知,題干所述清朝統治者處理一些邊疆問題時采用因地制宜的安撫策略,康熙三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采用了武力手段解決邊疆問題,不屬于安撫策略,B項正確;順治帝親自冊封五世達賴是對西藏地區安撫策略,排除A項;乾隆帝確立金瓶掣簽制度是對西藏地區的安撫策略,排除C項;乾隆帝曾下令修建須彌福壽廟是為了迎接西藏六世班禪,屬于安撫西藏的策略,排除D項。故選B項。
3.D
【詳解】根據材料“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立噶廈”、“頒布金瓶摯簽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兵入關后,西藏地方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五世達賴喇嘛親自入京朝賀。順治皇帝隆重接見,1653年正式賜予他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設立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為防止蒙藏貴族操縱轉世靈童,根據《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定,乾隆皇帝頒布金瓶摯簽制度。綜上所述,材料體現的是清朝對西藏的治理,D項正確;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西北新疆地區,排除A項;清朝在臺灣設立臺灣府,后建立臺灣省,排除B項;達賴、班禪與澳門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4.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561年戚繼光率軍英勇作戰,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倭患,戚繼光抗倭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安全;1661年,鄭成功決心動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他率領25000名將士,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島的南部,受到當地軍民熱烈歡迎,1662年2月,經過8個月的圍攻,鄭成功發動總攻,使得被荷蘭占領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維護國家領土完整。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清政府一再要求俄軍撤出中國領土,但俄國繼續增兵。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使得沙俄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康熙帝抗擊沙俄,維護國家統一。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率領部眾發動了武裝起義,并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因此題干同學學習筆記摘錄的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C項正確;明清君主專制不斷強化表現在明朝廢除丞相制度,清朝實行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排除A項;題干學習筆記摘錄反映是明清時期反抗外來侵略的信息,與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無關,排除B項;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實行的外交政策,與題干明清時期反抗外來侵略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5.A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郡縣制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頒布“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設置通判加強了對地方的監督;設三司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恢復設置行省有利于對地方的控制,因此題干措施均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理,A項正確;加強監察制度與郡縣制、設三司、恢復設置行省無關,排除B項;郡縣制、設置通判、設三司等均是地方制度,排除C項;題干信息與民族交融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6.C
【詳解】根據材料“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和所學可知,明末荷蘭殖民者占據了我國臺灣地區,1661年鄭成功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西海岸。1662年初,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因此這是鄭成功寫給荷蘭殖民者的信,C項正確;戚繼光抗倭是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排除A項;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排除B項;三國時期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是最早到達臺灣的人,排除D項。故選C項。
7.C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歷史評價是指把所評價人或事放在較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看其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大趨勢,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重在考察其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理,這屬于對臺灣府設立意義的闡述,符合題意,C項正確;元朝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臺灣),屬于客觀歷史事實而非歷史評價,排除A項;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屬于客觀歷史事實而非歷史評價,排除B項;1992年,海協會和?;鶗_成“九二共識”,屬于客觀歷史事實而非歷史評價,排除D項。故選C項。
8.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明確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C項正確;宣政院是元代管理西藏的機構,排除A項;澎湖巡檢司是元代設立的管轄臺灣和澎湖地區的機構,排除B項;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排除D項。故選C項。
9.D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230年,吳主孫權派衛溫航海到達夷洲,這是大陸人民大規模到達臺灣的第一次明確記錄,加強了內地與臺灣的聯系;隋朝隋煬帝時,稱今天的臺灣為琉球,為了加強與琉球的聯系,隋煬帝三次派人前往臺灣。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這標志著臺灣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鄭成功經過幾十年的斗爭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1684,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綜上所述題干內容反映的是臺灣是中國固有領土,D項正確;材料只提到了臺灣,體現不出我國地大物博,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皇帝權力的加強,排除B項;元朝創立行省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
10.D
【詳解】根據題干“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 西漢的 “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元朝實行行省制度;清朝設立伊犁將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步發展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時期。秦滅六國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并初步發展,漢武帝期間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清朝設立伊犁將軍,鄭成功收復臺灣,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因此,材料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發展,D項正確;對邊疆的治理只符合對清朝的描述,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發展,無法得出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結論,排除B項;西漢的“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屬于思想政策而非文化成就,排除C項。故選D項。
11.類型:和親、冊封、武力征服、設置管理機構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措施:①1653年,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②1713年,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③雍正帝時期,設置駐藏大臣,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④乾隆帝時期,規定西藏地方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需要通過金瓶掣簽。(答出任意三點即可)作用: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行政管轄;促進了民族交融;促進了西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詳解】類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古代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措施有和親的方式,如文成公主入藏,冊封的方式,如清朝確立了對歷代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武力征服的方式,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還有設置管理機構的方式,如設立伊犁將軍等;作用: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對西藏的管理有如下措施,1653年,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雍正帝時期,設置駐藏大臣,進一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乾隆帝時期,規定西藏地方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需要通過金瓶掣簽,然后這些措施的作用可以從對西藏、對國家管理的角度進行論述作用,如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行政管轄,促進了民族交融,促進了西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等。
12.(1)宣政院的設立;設駐藏大臣
(2)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伊犁將軍
(3)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62年。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4)1684年,清朝設置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作用: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設立了宣政院,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使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雍正帝在位時,設立了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事務的管理。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乾隆帝在位時,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為了加強對新疆的管轄,設置了伊犁將軍。
(3)根據材料“開辟荊榛逐荷夷”可知,“荷夷”指的是荷蘭殖民者,歷史上侵占了我國的臺灣。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1662年,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4年,為了加強臺灣的統治,清朝設置了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13.分別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管轄);澎湖巡檢司。
【詳解】分別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14.(1)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典型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親)。
(2)少數民族政權:遼。
皇帝:宋真宗。
(3)首領:努爾哈赤。
人物:皇太極。
(4)史實: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5)做法:各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共同發展;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平等相處,友好交流;和睦相處,加強交流;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相互信任,榮辱與共等。
【詳解】(1)民族政策:結合所學唐太宗的統治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少數民族的擁戴,被稱為“天可汗”。
典型事例:結合所學唐朝時期和吐蕃的和親可知,典型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親),增進了漢漢藏兩族人民的友誼,促進了吐蕃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2)少數民族政權和皇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真宗時期,遼大舉攻宋,澶州之戰后,雙方簽訂“澶淵之盟”,此后雙方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3)首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后期,女真族杰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
人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承帝位,后改國號為清。
(4)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控制和壓迫,在杰出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戰勝重重困難,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5)做法:本題是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可從民族之間的尊重、互幫互助、平等相處、和睦往來、相互信任等角度進行分析,例如各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共同發展;互幫互助,和諧相處;平等相處,友好交流;和睦相處,加強交流;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相互信任,榮辱與共等。
15.(1)行政機構:澎湖巡檢司。
(2)機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機構:駐藏大臣。
(3)官職:伊犁將軍。
(4)誰:戚繼光。
(5)戰役:雅克薩之戰。
(6)感悟:面對外敵入侵要敢于斗爭、勇于反抗;維護國家利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學習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詳解】(1)行政機構:元朝時期,設立澎湖巡檢司,它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2)機構:元朝時期,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其中行使行政管理權設立的機構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機構: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的監督西藏地方政務的機構是駐藏大臣。
(3)機構:為鞏固西北邊疆,清朝設置伊犁將軍,負責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4)誰:明朝后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臨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取得勝利。
(5)戰役:清朝時期,面對沙皇俄國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犯,康熙帝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了侵略者,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6)感悟:本題設問開放,言之成理即可。以雅克薩之戰取得勝利來看,面對外敵入侵要敢于斗爭、勇于反抗;以戚繼光抗倭來看,維護國家利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從我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來看,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捍衛邊疆的史實來看,要學習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16.(1)吸取隋朝滅亡教訓;善于用人和納諫;勇于自我反省。
(2)贊同,理由:皇權高度膨脹;加強思想控制,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與先進文明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等。
(3)看法:盛世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是統治者注意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統治者勵精圖治,政治開明,澄清吏治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現。
【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一“唐太宋政績和他與大臣魏征等議論古今政治得失的書”可歸納出統治者吸取隋朝滅亡教訓;根據“貞觀之治,功在魏征之諍言。魏征能夠不斷提出批評和意見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國家搞好”可歸納出善于用人和納諫;勇于自我反省。
(2)是否贊成、理由:先表明觀點,再說明理由,可從清朝前期皇權高度膨脹、加強思想控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等相關史實來回答。如:贊同,理由:清朝時期皇權高度膨脹,清朝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與先進文明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等。
(3)看法:本小題相對開放,言之有理即可,從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等角度作答。如:盛世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是統治者注意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統治者勵精圖治,政治開明,澄清吏治有利于盛世局面的出現。
17.(1)朝代:元朝
措施:冊封班禪和額爾德尼,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
(2)民族:回族
(3)行政機構:澎湖巡檢司
(4)措施:臺灣府
【詳解】(1)朝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設立宣政院作為管轄西藏地區的中央機構,標志著西藏地區正式納入中央版圖。
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康熙帝冊封了班禪,乾隆皇帝冊封了班禪額爾德尼;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雍正帝時期開始設置駐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務;大活佛轉世需要通過中央的金瓶掣簽制度確定。
(2) 民族:元朝時期,來自中東的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以及元朝時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士兵,后來又融入了中國本土的其他民族形成了回族,回族是元朝時期民族大融合的典型標志。
(3)行政機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設置澎湖巡檢司管理琉球和澎湖,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建立行政機構。
(4)措施:康熙皇帝收復臺灣后,為了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轄,設置了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
18.(1)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開明的民族政策
(2)元朝;伊犁將軍
(3)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臺灣。隋朝時,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到臺灣。元朝已開始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管理臺灣和澎湖地區的民政,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等。上述史實,有力地說明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詳解】(1)歷史事件:根據材料“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持節送公主于吐蕃”,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2)內容:★處:根據表格信息“北庭都元帥府”,結合所學知識,元朝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處:根據表格對應的信息是清朝,結合所學知識,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3)說明: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很早就與臺灣地區發生交往,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臺灣。隋朝時,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到臺灣。元朝已開始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管理臺灣和澎湖地區的民政,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等。上述史實,有力地說明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19.(1)文獻史料:材料一、材料三。
(2)史實: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3清軍入臺,1684年清軍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
(3)充實了臺灣地區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促進了臺灣地區的經濟開發。
(4)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詳解】(1)文獻史料:結合所學知識,文獻資料指的是以文字形式出現的史料。例如史書、檔案、地方志、家譜、日記、筆記、近代以來的報刊、雜志等。材料一摘編自魏征《隋書 東夷列傳》;材料三摘編自福建省臺辦《閩臺“五緣”關系》。故屬于文獻史料的是材料一、材料三。材料二屬于圖片史料。
(2)史實:結合所學知識,體現閩臺關系的史實有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3清軍入臺,1684年清軍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
(3)歷史意義:根據圖片可以得出,明清時期大規模移民臺灣,充實了臺灣地區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促進了臺灣地區的經濟開發。
(4)歷史結論:根據材料可以得出,我國很早就開始與臺灣發生交流,元代設立澎湖巡檢司,臺灣納入中國版圖;鄭成功收復臺灣,使得臺灣重回祖國懷抱,明清時期大規模移民臺灣,體現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孫權。是歷史上有書為證的中國王朝第一次與臺灣的聯系。
(2)澎湖巡檢司。
(3)鄭成功。推行縣制,建立學校體系,開科取士,接受大陸移民。(一點即可)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一點即可)
(4)統一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等。(符合題意即可)
【詳解】(1)歷史人物:根據材料“據《三國志·吳書》記載,吳主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水軍到達夷洲”,結合所學知識,三國時期,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水軍到達夷洲。意義:根據材料“這是歷史上有書為證的中國王朝第一次與臺灣的聯系”可以得出是歷史上有書為證的中國王朝第一次與臺灣的聯系。
(2)機構:根據材料“元代至元年間,置官署于澎湖,這是歷史上中央政權最早管轄臺灣的行政機構”,江湖上消失,元代設立的管理臺灣、澎湖德機構是澎湖巡檢司。
(3)人物:根據材料“1662年,一位民族英雄收復臺灣”,結合所學知識,鄭成功收復臺灣。努力:根據材料“隨后,臺灣推行了縣制;建立學院、府學、社學等完整的學校體系,開科取士;還接受大陸涌入的移民,臺灣的人口迅速增加”可以得出努力有推行縣制,建立學校體系,開科取士,接受大陸移民。(一點即可)意義:結合所學知識,設置臺灣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4)認識:結合所學知識,統一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莱芜市| 晋中市| 明溪县| 容城县| 黎城县| 鹤岗市| 徐州市| 济阳县| 大田县| 海安县| 托克逊县| 陈巴尔虎旗| 时尚| 博乐市| 沂南县| 刚察县| 南平市| 云南省| 滦平县| 建阳市| 那坡县| 鄯善县| 于田县| 神池县| 丹阳市| 武义县| 霍山县| 孟州市| 长汀县| 肃北| 庆阳市| 兰州市| 安龙县| 龙海市| 双桥区| 红桥区| 松江区| 临朐县| 宝应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