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 單元測試一、單選題1.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旨在說明( )A.殖民擴張的雙重性影響 B.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性C.人類社會完成變革轉型 D.價格革命對歐洲的深遠影響2.有學者將新航路開辟后出現的動植物等的交流,稱為“餐桌革命”。下列選項中從美洲傳入歐洲的是( )A.小麥 B.水稻 C.玉米 D.橄欖3.在“絲銀之路”中,逐步形成了一個世界規模的絲綢市場,成為世界性的絲綢貿易中心。A.香港 B.澳門 C.果阿 D.馬尼拉4.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先驅國家是( )A.英國、荷蘭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國、法國 D.俄羅斯、荷蘭5.最早開辟新航路的迪亞士曾經說過,他航行是“為上帝和陛下服務,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樣去發財致富”。據此可知,新航路的開辟( )A.具有強烈的經濟動機 B.以服務國王為根本宗旨C.為證明地圓學說正確 D.以傳播宗教為主要目的6.導致下列兩幅世界地圖繪制的地圖輪廓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鄭和下西洋 C.早期殖民擴張 D.三角貿易7.在《航海圖的世界史》中描述了一位歐洲航海家,他認為“古巴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古巴的前方就是托勒密地圖之中描繪的黃金海角。在加勒比海得深處一定有一條通往西印度的海峽。”這位航海家是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8.下圖展現了三角貿易的發展。該三角貿易( )A.促進了馬尼拉帆船貿易 B.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C.使美洲損失了大量人口 D.解決了歐洲的勞動力問題9.一位西班牙人抱怨道:“西班牙人在經過漫長而危險的長期航行之后從西印度群島運來的一切,他們以鮮血和努力獲得的一切,外國人輕易、舒適地奪走了,運回自己的祖國?!辈牧闲畔⒎从车氖牵? )A.列強為爭奪殖民地而發生沖突 B.西班牙血腥擴張的惡果C.商業革命對西班牙的不利影響 D.傳統商路運行障礙重重10.16世紀,西方出現了一系列的測量工具,如瓦爾德西姆勒爾在1512年,迪吉斯在1571年先后研制出了兩種經緯儀,其他還有航海觀象儀等;1569年,還出現了用于地圖制圖的墨卡托圓柱投影法。這些技術發明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B.指南針的運用C.全球海路探索的實踐 D.世界市場的形成11.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煙葉、玉米和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馬、牛、驢等動物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則隨著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這說明( )A.新航路開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C.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文明交流D.新航路開辟促進新舊大陸經濟互補和共同發展12.下面圖示揭示的本質問題是( )A.新航路開辟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場所 B.物種的交流促進了各地區的快速發展C.資本主義發展建立在殖民掠奪基礎上 D.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13.在一幅16世紀的版畫上(下圖)。五艘西班牙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阿卡普爾科,小船擺波水手上岸,碼頭工人準備卸貨。大帆船上卸下的貨物最有可能是( )A.歐洲生產的手工制品 B.中國生產的絲綢瓷器C.日本生產的白銀制品 D.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14.1992年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某位探險家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該探險家指的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15.某學者說:“地理上的發現——純粹是為了營利,因而歸根結底是為了生產而完成的?!痹搶W者認為新航路的開辟( )A.人類的貪婪推動地理大發現 B.導致了傳統商路的危機C.封建經濟發展需要對外擴張 D.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16.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據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對外殖民掠奪的主要方式B.客觀上說明了西方殖民掠奪對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C.這一時期西方對外掠奪主要是為了滿足對原料與市場的需求D.反映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是建立在對亞非美人民血腥掠奪的基礎上17.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 B.歐洲革命的歷史影響C.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 D.“價格革命”的客觀作用18.有學者說,棉花產業為“工業史上無可比擬的奇觀”。觀察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圖,分析導致15世紀末開始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C.“三角貿易”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19.“從1415年起的歷次重大探險活動,都是在國王或政府有關部門的委派、支持下進行的……只要條件允許,國王們都會支持一切有利可圖的海外事業……這對西歐的海外活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边@段話表明,新航路開辟( )A.根源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得益于中央集權國家的支持C.基于國王們的宗教熱情 D.受傳統東西商路被阻斷影響20.“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煙草、茶葉、甘蔗、咖啡、可可以及白糖和稻米等,被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所食用,成為輸入歐洲的極其重要的商品”。這敘述了新航路開辟的( )A.原因 B.條件 C.過程 D.影響《2025年高中歷史統編版必須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同步訓練》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B A A B B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B C D C A A B D1.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根據材料可知,馬克思旨在說明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是歐洲對外殖民掠奪的過程,充滿了罪惡,B項正確;材料只單單體現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性,沒有涉及殖民擴張的雙重性影響,排除A;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時間,當時正處于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沒有完成人類社會變革轉型,排除C項;材料與價格革命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等農作物傳入歐洲,C項正確;小麥是由歐洲人從歐亞大陸引入美洲的,排除A項;水稻是由歐洲人從歐亞大陸引入美洲的,排除B項;橄欖是由歐洲人從歐亞大陸引入美洲的,排除D項。故選C項。3.B【詳解】新航路開辟后,在“絲銀之路”中,澳門是貿易中心,B項正確;香港、果阿和馬尼拉都不是絲綢貿易中心,排除A、C、D項。故選B項。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航海家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瑪開辟了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葡萄牙是最先開辟新航路的國家,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5.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4——15世紀。從迪亞士所說的“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樣去發財致富”可以明確看出新航路開辟具有強烈的追求財富、獲取經濟利益的動機,A項正確;雖然提到“為上帝和陛下服務”,但這不能說明以服務國王為根本宗旨,發財致富也是很重要的目的,排除B項;題干中并未提及證明地圓學說,排除C項;“給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光明”體現了傳播宗教的目的,但不能說以傳播宗教為主要目的,發財致富的經濟動機也很強烈,排除D項。故選A項。6.A【詳解】根據材料歐洲人在“15世紀和16世紀繪制的世界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從整個世界來看,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世界文明的交流開始由分散到整體、由區域到全球的演變,15世紀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所以地圖繪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A項正確;鄭和下西洋與歐洲人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早期殖民擴張是建立在新航路開辟的基礎上的,排除C項;三角貿易是在新航路開辟的基礎上進行的殖民貿易活動,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哥倫布堅信“地圓學說”,從西班牙往西橫跨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古巴和海地等地,他一直都認為他到達的古巴是中國的一部分,認為加勒比海有通向西印度的海峽,B項正確;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排除A項;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真正的印度,排除C項;麥哲倫及其船隊進行環球航行,排除D項。故選B項。8.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材料描述的是“三角貿易”,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B項正確;“馬尼拉帆船貿易”是與亞洲的貿易,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A項;三角貿易使得美洲增加了大量的人口,而非損失,排除C項;販賣黑奴給美洲帶來大量勞動力,而非歐洲,排除D項。故選B項。9.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西班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憑借新航路開辟之便迅速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但其統治者未將掠奪來的金銀轉化為資本用于擴大再生產,而是用于購買奢侈品,金銀大量流入商業發達的荷蘭和工商業發達的英國,延緩了西班牙的發展歷程,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列強爭奪殖民地,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沒有將掠奪來的金銀轉化為生產的資本,非西班牙血腥擴張的惡果,排除B項;題干并未涉及傳統商路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世界)。根據材料“瓦爾德西姆勒爾在1512年,迪吉斯在1571年先后研制出了兩種經緯儀,其他還有航海觀象儀等”“還出現了用于地圖制圖的墨卡托圓柱投影法”這些都是與航海相關的技術,聯系所學16世紀正是全球海路逐步打通時期,C項正確;瓦爾德西姆勒爾在1512年發明了經緯儀,但麥哲倫航海是在1519年,排除A項;指南針的運用不會對這些技術有主要影響,排除B項;世界市場的形成是結果,而非原因,而且這一時期世界市場并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11.C【詳解】依據材料“美洲的煙葉、玉米和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可以看出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促進了世界各地物種之間的交換,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擴展,排除A項;材料不能得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排除B項;“共同發展”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12.C【詳解】材料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內在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走上殖民擴張道路;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大量財富流入西歐,促進了西歐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沖擊了封建勢力,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C項正確;新航路開辟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場所符合史實,但并非本質問題,排除A項;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災難,排除B項;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本質上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推動,排除D項。故選C項。13.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16世紀(墨西哥)。據材料“五艘西班牙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阿卡普爾科”,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的推動下,由西班牙主導下的太平洋貿易發展迅速,促進了中國與美洲市場之間的聯系,所以最有可能是中國生產的絲綢瓷器,B項正確;歐洲生產的手工制品,屬于三角貿易中的出程階段,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美洲本地本就是白銀產地,并不是大量運輸日本生產的白銀制品,排除C項;非洲的黑人奴隸,屬于三角貿易中的中程階段,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時期(世界)。據材料“1992年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某位探險家航行到美洲500周年”及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西班牙支持的哥倫布發現美洲,符合材料描述,C項正確;迪亞士和達伽馬航行的支持國是葡萄牙,排除AB項;麥哲倫船隊完成全球航行的時間是1919年至192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5.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時期(歐洲)。據材料“地理上的發現——純粹是為了營利,因而歸根結底是為了生產而完成的”及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是為了盈利,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D項正確;據材料“地理上的發現……歸根結底是為了生產而完成的”及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非人類的貪婪,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沒有涉及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非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排除C項。故選D項。16.C【詳解】“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描述的是殖民擴張時期,當時工業革命尚未開始,因此這一時期西方對外掠奪目的不是是為了滿足對原料與市場的需求,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的描述符合殖民擴張時期的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項。17.A【詳解】依據材料“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可以看出這些都為新航路開辟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歐洲革命的影響,排除B項;近代科技的產生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排除C項;價格革命是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18.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末歐洲。觀察圖片可知,15世紀末之前,世界棉花貿易市場是分散的。15世紀末之后,世界棉花貿易市場以歐洲為中心。這說明全球棉花貿易市場所發生的空間變化是從分散逐漸向歐洲集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新航路開辟,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A項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18世紀60年代才開始,排除B項;“三角貿易”與全球棉花貿易市場的空間變化無關,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排除D項。故選A項。19.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只要條件允許,國王們都會支持一切有利可圖的海外事業……這對西歐的海外活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得益于西班牙等中央集權國家的支持,B項正確;新航路開辟根源確實是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材料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的發展與新航路開辟的聯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當時國王們的宗教熱情與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主要講述中央集權國家對于新航路的影響,不是涉及傳統東西商路的現狀,排除D項。故選B項。20.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其它地區建立了商業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物種交流,因此材料內容強調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非原因、條件和過程,排除ABC項。故選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