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初三班姓名考號第四次適應性訓練九年級歷史試卷第I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青銅器是商周時期歷史的見證。賞析下面兩件青銅器物,從中可以得出二者解讀:四周鑄有解讀:是西周宗精巧的盤龍紋和室貴族所作的裝餮紋,器腹部祭器。四周浮雕內壁鑄銘“后母為饕餮紋,內鑄戊”。有銘文。圖A司母戊鼎圖B何尊A.內部鑄刻的文字稱為“甲骨文”B.是商朝時期出現的重要食器C.是研究秦朝歷史的重要史料D.體現商周在鑄造技術和審美上的傳承2.右圖為章懷太子墓室的壁畫《禮賓圖》,反映的是唐朝官員接待外國來賓的外事話動。從中可以得到與唐朝相關的歷史信息有①國家統一,吏治清正廉明②國力強盛,影響遠播海外③交通發達,對外政策開放④繪畫傳神,藝術水平島超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古代之所以能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不斷的制度創新分不開。下列屬于元朝創新的制度是A.郡縣制B.刺史制C:設立“三司”D.行省制4.史學家陳旭麓在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指出:“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慈禧)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滅干凈的。”該歷史事件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中共一大5.數據分析是歷史學習常用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學收集的全民族抗戰以來關于共產黨敵后戰場作戰的一組數據,這組數據表明了九年級歷史(25-4第1頁:(共7頁)殲敵數量共產黨共殲滅日軍約52萬人,日偽軍約118萬人作戰次數高達12.5萬次抗擊日軍所占侵華日軍比例58.8%-75%A.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B.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抗日戰爭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D.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是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6.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毛澤東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決了不同時期的農民問題,屬于解放戰爭時期的成功實踐是人公江好A.打土豪分田地B.減租減息C.《中國土地法大綱》D.人民公社化運動7.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下圖兩位人物都為中國的建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其奮斗歷程都體現了鄧稼先袁隆平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B.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C.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D.無私奉獻、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對下表所列史實與產生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選項史實影響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團結與合作B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發揮了重要作用C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原則掀起了七十年代許多國家與中國建交的熱潮D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九年級歷史25-4)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