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津市耀華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情調研高一年級歷史學科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題,總計80分,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公元前3200-公元前3000年在西亞地區出現的文字,最有可能A.書寫了克里特文明的輝煌B.記錄了種姓制度的緣起C.寫出.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D.記載了馬其頓帝國遠征2.“古代世界的三個相隔很遠的地區,在大約同一時候都開展著高度的哲學活動。當希臘人正在探討物質世界的性質、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靈魂和神的關系時,中國的圣人正試圖去發現人類社會和賢明政治的根本原則。”、古代希臘和中國的哲學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為本,關注社會B.反對迷信,蔑視神權C.民主權利,淵遠流長D.思想一統,法律至上3.古代世界很多國家通過對外侵略擴張,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從而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促使古代帝國對外擴張的根源是A.農耕文明的優勢B.游牧文明的特性C.社會分工的發展D.政治管理的進步4.在人類文明史的早期,西亞是一個文明中心,很多文明成果從此地傳播到周邊地區,其中推動人類生產工具出現重大變革的是A.農耕技術B.歷法C.神話D.冶鐵技術5.從11世紀或者12世紀開始,西歐許多自治城市的市民擁有了自己的立法和司法權力,他們掃除阻礙商人經濟活動的關卡,廢除封建的人身奴役。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城市自治A.有利于國王權力的加強B.沖擊了封建等級體系C.體現了大陸法系的精神D.導致了分裂割據局面6.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親政,一頂由拜占庭皇帝所賜的金色王冠戴到了他的頭上,這頂王冠成為俄羅斯最高權力的象征;他還效法古羅馬的皇帝,自稱為“沙皇”。據此推斷,此后他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優待大貴族B.加強中央集權C.復興羅馬制度D.反抗蒙古統治7.從1200年到1349年是英國市場激增的時期,大約增加了673個市場,數量是1200年以前所建市場的兩倍。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農業生產的發展B.商品貨物的增多C.城市的發展D.國王的支持8.據史料記載,阿拔斯王朝時期,哈里發官員們常常超過法律標準征收各種名目的財稅,比如在同一地區,不同級別的官員在一年內對該地區居民重復征收三次稅租。由此可見,阿拉伯帝國當時A.官員薪資微薄B.基層控制不足C.賦稅制度紊亂D.國家財政空虛9.1517年,奧斯曼帝國占領埃及后,仍想維持其在轉口貿易中的優勢,同葡萄牙人在紅海、波斯灣和印度洋等幾個地區進行了長期戰爭。其意圖是A.阻撓葡萄牙開辟新航路B.建立并擴展海外殖民地C.維護傳統的東西方商路D.構筑新的世界貿易格局10.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因為交通不便,印第安文明內部之間基本沒有交流,印第安文明發展相對緩慢。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A.內部之間沒有任何交流B.內部之間的戰爭頻繁C.發展受到地理環境影響D.因地理環境導致衰落11.古代瑪雅文明曾非常繁榮。他們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了統治階級,一般氏族成員成為平民。這說明瑪雅文明A.推行城邦民主政治B.處于原始國家形態C.城邦之間戰爭頻繁D.屬于海洋文明代表12.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國家紛紛加入探索新的航海貿易路線的行列。下列航線中屬于俄羅斯人開辟的是A.北太平洋→北冰洋航線B.北大西洋→北冰洋航線C.環澳大利亞航線D.大西洋→太平洋航線13.新格拉納達是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來源地。到18世紀,其黃金產量約為16世紀產量的3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A.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B.貿易發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C.殖民擴張,成為“日不落帝國”D.資本積累,引發本國左業革命14.新航路開辟以后,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世界性大洋貿易的興起對世界貿易的發展具有重大推進作用。下列屬于新航路開辟以后新興的大洋貿易的是A.印度洋貿易、大西洋貿易B.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C.太平洋貿易、印度洋貿易D.大西洋貿易、地中海貿易15.《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紀歐洲市民文學的典型代表,講述了代表新興市民階級的列那狐在面對獅王的強權、公狼的霸道、雄雞的弱小無助時,總是能以自己的聰明機警左右逢源。這一故事A.折射出人文主義的思想B.彰顯了理性主義的影響C.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訴求D.表達了幻滅反叛的情緒16.文藝復興思想家主張人追求財富和現世的幸福,啟蒙思想家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建立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政府以保護人權。由此可見,啟蒙思想家思考的問題與文藝復興時期相比A.強調民主權利B.批判教會統治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張民主共和17.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政治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是A.議會立法權得到法律保障B.王位繼承權從國王轉到議會C.國王失去了國家的行政大權D.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18.19世紀中后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下列關于日本明治維新的說法正確的是1.資本主義發展是其出現基礎B.地主階級是其主要領導力量C.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D.局限是保留了濃厚封建殘余19.15世紀,英國發生圈地運動,英國學界多將“圈地”歸咎于個人的貪欲。到了17世紀,不少英國學者轉而為“圈地”辯護,號召追求“奢侈闊綽的生活”。這一變化根源于英國A.文藝復興沖擊了禁欲主義觀念B.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C.早期殖民擴張獲取了豐厚利益D.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20.馬克思曾指出,巴黎公社“不過是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數人根本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可能是社會主義者”。他主要強調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源是A.無產階級力量弱小B.資本主義的發展尚不充分C.資產階級力量強大D.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局限性21.下列為19世紀某思想家的主張。這些主張一切人都要勞動。一切通過實業,一切為了實業。消滅家庭出身所帶來的特權。精神權力由學者掌握;世俗權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選舉適當人選充當人類的偉大領袖的權力交給全體人民;把尊重作為付給統治者的工資。A.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則B.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持續發展B.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D.體現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追求22.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時期看做他們一生永遠不會再有的幸福時代。如果這些年代里不置下財產,就會成為笑柄”。這句話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拉美地區物產豐富B.西、葡兩國在拉美的殖民機構非常腐朽C.殖民者的貪婪D.拉美地區遭受西、葡殖民者的瘋狂掠奪23.歷史事實指的是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觀點是對歷史事實的看法和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殖民統治和掠奪造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B.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進行了殖民統治C.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D.日本吞并了朝鮮24.帝國主義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強烈反抗。19世紀晚期,非洲反帝斗爭中取得勝利、維護了獨立的國家是A.埃塞俄比亞B.埃及C.蘇丹D.阿爾及利亞25.“用亞洲人的觀點來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國際社會內的一場內戰。”材料作者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的依據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局限在歐洲地理范圍內B.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挑起C.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贓國D.第一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帶來了毀滅性打擊26.一戰結束后,德國的歷史教科書認為,法國的復仇欲望將歐洲帶到了戰爭邊緣。法國人則把戰爭責任歸咎于德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和西德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在敘述一戰的爆發時,強調各國被同盟體系“拖進”戰爭,法德兩國也是這種沖突的犧牲品。這一變化反映出A.國家利益影響歷史敘事B.歷史教科書不能敘述真實的歷史C.一戰推動歷史觀念變化D.法德對戰爭責任的認識漸趨理性27.尼羅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劃定地界,計算出土地面積。他們用象形文字符號表示數字,以圖形提供實際的解決辦法。據此可知,古埃及人A.擅長推理證明B.偏好簡明符號C.推崇理性思維D.崇尚實用精神28.公元2世紀某演說家描繪羅馬城時稱,所有的貨物,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羅馬帝國A.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B.手工業生產門類齊全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D.地區間經濟聯系密切29.中世紀英國某市商人行會規章規定:除基爾特會員之外,任何人皆不得購買蜂蜜、油脂、腌青魚、磨石、生革、生皮,或任何種類之油,亦不得開設酒館;違反此項禁令者,一經查明屬實,應即沒收其貨物歸于國王。這反映該市A.工商業經營范圍大受限制B.工商業者遭受國王的盤剝C.工商業自治得到王權支持D.工商業發展導致行業壟斷30.他們的軍隊不像拜占庭人和波斯人那樣騎馬作戰,而是充分利用沙漠作戰的經驗,騎駱駝作戰。經過近百年的擴張,他們最終建立了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其創立的伊斯蘭教也隨著領土的擴張而傳播開來。材料中的“他們”A.以蘇丹為最高統治者B.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C.培植出了麥類農作物D.曾經一度征服巴爾干半島31.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下列農作物的原產地在美洲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2.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們的資助下,巴倫支帶領3艘船開始了第三次探險。在這次航行中,他們不僅發現了斯匹茲卑爾根群島,而且到達了北緯79°39'的地方,創造了人類北進的新紀錄。巴倫支的航行不僅有詳細的文字記載,而且他沿途還繪制了極為準確的海圖。可見,巴倫支的航行A.為哥倫布到達美洲奠定基礎B.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C.拓展了歐洲人對世界的認知D.促進了歐洲與大洋洲的直接聯系33.葡萄牙最早占據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間,荷蘭逐漸控制了巴西東北部的地區,并以累西腓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對荷蘭戰爭的勝出才扭轉這個局勢,荷蘭當局其后將巴西交還給葡萄牙。這體現出葡萄牙A.重稅政策導致衰落B.封建落后拖垮國家C.戰爭造成財政虧空D.殖民擴張與殖民斗爭34.1521年,馬丁·路德面對皇帝、教皇使節和帝國議會各等級代表的指責,明確答復:“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會議,因為他們經常出錯和自相矛盾。只要我還不曾被《圣經》文字或清晰理性駁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話。”據此可知,馬丁·路德A.倡導科學精神B.否定教皇權威C.倡導社會公平D.否定《圣經》權威35.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提到:“這場革命(法國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毀若干世紀以來絕對統治歐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稱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簡單、以人人地位平等為基礎的社會政治秩序。”這反映了托克維爾認為法國大革命A.實踐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B.完全實現人人平等的主張C.推動歐洲民主政治的擴展D.徹底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36.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歐美國家相繼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生產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面貌,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關于兩次工業革命.說法正確的是A.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發生在重工業行業中,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輕工業B.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組織形式是工廠制度,第二次工業革命建立壟斷組織C.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明家主要是科學家,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技師、化學家D.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時科學與技術已發生聯系,第二次時二者聯系更加緊密37.巴黎公社規定:公社委員和工作人員都由選舉產生,并對選民負責;在任職期間,接受選民監督,隨時可以撤換: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技術工人的工資。據此可知,巴黎公社A.權力逐漸為資產階級所掌握B.受到俄國十月革命的深刻影響C.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體現無產階級民主政權的性質38.在近代歷史上,西方一些國家往往有這樣的做法:在海外地區的海圖和地圖上“先傲慢地描繪一個地區,并強加上一個歐洲來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對其之所有權”。這一做法A.避免了列強之間的紛爭B.緩和了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C.體現了霸權主義的本質D.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39.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爭出現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發生了立憲革命,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這些事件表明A.各國民族革命取得勝利B.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C.古老的亞洲開始覺醒D.第三世界國家走向聯合40.19世紀后期,英國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維持世界霸主和世界帝國的現狀。1897年,英國詩人創作了一首《退場贊美詩》,其中蘊含著警告和焦慮的情緒。“遠去,我們的軍艦消失不見/海角和沙丘上的狼煙低沉/啊,我們昔日的榮耀與尼尼微和推羅一起,付之一炬!”下列各項中,引起詩人焦慮情緒的因素有可能是①美國獨立戰爭開始②后起的德國日益強大③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選擇題(20分。請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拉丁英洲與歐洲文化交流簡表年份 人物及事件1764 “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動科學、文化及經濟發展。早期868名會員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 墨西哥人阿爾扎特創辦報刊,介紹《百科全書》及歐洲的科學新發現。他是法國巴黎科學院、“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成員,還是抽水馬桶球閥的發明者1775 “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成員、秘魯人德奧拉維德因與伏爾泰等人交往受到當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1788 法國人布里索在巴黎組建“黑人之友協會”,宣傳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圣多明各商人奧吉加入協會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參加法國國民公會,主張廢除奴隸制墨西哥城30多位學者受到當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罪名是談論法國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獨立等1804-1805 委內瑞拉人玻利瓦爾游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在巴黎親歷拿破侖稱帝,在羅馬發誓終結西班牙在美洲的統治材料二2世紀以后,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哥倫布將其帶到美洲。在甜橙基礎上培育出的臍橙成為美洲重要品種。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奧斯貝克在廣州記錄了當地柑橘品種,并把標本帶回國。19世紀初,英國從廣州引進寬皮柑橘。中國良種的引進,使歐美柑橘從藥用、裝飾轉向食用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費。西班牙在18世紀末就出現了商業化柑橘種植園。20世紀初,美國植物學家施永格在中國發現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種,將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種。《橘錄》在歐、美、日均有流傳。1923年,《橘錄》英文版在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漢學雜志《通報》上發表,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為其撰寫引言。世界柑橘業權威著作《柑橘產業》也多次引用《橘錄》。(1)閱讀材料一,概括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拉丁美洲與歐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時代議題。(10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簡述中國柑橘品種和《橘錄》在世界傳播的影響。(10分)天津市耀華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情調研高一年級歷史學科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題,總計80分,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 2 3 4 5 6 7 8 9 10C A A D B B A B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A B A A A D B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D A A B A D D C 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C D B C B D C C D二、非選擇題(20分。請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41.(20分)【解析】(1)據材料一“旨在推動科學、文化及經濟發展”“介紹《百科全書》及歐洲的科學新發現······抽水馬桶球閥的發明者”得出近代自然科學(2分);據材料一“1775年,德奧拉維德因與伏爾泰等人交往受到當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得出啟蒙思想(2分);據材料一“罪名是談論法國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獨立等”得出法國大革命(2分)、殖民地獨立(2分);據材料一“宣傳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主張廢除奴隸制”得出廢除奴隸制(2分)。(2)據材料二“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臍橙成為美洲重要品種”“用于改良品種”結合所學得出促進柑橘品種的交流與改良,推動世界物種多樣化(2分);據材料二“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美洲······英國從廣州引進寬皮柑橘”結合所學得出增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豐富了歐美地區的食物種類(2分);據材料二“中國良種的引進······形成商品化消費······商業化柑橘種植園”結合所學得出推動農產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2分);據材料二“發現了宜昌橙······用于改良品種”“《橘錄》在歐、美、日均有流傳”結合所學得出傳播了中國農業技術,促進世界農業技術發展(2分);據材料二“《橘錄》在歐、美、日均有流傳······《柑橘產業》也多次引用《橘錄》”結合所學得出提高了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